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清官海瑞?


歷史學家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中稱海瑞為「古怪的模範官僚」。「模範」很好理解,海瑞是忠臣,又是孝子,並且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罕見的清官之翹楚。那麼為什麼又說他古怪呢?

海瑞(1514-1587),海南瓊山縣人,號剛峰,據說這是他希望自己能像海邊的岩石一樣,在日夜不息的世俗大潮前堅定不移。海瑞幼時,其母就教他讀《孝經》、《尚書》、《中庸》等,在這種教育的熏染下,儒家思想很快成了海瑞的自覺選擇。據王國憲《海忠介公年譜》的說法,海瑞28歲時,「在郡庠讀書,與二三同志辨明學術,嚴課功修。……人咸稱為道學先生,相率師事之」。而在之後的從政生涯中,海瑞也將儒家的擔當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他把自己的生命當成道德文章來做,把自己的一生做成了儒學活的標本。黃仁宇這樣描述道:「這位孔孟的真實信徒,在今天卻以身體力行的榜樣,把儒家的偉大顯揚於這南海的盡頭。」如果用一個詞來評價海瑞,「道德狂人」是再合適不過了。然而,如果梳理一下海瑞的履歷,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模範官僚」在官場上似乎不是那麼順利。人們對他的評價多是不近人情、拘於禮法、怪僻等,這主要表現在他的所作所為無法被接受為全體文官們辦事的準則。

(清·顧尊燾《海瑞像》)

中國政治制度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政治制度的道德化,道德成了政治制度的靈魂。而嘉靖、萬曆之際,整個社會恰逢轉型時期,資本財富飛速增長,但道德日漸式微,整個社會自上而下到處充滿著一種奢靡的氣息。在這種環境下,以道德見長的海瑞自然而然不被接受。嘉靖四十五年(1566),海瑞向皇帝呈上了著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一方面指斥嘉靖皇帝,說全天下的官員百姓,好久以來就認為你是錯的了,另一方面又真誠希望嘉靖皇帝幡然悔悟、勵精圖治打造一個太平世界。海瑞就是以這種殉道者的精神來實現自己的道德信念,然而完美的道德卻給他換來了長達10個月的牢獄之災。

(海瑞上疏)

而在家庭親情方面,海瑞的行事準則更是偏離常情常理甚遠。海瑞很重視對子女們的倫理道德教育,據說,有一次他知道五歲的女兒吃了男僮送的餅,認為此事是對男女授受不親倫理規範的大不敬,故怒不可竭,最後他的女兒也因此事而餓死。此事無論真偽,都反映出了當時人對海瑞的印象:海瑞為了實現在「聖人」修行方面的道德純美,其行為表現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不僅如此,明朝官員處事判案通常遵循「情法兼盡」、「合乎禮俗」的原則,即以合情、合俗為辭可作出偏袒的判決而心安理得。海瑞自從出任南平教諭起,依例每到一地便根據綱紀國法制定施政的規條,不同的是別的官僚是為了虛應故事,而海瑞確是「字字實事」,言行如一。即使是在面對對他有提攜之恩的徐階時,也沒有為徇私情而枉法。同時代人沈德符在《海忠介撫江南》一文中說:「忠介在江南,一意澄清,而不識時務,好為不近人情之事」。海瑞這一置私情、俗例不顧的舉動,在一些人看來,自然是違俗悖情的。

概言之,雖說海瑞在官場上被人的政治措施多不被採用,所作所為常為世人詬病,但他一生冶儒法為一爐,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有「海青天」之譽。同時,他在道德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確是為「道德狂人」。

(海青天)


海瑞,一個有巨大歷史爭議的人物。支持者認為海瑞剛正不阿,「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而反對者認為海瑞性格乖僻,不懂變通,「徒有其名」而已。

一、一戰成名的道德模範

明嘉靖年間,嚴嵩把持朝政,海瑞作為一偏遠小縣令,不斷上書彈劾嚴嵩及其手下胡宗憲和鄢懋卿。在嚴嵩倒台後,作為敢於正面和他們做對的海瑞,因此聲望大增,特簡拔入京師,升任戶部主事。在明朝體制下,戶部主事其實無事可做,只不過日漸一日的積累做官的資歷而已。

