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過大學和沒上大學,人生到底有什麼區別?


這裡有一張調查表。是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水平差異。

通過調研,通用能力四方面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科研機構、985院校、211院校(非985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在很多人主張學歷沒有能力重要的今天,現實情況卻是院校的實力越強,畢業生的通用能力越強。

這裡的通用能力說的接地氣一點。就是我們日後混生活的能力。比如一個不學無術的富二代。他的起步很好,但是因為他通用能力弱。管理管理不行,交際交際也不懂,專業知識更是一塌糊塗。有錢也會被敗光。

再說史玉柱,他的通用能力就特彆強。最早下海創業算是不錯,可惜後來玩砸了。血本無歸。但是因為他的通用能力強,再次創業,再次成功。

雖然現在很多人說,學歷不代表能力。但是從數據的情況上來看,學歷和能力依然成正比。而剛才也說到了,決定你以後的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你的通用能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容易被大家忽略。如果你讀的是985院校,你交到的朋友也讀985院校。如果你讀的是專科,你交到的朋友也是專科。如果你沒讀過大學,那麼你的朋友也沒讀過大學。

高質量的朋友可以給你帶來高質量的社交圈,高質量的社交圈意味著更多的機會。低質量的朋友可能不會幫到你,有些人甚至還會拖你的後腿。

包括我在內,我也幻想過那些沒有高學歷甚至沒有學歷但卻異常成功的人。畢竟,他們的故事總是那麼激勵人。但是隨著年紀漸長,總是要看透一些東西,磨平一些稜角。

昨天我讀到了一篇文章,講的是三和的一個紀實故事。那裡的人基本出身在農村,也都沒讀過大學,甚至初中都沒讀過。他們日復一日的在那個人才市場等待著黑中介給的工作機會。好一點的月薪能到3000,差一點的連飯都吃不上。沒有中介找上的時候,就吃著泡麵,抽著最便宜的煙,在網吧里消磨時間。

因為他們不知道還能去哪,做什麼,以及成為誰。


不知道題主今年幾歲,看到這個問題,其實我是有點難受的。

首先你要知道,能不能上大學,上什麼大學,並不能夠以你的主觀想法去左右,而是基於你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我不知道你提出這個問題,是不是想給自己一個不好好讀書的理由,我希望不是我想的這樣。但不論題主的出發點是什麼,我首先認為,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考大學。

我們在高中階段學習的知識,對未來一生都有非常大的幫助。記得之前在網上看到略帶調侃的段子,說這一生學識最淵博的時候,就是高中那三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數理化,英文也不差。而這些知識,這些在學習的時候,讓我們甚至感到痛苦和反感的知識(當然還是有很多孩子喜歡學習並不反感的),在我們將來的工作、生活中,都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觀點,學習是重要的。

接下來我們回到正題,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的人生的區別。

我覺得,最大的區別,在於思想的深度和眼界的寬度。

在大學裡,我們仍然處在求學的路上,還懷揣著單純的求學思想,這個時候,我們總會思考各種各樣的學業的問題,我們還有時間思考哲學問題,科學問題,而不論這些思考是否有效有結果,思想的深度,是在不斷的進步的。在大學裡,我們仍然是無憂的學子,有志同道合的同學,有彼此欣賞的戀人,有共同進退的室友,還有可以問道的師長。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著不同的喜好,不同的追求,而與我們親近的人,總是會默默的影響到我們的喜好和追求,電影、音樂各種藝術,科學,神學不同學科,政治、戰亂各種問題,我們與人相處,能夠看到他們所看到的,眼界的寬度也就不斷的進步了。

不上大學,代表的是進入社會。不論我們進入社會以後獲得了何種社會分工,圍繞我們的問題大多數變成了:升職、薪水、客戶、合同巴拉巴拉之類的內容,這些每天沉浸在我們生活里的內容,著實會令我們變得世俗,變得沒有時間思考那麼多問題,沒有時間去看這麼好的世界。


