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能和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吃飯嗎?


我上學的時候學校組織一次體檢,我們班裡竟然檢查出三個男生有乙肝,同學都感覺到了恐慌,也在紛紛謠傳這三個男生經常在一起吃飯,一定是互相傳染了,在那之後我班裡除了他們三個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到了醫院打乙肝疫苗。並且在那之後大家也都遠離了他們三個,怕和他們一起吃飯,怕和他們聊天,怕他們使用自己的水杯等等~~~

還有我的一個朋友她和我說,她很痛苦,不是得乙肝讓她痛苦,而是大家異樣的眼光,讓她痛苦,她說一次去親戚家吃了一頓飯,親戚把她用的碗筷都丟在了垃圾桶里,雖然表面還有些東西覆蓋著,但還是被她發現了。自那之後她再也沒去過她親戚家,也很少和親朋好友吃飯,怕別人害怕……

這些都是發生在我身邊的,而在醫療常識欠科普的地方,甚至將乙肝病毒等同於瘟疫,只要接觸了就會被感染,導致大家的無限恐慌。

乙肝真的這麼可怕嗎?一起吃頓飯都不行嗎?那我們就一起來揭開乙肝的面紗:

乙型肝炎它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從而導致對肝臟的侵害和損傷。

乙肝的傳播途徑:

1. 血液傳播:

血液傳播是感染乙肝病毒的直接途徑。

比如,在輸入血清、血漿或者此類血液製品時,乙肝病毒可以直接通過血液傳播給另一個人,或者紋身、修牙、補牙、理髮、修腳、打耳洞等與血液相關的活動都有感染可能。


2.母嬰傳播:

一般來說,備孕媽媽都得在孕前接受健康檢查。而一些不幸感染乙肝病毒且懷孕的婦女,可能通過生產直接對嬰兒產生垂直傳播。還有一些是在妊娠期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婦,也會傳播給嬰兒。

3.性傳播:

如果與乙肝患者發生性愛關係也很有可能感染上乙肝病毒。如果平時在接吻時,口腔或口唇的黏膜發生破損,也會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


在性愛過程中,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血液、乳汁、唾液、陰道分泌物等都會通過皮膚黏膜或皮膚微小裂口而進入到另一方身體中,從而引起乙肝病毒感染。


因此,在性愛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各種預防措施,平時注意衛生,採用避孕套。如果夫妻中有一方是攜帶乙肝病毒的,另一方一定要接種乙肝疫苗,獲得抗體。

在歐美國家,HBV感染以成年人較為常見,性行為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據美國幾項研究結果,約半數的HBV感染者是通過性傳播感染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將乙型肝炎列入性傳播疾病的範疇,但是在我國,HBV感染的性傳播途徑一直未受到足夠的重視。

4.醫源性傳播:

主要是在醫院的檢查治療過程中,一些醫用器械,比如,采血針、內鏡、牙科器械等,因為消毒不力且反覆使用而引起的感染。

特別提醒一下,普通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和接觸是不會傳染乙型肝炎病毒的。

比如同一辦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跳舞、共同遊戲、旅遊、同住一宿舍、打噴嚏、咳嗽、擁抱、一起就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乙肝。

而且,乙型肝炎有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通過注射疫苗你不會感染乙肝),只需三針就可獲得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至少20年保護,甚至終身免疫。疫苗被推薦用於所有的嬰兒以及18歲以前的少年。所有的成人,尤其是處於高危人群中的則應認真考慮接種乙型肝炎疫苗。這是我們認為有史以來最安全最有效的疫苗之一,我本人也接種了。

乙肝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對人體的健康是具有一定的威脅性。但我們要正確地認識這種疾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的效果。而對於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我們應當在保證自己健康的前提下,少一些歧視,多一些理解和關懷。

作者:邢麗霞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中藥師中醫學學士


問題:能和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吃飯嗎?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的病原體。乙肝是以肝臟為靶器官、並可引起多種器官損害的、主要經血液傳播的傳染病。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基因工程疫苗的生產和投入,乙肝疫苗的普及率逐年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趨勢。

乙肝病毒攜帶者(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AsC)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持續6個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關的肝炎癥狀與體征,各項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一般認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可照常工作和學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嬰傳播及免疫功能較弱的青少年、成人等接觸了乙肝病毒。

我們現在知道了什麼是乙肝及乙肝病毒攜帶者,那我們再來認識一下,乙肝的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急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是主要傳染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無論在潛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期,其血液都具有傳染性。慢性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最大,其傳染性與病毒複製或體液中乙肝病毒的DNA含量呈正比。

