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會讓孩子學醫嗎?
就我所接觸的醫務人員而言,他們大都沒有讓子女學醫的意願,而偏偏有的人的子女,硬是在填報志願時,選擇了醫學專業!
因為什麼?因為孩子們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偉大的!是對社會有價值的、救死扶傷的大好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父母一百個不樂意,孩子卻把父母奉為榜樣?原因太多了。
1、孩子看到的更多的是好的、善的、美麗的。雖然從醫的父母常常遇到相反的情況。
有的孩子會到醫院探訪爸媽,看到爸媽查房、幫助患者、診斷病情,滿眼裡都是」偉大「的爸爸媽媽,相信這些孩子小時候寫作文,《我的爸爸媽媽》時一定充滿自豪。即便到了高考結束報志願的時刻,覺得父母很偉大,值得學習和效仿的孩子仍舊不是個例吧。
所以,醫學世家也就這麼一茬茬的續上了。很多孩子,也真是出於對醫學的熱愛選擇走上這條路,家長一般也都支持了這個追夢的孩子。
2、醫患矛盾雖然多,但社會主流認知仍把醫生奉為體面、高收入人群。
雖然很多醫生賺苦逼的工資,沒完沒了的夜班,但社會認知普遍認為他們很體面,收入不菲。當然,這樣的狀況在一些大醫生身上體現明顯。
所以,一些目前不太」體面「的醫生,也偶有人寄希望子女能進入」名醫「之列。
3、在最終求職問題上,很多家庭會把父母從事的行業當做選擇方向之一。
父母幹什麼,在哪個行業有人脈?——這是很多年輕人選擇大學專業志願的因素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一些孩子堅持選了醫學方向,並把未來的就業希望放在了父母的肩上,雖然,父母未必覺得能幫上什麼忙。
遼瀋名醫頭條號,用心聊健康!
我是一名有著10年醫齡的醫生,我老婆是也是工作近十年的老護士,我們都在市級公立三甲醫院,我們有一對可愛的兒女!作為兩人都是醫療界的家庭,我們的對自己子女的願望應該有代表性!那就是不希望子女學醫,或者說的明白點,如果真要當醫生,不希望他們在國內當醫生!
不是我們崇洋媚外,而是真的讓我們有苦難言,迫不得已!
首先,醫患關係緊張,很多人都說醫生黑,護士冷漠,承認現在有這樣情況,七八十年代醫患關係很和諧,但這不是我們一線的醫護造成的,我們也是受害者,以葯養醫是國家定的,葯價也是國家定的,工資也是單位發的,可是正規的工資少的可憐,醫院領導都是調來的,要抓政績就是你醫院一年總收入多少,規模又擴大了多少,搞得好,領導升任,搞得不好,換一個領導再來,可憐我們底下醫護人員天天要忍受病人的憤怒,還要頂著領導的壓力,葯佔比不能超標,住院總時間不能常,收入要增長,真的很難!好不好還要擔心病人把矛盾衝突到醫護身上!如果醫療體制不變,天天被病患家屬威脅,誰放心子女學醫?
其次,醫護工作時間不規律,我夫妻倆都需要上晚班,我一周兩個,我老婆也一周兩三個晚班,這樣如果晚班調配不好,白天要查房,下個晚班拖到中午才回家是經常的,我夫妻倆甚至一個屋檐下四五天見不了面。如果同時上晚班,小孩就管不了,送到老人家住,學習沒辦法輔導,沒辦法陪伴孩子,看到學校班級群里一群家長天天各種陪讀陪練,我們內心是愧疚的!周末也是沒節假日的,作為醫護,隔三差五周末各種學習,會議是很多的,還要出外地進修幾個月甚至一年!碰到科室病人多,病情重,泡在醫院幾天回不去也是有的!我們已經對不起孩子了,所以我們不希望子女學醫,陪伴不了他們的孩子!
