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輕易就奪了老爸李淵的皇位呢?
其實把這個問題掰開了問更合適。
第一,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自己的御林軍為什麼沒有鎮壓李世民。
第二,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的心腹大臣為什麼沒有起兵擁護李淵。
第一點,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的御林軍已經被李世民控制了,李淵是光桿司令。
玄武門的防務,李淵交給太子李建成了,李建成又把這個職務交給了常何。
常何,瓦崗軍出身,後來先後投靠王世充和李世民,成為李世民的部下。又後來跟隨李建成前往河北討劉黑闥,官至中郎將,成為李建成的心腹。常何是雙面間諜。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在與尉遲敬德等人謀劃好對策後,夜訪常何,向其安排玄武門伏兵之事。除此之外,還讓常何潛入太子府,將李元吉隨身攜帶的弓箭偷偷換掉。
玄武門之變當日,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經過玄武門,常何命御林軍將玄武門關閉,東宮和齊王府的二千精兵被擋在了門外。李世民在玄武門內順利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他自己率兵在玄武門抵擋太子府和齊王府的士兵,派尉遲敬德進宮向唐高祖稟報。常何的御林軍這個時候是支持李世民的!
所以,尉遲敬德才能如入無人之境,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腦袋,直接殺到李淵身前。
《資治通鑒》記載,唐高祖問尉遲敬德:
「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
尉遲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
唐高祖這才知曉外面出了大事。
唐高祖李淵,七歲喪父,中年喪妻,典型的孤家寡人。活到晚年時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嫡子。他是非常希望三個兒子能和平相處的,對兒子們非常信任,所以才會把自己的親兵交給李建成管理。他只是沒料到李世民會如此心狠,不僅殺了哥哥和弟弟,還把自己也給軟禁了。
第二點,李淵被軟禁後,權力一步步被李世民剝奪。
列一個時間線,武德九年:
七月二日(公曆),玄武門之變;
七月四日,李世民殺李建成及李元吉諸子;
七月五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
李淵下詔:
「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九月四日,李淵禪位,稱太上皇,李世民登基。
李世民從發動政變到自己登基,花了兩個月的時間。
很多人說,李世民篡改史書,歷史上李淵不是廢材。李淵是不是廢材不重要,重點是建立唐朝後,李淵他自己沒有任何戰功,部隊也不掌控在他手上。這個不能否認吧!
李淵他自己有毛線的心腹!他希望讓李建成和李世民相互牽制,只是沒想到李世民會先發制人,把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們的兒子殺了個乾乾淨淨。平衡打破了,他自己也被兒子軟禁。
李淵造反的過程太順利了,跟他一起造反的關隴軍事貴族,認利不認人,李淵和李世民誰當皇帝,對於關隴集團來說,有什麼區別?真正鐵杆效忠李淵的人,比如裴濟、歐陽詢這些名流,掀不起大風浪。況且,李世民是通過李淵合法繼太子和皇帝位,這些人有什麼理由起兵反抗?
再一點,玄武門之變後。尉遲敬德是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腦袋入宮參拜李淵的,手上還拿著武器。李淵心裡能沒點逼數?李世民已經殺紅眼了,他要是不服軟,無非就是給李世民再送一顆人頭而已。
所以,對於李淵來說。不激怒李世民,他還能安度晚年。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殺的,而二李的兒子,也就是李淵的孫子,則是在他已經被軟禁後被殺的。李世民太狠,搞不好他自己也要被殺。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李世民掌握了兵權啊!
李淵造反和劉邦反秦,朱元璋反元有著本質的區別,就是李淵是貴族造反,而劉邦和朱元璋是從底層造反,所以,劉邦和朱元璋是拼搏了大半輩子,而李淵則只用了六個月!
最近大火的《獨孤天下》《陸貞傳奇》《楚喬傳》等都是以南北朝時期為背景的影視劇,大家對楊堅和李家以及南北朝後期的關係也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吧!簡單來說,篡位在南北朝來說是家常便飯!
