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五新理論」,如何定義未來的商業生態?
馬雲的「五新理論」,指的是、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他認為,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以內,「五個新」一定會衝擊中國的各行各業。此外還有個「2H」戰略,代表文娛(Happiness)及健康(Health)。
1、馬雲首先提出新零售的衝擊,他表示線上、線下、物流、數據必須結合起來,打造新型零售體系,「未來零售行業要學習的不是怎麼賣東西,而是怎麼服務別人。一切不是以企業為本,不是以成本為本,不是以資源為本,而是以人為本。」
2、新製造的衝擊,在馬雲看來即將到來。在他看來,原來製造行業的標準化、規模化、低成本等商業模式,將很快全部被個性化、定製化、智能化取代。他預測,在大數據出現之後,未來巨大的變革對中國製造業的衝擊遠遠超過零售行業。由於零售行業發生變化,原來的B2C的製造模式將會徹底走向C2B的改造,也就是說按需定製,我們今天講的供給側的改革,就是改革自己、適應市場,改革自己、適應消費者。
馬雲以汽車產業舉例說:「未來的汽車如果加上操作系統,交通功能最多不會超過40%,將來只要通過電的東西都會智慧化,所以新製造的衝擊很快就會來臨。」
3、對於新金融,馬雲認為,新金融即是對傳統金融業「二八」理論的顛覆,也就是金融機構必須要服務好80%昨天沒有被金融機構服務的用戶,「原來金融機構只要服務好20%的大客戶就行,然後賺走80%的利潤。這意味著,未來的金融必須是普惠的,未來的金融必須是每個人有公平的套路。」
「新金融的誕生勢必對昨天的金融機構有一定的衝擊和影響,但是這個機會也是大家的。我希望能夠看到真正的互聯網金融的誕生,能夠創造出真正的信用體系,基於數據的信用體系才能夠讓全世界產生真正的普惠金融,讓每一個人,只要你用到錢,你想要錢,都能得到錢,你得到的是足夠的錢,而不是很多的錢,也不是永遠得不到的錢。」
4、馬雲還提出新能源的概念,但他並未深入闡釋這一概念,只是簡要指出,第一代能源是煤,第二代能源是石油,第三代能源是數據。至於未來新能源公司的商業模式,他拋給「與會的大小企業家思考」。
5、另外還有一個叫新技術的誕生,出現了移動互聯網以後,也許原來以PC為主的晶元將會是移動晶元,操作系統是移動的操作系統,原來的機器製造將會變成人工智慧,原來機器吃的是電,未來機器吃的是數據。未來層出不窮基於互聯網、基於大數據技術的誕生,這又為人類創造了無數的想像和空間。
新實體經濟系馬雲「五個新」理論的最後一個概念。他表示,未來三十年會誕生很多新型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就是製造和流通,而互聯網的職責就是創造更多的新實體經濟,同時淘汰那些落後生產力。」
馬雲強調,「五個新」理論的核心論點,即用好互聯網,「對企業家來講,未來的30年世界不屬於互聯網公司,是屬於那些用好互聯網的公司。」
關於未來的商業生態,馬雲有下面這段演講:
「我希望大家記住,這五個新將會衝擊很多行業,今天我們先提了,不要二十年以後說你們又破壞了我們,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這五個新將會方方面面的,對各行各業發動巨大的衝擊和影響,把握則勝,我不希望把它變成危言聳聽的警示,而是當作改變自己的機遇,從現在開始。 政府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希望未來政府招商,以前傳統的五通一平將會變成新的五通一平,您是否通新零售,您是否通新製造,您是否通新金融,您是否通新技術,您是否通新能源。一平,就你是否能夠提供一個公平創業的環境和競爭的環境,如果是新的五通一平,傳統的五通一平是靠稅收政策、土地政策,我相信這樣並不公平。未來的變革遠超我們的想像,過去基本上是以知識驅動了科技革命,我想未來的趨勢,不僅僅知識的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數據驅動。 請大家記住過去一百年,高科技的發展,技術的發展,人類眼睛是向外看的,因此我們到了月亮,我們看到了火星,我們永遠在希望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未來的三十年,我們是智慧驅動,智慧驅動是內向驅動,向內看,只有人類學會向內看,人類才明白什麼是我不要的東西。