歷史中有哪些僅僅是一句話,就讓人落淚的句子?
她問:你說,你識得的這許多字里,最悲傷的字是哪個?
納蘭容若想了想,問道:是「情」嗎?她搖頭,輕聲道:是「若」。他怔住。凡「若」字出現,皆因無能為力。若沒有遺憾,一生不必說「若」;而說再多的「若」,卻無法不遺憾。
弱冠年華,納蘭迎娶了第一位妻子盧氏,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盧氏「生而婉孌,性本端莊」,論家世也是門當戶對,在時人看來,納蘭和盧氏,無疑是天造地設。
對於婚姻,父親提出時,納蘭便默許了,他也知道自己和表妹早已無緣,從此蕭郎是路人。
婚後不久,納蘭便發現妻子有點孩子氣,一日,滂沱大雨,家人都在廳堂里閑聊,唯獨不見妻子,納蘭尋遍屋子,看見盧氏正一人打著兩把傘。一把遮著自己,另一把遮著一缸開好的荷花。
她問:你說,你識得的這許多字里,最悲傷的字是哪個?
他想了想,問道:是「情」嗎?
她搖頭,輕聲道:是「若」。
他怔住。
凡「若」字出現,皆因無能為力。若沒有遺憾,一生不必說「若」;而說再多的「若」,卻無法不遺憾。
後來,納蘭說盡了一個「若」字。
人生若只如初見?
一個若字,哽住千言萬語。
康熙十五年,納蘭二十二歲。
再次參加科舉的納蘭,高中進士,盧氏也剛好懷孕。 盧氏剛剛害喜時,嘔吐特別嚴重,怕打擾納蘭休息,時常夜裡悄悄到院子。
納蘭醒來,去院子里找她,她立馬止住嘔吐,若無其事地指著天空對他說:「你看天上的星星好亮,就像碎銀子一樣。」
本是大喜之事,但誰曾料到,臨產後的盧氏,不久便離開世,妻子死後,納蘭再次陷入無望的痛苦,從此一頭埋進易學,不問世事。後來還特意刻了個一枚章—— 「自傷情多」。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悔多情。」
納蘭不顧禮數,將盧氏的靈柩被放在雙林禪院一年多,他常常來到這座禪院,聽梵音經唱,看累累佛經,並給自己起了個佛號「楞伽山人」,已然心歸佛門。
這是納蘭和妻子盧氏的故事,第一次聽聞這個故事的時候,便忍不住紅了眼眶。是啊,一個若字,哽住千言萬語。凡「若」字出現,皆因無能為力。若沒有遺憾,一生不必說「若」;而說再多的「若」,卻無法不遺憾。
一個「若」字,真的讓人心疼,真的忍不住落淚。
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姜維的一生,有著太多的坎坷。
伯約在魏國年少成名,又是烈屬,很快就受到大家關注,因此先是擔任了天水郡的上計掾。就在意氣風發之時,諸葛亮進行了第一次北伐。魏軍準備不足使得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相繼投降。當時姜維被郡守懷疑有異心,竟大關城門不讓他進去,種種情況使得姜維不得已降漢,更沒想到的是他在蜀國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人。
卧龍出山時是27歲,姜維降漢恰好也是這個年齡,孔明看姜維,就好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從此對其用心栽培,姜維的官職也不斷上升。
風是無常的,人也是無常的,恩師孔明在五丈原離去,匡扶漢室的重任就擔在了姜維的肩上。姜維繼孔明的遺志,多次伐魏,奈何敵軍強大,蜀軍人才匱乏,終究成果不大。
段谷大敗後,姜維自貶為後將軍,朝堂內忠臣都對其反感,姜維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寂寞,就像一片黑色的睡蓮,在無盡的黑色里盡情蔓延。姜維低頭了,他決定放棄北伐,就在這一刻起,蜀國的命數也就將近了。
魏國南下伐蜀,姜維死守劍閣,鄧艾卻偷渡陰平直取蜀漢,諸葛瞻戰敗,劉禪投降,姜維以無能為力,先帝之志,丞相之託,不可忘也,姜維決定假降鍾會,繼續完成抱負。
姜維和鍾會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兩人合謀借司馬昭之手除掉了鄧艾。自信的姜維想慢慢的把魏國的核心將領都除掉,說服鍾會造反,然後閉關擁立劉禪復國。但老謀深算的司馬昭早看出鍾會有不臣之心,最終二人的造反計劃失敗了。
姜維死前,大呼:「吾計不成,乃天命也!」死前的姜維或許已經知道歷史的河流沒過了大漢。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就讓我在另一個世界去陪丞相和士季吧。
歷史中有哪些僅僅是一句話,就讓人落淚的句子?