乙肝的傳播途徑有:

1、血液、血液製品等傳播:血液中含有大量乙肝病毒,極少量含有病毒的血液或血製品進入人體即可引起感染,除輸血外,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均可傳播。

2、母嬰垂直傳播:主要是指宮內感染、圍生期傳播以及分娩後傳播,攜帶有HBV的母親可以通過血液感染胎兒。

3、密切接觸傳播:目前已證實涎液、汗液、陰道分泌物、精液、乳汁等體液中均含有乙肝病毒,密切的生活接觸,尤其是性接觸傳播是常見傳播方式。

4、醫源性傳播:在醫療或預防工作中,由於未能嚴格按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而人為地造成病毒傳播,包括使用受污染或消毒不嚴的針管、針頭、采血器等。

5、蚊蟲叮咬傳播:蚊蟲叮咬時不會傳播給人。

我們已經知道了乙肝的傳播途徑,那很明顯,和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吃飯是不會被傳播的,例如擁抱、一起散步等,都不會引起傳染。我們應該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傳染病,在了解的同時並重預防。


  對於乙肝,我們並不陌生,在我們的周圍並不缺乏乙肝患者,更不缺乏乙肝病毒攜帶者。我們知道乙肝是有傳染性的,就是不太清楚乙肝病毒攜帶者是否也有傳染性?我們平時能不能與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共餐呢?會不會因此而感染?相信這是我們很多人想了解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清楚乙肝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一、血液傳播,血液傳播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最主要的傳染方式,如輸人全血、血漿、血清或其他血製品,通過血源性注射傳播。

  二、母嬰傳播,尤其是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多數由母嬰傳播發展而來。因為通過母體宮內、產道發生直接傳播,但是發生父嬰傳播病情極少。

  三、性傳播,夫妻或者情侶之間,沒有做好預防措施,也是容易感染上乙肝的。另外接吻也能傳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損了也有這種可能的。

  四、密切生活接觸傳播,生活當中只要皮膚黏膜有受到損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膚黏膜受到損害之後乙肝患者的體液再落到破損的皮膚和粘膜就有可能就被感染;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鬚刀、牙刷等引起HBV傳播,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

  五、醫源性傳染,在醫院的檢查治療過程因使用未經嚴格消毒而又反覆使用被HBV污染的醫療器械引起感染的,這個叫醫源性傳播,包括手術、牙科器械、采血針、針灸針和內鏡等。   六、公共場所,在公共場所中,如果自身頭皮有破損,再做美容或者理髮,或者用具沒有消毒,也會形成乙肝病毒傳播方式之一,也就是血液傳播。

  以上是造成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途徑,而平時的握手、同住在一起,擁抱,像這些沒有血液傳播的途徑,一般不會被感染上乙肝病毒。從檢測乙肝病人或者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含有乙肝病毒的有尿液、唾液、血液、乳汁,共餐即使把乙肝病毒吃進肚子里,乙肝病毒也不會被消化道吸收感染,因為消化道沒有可供傳染的受體。因此我們平時是可以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吃飯的,不會因為簡單的吃飯而感染乙肝的。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在我國,大約有9300萬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常見的乙肝病毒傳播方式有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傳播。但是,當我們聽到誰是乙肝時,難免心生畏懼擔心共餐可能被傳上乙肝病毒,那麼,關於乙肝的傳播途徑,到底有哪些錯誤解讀呢?

共餐、一起吃飯、公用筷子會不會傳?

握手、同住在一起,擁抱,像這些沒有血液傳播的途徑,一般不會被感染上乙肝病毒。從檢測乙肝病人或者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含有乙肝病毒的有尿液、唾液、血液、乳汁,共餐即使把乙肝病毒吃進肚子里,乙肝病毒也不會被消化道吸收感染,因為消化道沒有可供傳染的受體。

番茄醫生提醒,萬一口腔、嘴唇有破損,咽喉發炎等情況時,乙肝病毒就容易通過破損皮膚,進入血液中。此時,被感染的概率就會提升,需要注意。人體自身也有清除乙肝病毒的能力,無法被身體清除的乙肝病毒,才會引起感染。因此,與乙肝病人或者乙肝病毒攜帶者共餐,只有被傳染可能,但可能性不高。

乙肝到底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傳染?