然而,在對文武百官心態,朝廷形勢還未完全了解的情況下,一意孤行的海瑞一紙奏疏,吹皺了朝堂上的一池春水。

當時嘉靖皇帝已經御宇四十年,他的主要興趣是向神仙祈禱和尋求道家的秘方,以期長生不老。在海瑞上書嘉靖的奏疏中,指出嘉靖皇帝是一個虛榮、殘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舉凡官吏貪污,宮廷的無限浪費和各地盜匪滋生,皇帝本人都應該直接負責。皇帝陛下天天和方士們混在一起,但上天畢竟不會說話,長生也不是求來的,這些迷信統統不過是「捕風捉影」。然而奏疏中最具刺激性的一句話,還是「蓋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已」,就是說普天下的官員百姓,很久以來就認為你是不正確的了。

氣憤難平的嘉靖皇帝,下令錦衣衛將海瑞逮捕到東廠囚禁。十個月後,嘉靖皇帝薨,隆慶皇帝登基,才將海瑞釋放。此時海瑞的聲望已經為整個明朝帝國所公認。成為人們交口稱頌的「道德模範」。

二、乖僻的性格

所謂乖僻,是當時海瑞同朝官僚們對其評價。現在看來,是對道德倫理的極端教條,和對不合時宜制度的極度推行。

試舉兩例。

1、海瑞是個大孝子。孝為天道,自然在倫理道德中佔據重要的位置。歷史學家認為,海瑞的剛毅正直,其中就有其母親的影子。然而,同樣被人們所承認的是,海太夫人又是造成這個家庭中種種不幸事故的重要因素。

海瑞曾經結過三次婚,又有兩個小妾。他的第一位夫人在生了兩個女兒後,因為和婆婆不和而被休。第二位夫人剛剛結婚一個月,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而被逐出家門。第三位夫人在1569年,在極度可疑的情況下去世。由於海太夫人而引起的家庭糾紛,不僅已經成為政敵們攻擊的口實,也已經為時論所不滿。不論真相如何,許多人已經懷疑海瑞確系乖僻而不近人情,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家庭悲劇。

2、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創立明朝時,確立了整套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其主要的著眼點在於保存一個農業社會的儉樸風氣。不可否認,這一整套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在明初恢復因戰亂造成的社會元氣,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從洪武開國到海瑞,期間已歷兩百年,很多變化已經在這兩百年發生。而海瑞卻把洪武皇帝提倡的原則奉為金科玉律,比如,不準民間製造奢侈品,像忠靖凌雲巾,大定勝餅桌等,都在嚴禁之列。甚至提議恢復洪武皇帝的嚴刑峻法,凡貪贓在八十貫以上的官員都要處以剝皮實草的極刑。

凡此種種,海瑞以壞風俗人心而加以反對,結果只能是被大眾所不能容忍,認為不合乎時代潮流,而冠以「乖僻」的評價了。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中把海瑞評價為「古怪的官僚模範」:「熟讀詩書的文人治理農民,他們不可能改進這個司法制度,更談不上保障人權。海瑞的一生經歷,就是這種制度的產物。其結果是,個人道德之長,仍不能補救組織和技術之短。」

1554年,海瑞出任福建南平縣教諭,相當於縣教委主任,區區八品,任縣學四年後,海瑞被推薦升任浙江淳安縣知縣。根據朱元璋制定的制度,作為七品官,海瑞拿到手的月薪折算人民幣大約兩千塊錢,要養活母親、妻妾、兒女和幾個僕人,很不容易。明朝的公務員工資是歷朝歷代最低的,貪污又被定為是重罪,即便是一兩銀子也要被砍頭,所以低薪峻法並不能制止官員貪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逼」官員鋌而走險,巧取豪奪。所以海瑞很長時間以來都是自給自足,自己種菜,自己吃。

海瑞種種不合群舉動讓浙江官員忍無可忍,想要除掉他,但是他又真的是遵循太祖祖制,沒什麼毛病,只能聯合上書,海瑞的道德實在太高尚了,浙江小地方配不上他,應該晉陞到中央去任職。吏部採納,提拔海瑞為浙江嘉興府通判。後來本地官員再次公元,等到海瑞三年知縣任期滿後,平調到江西興國任縣令。後來沒多久又升為戶部主事,當上京官,正六品。