歷史上僅僅一句話就讓人聳然動容、潸然淚下的例子很多。
今天只舉一例,即諸葛亮秋風五丈原,無限凄愴喊出的那一句:「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
嚴格地說,這句話只出自小說《三國演義》而不見於《三國志》,歷史上的諸葛亮是否在生命的最後時光,悲愴無限地痛呼過這樣一句話?誰也不敢保證。但是,小說家把這句話設計到諸葛亮身上,完全合情合理,沒有誰會覺得突兀、不合適。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諸葛亮應該說過類似的話。
我們讀《三國志.諸葛亮傳》,看劉備於白帝城託孤,劉備悄悄對諸葛亮說,您的才能十倍於曹丕,一定能成就大事而安天下,我的兒子劉禪如果能扶得起,就扶他一把,如果扶不了,您就取代他好了。諸葛亮流著眼淚,是這麼回答的:「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有人懷疑《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的作品,但《後出師表》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句,可不就是「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另一種表述?!
早早就抱定了「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願望的諸葛亮,在「中道崩殂」時,所悲呼出的「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其悲情實與「出師未捷身先死」一脈相承。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有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三國演義》因此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勾勒了這樣一個細節:
諸葛亮準備出山了,惇惇囑咐弟弟諸葛均,說,我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兄弟你在這裡好好耕種,不要荒蕪了田地,等到我功成的時候,我就即刻歸隱。
諸葛亮想的並不是功高名顯、飛黃騰達,也不是什麼雄圖霸業,只想扶困濟世,安定天下,教百姓蒼生不再受戰亂之苦,一旦大願完結,便歸隱林下。
諸葛亮自比樂毅、管仲,有這樣的能力,有這樣的自信。
哪裡想得到?
老天澆滅了上方谷的熊熊烈火,現實卻是這樣的無情: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諸葛亮在《隆中對》的戰略是跨距占荊、益二州,北定中原。其實,荊州有後顧之憂,孫權虎視眈眈,不能遠離;益州山高路險,易守難攻,並非理想的用武之地,可以實現暫時的三足鼎立,若要進取中原,還是困難重重。而荊州已失,僅憑益州一地,要克複中原,更是難上加難。
即使如此,諸葛亮還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九死其猶未悔」,以蜀地之一州而對抗曹之八州及孫權之三州,「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縱然壯志難酬,他也要以自己的才學與天命一比高下,與天斗,與命運斗,不死不休。
後人有詩嘆: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秋風五丈原,諸葛亮一病不起,自知大限已到,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悠悠喊出了「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這一句,讓人悲傷無限,淚如雨下。
大型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演繹到這一段情節,情不自禁,加入了一段插曲,歌詞也寫得相當好,「蒼天啊,你為何將他急匆匆交與秋風?大地啊,你為何急匆匆將他攬入懷中……」
寫不下去了,熱淚已經遮迷住了雙眼……
五代是期吳越王錢鏐寫給妻子戴妃的一封信: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封信雖然只有九個字,但一個男人的深情躍然紙上。
先來說說這封信的故事。錢鏐的王妃,每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一段時間。有一年,大概是在娘家住的時間長了點,春天即將過去,王妃還沒有回來。錢鏐想她了,就讓人給她送了一封信,信上寫著「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九個字。他告訴妻子,田野里的花都開了,你可以一邊欣賞路邊的景色,一邊慢慢地往回走了。一般對思念的人,心裡想的是讓她快點回來,但錢鏐沒有,他讓妻子緩緩歸,體現了一個丈夫對妻子的關心和愛護。就像我們對人說「慢點走啊」。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一幅溫暖的夫妻和諧的故事,不值得這麼炫耀。那麼,錢鏐本人的故事會告訴你,這樣的溫情是多麼不容易。
