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學校老師的專業水平普遍沒有社會輔導班老師水平高?


很多時候,這只是一種「感覺」,並非實情。整體上來講,公立學校的師資水平不會比輔導機構的差,特別是名校的老師,不管是教學還是教研,總體水平都是很高的。可為什麼總是感覺輔導機構的老師更牛呢,可能有如下方面的原因:

第一,市場化的力量。公立學校的老師屬於體制內,他們研究得更多的是學校的要求。會按照學校的規定去實施教學,即使有獨特的創意,也不能隨意使用,必須守規矩。輔導機構的老師屬於體制外,市場化運作,相比而言就沒有這麼多限制,為了贏得生源,他們研究得更多的是學生的需要。學生喜歡什麼,他們就展示什麼,只要不是宣揚負能量就行。兩相比較,顯然是輔導班的老師更有趣,其教學方式也更受學生的歡迎。而這些,構成了感覺水平更高的基礎。

第二,教學目標不一樣。人們口中的學校,如無特指,一般是指公立學校。公立學校的教學目標涵蓋範圍較廣,比如傳授知識、培養興趣,甚至為人處世的道理。雖然中國現在唱主角的依然是應試教育,不過在學校里學到的東西,可不僅僅是知識。輔導班則不然,它的教學目標僅有一條,提高考試分數。輔導班的老師想在圈子裡站穩腳跟,必須對考試有足夠的了解,能迅速幫助學生找到提分的方法,否則根本待不下去。因此,相比於公立學校,輔導班的教學內容更加緊湊高效,在精通考試的輔導老師的指引下,學生更容易快速提分。面對這樣的結果,自然而然就會形成輔導班的老師更厲害的印象。

第三,師生關係不一樣。公立學校里運行的是傳統的師生關係,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彼此之間有明顯的界限和壁壘,那種能「跟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是很少的,鳳毛麟角。輔導機構里流行的是寬鬆的師生關係,老師與學生之間亦師亦友,很少有老師會板著一張臉語重心長地去教訓學生,更別說動不動就懲罰學生了。在學生眼中,公立學校的老師很威嚴,像一個執法者,不易親近。而輔導機構的老師很親切,像一個指路人,很好相處。在類似這種整體印象的前提下,學生就容易覺得輔導機構的老師更好,也就是水平更高。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能說得太絕對,這件事也是。造成輔導班老師水平更高這種「感覺」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眾口難調,無法面面俱到。有時候,這感覺可能是實情,有時候,又可能是錯覺。關鍵在於,學生時代務必要保持對學習的熱情,遇到的老師水平高不高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這一點必須明確而堅定。


一線教師中有一個共識:如果只需要上課,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個當班主任的一線老師每學期需要做什麼呢?

1、至少兩個班的教學任務。包括並不僅限於常規上課,各級別公開課,撰寫教案、改作業,出試卷,批試卷,分析學情,找學生談心,針對學困生的額外輔導,針對優等生的額外輔導,迎接各級各類教學檢查……

2、一個班的德育和管理任務。包括並不僅限於班級日常管理,撰寫班主任計劃、小結、案例,班級文化建設、班幹部隊伍培養、設計並召開常規班會課,設計並召開公開班會課,盯緊班級衛生,家訪,接待家長,接家長電話,針對問題生的額外輔導,撰寫品德評語(每人兩百字起),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活動並進行指導和管理,隨時準備向學生和家長發布各類通知,迎接各級各類檢查……

3、各級別業務進修和科研任務。包括並不僅限於教研組、學校、區、市組織的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參加職稱評審,參加各級別科研課題或項目並撰寫論文……

4、其他行政任務。

上述事項究竟會給教師帶來多大的負擔,相信所有一線教師都感同身受。而我們每學期實際面對的工作和上述所列相比只多不少。

那麼專職補課老師日常需要做什麼呢?

備課,上課,然後數錢。

補課老師是要備課,但有人查教案嗎?

一線老師周課時量平均15+,補課老師周課時量有多少?需要開公開課嗎?需要評職稱嗎?需要改作業嗎?需要改卷子嗎?

補課老師需要做德育嗎?需要進行班級管理嗎?需要做科研嗎?需要應付各種行政任務嗎?需要家訪、寫評語嗎?需要參加各種評比嗎?