本人出身山東農村,自1989年進北師大讀書開始跟大學結緣,後陸續在其他7所國內和1所國外高校學習、任教,從兒時的玩伴、到中學、大學的同學、再到後來的學生,自己的經歷、很多人的際遇,經常會觸發我考慮這個問題。

前幾年一次回老家,我一位高中同學是我們當地的父母官,請我吃飯,在座的還有一位是我小學同學。高中同學大學畢業後逐步走上仕途,小學同學初中畢業後,自主創業,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企業家。

雖是個案,但有一定的普遍性。至少在過去幾十年中,上不上大學跟你的財富、地位沒有直接的關係,不過這跟過去這些年改革開放的大背景息息相關,以後的財富、地位跟教育背景的關係肯定會越來越密切。

而人生更是有根本性的區別。

大學不是教你致富術的造富工廠,更不是未來各級官員的培訓基地。它的根本價值在於引導你學習知識、提高能力、豐富思想、內省自己、外觀世界,成為真正具有思想內涵和社會擔當的自為的人。

當然不同的大學給你的教育肯定不一樣。甚至為數不少的大學自己就沒有思想,也沒有知識。

從社會功能來講,大學儼然已經成為社會分層的根本工具。上不上大學、上什麼樣的大學,甚至上哪一所大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學識、能力,更決定了你的社會定位、社會資本,從而決定的你的發展空間。

大家都知道這不合理,但這是事實,而且不是中國特色,它是在很多國家已經存在、並會繼續存在下去的事實。

所以,如果有條件,一定要上大學;如果沒條件,就創造條件上大學。

我的那位小學同學,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在北京一家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上班,賺得錢肯定不如老子零頭,但他的世界,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內心世界都已經遠遠超越了父輩。


孫文祥:雙博士後,教授,先後在國內外9所著名高校學習、從教,獲國家、省部級科研獎勵12項,七星導學平台創始人。


舉個例子來說明吧,我的鄰居初中畢業就輟學了,然後出去打工,在兩年後就結婚了,生子,現在已經是兩個兒子的媽媽了。按照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她生孩子是完成任務,然後帶孩子養孩子也是老公給的任務,自己在家平時就是打麻將,什麼也不做,接孩子上學放學,孩子成績很差,自己也從來不管。

每天渾渾噩噩的過著日子,花錢都是向老公要一分花一分,有時候老公不高興,自己的小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總之就是看人臉色吃飯,她或許從未想過為自己而活。這輩子或許就這樣了吧。

另一個朋友,大學畢業,老公是同學,兩個人白手起家,在城裡買了車和房子,自己每天上班努力賺錢,她除了接送孩子之後,還會做一份時間自由的工作,補貼家用,老公也非常的尊重她,家裡的一切都交由她打理。而朋友讀處理的僅僅有條。

她每天除了照顧家裡,還會抽空充實自己,每天都會陪孩子做興趣閱讀,孩子也喜歡上了閱讀,並且會給父母講一些簡單的故事。

對於一個女人來講,上了大學比沒上大學的女人相對來講會更加幸福。因為他們明白,知識確實能改變命運,能讓自己不用按時上下班就可以賺到一份不錯的收入 。甚至能讓很多全職媽媽在帶孩子之餘,找回自信。

一個女人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一份自己的收入,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首先,能讓自己更加自信,其次,也能增加家庭的額收入,讓日子過的更加充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一個母親自己懂得少,那麼能傳授給孩子的知識和理念就相對來講也要少很多,所以,女人上過大學與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對於生活的太多截然不同,對於孩子的教育也相差甚遠,對於一個家庭來講,這意味著懂得打理的女人過的更幸福。


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太大了,沒讀過多少書的人只會窮酸:學歷只不過是張通往工作的車票,知名高校是軟卧,本科是硬卧,專科是硬座,民辦是站票,成教的擠在廁所。到站之後都出去找工作,最後才發現,老闆從不關心你是怎麼來的,而是你會幹什麼。也不用腦子想想學歷高的人到達成功遠比你高中畢業甚至學歷更低的人快多了。