李淵和楊廣本身就是表兄弟,所以,李淵的造反也帶有篡位的性質,只經歷六個月造反就得以成功,這樣的和劉邦以及朱元璋的不同就出來了,李淵短時間內獲取國家政權,因此對兵權把握的不是很深,不像劉邦和朱元璋一直把兵權抓的死死的,並且大肆誅殺功臣。
在反隋成功後,唐朝就開始繼續鎮壓農民起義和地方軍閥比如王世充等,在這個過程中,李淵已經成為皇帝是不可能隨時親自上戰場的,所以這個重任就交給能征善戰的李世民了。
李世民立了很多功勞,比如擊敗王世充、竇建德,到後期已經到了沒有什麼可以封賞了的,李淵封李世民為天策將軍,然後建立天策府,可以開府辦公。
在平定了各地叛亂後,在朝中歌舞昇平的李淵當然早就被李世民架空了,在玄武門之變中,其實李淵早就已經沒有實權了,不管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誰獲勝,李淵都無能為力。
先給出我頭條文章《北齊高歡、高洋父子和唐朝李淵、李世民父子都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中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摘錄如下:
李世民倉促即位,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李建成、李元吉雖死,但他們的勢力依然存在並且強大,李世民不得不多次公告赦免他們以保持朝局穩定,這就要求李世民必須儘快即位,否則長時間作為太子,李世民的勢力可能會被李建成、李元吉勢力擊敗;
二、只要李淵繼續在位,李世民及其勢力就背負著謀逆的罪名,隨時被攻擊,李淵在位時間越長,李世民越有可能被廢太子。
下面再給出其他的原因:
一、在李建成、李元吉已死的情況下,李世民快速即位是讓自己勢力安心,讓李建成、李元吉勢力死心必須措施。
二、對於李淵來講,在私人感情上絕對對李世民失望和絕望,但在國家大局上,要想讓唐朝穩定而長久,讓李世民快速即位是玄武門之變後最佳的政策選擇。雖然不喜歡,但李淵別無選擇。李淵繼續即位,唐朝李建成勢力繼續和李世民勢力繼續鬥爭,有可能讓唐朝選入內戰。李建成勢力需要的只是時間——讓李淵的其他兒子長大後,擁立為帝。
玄武門之變時,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被李世民殺死,李淵的生命受到威脅,李淵只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與李世民同黨鬥爭,後果是如果擊殺李世民,那麼李淵沒有合適皇位繼承人,大唐也會因為內鬥元氣大傷,面臨著分崩離析。如果沒有擊敗李世民,那麼李淵的性命不保,皇位也會被李世民奪去。這是下下策。
第二種:與李世民和解,將皇位讓給李世民,雖然李淵失去了皇權,但是可保性命無憂,同時可保大唐天下,李世民畢竟是李氏家族的人。這是不幸中的上策。
李淵顧全大局,為了穩定大唐政局,雖然對兩個兒子及十個孫子的慘死十分悲痛,但是他只能選擇第二種。因此三天後封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禪讓皇位,這是李淵自己的主意,自己的選擇,當然不會有大臣反對或者護駕。
第一,軍權,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兵權,有兵權就好說話,沒兵權就是放屁,尤其是在亂世王朝,有兵更顯得尤為重要。說到底,唐朝建國初期,李淵這個皇帝算是個傀儡皇帝,手中基本上沒有兵權的,所以他就有點像如今的君主立憲,只是一個代表性的皇帝,並無實權;
第二,威信,看過《琅琊榜》的人就知道,其實當皇子的威信極高的時候,即便是皇帝也擋不住,大臣們並不是迂腐之人,跟著李世民辛辛苦苦把天下給打下來了,為什麼非要李淵坐皇帝,就算李世民顧及父子顏面,那些大臣也會吹耳邊風,讓李淵禪位;
第三,天下,李世民縱橫疆場,即便不了解唐朝的,大家從電視劇也知道,大唐平定四方几乎都是靠著李世民和手底下一幫子老兄弟給打下來的,所以天下人只知李世民,不知李淵啊,天下百姓皆如此,大勢所趨。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的開國與其它王朝都不同,其它的朝代都是開國君主被大書特書,但唐朝的開國之功大都算在了第二代君主唐太宗的身上,而真正的開國皇帝李淵卻給人一種沾了兒子的光才得了天下的感覺。不可否認,太宗李世民在唐朝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一些歷史上響噹噹的文臣武將都在他的麾下,可謂人才濟濟,不過若從歷史記載的細節看,實際上他的大哥——太子李建成也決非無能之輩,其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的功勞也不少,如魏徵,馮立等一批能臣也在他的麾下,所以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李世民並沒有什麼壓倒性的優勢。正是因為沒有絕對的把握可以自然而然的取代李建成,李世民才決定鋌而走險,發動政變,出其不意的殺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
這場皇室內部的血腥殺戮是各方都始料未及的,作為皇帝的李淵更是事前一點預料都沒有,所以事變發生後,他根本來不及做任何的應對。在一批已經殺紅了眼的李世民一派的功臣宿將的脅迫下,只能認定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謀反,秦王李世民誅殺叛逆有功,封為太子。這樣,一切都板上釘釘,不可能再有誰說什麼了。李世民的一切行為都變成了合法的,自然談不到有人出來救駕什麼的。所以,沒過多久,李淵乾脆把皇位都讓給了李世民,做太上皇了事。