1566年2月,六品官海瑞上了一則「罵皇帝疏」,指責嘉靖殘酷多疑,奢侈迷信,群臣一味奉承,搞得民不聊生,「嘉靖者言家家皆凈而無財用也」,嘉靖看完後大怒,要立即殺海瑞。把海瑞關進監獄,忍住不殺他,他知道一殺就成全了海瑞的千古之名,毀了自己。

這就是海瑞,不僅嚴於律己,更苛以待人,用自己近乎聖賢的標準去衡量每個人,「正到沒朋友」,連太監都說從沒看到有朝臣跟海瑞說話。百姓對海瑞交口稱讚,有的確實是因為海瑞幫他們打贏了維權官司,要回了土地,更多的人沒有從海瑞這裡受到任何實際好處,一種複雜的社會心態驅使他們支持海瑞。撇開海瑞的思維方式,海瑞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他能夠看到別的官員看不到的百姓疾苦,會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問題。


海瑞,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縣人。 他四歲喪父,獨依寡母,由母親養育長大成人。三十七歲中舉,連續兩次會試不第,被任為福建延平府南平縣教諭。後來,他先後任淳安、興國知縣、戶部主事、應天巡撫、南京吏部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等職。1587年死在南京任上。

海瑞主要的歷史活動,有以下幾點:

第一,剛正不阿,不畏強權。

海瑞在南平教諭任上,恰遇郡守來視察學校,在明倫堂召見教官,其他教官見到郡守,立即跪拜在地,而海瑞「獨長揖」,挺立其中。郡守看到海瑞這種不恭順的樣子,非常生氣,就冷嘲熱諷地說:「哪裡來了個山字筆架?」海瑞據理回答說:「若至台院,當以屬官禮見。此堂乃老師教士之地,不當屈。」說得郡守瞠目結舌,無可奈何。海瑞由此博得了「筆架博士」的雅號。

後來,海瑞任淳安知縣,有一次總理八省鹽政的巡鹽都御史鄢懋卿經過淳安。鄢懋卿口頭上說「素性簡樸,不喜奉迎」。實際上,所到之處,營私納賄,驕奢淫佚,被人視為災星降臨。海瑞聽說他要經過淳安,立即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揭露了鄢懋卿的虛偽和貪贓枉法的劣跡,並且提出,淳安邑小,不足奉迎,請另取他道。鄢懋卿在海瑞不畏強權的嚴正態度面前,只好懷恨繞道而去。後來鄢懋卿唆使爪牙袁淳,羅織罪名,彈劾海瑞,降調江西興國。

第二,直言敢諫,義無反顧。

1564年十月,海瑞調任戶部主事。這時明世宗深居西苑,求長生不死,不見大臣,不理朝政,國事日益衰敗。海瑞見此極為憂慮。因此,他「市一棺,訣妻子」,冒著「觸忤當死」的危險,上書皇帝,這就是震動朝野的《治安疏》。疏中指斥皇帝聽信小人讒言,酷信道教,竭民脂膏,濫興土木。又「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致使「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室如懸磬,十餘年來極矣。」疏中還引用民謠說:「嘉靖者,言家家皆凈而無財用也。」這封奏疏內容尖銳,措詞激烈,但海瑞的目的無非是「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這封奏疏,卻觸犯了皇帝,世宗下令逮捕。海瑞早有準備,從容入獄。世宗死後,海瑞被釋放復官。

第三,抑制兼并,反對占田。

土地兼并,官僚地主占田,這是王朝政治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明朝初年,朱元璋曾再三詔令,限制土地兼并,嚴懲貪官污吏,但並未收到顯著效果。嘉靖、隆慶以後,兼并之風更盛,無法遏止。海瑞巡撫應天時,到松江查勘,不到一月的時間,就接到上萬份控告官僚地主占田的狀紙。海瑞對此十分憤慨,決心按照封建法令的明文規定,強迫一些官僚地主退田。

曾擔任首輔這時致仕還鄉的徐階,是華亭的大地主,先是託人說項,接著親自出面向海瑞求情,都遭到海瑞的拒絕。因此,海瑞受到一部分大官僚地主的攻擊,革職閑居十幾年。直到1585年才又被重新起用。