最後,做完80後作為社會主流的一代,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而醫護工作目前僅僅只是表面光鮮,父母創造條件讓我們成年後還要啃老9年,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兩年規培!基本二十七八才能獨立!參加工作後卻發現各種環境條件和我們付出的學習努力根本不對等,還不如初中畢業的同桌去做汽車地產銷售賺的多,心裡落差太大!所以我們不想子女去學醫!
大家好,我是「ICU段醫生」,我自己有孩子,對於您提的問題,我覺得我有自己的想法。
其實,這不單單是一個教育的問題,和價值觀、世界觀也息息相關。
第一,對於孩子的志願要給予適當的肯定。孩子的成長需要做家長的時時幫著調整而不是直接推翻。孩子的想法有時不見得成熟,作為父母儘可能給他分析利弊,提出自己的意見,讓孩子有充分的自主權。但是,當孩子的志願有悖於道德時,當機立斷,必須改正。所以,就學醫而言,如果我自己的孩子有很濃厚的興趣我肯定支持!第二,從我從事的職業來講,我個人一直很尊重,也很投入,醫學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件高尚的事業,這份事業守護的是生命,是未來。所以,需要後繼有人,需要傳承。所以,普通一個醫生在畢生奮鬥的過程中能傳承更多的人來為這項事業奮鬥,比他救活多人人更有意義。第三,很多醫生或大眾,對於這個問題抱有觀望和否定,其實多由於醫鬧的頻發。在這裡,我並不想標榜自己的高尚,我也遇到不可理喻的家屬,還沒看病就來抓住衣領的。但是,這畢竟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更多的人是尊重醫生。所以,不能因為某些非主流的問題,把主流的事情放棄。所以,醫鬧不足以成為我阻止孩子學醫。第四,醫學本身是個容錯率極低的事業。所以,每個從事醫學的醫生需要膽大心細,三思後行,行則當機立斷,不可優柔寡斷,更不可馬馬虎虎。所以,如果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優點,還是不會阻止他學醫,因為他可能會成為造福一方的名醫。第五,我們醫生自己、媒體、大眾都應該去保護和維護醫學這項事業。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可以偏概全的否定他。因為有時你我或媒體的一些煽動的言論誤導了人們。只要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離不開醫療,所以我們需要共同去維護他,而不是詆毀他!
我並不高尚,但是我有自己的原則。我也不是在忽悠你們學習醫學,更不是道德表,我僅代表我自己的觀點。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醫患家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有這麼一則寓言:假如有來生,豬想要做一頭牛,工作雖然累,但名聲好;牛想做一頭豬,吃罷睡,睡罷吃,不流汗,不出力,活得賽神仙;鷹想做一隻雞,渴有水,餓有米,住有房,還受人保護;雞想做一隻鷹,可以翱翔天空,雲遊四海,任意捕兔殺雞。
這則寓言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人總是不滿足自己擁有的,不自主地會去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東西,羨慕別人的工作,羨慕別人的車子等,最容易忽視一點,那就是我們自己也是別人眼中所羨慕的對象。正如醫生這個職業,我想作為父母的醫生也同樣難免看到的是自己行業的不足,風險大,醫患關係難處,工作操心大,經常上夜班等。故,估計大部分醫生都會讓孩子選擇其他行業的。但作為非醫生行業,會羨慕醫生的工作給家庭成員帶來了健康的保障,救死扶傷的成就感等。
每項工作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正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是醫生不讓孩子學醫,醫學就不是好專業,關鍵是選擇孩子最感興趣的、最適合孩子發展的專業。
看孩子的意願吧!
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不主張讓孩子繼續從事這醫療。因為作為一個父親,我不想讓孩子提心弔膽的生活!