我有四個妹妹(叔叔家的女兒),他們生活在農村,我在城裡。其中有三個初中畢業就去打工了,還有一個目前讀小學。不讓讀書的原因一個是重男輕女,一個是家裡窮。沒有文憑年紀又小只能去廠里打工,三個人不到一年都跟廠里的打工仔跑了,去了更遠的農村。

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音訊,過年的時候大女兒自個兒抱著孩子回來了,肚子里還懷著一個(17歲),回來跟父母說:原本都打算結婚了,可是男方家裡出了白事,三年不能婚嫁。男方沒臉過來所以就她自己回來了。我聽了很尷尬,沒名沒分給別人生了兩個孩子,而且男方年紀也不大,兩個小屁孩未來都有很強的不確定性,怎麼就能做這種事情。她私下來跟我借錢,我問她:他們家比你們家還窮,你跟他圖的是什麼?又沒結婚?她回答:他在廠里對我很好,也很關心我,而且我爸媽也不在乎我,我去哪裡都一樣,有吃有喝就行。我聽了很心酸。

二女兒跟別人跑了之後聽說是自己偷偷回來拿戶口本去登記了,至今也沒什麼消息。三女兒被人甩了之後回家了,又出發去打工了。

如果她們三個都讀書結局肯定不是這樣,不讀書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生活註定是不太好過的。

有的時候真的不是說讀的書越多就偉大,就了不起了,有些人說:你看那個讀書人,傲得要死,好像比我們多吃了幾碗米飯。讀了書世界觀,人生觀都不一樣,為人都會更謙遜,好學些。會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工作上的,婚姻上的,只有那些半瓶子醋才會去酸讀書沒用,上大學沒用。


#優秀的人在哪都是優秀的,不優秀的人哪怕讀完博士依然是去給小學畢業的老闆打工!#

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之間,一個天一個地,天壤之別,我想很多人都認同這個答案吧,但是,以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來告訴你,差別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關鍵看個人!

先說說我的大學經歷吧,我在大學的時候,學了一個醫學專業。剛開始1~2年的時候,感覺大學還挺新鮮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初高中老師說的「大學是很美好的」這種論調就在我的生活中漸漸淡化了,為什麼呢?

因為我對我所學的專業提不起任何興趣,上課的時候只有老師在上面講著枯燥的理論課,台下的學生不是玩手機就是睡覺,課堂沒有絲毫的活力!而且,大家都聽過一句話:高考被驢踢,大學才學醫!很多醫生都勸自己子女別學醫,那些勸子女學醫的全都不是醫生。

先不說現在醫患關係緊張,醫生常常會面臨生命危險,就說大學學醫的艱辛吧,背名詞背到懷疑人生,考試考到腦子抽筋…

後面,我想要輟學,可是父母勸我讀都讀那麼多年了,也不差最後3年,讀完拿個畢業證吧!我想想也是,於是就放棄掙扎了,一心一意做個學渣。這時候,整個人反而解脫了,不再整天擔憂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論課專業書了。

反而去尋找各種各樣有趣的課外書閱讀,一不小心,大學剩下那3年,就讀了150多本課外書,而專業課雖然不咋優秀,但是也沒有太過落後,雖然也補考過幾次,可是畢業前都補回來了。

除了讀書以外,大學還有什麼值得我懷念的呢?

就是從宿舍搬到校外居住那段日子了,我在外面,沒有人管,想上課就上課,想不上就不上,快活得很!不過,我也不是那种放縱的人,有些重要的專業課還是得上的,有些很枯燥但是要點名的課還是得去的,哪怕不聽!

此外,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我在外面居住那段時間,解鎖了網球技能,這個興趣我可以寫10000字,可是在這裡篇幅有限,還是簡短說幾句吧。

我在大三的時候,跟同樣在外面居住的同學學起了網球,從一個啥都不會的小白,進階為學校的頂尖高手,常常和人打比賽,通常都是我獲勝,這讓我在憋屈的大學生涯中獲得極大地滿足感,我們都知道人是很功利性的,什麼對自己有好處,有正向反饋,就會趨向於做那件事。

所以,網球對於當時的我也是,當時我迷戀上了網球之後,天天去球場打球,有時候多的話一天去打三次,早中晚,課餘時間還常常用手機看網球的精彩集錦和網球比賽,現在想想,都覺得當時的我很瘋狂!也許就是因為這份執著,讓我網球技能快速精進,也幫助我度過那段艱難的大學生涯吧!

