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是哪幾位?
大學的畢業論文寫張載,這個問題可以一答。
宋明理學,稱得上代表人物的,我認為有九位——
第一位,北宋周敦頤。這位老先生算是理學的開創者,以《太極圖說》聞名於世,因其號濂溪,後人又將他的學說稱為濂溪學。他的貢獻,是將儒學與易學深度融合,給儒學加上了一套較為系統的宇宙生成論。這裡不展開來講,簡單地說吧,原來儒學只關注現世的問題,強調「應該怎麼做?」到了周敦頤這裡,開始研究萬事萬物的本原,企圖說明白「為什麼這麼做?」宋明理學,由此拉開帷幕。
第二位,北宋邵雍,又稱康節先生。很多年前,周易在社會上流行的時候,很多「大師」都自稱是邵雍的傳人,可知他在中國算命界的地位。邵雍的名著《皇極經世》,博大精深,將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發展到了極致。他的貢獻在於深化了周敦頤的思想,從象數學的角度去解釋儒學,使得儒學理論更具說服力。不瞞各位,我在大學念了四年哲學,看不懂《皇極經世》,只能看看解釋。邵大師的另一本書《梅花易數》倒是通俗易懂,而且很能裝神弄鬼,有興趣的網友不妨一讀。
第三位,北宋張載,又稱橫渠先生。他針對當時佛學盛行、虛幻消極的世界觀佔領市場的現狀,勇敢地承擔起儒學復興的使命,寫下了令後世學者景仰的《正蒙》等文章,提出「太虛即氣」的理論,論證了世界的物質性,可以說非常具有唯物主義精神。張載的名言,也是他的自勉之句,很多人也許聽過:「為天地立志,為生民立道,為去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客觀地說,調子定得有點高。
第四、第五位,北宋程顥、程頤兄弟,合稱「二程」。宋明理學發展到這對兄弟手上,開始變得不太好玩,因為他們把「理」或者「天理」推到一個至高無上的境界,差不多也就是真理了。真理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卻為人間指明方向。當人的慾望與天理髮生矛盾怎麼辦?那就「損人慾以復天理」。有了這樣的理論基礎,也就不難想像他們會說出「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之類的話來了。
第六位,南宋朱熹。這位老先生是理學的集大成者。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他在宋明理學史上的地位,大概和黑格爾在德國古典哲學史上的地位差不多。「明天理,滅人慾」六個字,是朱熹理學的中心問題,比二程更進一步。到了現代,這個六個字已經是臭名昭著了。客觀地解析:首先,朱熹也沒有蠢到把人類所有的慾望都和天理對立起來,比如基本飲食,他認為便是「人慾中自有天理」;但是大吃大喝,窮奢極欲,便僅僅是人慾而非天理了。其次,「以理殺人」的罪名,朱熹逃不過。他在任官期間,誰到他這裡來打官司,先不看誰是誰非,而是「先論其尊卑上下、長幼親疏之分」,而後「聽其曲直之辭」。換句話說,老子打兒子,長官打百姓,皇帝打大臣,總是有理。不難想像,統治者對這樣的學者,必是喜歡得不得了的。再次,朱熹把私慾比作賊,主張必須先去心中賊。這種觀點,老一輩的人也許不陌生,「狠斗私字一閃念」嘛。
第七位,南宋陸九淵。理學到他這裡,出其不意地拐了一個彎,原來大夥都一味地研究天理,這位陸先生卻突然轉向人的內心,提出「心即理」的理論,開創了理學中的心學一派。這就很有點人情味了,簡直是和朱夫子對著來嘛!事實上,陸九淵和朱熹也確實面對面地辯論過,而且鬧得不歡而散。後來兩個人又通過書信繼續撕逼,在中國哲學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段故事。說實話,我蠻喜歡他們這樣對著干,總比成天一團和氣地互相吹捧好。