過去的一百年,人類知道這是我要的,未來的一百年,我們必須學會什麼是我不要的東西,所以在座的創業者,只有知道自己什麼是不要的,你才懂得什麼是你必須要堅持的東西。 我希望大家把握住未來整個世界的趨勢,從知識驅動走向智慧驅動,從原來的規模驅動和標準化驅動,走向靈活和定製為驅動,大學教育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知道一點,過去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來,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的二十年和三十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我們人類創造了機器,使機器比人力氣大。我們幾乎沒有挑戰,我們人類創造了火車和飛機,大家都知道人比不過火車和飛機,速度誰快,距離誰遙遠,今天人類創造了計算機,計算機一定比人更聰明,因為計算機不會累,沒有情緒,不會發脾氣,對它來講,它永遠只要加了數據以後,它會越來越聰明,但是計算機不可能統治人類。 過去的機器是人類的工具,未來的機器是人類的合作夥伴,我們學會和機器進行工作,我們要明白機器不可能有智慧,機器不可能有使命,機器也做不到價值觀,也不可能有很好的這套文化體系。所以希望大家把握住這個未來,世界的變化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這個想像就是我們要求的是大學必須改造原來的教育體系,原來的大學只傳授,我說「教、育、學、習」是不一樣的概念,教是傳授知識,育是傳授文化,學的是知識,習的是智慧。 我希望未來大學多關注的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培養,如果純是用知識的話,我相信我們未來的大學生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大,因為二十一世紀以後,核心詞是創新,是想像力、是變革。 未來的機器比你聰明的時候,不要沮喪,我們比機器更厲害的是我們對文化的把握,對願景的思考,我們對想像力這一方面是人類巨大的機會所在。 未來並不可怕,只要你去把握,恐懼來自於對未來的無知,前幾天有人跟我講,蠻有意思的一個話題,說霍金講人類千萬不要跟外星來的人進行溝通,因為這是很可怕,一旦進來以後會怎麼樣,大家覺得如果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大數據這麼可怕,我們是否要把握它,是否拒絕,不要跟它溝通,因為它的衝擊實在太大。我自己覺得,外星文明,首先我並不承認,沒有外星人這一說法,如果有外星人,是把人類看得太偉大了,只有外星文明可能存在,它跟人長得並不一樣。外星文明,你一無所知,它了解你,你不了解它,這是很可怕的事情,也許存在這樣的道理。」
怎麼說呢,馬雲爸爸每次的發言都可以說讓人不知所云,然而都是通過幾個月或者半年的時間沉澱,人們發現了原來果真如此,然而這次馬雲提出的五新理論也是同樣如此。
在我看來,五新理論定義下的商業生態的一個關鍵字就是聯繫。線上與線下的聯繫,商家與消費者的聯繫,企業與員工的聯繫等等。未來的商業生態也是將一個企業作為一棵大樹,樹的根基則是員工,而土壤讓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而今年的新零售可以說是最為明顯的。
零售是商業的一種業態,零售被賦予互聯網屬性後,稱之為新零售,更注重線上和線下的結合,線下注重客戶體驗,線上實現流量導入。但是,歸根結底,新零售不是新商業,只是新商業一個很小的構成部分。然而這次可能真的有人追趕上了馬雲的想法,他就是劉強東,也可以說是馬雲新零售最大的競爭對手。雙方在各個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而未來的商業生態也在雙方的不斷變化中,逐漸開始發生了改變,而且中影響最大的,應該就算是新零售下的超市了。而阿里與大潤發的合作,也可以看做是一場未來商業生態的改變,不過這場改變,帶來的問題卻是著實不小。例如像:人們印象中的新零售超市是便捷的,是方便的,但是在阿里幫助下的大潤發卻並沒有做到,反而是有一些落後的狀態。
其實馬雲的五新理論是正確的,但是空有理論而不應用在實際中,就如紙上談兵一般,期待未來阿里能有更多的改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