從爺爺的爺爺、姥爺的爺爺那輩起,到我這一輩都在從事醫療,也親眼目睹了醫療行業近幾十年的變化。
從性格方面來看不是人人都適合學醫,學醫要踏踏實實、不追求名利、不計較得失,還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去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
僅僅是考證的過程,你就要耐得住寂寞,可能在同齡人小有成就的時候,你剛剛起步。
從社會層面來看個體診所已經不再適應大環境,一次意外就讓辛辛苦苦的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甚至還要面對輿論的壓力。
很多意外不在可控範圍!加之缺乏完善的制度,醫護人員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從人性層面來看醫生、護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休息一天,別人說你掙錢掙足了;不休息,說你掙錢沒夠。
患者找你要隨叫隨到,不到就是拿架子。醫生總不能放下一大堆病號,去伺候一個病人吧?醫生不是私人醫生!
精心照護都難免出現意外,更何況在家?不出問題,患者說沒事;出了問題,翻臉不認人。
從金錢層面看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工資不成正比,高風險、高勞動量 = 低工資、剋扣休假……
如果是為了錢的話,現在只要不傻、不懶,幹什麼都能掙錢,為什麼非要一棵樹上栓死?
況且,醫生這個職業看起來真有那麼體面嗎?我看,未必!
所以,如果不是孩子強烈要求學醫,在醫療制度尚未完善的前提下,我不支持孩子學醫!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任何行業都要有人去做,打心底喜歡一個行業,在自己的領域裡深耕,才能有所作為!
如果做好人生規劃,現在的年輕人還是可以學醫。
1,高考進入排名前幾的名牌大學醫學專業,學到研究生或博士。出國,參加美國usmle考試,或者考取歐洲國家醫師執照。這條路很難走,全家做好奮鬥二十年的準備。需要自制力強,學習能力超強,英語水平高,溝通能力強,心智堅定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家庭具有足夠財力支撐。簡單說,孩子必須非常優秀,千里萬里挑一那種,家裡有錢,輕鬆拿兩三百萬那種。這條路雖艱辛,一旦成功,不僅自己受益,也會惠及子孫後代!
2,學醫學技術類專業。這是醫學輔助轉業,入學分數較低,學習難度更低,但也可以讓你成為醫生。當然。這些專業要想進入正規醫院,尤其好醫院,必需關係過硬。
3,學口腔醫學。這是目前最合理成為醫生的辦法。但以後想要進入好的醫院或口腔科,必須有足夠的關係。
4,重點推薦基礎醫學。這個專業國內除了高校幾乎用不上,但可以出國!因為不是臨床,進入國外醫療機構的幾率,遠遠大於學臨床的。當然,基礎醫學想要出國,對學生的要求同樣高,對比出國當臨床醫生的,只是稍微降低一點。
以上是筆者搜集的一些資料,不當之處,望指正。
作為醫生經常會在與同事的聊天中談起問題中的話題,同時與一些非醫療行業的朋友聊天時也偶爾會涉及這樣的問題。兩個人群的答案經常迥異,做醫生的人很多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從事這一行業,而非醫療行業的朋友則有不少希望孩子長大能成為一名醫生。選擇的結果雖然不同,但相信初衷都是對孩子的愛與良好的期待。
作為很多醫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繼續行醫相信有很多的理由,總結起來可以用一個字概況,那就是「苦」。首先,學醫之前需要苦讀,有一個較高的分數才能考上醫學院校學習;而後,進入醫學院校就本科而言就需要比多數專業多學習1年,而如果希望順利的找個穩定的崗位當醫生本科學歷是遠遠不夠的,往往需要再考研究生和博士生學習5-6年的時候才有機會;很多行業博士畢業後就業就已經可以在較高的崗位上就職,而醫學博士畢業後仍然要從最初的住院醫做起;完成了住院醫培訓要升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等等,這期間要不斷的學習和磨練;即便成為了主任醫師,醫學的知識在不斷的更新,因此如果想繼續從事這一職業就需要終身學習。除了以上提到的,現在很多醫生還需要做臨床的時候同時做科研,因此往往幾乎很少有個人的時間,在加上不分節假日的倒班和各種風險並存的工作環境,這其中的「苦」可能也只有親身體會才能知道。
以上提到了很多醫生的「苦」也許會改變那些希望自己孩子作為醫生的想法,但實際上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苦與樂,醫生也是一樣。在各種醫生的「樂」中,也許最大的就是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救回的滿足感,這種感覺也許是很多其他職業無法替代的。回到當下孩子的擇業,其實更多的應當讓孩子自己去選擇,作為家長的可以給與一些不同角度的建議,如果有孩子真的選擇未來成為一名醫生,精靈醫生希望您能給他以鼓勵,讓他在這條道路上不斷的成長,在救助他人的同時迎來自己人生的巔峰。
這個問題問得很妙,推而廣之,可以延伸為:教師會讓孩子教書嗎?司機會讓孩子開出租嗎?等問題。也就是說,嘗遍自己職業酸甜苦辣滋味的人,會願意讓孩子再來做這項職業嗎?