第八位,也就是大夥都熟悉的王守仁,王陽明先生了。這位明朝的大儒,開始是按著朱熹的指導去「格物窮理」,對著幾棵竹子格了七天七夜,勞思成疾,卻一無所獲。恍然大悟之後,他便走向了陸九淵的心學路子,在內心中尋找世界的規律,也就是「聖人之道,我性自然具備」。人心之中,已經隱藏了天理,為什麼還要向外去苦苦追尋呢?王陽明的哲學思想,也就是圍繞著這一主題而展開。而且他和宋儒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把「知行合一」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客觀地說,這四個字,也許是世界上最難做到的四個字。
第九位,明末王夫之,又稱船山先生。這位老先生,與其說他是位理學大師,不如說他是位理學批判大師。在某種意義上,他有點像馬克思。馬克思汲取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精華,又對德國古典哲學進行了系統的批判。王夫之也是這樣對待宋明理學的。他的學問,很難用幾行字表述出來,就此打住。
「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青山歸納為八位,簡稱「理學八傑」(青山起的雅稱,見笑)。這八大代表,其中有六位是宋朝人,二位是明朝人。在他們粉墨登場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下宋明理學的歷史背景。
宋朝的儒家思想,比往朝往代變化許多。因為,宋政府極力提倡「三教之設,其旨一也」。宋代的大儒也把「三教混合」此時的儒家思想即接受經典學說,又更加發展封建等級人倫觀(如針對女人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而宋大儒的學說中心思想是「性」(人性)和「理」(天理)。所以宋朝的儒學又稱為「理學」。明代,繼承了宋儒思想,又改變和發展了一些。因為明朝商業經濟大發展,人們的思想略開放,思想束縛有所鬆動。
第一個代表:周敦頤(北宋時,湖南道州人) 在五代時,有個道士叫陳摶,很有學問,創造了太極圖——陰最盛處,即陽之尾部。此含義與秦漢時的陰陽五行學相結合,產生了循環論:「君子道長,小人道消」(男人和君子是陽,女人和小人是陰。從而推演出扶男陽,抑女陰的觀念。導致宋朝女人地位越來越低)。周敦頤做了一部《通書》發揮太極圖的意思,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發生論:「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第二個代表:張載(北宋時,陝西眉縣人)
張載的宇宙發生論,重點強調「氣」的具體意義:認為「氣」是一切物質的基礎。他著有《西銘》,書的中心思想是「萬物一體」。如談到人與人,人與動植物的關係時,他提到「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意為,所有的人都互為彼此兄弟,所有的動植物和人都是平等的)的佛學一切平等的觀念。對政治管理提出自己「無欲」的主張「能使無欲則民不為盜」
第三和第四個代表:宋朝當紅BOYS組合:「二程」(北宋時,河南洛陽人)
「二程」是指兄弟倆:「程顥,程頤」。他們都是周敦頤的高徒。著有《二程遺書》,和周老師一樣,也發揮了太極圖的意思。二程是「宋明理學」無法繞過的黃金人物。因二程雖是一個娘胎出來的骨肉至親,也跟隨了同一個有大成就的老師,但是兄弟倆卻是後來兩個不同學派的開山鼻祖:哥哥是「心學」,弟弟是「理學」。只是當他們在世時,分歧並不明顯。「二程」提出了「理,天理,心,性,人慾」這些哲學新詞來解釋儒家思想。
第五個代表:宋明時代的「聖人」:朱熹(南宋人,原籍安徽,生在福建)