如果一個老師只需要上課,還上不好,那真的不適合這行。

如果您認同本文,請「點贊」、「評論」或「分享」,以讓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謝謝。


舉個例子吧。我今年帶初三,我不知道輔導班老師怎麼樣,我只說我看到的。我們這缺數學老師(私立學校),從經濟發達地區來了個數學老師。他說自己是某名私立學校的老師,有十幾年教學經驗(當然,我覺得他就是輔導班老師,履歷估計是假的)。學校給予高度重視。讓他當了我校教研組組長,讓他帶實驗班數學,普通班班主任。但是他帶的班成績是普通班倒數第一,且紀律最差;實驗班學生曾差點聯名請校長換了他,被他們班主任制止後實行軟抵抗,就是不聽課。我記得有一次老師,學部校長問這老師卷子難不難,當時他正在做選擇題,說不難。然後兩小時過去了,他還沒做完。年級主任說這張試卷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他花了50分鐘才做完。他還說他做超過40分鐘才做完的試卷對學生來說就很不容易了,而這位數學老師恐怕連學生都考不過。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不給輔導班老師答案,也許他很難教些什麼。這說明輔導班老師很難勝任學校教學。 我覺得學生覺得輔導班老師好是什麼原因呢?一、 就是學校老師除了負責教學以外,還要負責管理,容易激起學生的抵抗情緒。二、輔導班老師對於學生來說更有親和力。這是一種赤裸裸的金錢關係,雖然看起來俗,但是學生沒有面對學校老師的那種壓力,因為他們是顧客嘛。三、學校老師升學壓力大時間緊,只教與升學有關的知識,注重講練結合詳略得當。而輔導班老師只注重練,而且無論什麼知識點都練,學生練習多。短期內成績能有所提高,學生便認為是輔導班老師厲害(卻不知題海短期雖好,卻不適合常用和研究難題)。四、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自己花的錢,自然希望花的值,心裡邊肯定期望輔導班老師好,也多用點心。有了這種心理,輔導班老師就算不太好,家長學生也會說好,誰願意讓別人說自己花了冤枉錢么?五、一盯一絕對別一盯多效果好。

累死了,覺得有道理請不要吝嗇贊和評論哦,因為我第一次發這麼長的回答。


這可能是一種「錯覺」。

我們先看看社會輔導班的師資來源:

(1)在校大學生。這個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去干過,當時也是一腔熱血,但現在來看當時的自己還是稚嫩。

(2)有教師資格證但是沒有考上當地的教師編。這個見過很多,社會輔導班大部分老師應該是這種情況。

(3)因各種原因從公立學校退出的老師,這個實際還是非常較少的,如果有的話可能就會很強,只聽說過一位高級教師辭職干輔導班,因為常年在教學一線,對考試把握很准,又少了公立學校的一些約束,辦的班很強。

(4)大學畢業的創業人員。這個現在越來越多。師範畢業一天公立學校沒有呆過,直接自己開店,當校長。辦各種託管輔導班。這些人的教學資源有時候很大部分來自於一些自己進了公立學校的朋友同學。身邊的一個同事,有個輔導班老闆是他朋友,天天追著他問題,問考試方向。

再來看看大部分公立學校的師資力量:

(1)校園直招的大學生。有的大學生畢業可以在校園參加中小學招聘,直接進入學校。但是,有這樣機會的大學很少,基本僅限於教育部直屬的全國五所重點師範校,當年能考入這些學校的學生也都是學霸。而且現在校園招聘,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如果是名校來招聘,或者是大城市的教育局來,基本都要借用學校的體育場,或者大會議室,一般的教室根本容不下那麼多求職者。

(2)參加當地教師編招聘考試。這個也越來越難了,每次教師編老師都是競爭較大。畢竟屬於事業編,工作相對穩定,近年來國家又逐步提高公立學校待遇。所以能走到最後,進入學校的也都是過五關,斬六將的人才。

(3)最後說一下,現在很多大城市的中小學都開始只招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都很難進入學校了。

從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發現,論專業水平,公立學校的教師肯定要高於社會輔導班,只不過有時輔導班的老師受到的一些約束少一些,和學生的關係可能一時比較近,公立學校老師相對威嚴,讓一些學生和家長產生了錯覺。其實輔導班說來說去還是為了錢,公立學校的老師大部分都是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多種任務。


我僅補充一條其他答主都沒有涉及到的理由。

正文之前,先講一個故事。

我有一個學生,脾氣暴躁。

有一次他趴在桌上睡覺,他的同桌輕輕拍了他一下。他頓時大怒,立刻揮拳去打,直把那同桌打得嘴角流血。

同桌性格熱情善良,和同學關係都很好,這次莫名其妙挨了一頓打後,強烈要求換座位。

於是我找學生談心,了解到打人同學的爸爸性格很暴躁;再跟他媽媽溝通,又了解到他爸爸不僅酗酒還家暴。

我打算借這一事件上一堂人際交往課,並徵得了打人同學的同意。

於是我就在全班舉行了一次人際交往的主題課,告訴學生每個人的性格形成都受環境影響。當某一個同學因為環境影響變成了衝動易怒的性格,我們應該用集體的力量營造另一種和諧平靜的環境,幫助這位同學改變性格。