分析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析李世民的實力,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手下有龐大的實力集團。
我們都知道為了奪得皇帝兄弟相爭靠的就是實力,而實力就是看誰的兵馬多,誰的兵馬強。而且在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鬥爭的過程中,李建成明顯的實力不如李世民。李世民手下有龐大的軍事集團,李建成手下雖然也有,但是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那和李世民差的不是一個等級。而且雙方在明爭暗鬥的時候也是互相的挖牆腳,李建成挖李世民身邊的人,而李世民也去挖李建成身邊的人。但是李建成看上的全是李世民身邊的名人,這些人都是跟隨李世民出生入死的,而且已經位高權重,都是英雄好漢,所以也比較忠誠,很難被李建成收買。而李世民手段高明,收買的是李建成身邊比較末流的人,這些人不受重視,也想出人頭地,更想被重視,但是又握有一定全力和能掌握一些可靠信息的人,所以很容易就被收買。當時玄武門的守衛就是李建成的手下,但是被李世民給收買了。
其實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李建成應該是感覺到了危險,所以本來是不想進宮的,防止自己被暗害。不過就是因為感覺防守的人是自己人,所以才去了,以為是安全的。然後和李元吉進了玄武門,然後發現進入了危險,這時候李世民衝出來就一箭射死李建成,根本沒有給反應的機會。然後尉遲恭也殺出來殺了李元吉,兄弟二人全部命喪於此。而事發的時候是天剛剛亮的時候,李淵還在自己的寢宮剛剛起床梳洗。然後外面的已經十分的吵鬧,這時候尉遲恭拿著武器沖了進來,說太子與齊王作亂謀反,秦王已經率兵平復了叛亂,我是來保護陛下的。這明眼人都清楚其實就是想控制李淵,而且早已經控制了朝堂上下。李淵也是聰明人,知道事情已經這個地步,如果不聽從李世民的,估計自己性命也不保。所以後來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當了九年的太上皇。
剛開始李淵起來造反的時候,其實李淵是不太敢的。首先他和隋煬帝是親戚,有一層關係在,而且這也是謀反,他心裡也害怕。這個時候其實是李世民幫他下定決心造反的,而且李世民在後來的南征北戰中立下汗馬功勞,更是養了一批自己的兵馬。而且李淵絕大多數的兵權也是交到了李世民的手裡,誰手中有兵馬誰就是老大,誰就說了算,所以李世民之所以後來能當上皇帝也是因為靠的之前攢下的實力,而且真正實力上李世民是絕對的第一。李世民又不是屈居人下的人,當初敢鼓搗自己的老爹出來造反,而且大多數江山是自己打下的,還培養了自己的兵馬。到了坐分江山的時候,他肯定不會沒有打算,估計也是早早的就有了計劃打算,並非一朝一夕有這個想法,是蓄謀已久。
所以真正就是因為李世民手握重兵,軍事實力是真正的老大,而且又蓄謀已經,所以他才能迅速的誅殺了兄弟而後又控制了老爹,是對手沒有察覺,還來不及反抗,最後登上了皇帝寶座。
不論誰對誰錯,只論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還好李世民以自己的才智,成就了貞觀之治,成為了千古一帝。玄武門之變後,各方力量此消彼漲,李世民實力強大,威望極高,已無爭位敵手,李淵作為皇上,李世民做兒子的對他也不會有生命威脅,只要他在世一天,李世民就要孝順伺候於他,起碼做給天下人來看,李淵只得無奈之下,寫下了詔書,立李世民為太子,安享晚年,完成平穩交接。
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樹起反隋大旗,建立了唐王朝。當時全國割據勢力不可勝數,新建的王朝隨時都會被其他勢力消滅掉。其中割據隴西的薛舉為唐王朝的一大隱患。
李世民親率大軍討伐薛舉,扶風一戰,擊敗薛舉。以後李世民多次西討,平定了隴西。公元619年,李世民又率大軍,經過激戰,一舉收復河東大地。公元620年,又率大軍進攻洛陽,消滅了洛陽稱帝的王世充。經過兩次大戰役,消滅了與唐王朝敵對的兩大勢力,使唐王朝勢力迅速擴大,疆域擴廣。
李世民經過南征北戰,逐步在軍隊中樹立了自己的形象,也培養了不少自己的親將、謀臣,漸漸地也展示了他出眾的才華。
初步穩定的唐王朝,看似平靜,其實爭權、爭位之間的矛盾已經達到白熱化。李建成被立為太子,但是,李世民擁有最高的功勛、最強的實力,這種潛在的矛盾終於發展成公開的爭奪和激烈的較量。
公元626年6月3日,李世民向高祖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並說:「他二人一心想要殺我。也許從今後,我就永遠也不能夠看到父王您了,而我也不想在地府里見到他們。」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化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和節、秦書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在玄武門殺了建成、元吉。六月八日,太宗被立為皇太子,各種政務概由太宗決斷。這就是有名的」玄武門兵變「。
大勢已形成,李淵的舊部和親隨也都順應天道,投懷於太子李世民的門中,也不足為奇。但無論如何,國家最終走向了統一、繁榮,這種統一、繁榮也代表了歷史的一種轉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