第四,執法公正,平反冤獄。

海瑞任知縣和巡撫期間,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依照封建法律,處理民間訴訟案件。在海瑞的文集里,收錄了「人命參語」十餘條,詳細記載了各類案件的情節和處理結果。從這些「參語」里可以看出,海瑞注重調查研究。對過去作的錯誤判決,予以重審,決不妄殺無辜,處理得比較公正合理。因此一些鄰近地區的重大和疑難案件,也都要求海瑞參加會審。從而海瑞得到了「海青天」的讚譽。

第五,興修水利,發展生產。

海瑞任巡撫的應天十府,是江南魚米之鄉。但是由於水利長年失修,渠道淤塞,造成災害。結果土地荒蕪,人口流亡,饑民成群。海瑞面對這種局面,採取了以工代賑的辦法,興修水利,賑濟饑民。他親自踏勘,細心規劃,決定修浚吳淞江。這一工程於1570年正月動工,二月二十日告成,全長八十里。

接著,又以同樣的辦法,疏浚白茆河,以除水患。此外又開墾了吳淞江兩岸熟田十萬餘畝。這樣既救活了許多饑民,又興修了水利,使農田獲得豐收。

第六,自奉節儉,為官清廉。

海瑞一生自奉儉約,反對貪污,為世人所稱道。他在南京,制定《教約》,禁止學生送禮。在淳安,建立《興革條例》,剔除非法盤剝,俸祿之外,絲毫不取。他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糙米飯。一次,為他母親祝壽,也只買了兩斤肉,被傳為佳話。

閑居時,遇清丈土地,地方官員給他少算了一畝八分田。他知道後,立即聲明,予以糾正。他死的前夕,地方有司送柴薪,多了七錢銀子,也如數退還。海瑞死後,清檢遺物,櫃中僅存俸銀十餘兩,舊袍數件,連置辦喪葬的費用都靠親朋故舊籌濟。

從海瑞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出,他在道德上,自奉儉約,不取分外之財;在政治上,採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改革弊政,發展農業生產,為人民做了些好事。因此,海瑞被人們視作「海清天」。


明代中葉官俸微薄,俸祿不足以養家,儘管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對於貪污腐化有嚴格的制度懲罰,但是仍然遏制不住腐敗。官吏要通過弄錢來養家糊口,於是社會風氣漸漸以不貪污為恥,本該受到批評的貪污行為受到社會的追捧,凡做官的就幾乎沒有不貪的,不好銀子的。

在這樣社會背景下,在官場的大染缸中,又有幾許官員能潔身自好,保持廉潔,出淤泥而不染?更不要說體察民情,為生民請命,為百姓安危肝腦塗地。能夠細細體察百姓之苦,做到少擾民,少判糊塗案已經不錯了。海瑞是個特例。他是明代著名的清官,以身作則,不貪污不腐敗,而且嚴厲打擊腐敗。

海瑞認為居官之道,為政清廉是最基本的要求。瓊海古代以珠貝的生產聞名全國,許多官吏到此一任,並不是為民服務,而是想撈上一把,「滿載而歸,衣錦還鄉」。當時做官的多是「謀家利己」,借著權位來「榮吾家」。對於貪官污吏的橫行鄉里,魚肉百姓,以及這群貪官污吏的貪婪品行。海瑞痛斥「有吏於此,……甚者蓄貨積實,如餓豺狼。上率下法,貪濟貪而民日居割剝吞噬中矣。且地去京師萬里,按軺不及,毀譽易淆,甚哉!……貪者酷者焉能有無者比比,巧彌縫,蒙私庇,無利於民,有悅與上」。

海瑞認為,官風與士風的敗壞是互為表裡的。明初曾訂有枉法貪贓八十貫外絞刑的律令,後來改為雜犯准徒許贖,所以貪風難以禁止。儘管海瑞強調清官應志行高潔,立德為先,但是海瑞也意識到要社會上完全不受金錢利誘,也是很不容易的。不僅市井小人重利輕義,見利忘即使讀書人也好此道,而且有過之無不及,於是乎,海瑞感慨道:「攘攘利往,天下皆然也,而誰與易之?」