1、母嬰傳播

尤其是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多數由母嬰傳播發展而來。因為通過母體宮內、產道發生直接傳播,但是發生父嬰傳播病情極少。

2、血液傳播

輸入受到乙肝污染的血液,或自身有破損傷口時接觸到乙肝病毒,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3、性傳播

夫妻或者情侶之間,沒有做好預防措施,也是容易感染上乙肝的。

還有兩種常見傳播場所

1、公共場所

在公共場所中,如果自身頭皮有破損,再做美容或者理髮,或者用具沒有消毒,也會形成乙肝病毒傳播方式之一,也就是血液傳播。

2、醫院

如果醫院內,醫療設施不規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內窺鏡、手術刀用具也會成為傳播乙肝的方式之一。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

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乙肝會通過一起吃飯傳播,那麼,一人有乙肝,全家都可能得乙肝。但是事實確實恰恰相反,除了母親和孩子之間外,其它家庭成員關係之間,都得乙肝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大家需要知道: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飯,共用碗筷和水杯不會傳染乙肝。

一、乙肝病毒要想傳染給他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①乙肝病毒在人體內主要存在於肝臟和血液中,必須有大量的乙肝病毒隨著血液排出體外;②排出的乙肝病毒通過破損的皮膚和黏膜進入易感者體內;③足量的病毒進入易感者體內。

二、與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吃飯不傳染乙肝的原因:

(1)乙肝患者口腔內不一定有破損出血,即使有破損的出血,如口腔潰瘍或者牙齦出血,出血量一般是比較少的,其中的病毒量也是非常少,不致於引起傳染。

(2)與乙肝患者一起用餐的人群不一定有破損的口腔破損。

(3)即使乙肝患者有出血、正常人群有口腔破損。但是健康人群有完整的免疫力,成人完全可以阻斷乙肝病毒的傳染。

(4)乙肝的傳播與病毒量密切相關,病毒攜帶者一種是病毒量測不到,傳染的概率極低。一種是高病毒量,傳染的概率高,但是不是通過一起吃飯的傳染概率。

因此,請大家認識乙肝,正確的對待它,對待乙肝患者,使家庭和社會和諧。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後,前6個月會出現急性乙型肝炎,癥狀有輕有重,有些人特別是成年人,能夠將病毒清理掉,從此具備免疫力,不會再被乙肝病毒感染。有些人則會變成乙型肝炎攜帶者或慢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過血液、精液或其他體液傳播,這些情況發生在感染的母親在孩子出生時傳給孩子,和感染者有性行為,共用針頭、注射器和其他醫療設備,共用牙刷、刮鬍刀,直接接觸感染者的血液或開放式傷口,被帶有感染者血液的針頭或銳器扎傷等情況。

乙型肝炎病毒不能通過食物、水源、共用餐具、母乳餵養、擁抱、親吻、咳嗽和噴嚏等方式傳播,因此是可以和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吃飯的。很多人在這方面有誤解,不敢和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吃飯,是因為混淆了乙肝和甲肝的區別。

一起吃飯的顧忌是唾液,在唾液中能夠查出乙肝病毒,但這種病毒是沒有傳染性的。儘管如此,吃飯的時候要儘可能採取分餐制,有共用的餐具來分餐,這是飲食衛生的一項,不管是否有乙肝病毒攜帶者在場,都應該嚴格執行,以避免其他傳染病。

如果對乙肝很害怕的話,可以去接種乙肝疫苗,這樣就具備了對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了。


有的人談乙肝色變,別說和乙肝攜帶者吃飯,就是和乙肝攜帶者在一起說話都有恐懼,只能說這種人無知或者有心理障礙。

——當然能和乙肝攜帶者吃飯!乙肝攜帶者的家人們要和乙肝病人吃一輩子飯,也沒見誰家把乙肝病人趕出家門的。

在乙肝疫苗沒有普及之前,很多乙肝家庭都是夫妻生活了半輩子才知道對方有乙肝,當檢查時發現自己並沒有被傳染上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們都沒有採取預防措施,也沒有接種疫苗(因為沒有乙肝疫苗或者根本不知道預防)。——其實雖然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有性傳播,但是成年人之間發生傳播的概率非常低,所以很多家庭夫妻之間有一方是乙肝患者,往往另一方沒有被傳染。

夫妻之間的接觸遠比與朋友在一起吃個飯要密切的多,傳播的概率都非常低,那偶爾和乙肝攜帶者在一起吃飯也不用擔心了。——乙肝不通過消化系統傳播!乙肝的傳播途徑有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所以和乙肝病人在一起吃飯是安全的。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有自我保護意識。與其整日提心弔膽怕被傳染,不如自己主動接種乙肝疫苗,產生了乙肝抗體就非常安全了。

目前,社會上對乙肝病人的歧視還普遍存在,原因就是乙肝防治知識知曉率低,傳統觀念沒有改變。應該加強乙肝防治知識的宣傳,讓每個人都知道乙肝可防可治,消滅乙肝歧視,做好自我保護,這樣社會更和諧。

在評論區談談你的感受或者經歷。

感謝你的關注!