錢鏐是鹽販子出身,後來投身行伍,算得上響噹噹一介武夫。有「警枕粉盤」的故事。因為長期生活在混亂的環境中,錢鏐養成了警惕的習慣。他夜裡睡覺,為了不讓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滾圓的木頭做枕頭,叫做「警枕」,困了就斜靠著木頭休息。如果睡熟了,頭就會從枕上滑下,人也驚醒過來。錢鏐還在卧室里放一個盛著粉的盤子,夜裡想起什麼事,立刻起來在粉盤上記下來,免得白天忘記。這樣勤奮,也是他從一個普通士兵到一方諸侯的原因之一。
錢鏐是創業成功的典範,也可以稱為那個時代的英雄。但英雄也有兒女情長。「陌上花開緩緩歸」就是最好的例證。誰說英雄心裡只有天下?美人同樣不可缺少。這個男人的溫情感動了多少後人。九個字的信,不止包含了思念,還有一個男人對家庭的溫暖,對妻子的關心呵護。這是人們一輩子都在追求的幸福。
我比較喜歡古詩詞,因為很多經典詩詞往往簡簡單單幾個字就能將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將道理闡述的入木三分。把語言運用到如此極致。
至於「僅僅是一句話就能讓人落淚」的句子太多了,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的詩句: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蘇軾為了悼念原配亡妻王弗而寫的悼亡詞。情誼纏綿,字字飽含相思。每一句都觸動人心。我們一起來鑒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作者: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賞析:
乙卯年:公元1075年,北宋熙寧八年。
夫妻訣別已有十年,生死兩相隔,強忍不去想念你,但是仍然無法忘卻。
亡妻埋葬在千里之外孤零零的墳塋之內,縱使想念,也無法向你傾訴我內心的凄苦與悲涼。
縱使奇蹟出現,你我相見,你應該也認不出我了。我已是滿面風塵,兩鬢蒼蒼。
昨夜夢裡,我又回到了我們的故鄉,你坐在小屋的窗前梳妝打扮。
在夢裡你我二人默默相視,內心的難過讓我們無法言語,只有相思的眼淚肆意流淌。
想來年年令我想你到肝腸寸斷的地方,就是那明月照耀下長著矮松樹的寂寞山崗。
當年學這首詞的時候還小,懂得其意,感觸不深。隨著年齡增加,經歷的事情也越來越多,結婚生子,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再讀這首詞就逐漸感覺出來其中隱藏的無盡痛楚和悲涼。人間真情也不過如此。
以上內容全是自己手打,非複製粘貼。有喜歡詩詞的朋友看到了可以一起交流。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
《項脊軒志》里,歸有光以項脊軒的前後變化為線索,寫出一系列家庭瑣事,抒發對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對死去親人的深切懷念,此句是文章最後一句。
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句話,讀幾遍便知此中情深——庭有枇杷樹,屋內我一人,這是孤獨;吾妻死之年,久,這是思念;手植之樹亭亭如蓋,手植之人寒寒白骨,這是物是人非;「今已」,時光不顧。套用網友一句話便是——「讓時間有了度量。讓思念變得可數。」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出自蘇軾悼念亡妻之詩《江城子》。
蘇東坡的結髮妻子王弗,是眉山青神人,十六歲時與比他大三歲的蘇東坡成婚,婚後兩人恩愛,生有一子蘇邁。妻子逝世十年後的一個夜晚,蘇軾在密州作了一個夢,夢見與亡妻住日的纏綿,醒來不禁淚下,作了這首有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追念亡妻。其實,整首詩情意綿綿,字字血淚,蘇大人也算是痴情人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出自白居易《夢徽之》。
徽之即元稹,此詩為元稹死後九年詩人所作的悼亡詩。兩人志同道合,互為知己。白居易形容自己和元稹的友誼「然自古今來,幾人號膠漆」,可見元白情深厚意。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出自柳宗元《江雪》。
漫天飛雪,千里長河,一葉扁舟,一人垂釣,孤獨與渺小不過如此。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出自蔣捷《虞美人·聽雨》。
作者一生顛沛流離,滄桑滿盡,老來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蕭索,心境凄涼。追撫一生,悲慨不盡,似乎已心如止水,波瀾不起,卻也只不過是飽經憂患,「欲說還休」。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出自方岳《別子才司令》。
我在路上遇見一棵奇怪的樹,卻不知道和誰說。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出自陸遊《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這首詩是詩人晚年作品,「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但是雄心壯志卻無人理解,理想與現實格格不入,滿心熱血卻被澆了盆冷水,其中悲憤又無奈。對照我們此時亦是如此。
既然問題問的是歷史中的句子,那麼我便來用詩詞回答吧。