那個同桌非常感動,說想不到他這麼可憐,決定繼續做他的同桌,儘可能幫助他。

打人的學生也很有感觸。他說自己脾氣不好,從小到大都沒朋友,沒想到現在自己打了同學,同學反而還要幫助他。

後來他也真的沒有跟同班同學再打架。

(跟其他班級的偶爾還要打架。)

故事講完 ,現在講道理了。

老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教學,還有教育。

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成績,還要讓學生懂得為人處事的道理。

甚至教學生做人,遠比教學生知識更重要。

所以上面那個故事,只發生於學校老師身上,培訓班的老師是不可能去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的。

學校老師通常一教就要教三年或者六年。他對孩子是有感情的。不僅要求孩子成績出色,還要求孩子為人素養高。

為此,老師們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跟孩子談心,需要耗費無數心血組織各種班級活動提高學生素養。

我就記得,我談心次數最多的一個學生,僅一個學期我就跟他談了83次。

你們想,我們哪裡還有時間像培訓班的老師一樣只管刷題?


就我身邊的例子來看,我們班有幾個同學上輔導班,跟他們家長交流,都很無奈,他們說,我孩子在上輔導班,怎麼會這樣?成績一塌糊塗。個人不成熟的看法,勿噴。孩子成績好壞,從小學一年級就要注意,不是說小學一年級的成績,而是那個時候開始養成的習慣,比如讀書的習慣、思考的習慣、聽課的習慣、作業的習慣等等,其實孩子剛開始都差不多,他們喜歡讀書,上課很認真,作業也完成得不錯,後來逐漸分化,我們大多數人都忽略了孩子習慣的培養,有時想想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的孩子,總認為,成績好就行了,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就不那麼優秀了。我們同事的孩子,看著他們長大,一步一步地,從小學到初中 、高中、大學(基本都是名校 交大 復旦 南大 同濟 香港理工 東南),他們的習慣真的很好,我一直認為教師不是最聰明的,他們的孩子也不是,但他們的習慣都被培養的很好。我們班有幾個孩子不錯,在年級都在前幾,他們的智商不是我們班最好的,但他們的習慣真的很好,知道怎麼去學,怎麼去利用時間。 至於輔導班的老師,這個我真不太清楚,用對於部分同學而言,肯定有用,曾經有一個朋友的孩子,成績一直不及格,後來,沒辦法,我陪著他學了一段時間(自己一直不願意為了所謂的補課犧牲雙休日時間,如果那樣,人生了無意義),後來,期末考試回到了班級的平均水平,應該是中等了。所以補課,不在於老師怎麼樣,而在於老師要知道你哪個地方有問題,針對性地去補,現在輔導班好像不是這樣的,一張試卷,做完講,個人覺得這樣倒不如家長陪著自己的孩子做。以上看法不成熟,不喜勿噴!


我是一個個體老師,不在機構,也不在學校,但是曾經在公立學校和培訓機構都有3年以上的工作經歷。首先說學校老師水平不行的,這個學生肯定也不怎麼樣,上的也絕對不是什麼好的學校,所以學生能有這樣的說法,能夠理解。我以前帶過的幾個武漢華師一附中的學生就對他們的老師一臉的崇拜。

很多機構裡面老師都是學校出去的,這些人構成培訓機構裡面的中堅力量,還有很多甚至根本沒有在學校呆過,連教案都不會寫的大學生,記得人民民義裡面的水電工講奧數嗎?

學生覺得機構的老師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學模式,機構一般是一對一,小班人數也不會特別多,所以老師基本能關注到每個學生,學生就不會走神,所以聽課效果好。二就是教學目標,學校的教學目的是培養人才,培訓機構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分數。所以很多學生會感覺機構里老師教的方法好簡單,按這個套路做題就行了,其實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學校老師會把一個知識的來龍去脈,拓展引申都講的很清楚,所以很多學生覺得沒有用,抓不住重點。

最後說一個問題,有一些老師在學校不怎麼樣,為什麼到培訓機構裡面卻能很受學生歡迎呢,體制問題,很多老師在學校裡面被沒完沒了的會議,檢查,評比,論文,職稱等等與教學沒有太大關係的事弄的焦頭爛額,還會有多少精力來教學呢?


