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可以看出紅樓夢這本書最早是叫《石頭記》,為什麼後來要改名?
這本書本來是叫《石頭記》,是後來被人故意改成了《紅樓夢》,以訛傳訛流傳至今。
這件事情的經過類似於下面的這個故事。
有一個孩子原名叫做「石頭」,長得是十分的可愛,大家見了都喜歡。有一天有兩個人碰到了這個孩子,這兩個人覺得如果把這個孩子好好打扮一番再賣出去一定會掙不少的錢。於是兩個人開始實施他們的計劃,他們先把這個孩子領回自己的家,然後給這個孩子換了新衣服、做了新髮型,又重新起了一個名字叫做「紅樓」。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兩個人開始做輿論宣傳工作,他們首先開始編故事,讓人們相信這個孩子原本就是這幅模樣,並且跟他們有很大的關係。接下來他們明目張胆地宣布用這個孩子賺錢是一件合理合法的事情,對孩子是大有好處的,和原來的孩子的家長「曹雪芹」雖然也有關係,但是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是居功至偉的。
這兩個人不僅要錢,他們還要名!
才女張愛玲是認真讀過此書的,我們來看看她的閱讀體驗吧。「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很久以後才聽說後四十回是有一個高鶚續的。怪不得!」
高鶚為何許人也?
高鶚(1758年—約1815年),字雲士,號秋甫,別號蘭墅,清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籍貫瀋陽三檯子,後來寓居北京。高鶚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1795年)進士及第,然後就開始了一段做官的歷程。他自己有《月小山房遺稿》《硯香詞·簏存草》等作品,聽說過的人不多,看過的人就更少。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鶚夥同程偉元開始謀划出版《紅樓夢》程甲本、程乙本賺錢。
程偉元,字小泉,清江蘇蘇州人(1745——1818)前後。封建士大夫家庭出身,功名無考。乾隆後期,在京花數年之功,搜羅《紅樓夢》殘稿遺篇,「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的,三印《紅樓夢》。
他們為什麼這麼熱衷於印這本書呢?真的是為了傳承這部偉大的作品么?
據傳1754年《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八十回抄本終於在北京書市面世,價昂數十金一部。因為當時的人們把抄錄好的書拿出去賣很是賺錢,所以高程二人看到了商機,他們顯然是為了賺錢的目的開始做這件事情的。
其實早在1789年前後,高鶚和程偉元就開始行動了。他們首先開始造輿論、編故事。
例如:
1、「所傳只八十回,殊非全本。頗以為憾,於是竭力搜羅,積有廿余回,又於鼓擔上得十餘回。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一百二十回」。
2、「然原本目錄一百二十卷,今所藏只八十卷,殊非全本。——不佞以是書既有百二十卷之目,豈無全壁?」
對於他們的這些故事,余伯平先生給與了一個很貼切的評價:「我告訴諸君,程元偉所說的全是鬼話,和高鶚一鼻孔出氣,如要做《紅樓夢》研究,萬萬相信不得的。」
最早把石頭記改成紅樓夢的是一個叫做夢覺主人的,這個夢覺主人到底是個什麼角色呢?
吳世昌經研究發現,給紅樓夢作序的夢覺主人竟然是高鶚的化名。
胡適先生經考證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系高鶚續寫。
2007年始,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全本《紅樓夢》停止使用「高鶚著」「高鶚續」等字樣,更新為「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標誌著「高鶚續書說」根本就是莫須有的事情。
俞平伯臨終遺言:「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不管有意無意,他們還是對這本書的傳世做出了貢獻的。幸好還有一些八十回本的《石頭記》得以傳世,讓人們可以一睹這部作品的真容。
仔細閱讀脂硯齋在批語,早期版本中的一些批語在後期版本中變成了小說正文,有眉批和夾批,稱批語「皆石頭之語」,即批語為「石頭」所寫。
在甲戌本中有墨批曰:「石頭即作者耳。」
紅樓夢是程偉元刻版印刷之後定名的。石頭記之名太樸拙尋常,紅樓夢之名很美艷,似乎更匹配絕美愛情,自然也就易為大眾接受。但許多紅學大家還是樂於叫石頭記,一者這是本名,二者更接近作者本意。細想想,石頭記較之紅樓夢還真更有味道。石頭記記的是寶玉,作者偏說他是記石頭!!!本質啊!再美的玉也是石頭!再不平凡的人也是人。所以寶玉最後出家,就還原成了最不顯貴的石頭。人生莫不如此!返樸歸真是正道。再說,紅樓再高再華麗,終是朽木,難免褪色,最終塌毀,終成一夢。而作為紅樓基礎的石頭卻永在,並成為紅樓之夢的永恆記載。如此這般說來,看似扯遠了,其實好書就是能讓人扯的很遠很遠很遠!有扯頭的書才是好書!紅樓就是如此扯出了一門紅學顯學的!
首先說,我不能稱之是文人,但我讀了幾本書,並且立志要寫一部書。現在我書已經寫成有三十多年之久了,叫人性演義
我寫的書經過幾十年的變遷,最早叫幽天雨暮,再叫暮.冥,再定稿人性演義,我為出書奔波了中國的大江南北,無錢莫出書。現在說到紅樓夢,改名之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