能夠觸動人心的詩詞有很多,更或者說但凡能夠被人所記住的,大多數都可以觸及到內心深處的某一塊柔弱,或家國情懷,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或愛恨恩怨,似「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因人而異,只要能夠代入此情此景,都是令人一眼淚目的千古絕句。
但這麼多詩詞中,我還是覺得魚玄機在《贈鄰女/寄李億員外》中那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最是令人生惻隱之心。
全詩: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凡是真正能夠使人心生感懷的,除去我們在字面上去理解,解讀詩人在作詩時候的感情和意思境以外,結合當時的詩作背景,才是這首詩最大的感人之處。
歷史上對於魚玄機的史料極少,從其年譜中我們可以看到,身為女子,魚玄機可謂自幼便才華橫溢,可以來隨意的感受一下魚玄機十歲的時候作的詩:
賣殘牡丹
臨風興嘆落花頻,芳意潛消又一春。
應為價高人不問,卻緣香甚蝶難親。
紅英只稱生宮裡,翠葉那堪染路塵。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孫方恨買無因。
這雖然是一首頗為普通的詠物律詩,但是從用典,意象,比擬等手法再結合其僅十歲的年齡,怕是縱唐宋兩代,也無出其左右了。
可上天給了她絕世的才華,卻沒有給她一個同樣安穩的人生。在野史中,魚玄機最先愛慕之人應該是她名義上的恩師溫庭筠。公元858年,李億高中狀元,在溫庭筠的撮合下,魚玄機嫁給李億做了小妾。被自己深愛的人推給別人,這對於一個女子來說,本身便是已經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個玩笑。然而嫁給李億魚玄機卻同樣沒有得到幸福,或許她本身也沒有覺得嫁給他是一件幸福吧,只是想求安穩的渡過一生,藉此可以日日會見恩師。
只是沒想到,李億的正妻對於魚玄機極生厭惡,而李億又是懼內之人,最終休了魚玄機。而後就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在萬念俱灰下,魚玄機在咸宜觀出家。改名魚玄機,是的,她原本叫魚幼薇,而後大開閨房迎天下才子,這才是其中「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兩句的背景。
誠然,單以《贈鄰女/寄李億員外》的詩作來看,這首詩並不能成為千古之作,哪怕它是少有的女詩人作品,與同朝的薛濤,之後的李清照相比,魚玄機在藝術上的成就並不高。但其惻隱之處,其實正是從魚幼薇這個一眼便俏皮可愛的名字換成魚玄機三個充滿風塵的道號,在結合兩句詩,怎能不讓人淚目。
1,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來自
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唐 ·溫庭筠
一尺深紅勝麴塵,天生舊物不如新。
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來自詩經
越人歌
先秦 · 佚名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說君兮君不知。
今晚是怎樣的晚上啊河中漫遊。
今天是什麼日子啊與王子同舟。
深蒙錯愛啊不以我鄙陋為恥。
心緒紛亂不止啊能結識王子。
山上有樹木啊樹木有丫枝,心中喜歡你啊你卻不知此事。
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出自
詩經
,意為無論生死我們都要在一起,這是我們當初早已說好的約定。- 作品名稱 擊鼓
- 創作年代 先秦時期
- 作品出處 《詩經·邶風·擊鼓》
- 文學體裁 四言詩
- 作者 無名氏
這兩句出自納蘭性德的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
人生南北真如夢,但卧金山高處.白波東逝,鳥啼花落,任他日暮.別酒盈觴,一聲將息,送君歸去.便煙波萬頃,半帆殘月,幾回首、相思否.可憶柴門深閉.玉繩低、剪燈夜語.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愁對西軒,荔牆葉暗,黃昏風雨.更那堪、幾處金戈鐵馬,把凄涼助.5,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來自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足音不響,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噠噠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錯誤》賞析 鄭愁予的《錯誤》這首小詩,輕巧清雋,是一首至今仍膾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說,鄭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鳴、最能打動人心靈 深處的地方,莫過於美與情,那麼《錯誤》這首詩可謂其中的佼佼 者。說到這類感人瞬間,好些熱愛文學的青年們,腦中常湧上來風雅詩詞。其實,有一類歷史上公認最無情的人物,偶爾的隻言片語,卻也總令知情者瞬間淚奔——帝王們!