純胡扯,這個問題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交了十幾年書,凡是在學校學習好的,在輔導班也不錯,凡是在學校差的,在輔導班也差,輔導班基本就是看孩子。很多輔導班老師基礎的題都不會甚至講錯。我曾經教得一個班有一名同學在輔導班學,學費每月五百多,結果語文一年級升二年級考了四分,整張卷除了空白就是瞎填,家長急得不行,去給輔導班老師生了一次氣,輔導老師說你孩子太笨,教不會。這孩子確實比同齡孩子反應慢,但在小學這不是主要問題,我所教班當時80多人,我把其中最差的四個包括這名孩子領到自己家裡,每晚輔導一個半小時,免費輔導了半個月,結果考4分的這名考到了51分,另外考20、30多的一個考了58,另兩個都及格了,家長非要給錢感謝,我婉拒了。我告訴他們其實只要孩子課堂認真聽,按老師要求完成作業,家長在低年級時注意監督,讓孩子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成績都會提高的,或者說都不會太差的。我也調查比較過無論小學,中學能提高孩子成績的輔導班十分之九以上都是學校里的正規在編老師偷辦的,其他社會上辦的純粹是忽悠錢的,差的幾乎沒提高,好的去一段就不去了,特別是高年級的孩子,一聽就能聽出輔導老師的水平。


二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老師除了教學,還有很多事情。

學校裡面的老師不會像輔導班的老師,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也不是只帶你一個班,還有其他班要帶,要備課;

每個老師所教的學科還會歸到一個小組裡面,在這個小組每天還要開會;

更不用說,學校裡面還要開的集體會,還有學習啊什麼的,我記得我們以前語文老師,就當了個語文組組長,給他忙的要死!

還有,最重要的事情:學校老師還要忙著考職稱啊!同學們,老師也要養家糊口啊,不考職稱,不漲工資,很心累,懂不懂!


第二,外面的輔導機構工資,好多編製的老師都跳槽了。

說這個,我們就要聊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了,那就是:教師工資!

多麼痛的領悟,老師工資這個爭議的話題,有很多好的老師,有實力,有教學方法,講課很受學生喜歡!

但是在有的學校的體制下,有什麼用,英雄難展自身才華啊!

所以,有的好的老師就跳槽了,在外面的輔導機構,一看你有水平,教的學生成績又好,不但給基本工資,而且還按學生報名的的人數給你提成!

對於老師來說,沒有職稱什麼績效什麼的制約,那肯定上課是直接進入主題,肯定要把學生們講懂,想盡辦法,讓學生們懂,他們懂了,反饋老師講的好,老師就拿的多!

你想想,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輔導班老師肯定使用渾身解數,給學生們講課!

最典型的公辦學校,私辦獎勵機制的巔峰: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


應該是說效果而不是水平吧。??

學校老師的水平絕對不低,但是授課效果往往比不上輔導班老師,這是為什麼呢?我試著來解析一下:

首先,看看這兩幅照片的對比:

這是輔導班

這是學校教室

輔導班的學生不多,一個,幾個,最多十幾個,每個學生輔導老師都能看到並照顧,並能有針對性地個別指導,學生既得到尊重和關懷,又能明確有針對性地補足短板,所以成績提升的效果不錯。

而學校往往一個班都有五十以上,多的有七八十,如教語數外的老師,一個老師教一個班兩個甚至三個班,學生數之多,老師很難一一照看過來,因此,在學校,更強調的是學生的自覺性,在個別效果上,顯然不如輔導班的老師。

其次,輔導班體現的是金錢關係,在學校則沒有這個關係。

這是網上找的一個輔導班收費表

這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收費表

這兩個價格表的對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這個社會的民間價值是通過金錢來衡量的,家長出了這麼多錢,所以會特別在意學習效果,會主動督促孩子學習,也會主動聯繫老師問小孩的情況,自覺地家校一體,效果自然更好;另外,老師的價值也是在這個金錢關係中,輔導班的老師是靠口碑和效果才有收入,自然更加賣力。如此三方共同努力,學生的成績也容易上來。

而學校老師則基本沒有這種金錢的促動,上一節課,低的幾塊錢,高的十幾塊錢,不會刺激到老師的積極性,在有的老師身上,也慢慢養成一種惰性,上得好與壞,錢不會多,也不會少;家長對學校的態度,大抵是不上心的,有的家長只是把學校當高等幼兒園,不出事就行;有的家長從來不問自己孩子的表現和成績;有的家長老師通知到校共同解決孩子的問題,卻把老師拉黑了。這些態度,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教學。

第三,其實,學生的主陣地還是學校,輔導班只是『唯分數論』。在學校,會有更多的成績之外的收穫,如德育、合作、分享、勞動、體育運動、交往交流、紀律觀念等等,這些是在輔導班所沒有的,而且,很少有長久記得輔導班老師的,卻能一輩子記住學校老師,這其中的優劣,不是水平和效果就能概括的。

答題完畢,謝謝邀請。


推薦閱讀:

TAG:學校 | 教育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