海瑞以清廉出名的,他自己不貪,不蓄家產,為了進言,他敢於抬著棺材上朝,因為他有名望,皇帝也要利用的他的名望,沒有拿他怎樣,但是海瑞一生的處境是很凄慘的。日常飲食粗茶淡飯,為母親做壽,也就多割了兩斤肉,被別人做為笑談。海瑞官至二品,死時僅有白銀20兩,不夠殮葬之資。死後,對海瑞的毀譽仍然不斷,這就是作為清官的海瑞為保持他清官名譽付出的代價。


01

翻遍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歷史,在這個舞台上來來去去的人繁若燦星,但是留下來名字的其實並不多。

這些在史書上有記載能留下名字的要麼作為反面教材背負罵名,讓我們現在提起來都忍不住要「呸」一下,比如秦檜;

而有的人則是正面形象,就算如今我們說起來都不禁心存敬意,這樣的人有很多。

比如宋朝的包青天,又比如明朝的海瑞。

說到後面的這倆人,我們都能說出他們的一個很顯著的共同點:都是清官。

包黑子

但是這倆人如果熟悉一點都只知道又有著巨大的反差:包拯28歲考中進士,但是為了盡孝沒有立即當官,而是在家裡又呆了十年才步入仕途,但是從包拯一隻腳踏入官場算起,就開始一路綠燈,26年間25次陞官。

什麼概念?

平均一年調動一次,並且是上升,用現在的話說,包拯的人生道路簡直就是開了掛。

海瑞

而反觀海瑞,雖然也很聰明也很努力但是一直到了40歲還是個舉人,勉強步入仕途之後一輩子也是坎坷崎嶇風雨飄搖並且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出於被閑置的狀態。

02

那麼為什麼都是歷史上罕見的青天大老爺,人生的差別咋就這麼大呢?

也許很多人這時候都會說「海瑞同學的情商太低啊」——敢罵皇帝的一個人情商能有多高呢,這樣的人又如何能在官場立足呢?

是的,海瑞確是膽大,歷史上敢抬著準備好了棺材給皇帝上疏題名道姓罵皇帝的也許只有海瑞了,然而,你也許不知道的是包拯也曾經懟天懟地懟皇上,曾經讓當時的皇帝宋仁宗無比頭疼?

我們所知道的包拯說實話大部分的印象都是來自於小說,演義,給我們最深刻的感觸就是包大人一生都奮戰在斷案的第一線,甚至連陰間的案子他也敢接,可是這不是真實的包拯。

包拯善於斷案不錯,然而他的一生還干著另外一件很精彩的事:做諫官懟皇帝。

有一次後宮裡一個張貴妃想給自己的伯父弄個官噹噹,就在仁宗的枕頭邊吹風,結果被包拯直接懟了回去:沒門兒。

後來包拯說急了,甚至對著宋仁宗的臉發連珠炮,噴的宋仁宗滿臉都是口水,皇帝很無奈,但是也只是微微一笑,輕輕地撩起龍袍擦掉臉上的唾沫星子:要想皮膚好,還要用包黑子牌口服液。

然而回到後宮,宋仁宗還是越想越氣,就拿張貴妃撒氣:都是你非尼瑪要給你伯父跑官要官,你不知道朝中有個包黑子嗎,把勞資看的死死地?

這樣看來,包拯跟海瑞沒什麼區別哇,都是當面懟的皇帝大老闆下不來的台呀,怎麼就說海瑞的情商低呢?

嚴格來說,倆人都是一樣的性格啊,都完全沒把皇帝當外人,該噴就噴該懟就懟,有啥話說啥話,一根腸子通到底的把式啊。

也正因為這樣,才會讓兩人在歷史上贏得了尊重和美名。

那麼,既然跟情商無關,兩人的官運咋就有這麼大的差別?

03

來吧,讓我們加上這兩個人的微信,通過他們的朋友圈來分析一下。

我們說過,海瑞只是個舉人出身,在那個「舉人多如狗,進士滿街走」的年代,如果不是海瑞幸運的踩到了一泡狗屎——嘉靖皇帝前期的勵精圖治,正是招攬人才的時候,海瑞恐怕熬到鬍子白也只是在福建南平教育局當個小科員而不可能走上歷史的舞台的。

不可否認的是,海瑞的一生中有限的幾次升遷確實也是有貴人相助,但是幫助他的那幾個人,要麼是很純粹的欣賞他耿直的性格根本跟他沒有什麼私交;