世人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但下面幾位帝王的簡短一句,卻皆是這無情之家,情到深處之時。
1, 漢武帝劉徹:大姊,何藏之深也?
在位五十四年,不停開疆拓土通西域打匈奴的漢武帝劉徹,不單有震撼的功業,更有可以寫言情肥皂劇的家事:他的母親王太后在入宮之前,不但有過一段婚史,還與前夫生下了一個女兒。如此有礙皇家顏面的前科,多年來王太后咬緊牙關,強忍對女兒的思念沒露半句口風,卻還是沒攔住閑言碎語,叫兒子漢武帝得知了此事。這位此時二十齣頭的青年帝王立刻拍板:挖地三尺,也要把朕的姐姐找出來。
幾番細緻的明察暗訪,這個失散多年的同母異父的姐姐,真叫漢武帝輕鬆「挖」出來,緊接著大批威武騎兵,把姐姐家的小院圍的水泄不通,嚇得不知所措的姐姐躲在床下不敢出來。一樁帝王家藏了多年的舊傷疤,竟就這麼被漢武帝簡單粗暴揭了起來。等待姐姐一家的會是什麼?卻只見儀仗隆隆而來,被強行從床底下拽出來的姐姐,看到漢武帝淚流滿面站在面前,沖著自己一聲淚奔呼喊:大姊,何藏之深也?
朕不管什麼帝王家的體面不體面,朕只知道這是朕失散多年的姐姐。大姐你不要怕,從今天起,我們這個家團圓了。
世人說起這位一生縱橫捭闔的帝王,除了讚歎他大有為的功業,卻也常嘆他心如鐵石的性情:結髮的陳皇后,被他幽禁後鬱鬱而終。陪他歷經人生大半風雨的衛皇后,也最終含恨自盡。甚至他曾經寄予厚望的太子劉據,也在他一次次無端的猜忌下被迫舉兵,最終含冤自盡。可哪怕知道了兒子的冤屈,哪怕後來為兒子修建了「思子台」,對兒子含冤的污名,他卻最終沒有親口平反。一生心腸之硬,天下人都連連嘆息。
但是,此時此刻,青年漢武帝一聲淚奔呼喊,卻生生喊出了這位冷血帝王,心靈深處的盼望:他也多麼渴望一份尋常人家那般,可以輕鬆歡笑流淚的親情團圓。
2, 宋哲宗趙煦:朕只見臀背。
北宋元佑八年(1093),十六歲的宋哲宗趙煦正式親政。之前八年里,高太后為他包辦所有國務工作,將他扶上親政的位置後溘然長逝。然而,在坐穩皇位之後,宋哲宗說起這位慈祥老祖母時,卻突然冷冰冰一句:朕只見臀背。
精心呵護成長的老祖母,八年的苦心培育,在宋哲宗趙煦的心中,竟然只是一個冷冰冰的背影?
這句心酸感慨,縮影的卻是宋哲宗趙煦虐心的成長:登基於北宋新舊黨爭白熱化年代的他,八歲坐上皇位時,就是老祖母高太皇太后手裡的提線木偶:衣食住行都被祖母監管起來,一直景仰的父親宋神宗,生前富國強兵的努力,都被祖母粗暴廢掉。甚至連生母朱太妃,也曾遭到祖母當眾羞辱。溫情外表下,就是這樣毫無尊嚴的壓抑!