前面幾個思想家可能大家沒聽過,但「朱熹」的大名肯定如雷貫耳。朱熹又稱「朱子」,他做了一本《近思錄》是前面四大思想家核心主張的集中體現。朱熹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編撰一起,稱為「四書」。作《四書集注》對儒家經典進行解釋,受到政府的認可,成為宋明清三代讀書人的「公務員考試教材」。朱熹還做了《小學》,告訴年輕人該學什麼。又有《家禮》一書,把自己的思想教育政治主張,都放入書中,規定人們從小到老遵守。
第六個代表人物:陸九淵(南宋時,江西人)
陸九淵和朱熹同是南宋時首屈一指的大儒,又是喝酒談天的朋友,但是哲學主張卻很多分歧。例如朱熹就說要自己學生多讀儒家經書。而陸九淵卻很傲嬌的告訴學生,讀什麼經書,那些經書,都是我寫的解釋,沒什麼了不起的話。
第七個代表人物:二十一世紀紅遍半邊天的「王守仁」(明朝時,浙江人)
我們習慣叫王守仁「王陽明」,是因為他曾在紹興「陽明洞」讀書修行。王守仁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讀書時,按照朱熹的「格物窮理」的說法。認認真真盯著竹子「格」(研究)了七天七夜。一無所得,反倒病倒了。從此以後,他對朱熹的觀念產生了懷疑,認為一竹之理,都「格」不出來,怎麼去「格」天下萬物。於是轉身去研讀佛經和道經。同和尚聊禪機,和道士論養生。所以,他的觀念參入了很多釋家和道家的思想。他的核心思想是「良知良能」。
第八個代表人物:「網紅」李贄(明朝時,福建泉州人) 李贄是王陽明的後生,學過王陽明的思想,後來又反對王陽明。如果他生在現代,肯定是個「網紅」。他的奇葩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做過官,又做過和尚,過半僧半俗的生活。他吃著皇糧,按說是封建地主階級,卻又經常力挺農民階級的百姓。寫了《藏書》和《焚書》(反動思想不讓人看的書);他生在等級觀念森嚴的朝代,卻又經常大喊民主民權:認為君臣,父子,男女都要平等。最後折騰了一輩子,在本應安享晚年的七十多歲,被皇帝以「縱淫勾引」的罪名入獄,憤而自殺。不得不說,他真是一個從小活到老的好憤青。
當年文化,當年歷史,聽當年青山娓娓道來。歡迎朋友們交流和關注!說到宋儒,便使人易於聯想到理學,理學則後人稱為是一種新儒學。其實理學在宋儒中亦屬後起。理學興起以前,已先有一大批宋儒,此一大批宋儒,早可稱為是新儒。在某一意義上講,理學興起以前之宋儒,就已經與漢儒有不同。比較上,此一大批宋儒,可稱為已具有回復到先秦儒的風氣與魄力。
北宋理學開山,有四巨擘,周敦頤濂溪、張載橫渠、程顥明道、程頤伊川兄弟。此四人,皆仕途沉淪,不居顯職。在朝中之日淺,並未在治道實績上有大表現。
論其著作,濂溪有《易通書》與《太極圖說》,一是短篇,一是小書,據朱子考訂,《太極圖說》亦當附《易通書》,非單獨為篇,是則濂溪著書,僅有《易通書》一種。橫渠有《正蒙》,亦如濂溪之《易通書》,皆是獨抒己見,自成一家言。而《正蒙》篇幅特為宏大,組織亦更細密。伊川一生,僅有《易傳》一書,而在伊川本意,則其書非為傳經,乃為傳道。
理學在北宋,惟伊洛程門有其傳。及至南宋,所謂理學傳宗,同時亦即是伊洛傳宗。朱子亦從此傳統來。但至朱子,乃始推尊濂溪,奉為理學開山,確認濂溪之學乃二程所自出。朱子始為《太極圖說》與《通書》作解,濂溪著作,一一加以整理髮明。又為稽考其生平,雖小節不遺,使後世重知濂溪其人之始末,與其學之蘊奧者,惟朱子之功。不僅如此,朱子與呂祖謙共同編輯了《近思錄》,對上述學者的主要觀點和文章歸類加以整理,並撰寫了《伊洛淵源錄》,對北宋理學傳統加以系統化。
當然,朱熹不僅繼承了北宋理學的傳統,而且還將北宋理學思想融入到對於《四書》的解讀之中,用理學來解讀先秦儒學經典,形成了宋代理學的集大成代表著作《四書章句集注》。
當然,與朱熹同時代還有陸象山,他對於朱熹所傳承的理學傳統進行批評,認為孟子開創的良知心學才是儒家的正統,他這些意見都收入《象山語錄》之中。接受陸象山觀點的有明代的王陽明,他也批評二程和朱熹的理學,強調心學和良知的價值地位。他的學生將王陽明的語錄整理成《傳習錄》。
推薦閱讀: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