要麼就是出於某種政治目的當成鬥爭的棋子把他推到波詭雲譎的時局中去而已。

最為明顯的是,海瑞在江南推行兼抑豪強的政策時,招致了江南士大夫群體的圍攻,甚至有言官直接上疏奏他【魚肉士大夫】,朝廷中張居正,高拱等一批位高權重的清流們,沒有一個是支持他的,反而是不約而同的站在了他的對立面,將他當成一個異類。

(明朝嘉靖年間的土地兼并非常嚴重,朱元璋同學定的固定收稅政策讓繼任者只能收到極少的稅賦,加上各種王爺和士大夫霸佔良田不交稅,政府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

也正是在各級官員和地方勢力的聯合夾擊下,海瑞這樣一位我認為甚至比張居正還要偉大的改革家被迫落寞的離開了政治舞台。

所以說,海瑞終其一生實際上只是個孤膽英雄,很悲情的孤膽英雄,他沒有朋友。

試想,如果海瑞在朝中有那麼幾個手握權柄的好朋友來支持他,他的改革之路會這樣黯然收場嗎?退一萬步說,就算支持不了他的事業,也該有幾個肝膽相照的朋友來替他說說話呀。

實際上,沒有,自始至終都沒有。

他只是孤傲的存在於大明帝國那險惡的朝局中,最後腹背受敵鎩羽而歸。

04

再去看看包拯的身邊都是些什麼人?

包拯中進士那一年是天聖五年(2017),這一年的這一次科考堪稱是「兩宋第一榜」啊,這一榜出了太多的牛人大咖,其中位居高位者多達七人,這包括文彥博,韓琦兩任宰相。

這些人都是包拯的「同年」。

「同年」在封建時期屬於政壇上很奇妙的一個群體(實際上在現在也是這樣,要不然為啥都那麼熱衷於搞同學會呢),宋朝時候有個叫柳開的曾經這樣解釋「同年」【同年登第者,指呼為同年,其情愛相視如兄弟,以至子孫累代,莫不為昵比,進相援為顯榮,退相累為黜辱】。

不僅僅跟這些人是「同年」,包拯還和文彥博是兒女親家,同樣的包拯和韓琦的私交也很好。

想想看,朝中有這樣兩位大佬罩著,包拯怕什麼,懟天懟地甚至懟皇上也就可以理解了吧?

不是沒有人想把包拯幹掉:歐陽修曾經彈劾過他,後來的胡宿彈劾過他,然而,包拯照樣步步高升,誰也阻擋不了包大人前進的腳步。

甚至曾經包拯在人三司使的時候,發生了兩起兵變都是跟軍隊的後勤補給有關,按照道理說包拯是應該負連帶責任的,包大人也曾因此誠惶誠恐,然而,包拯同學在一年之後不僅沒有受到一點影響,反而被晉陞為樞密副使。

朋友圈有多重要,人脈資源有多重要,別的不說,這一次的神秘升遷就是證明。

海瑞有這樣得勁的「同年」嗎?有這樣有分量的朋友嗎?

沒有。

別忘了,海瑞只是個小小的舉人出身,他的同學能有多大能耐?

充其量跟他一樣在帝國的基層里當個小小的公務員,只有他一個人很幸運的擠到了帝國的權利中心來到了皇帝的身邊。

放眼望去,整個單位里整個機關里哪有他的熟人?

再加上他性格的孤僻,誰願意與他玩兒?

而包拯的同學卻都是高學歷高起點滿身光環,再加上包拯拿到學位後並沒有直接當官而是回家盡了十年孝,當他進入官場之後拿眼一掃:喔靠,這些當大官的都是我同學哦。

而這些現在已經身居高位的同學不能不說在包拯進入官場之後給了很多幫助,成了他的靠山。

吧啦吧啦說了這麼多,肯定有人要噴了:照你這樣說,包大人是靠著關係發跡的?

05

這當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朋友圈對於一個人當然有影響,但是在皇權為大的封建王朝,沒有開明的政治的生態,想要當一個清官真的是很難的。

同樣都是懟皇帝,包拯同學罵的不可謂不酣暢淋漓,海瑞也是直抒胸臆,然而包拯罵完了俸祿照領官照當且步步高升,而海瑞卻被直接下了大獄,雖然嘉靖說自己不能當紂王沒有殺他,可海瑞卻是實實在在的受苦了。

這是偶然嗎?