我想說的是:如果孩子自己喜歡,我會支持孩子這麼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是一個興趣很廣泛的人,但是真正能夠變成我的工作的興趣,還暫時沒有找到。如果我的孩子能夠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最想做什麼的話,那真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如果能夠把自己的興趣變成自己的工作,那麼工作的時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再苦再累,只要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那也是快樂的,不是嗎?
如果孩子嘗試了之後,發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要修正,沒問題,我會繼續支持TA。越年輕,試錯的成本就越低。
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我全部的支持和接納,做他們最堅強的後盾!我是資深教育工作者,也是二寶辣媽,願與你一起成長,歡迎關注!
為什麼私立醫院合法的收入分配方式不能被公立醫院所採納呢?孩子是否繼續學醫,這個問題著實很糾結,從目前來看,醫療行業除了在最頂級層面的醫院和教授還能多點執業收入滿意以外,其他層面的醫務工作者都處於壓力較大,工作時間極度無規律,付出和收入遠遠不成正比的情況。
我的頭條號:骨科姚大夫
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 有問題可私信諮詢。
醫改的陣痛希望時間短一些,我對醫療改革還是抱有很大的信心。醫學是一個神聖而偉大的行業。對於孩子是否學醫,我會尊重其意見,不會強加干預。
我對於醫學還是很感興趣,而且特別喜歡醫生的這種能將科研和實踐結合在一起的工作。
但是就目前醫生工作的現狀,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從醫。
第一點,工作壓力大。當初在美國學習的時候,感受到他們醫生的工作壓力也大,但是,壓力之間可以說不是一個等級的。特別是現在這種緊張的醫患關係的狀況,這一行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第二,對身體不好。長期的吃飯不規律和夜班,搞垮了身體。不像有的崗位,到了點兒,可以把窗口一關,去吃飯。但是作為醫生,即便到了休息時間,我們不能把病人扔到台上,所以經常吃涼的,或者做完手術,又該下午看門診了,來不及吃飯,匆匆地扒兩口,到現在我的腸胃非常不好。值夜班更是我們的家常便飯,病人都休息了,我們還在寫病歷、查房,有時還在手術室里做手術。
凌晨,還在工作,對於每個醫護人員來說都是常態。
人手不足,似乎是每個醫院都遇到的情況,夜班之後,我們還要繼續看門診、管病號,因為我們休息了,積下來的工作還要第二天補,第二天又是一堆事情,根本不可能去補上。
第三,要顧的事情太多。看病,手術,學習,科研,職稱,一樣都不能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怎麼辦?我們只能放棄掉休息的時間或者陪家人的時間。
其實我孩子,小的時候對這個職業很感興趣,在家裡就喜歡玩拿聽診器的一些遊戲,也說自己的理想就是當一名醫生。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懂得越多,發現爸爸總在忙,沒有辦法陪在身邊,而慢慢的,這兩年幾乎不怎麼說打算當醫生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