如果你們吃的是西餐,分餐而食的話,不必擔心,但是如果你們吃的是中餐,大家共吃菜盤中的菜,是有一定的感染幾率,不過幾率不是很大。

首先我們要明確,乙肝的傳染途徑包括母嬰傳播,血液傳播,醫源性傳播和性傳播幾種。

我國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提到「同一辦公室工作、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乙肝病毒」。

乙肝患者的唾液、血液、尿液和乳汁中確實能夠檢測到乙肝病毒,但是一同吃飯,即使將乙肝病毒吃進體內,它也不會通過消化道傳染,因為消化道沒有可傳染的受體。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牙齦出血、口腔潰瘍、延後紅腫,咬破嘴巴等情況,感染乙肝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總的來說,人體內90%以上的乙肝病毒會被清除,沒有被清除的,才會引起感染。所以,只能說與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吃飯,只是存在傳染的可能性,但是這個可能性是極低的。

如果實在擔心感染,建議未感染者,最好去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對預防感染 HBV 可達到 95%,這樣就不必擔心會被感染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談乙肝而色變,還有很多時候,比如:找工作、交朋友、共同用餐等時候,有乙肝的人(乙肝病毒攜帶者)往往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和疏遠。那麼,與乙肝病毒的攜帶者到底能不能共同相處呢?

其實,我們只要了解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就可以知道結果啦!它的主要傳播途徑可以分三類:

一、血液傳播,包括:醫源性傳播,在醫院的檢查和治療過程因使用未經嚴格消毒而又反覆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醫療器械而引起感染,包括手術、牙科器械、采血針、針灸針和內鏡等醫療器材;輸血傳播,輸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和血液製品後,可引起輸血後乙型肝炎的發生。

二、體液傳播,乙肝患者的體液具有傳染性,其中就包括:性傳播(精液,陰道的液體);

母嬰傳播(乳汁,羊水等)。

三、密切接觸傳播,這就包括了很多方面:接吻,共用牙刷,共用剃鬚刀,共用餐具等,這些親密接觸的情況,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被感染的。但如果黏膜有受到損害(包括口腔潰瘍,雙方接觸部位的皮膚都有損傷的情況)那就有很可能被感染了。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與乙肝病人的正常接觸(包括一起吃飯,共同工作等),只要不過分親密且有皮膚黏膜受損接觸的情況(當然這種概率非常的小)是不會被傳染的,不要對乙肝病人有所歧視,正常對待和相處。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乙型肝炎

英文是hepatitis B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可能威脅生命的肝臟感染。它是一個嚴重的全球衛生問題。它可造成慢性感染,患者死於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很高。

  • 乙型肝炎是一種損害肝臟的病毒感染,可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
  • 病毒通過接觸感染者的血液或其它體液傳播。
  • 據估計,有2.57億乙肝病毒感染者

傳播

  • 乙型肝炎病毒在體外可存活至少7天。在此期間,如果病毒進入未接種乙肝疫苗者的身體,依然可造成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潛伏期平均達75天,但也可能為30至180天不等。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後30至60天即可發現,可能持續存在並發展為慢性乙型肝炎。

  • 在高流行區,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見的傳播途徑是分娩時的母嬰傳播(圍產期傳播)或水平傳播(接觸被感染的血液),特別是生命最初五年從感染幼兒傳播給未感染幼兒。被母親感染的嬰兒和5歲前感染的嬰兒發展為慢性感染的情況很常見。

  • 乙型肝炎也可通過皮膚或粘膜接觸被感染血液和各種體液傳播,以及通過唾液、經血、陰道液和精液傳播。乙型肝炎也可能經性傳播,特別是未接種疫苗的男男性行為者和有多個性夥伴或與性工作者有接觸的異性戀者。

  • 5%的成人感染會導致慢性肝炎。病毒傳播也可能發生在醫療保健場所或注射吸毒者重複使用針頭和注射器的情況下。此外,感染還可能在醫療、外科和牙科手術及紋身過程中發生,或通過使用被感染血液污染的剃鬚刀或其它類型物品發生。


推薦閱讀:

TAG:乙肝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