偶然的因素有沒有沒有?

有!

包拯運氣好,遇到了一個好脾氣的老闆——宋仁宗。

史書記載宋仁宗【天性仁孝寬裕】,寬厚的性格使得這位老闆能夠接受手下小弟的犯言直諫,所以包拯無論怎麼作都不會死。

實際上,包拯與宋仁宗互相成就了對方,就像唐朝的唐太宗與魏徵。

但是,有偶然肯定就有必然。

縱觀兩個朝代士大夫群體,宋朝的士大夫顯然存在感幸福感要比明朝要強得多。

曾經有一次仁宗在皇宮中做了一場法事,完事兒之後仁宗給每一個參加活動的僧人賞了一匹紫羅,但是仁宗特別交代:你們等會出去的時候把這紫羅掖到懷裡,可別讓人瞧見了,要不然包黑子那些人又要噴朕一臉的唾沫星子。

在當時,不僅是只有包拯一個人敢於犯言直諫,范仲淹韓琦歐陽修這些大牛們也不是吃素的,懟起皇帝來也是毫不留情,史稱【天下是非付之諫台】,皇帝想要有點什麼小動作必須躲過那一雙雙盯著他的眼睛。

06

那麼海瑞生活的嘉靖時期的士大夫們又是什麼待遇呢?

只能說是天上地下。

嘉靖三年(1524),因為少年嘉靖想要給自己的爹爭取一個名分,被眾多大臣阻攔,134名上疏諫言的大臣被集體在朝堂上打屁股,肉白血紅,一片狼藉啊。

放眼200多年的大明,言官大臣被公然扒了褲子打屁股簡直就是家常便飯,遇上嘉靖這樣心狠手辣的,海瑞敢指鼻子點名道姓的罵皇帝居然沒被弄死也算是個奇蹟了。

可見,宋朝的皇帝是真心地心疼士大夫的,而明朝的那些皇帝是真的想要弄疼neng死那些多嘴多舌的大臣的呀,這樣兩個朝代的士大夫的待遇,唉...

而海瑞又恰好是皇帝老子眼中最不安分最喜歡提意見的,有沒有人幫他,能留著一條命已經算是祖墳冒青煙了,又怎可能仕途順風順水?

宋仁宗在位的時候,批評他的人是真多,一會有人說他不會用人,一會又有人說他辦事不力,讓那個時代的人感覺仁宗簡直就是個窩囊廢,仁宗執政的時期簡直就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當時的人民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然而仁宗死後,卻越來越多的人為宋仁宗說話,真是有人將這一時期稱之為兩宋最好的時期,深深的懷念仁宗和他執政的這一時期。

07

李贄評價: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棟樑。

不管後人怎麼評價海瑞,世間的一切沒有改變他,他卻努力的改變著世界。明史確實把他比做包拯[海瑞秉剛勁之性,戇直自遂,蓋可希風漢汲黯、宋包拯。]。

也許海瑞沒想過真的能改變潮水的方向,他只是想一輩子活成自己本來的面目。但就這一點,人類歷史上恐怕沒幾個人。


清官,忠臣!但他非忠於某個帝王,而是忠於朝廷。這與忠君就是忠於朝廷有差異,是愚忠。說他清,他就讓群眾與他一起餓肚子,一點不知變通。他是封建官員儒家執政理念的殉道者,是缺乏政治智慧的清官。若他做學問,成就會更大!


我覺得海瑞作為能夠堅持自己信仰的人還是很值得尊重的。或許他身上有些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人無完人哈。在現實社會中,只要參加工作的人應該都清楚堅持自己的信仰有多難。但是人家海瑞做到了,而且是在有可能付出自己前途乃至生命的代價的前提下做到的。單憑這一點,放到現代社會,基本上沒幾個人做到


海瑞確實是清官。給我的感覺,海瑞的世界只有黑與白,非此即彼。沒有灰色地帶,也沒有中間地帶。這樣的人,這樣的官很令人佩服,但絕大多數的人做不到他那樣。遠看很美,但真要近距離與海瑞這樣的人相處相交,感覺不大會好。


推薦閱讀:

TAG:清朝 | 海瑞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