待到祖母與世長辭,十七歲的他大權獨攬後,他以一句冷冰冰的怨言「朕只見臀背」。開始了清算:祖母被他扣上「老奸擅國」的帽子。滿朝舊黨盡數罷黜。父親未完成的新法,他更從此大刀闊斧:大宋國力蒸蒸日上,甚至以平夏城大捷的赫赫武功,打的西夏狼狽跑來求投降。號稱「文弱」的北宋,被他七年完美爆發,推向鐵血巔峰!
然而,正如多年以前,老臣范祖禹的擔心:宋哲宗生活在祖母嚴苛的管理下,健康又怎能保證?八年擔驚受怕,確實摧毀了他的健康,這位點燃了北宋富國強兵烈火的青年帝王,最終在二十三歲時英年早逝,生前辛苦打造為盛世的江山,最終落在了昏君宋徽宗手裡,權力之爭,不但泯滅了親情,更最終坑國!
3, 明太祖朱元璋:兄為我傷,我為兄哭,皇天白日,泣斷心腸。
明朝洪武年間,已君臨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寫下了記錄自己早年家世的《皇陵碑文》,其中的這幾句,以很多明初史料說法,這位鐵腕帝王曾不止一次把這幾句念給兒女們聽,每每念時,聲音都近乎哽咽——這十六個字,就是十六歲時的他,人生最痛苦的一刻!
在十六歲那年,安徽鳳陽橫遭旱災瘟疫,元王朝的苛捐雜稅更不停,災難的狂風終於摧毀了朱元璋之前貧寒卻溫暖的家庭:半個月的時間裡,父親大哥母親先後死於瘟疫,偌大的家庭只剩了朱元璋和二哥倆人,家境更是窮到叮噹響,甚至連父母親人的喪事都無力操辦,只能草草用布包裹了,借了鄰居劉繼祖家的一塊地草草掩埋。然後,就有了少年朱元璋人生里,那次撕心裂肺的別離:與二哥抱頭痛哭一場,開始各奔東西的逃荒之路。
這場痛心別離,從此成了朱元璋叱吒風雲的人生記憶里,心中最為痛楚的一處:後來登基稱帝,臣下說要為他做壽時,他卻回答,想起饑荒而死的父母,想起與兄長的抱頭痛哭,怎能耽於享樂。甚至大明空前旱災,他布衣粗食帶著妃嬪兒女們,在父母靈牌前傾吐心聲:希望父母在天之靈保佑,讓大明子民不再受災亂之苦。也同樣是這樣的痛,撐起了他三十年執政生涯里的堅持:以零容忍的方式鐵腕肅貪,以前所未有的大氣輕徭薄賦,令開國時滿目瘡痍的中國,重現豐衣足食的盛景!
無論對於這位帝王,有多少爭議,有一條就是這樣無可爭議:朱元璋,是一位終生從未忘本的英雄!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1.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
2.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3.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1.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
這句話出自《隋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四》,說話的人是隋煬帝的孫子隋恭帝楊侗。很多人都想當皇帝,可是當皇帝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皇權鬥爭爾虞我詐,甚至連自己的老婆兒子也不能信。楊侗被殺前正是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說出了這句話。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太府卿元文都洛陽共同擁立楊侗為皇帝。王世充即皇帝位後,降封楊侗為潞國公。皇泰二年(619年),王世充派他的侄兒王行本帶著毒酒到楊侗處,逼他喝下了毒酒。
2.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這話出自《明史·本紀·卷二十四》,說話的人是崇禎皇帝朱由檢。人們對崇禎皇帝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明君,有人認為他剛愎自用,這裡不討論他的執政水平只談談這句話。北京城被攻破時,他沒有選擇逃跑而選擇了殉國,臨死前還心繫百姓,說明他還是想當個好皇帝的。
3.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說這句話的人是明末遼東守將袁崇煥。袁崇煥也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最終被崇禎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撇開袁崇煥的軍事能力不談,從這句話能看出他對明朝是忠心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