所以,最後,如果有人還在糾結要不要上大學的話,我要勸你先考慮好自己要學的專業,因為這個真的很重要,分分鐘決定你大學生涯的成功與失敗!

我看到很多人進了大學,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天天靠打遊戲混日子的,也有的天天逃課不上進的,但也有像我這樣通過做自己興趣開啟大學第二春的。

如果是沒想清楚自己要學什麼就去讀,那還不如早點進入社會,讀社會這個大學吧!因為優秀的人在哪都是優秀的,不優秀的人哪怕讀完博士依然是去給小學畢業的老闆打工!


用事實答題,不寫長文,力求精準。上過四五年大學受過高等教育,學到了豐富的知識,畢業後又有了高等文憑,在人才招聘市場就能找到適合自乾的職業,有了理想的職業,努力工作奮力拚搏,就能闖出一片新天地。我外甥今年三十三歲虎年出生,他在大學學的是金融管理系,他成績優異,2010 年大學畢業後,在房地產部門工作,開始每月工資3000元,不過幾年漲到每月8000元,2015年他被提拔部門主管,現年薪50萬元,在一線城市買了房子和驕車,手上有存款,生活過得很開心。而我的另一親戚有幾個和他年齡不差幾歲的人,在學校讀書五年級初中就失學了,學歷低在人才市場不受歡迎,為了生路學木工瓦工,有的沒學技術憑力氣在外打工,吃苦受累每月能掙5000一一6000 元,因為沒有高學歷只能選擇打工掙錢。高學歷和低學歷人生完全不一樣的。知識能改變命運,沒有知識辛勞一生,一個在辦公室工作,一個在工地幹活,其前途和命運完全不相同。不知友友是否認可?望你留言關注。


親生經歷告訴你。我讀了一個普通大學,大姐姐讀了一個985,小姐姐讀了初中就沒有讀書了,大姐姐的孩子最大,上初中,我的孩子最小還在牙牙學語,小姐姐的孩子讀小學。前幾天,小姐姐急的不得了,說小侄女讀書成績下降,小侄女快要升初中了,不知道怎麼辦,我就問,她平時的學習習慣和成績狀況,小姐姐說因為自己看不懂女兒的作業,就從來沒有輔導過侄女,只能幹著急。我就說你跟大姐姐溝通一下育兒經,她說大姐姐沒有時間理她。我就跟大姐姐打電話,是大侄女接的電話,非常有禮貌的讓我等一等,說媽媽在廚房學煲湯,就跟大侄女聊了兩句,大侄女說,前幾天爸爸媽媽帶她去看了兒童英語話劇,演的好看,她想多看機場,她媽媽說,她的圍棋比賽贏了前三名就讓她再看一場。所以這幾天除了讀書就在下圍棋和讀英語,然後大姐姐接了電話,我就問她為什麼不跟小姐姐多聯繫,她說,她們兩個溝通確實不順暢,她講什麼,小姐姐都問**有沒有用,能不能快一點提高孩子成績,完全不理解素質教育,多培養孩子的思維。跟大姐姐打電話的時候,聽到大侄女跟她爸說謝謝,收到了新買的書,說一直想看都沒有,哈利波特的中英文雙語插畫版。讀書與不讀書或許就是大姐姐和小姐姐的區別吧。雖然都是生活,一個知書達禮,一個普普通通,孩子也有很大的區別,見多識廣就謙遜有禮,成天在家看電視,讀書就厭惡學習,不是小侄女不想學,她沒有會帶她泡圖書館的爸爸媽媽,不知道什麼書是好書,什麼是外面的世界。或許有一天我們會把讀過的書忘記,但是沉澱下來的思想與書中傳達的作者經歷會刻在我們的腦海里。每個人的經歷有限,書就是我們分享不同人生與感悟的載體。這就是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人生之路天差地別!

或許,你考上大學,此生不一定大富大貴,但是你必須相信:如果你沒有考上大學,你的現狀要艱辛數倍,這一點毋庸置疑。

曾經有一個大學生在一期電視節目中問馬雲——

「如果您現在一無所有,您現在還能東山再起嗎?」

「我覺得完全可以,這一點我很肯定!」

「為什麼?」

「這位同學,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打靶?我可以打個比方:倘若賺錢如同打靶,每個人都只有10次機會的話,那麼你可能會打中三四次,而我則完全可以打中七八次甚至更多!」

馬雲的意思簡單明了,他有創業的經歷,這經歷包括他多年來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就算再次白手起家的賺錢過程中也會少走很多彎路。同樣,人之一生,經歷過大學四年的洗禮和磨練,與其他沒有上過大學的人相比,你的人生自然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大學經歷是成長的「助推劑」,大學的文憑是求職的「敲門磚」。

或許你要說,你的某某鄰居只讀到小學三年級就有千萬家產。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以你鄰居的智商和才能,如果讓他畢業於某一所985或者211大學,那麼他還會僅僅是千萬家產的暴發戶嗎?千萬家產可能不過是其他富豪資產中的餘額罷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那些小學都沒畢業的人成了暴發戶,但那些人並沒有因為自己「成功」而讓自己的孩子放棄學業。相反,那些人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讓自己的孩子努力讀書,能上985絕不讓孩子讀普通一本,能夠上一本院校絕不讓孩子去讀職專。因為在他們的信念中,盡量不讓自己的孩子「複製」他們的艱辛之路,因為這個過程真的太苦了!

大學生剛畢業,不一定會一下子成為人上人,很可能會屈居人下,但不一定一輩子都屈居人下。文化是一種底蘊,是一種信仰,是一種隱藏在骨子裡的力量。在大學四年,只要你不是在一千四百多個日子中混日子,畢業後你就有可能成功。

不要跟別人說你沒讀大學照樣讓大學生替你打工,大學生現在替你打工那都是暫時的,現在他們可能會仰望你,但是只要他們有理想有抱負,顱腔沒有嚴重積水,三五年後的他們會讓你高攀不起!況且,如果沒上過大學之人真的那麼厲害,那麼為何那些企事業單位在招聘的時候,只招大學生而不直接招文盲呢?

縱觀社會上的那些成功者,文盲白手起家到最後成功的人是有,但極其稀少。從大概率上看,文憑越高,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當然這個成功不僅僅是獲得多少萬的金錢,還包括擁有怎樣的地位、人脈和能力等方面。一個包工頭告訴我,一個孩子還是要上大學的,屬於文盲式包工頭的「好日子」已經漸行漸遠,不上大學的年輕人,在未來的十年時間內必定舉步維艱。

碼字不易,原創更不易。如果覺得我寫得有道理,請點贊並關注;需要補充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我婆婆還當過校長又如何,還不如農村那些大字不識的村婦,人家至少還純樸善良些,她從書本中學的理兒全學偏了,凡事只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人懶又事兒,倚老賣老,對親生兒女和兒媳兩套標準。不幫不帶孫子還很有理由,會說孩子是自己養大的親,就能撇乾淨她當奶奶的義務,一點都不帶親的。她怎麼不和她自己的孩子親去,幹活時找兒媳,說難聽話對兒媳,這點她可真不外氣。去兒媳娘家還不會說個人話,能在親家母面前說人家女兒不好、她孫子不好的話,再不忘自誇自個是個好婆婆。她是毫無自知之明,也不看看她站在誰家的地盤上,丟人現眼大發了還覺得自己挺能逗。她那麼能,那麼懂教育,他家怎麼就沒個安生的時候,雞飛狗跳的不像個樣。她給人講大道理時,她懂多少人情世故,她會辦個人事嘛,就會擺譜耍橫,現在年老了,逞能逗比的本色一點不減,和自己兒女說話都兩不對付,她能和誰好好相處。


推薦閱讀:

TAG:大學 | 人生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