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黃鶴樓上寫了一首怎樣的詩,讓李白大為折服?
話說我們的詩仙李白一生喜歡到處去遊歷名山大川,黃鶴樓早就是名揚天下的名勝古迹,於是我們的大詩人就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當他登上黃鶴樓時,看見大江東去,雲霧漫江,千帆過盡,心中頓時詩意大發,正要賦詩一首時,心想,黃鶴樓是聞名天下的古迹,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在此賦詩作文,不如先去查看一番,看看他們的水平如何,他看了很多作品感覺都不如意,當他看到一首詩時,大為驚嘆道,好詩,好詩!
那這首連詩仙李白都驚嘆的詩究竟寫了什麼呢?能讓李白都如此感嘆!其實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就是催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催顥二十八歲登科,四處為官二十年,終於得到皇帝重用,被調到長安任職,途經武昌,他登上黃鶴樓,想起昔日的傳說,歲月流逝,人去樓空;惟一還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雲。世事茫茫,真令人有無限的感慨!詩人觸景抒懷,一發不可收,一氣呵成,氣貫長虹。
李白反覆吟誦催顥的這首詩,感覺不論自己怎樣寫,都比不過催顥,李白很是氣憤,大筆一揮,寫道: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催顥題詩在上頭。
寫罷!擱筆,揚長而去,當然,我們的詩仙李白心中肯定是不服的,心想,老崔啊老崔,你把黃鶴樓的景都寫絕了,這讓我很絕望啊!難道我不要面子的么?
這時,他的老友孟浩然剛好下揚州遊玩,途經武昌,所謂他鄉遇故知啊,吟詩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李白想,既然黃鶴樓的景都讓你催顥寫了,那我就不寫景,寫送別詩總可以吧,這樣既能避開催顥的鋒芒,又能給老友送別,還能證明我老李也到過黃鶴樓,這不是一箭三雕嗎,於是,就有了那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其實,李白還是挺佩服催顥的這首詩的,再後來,李白遊玩金陵,登上鳳凰台,作了一首《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從這首詩中還可以多多少少看到催顥《黃鶴樓》的影子。
當然,催顥這首詩的確是唐詩七律中的上流作品,有人更是稱之為唐詩七律第一,不過也有人說詩聖杜甫的《登高》才是第一,不論如何,能讓詩仙李白自嘆不如,能與詩聖杜甫比肩第一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吧!這樣證明催顥的這首詩確實是名不虛傳!在唐詩中屬於很牛的詩了!
本問題的答案是崔顥,寫了一首《黃鶴樓》。
詩仙李白,一生只給兩個人低過頭,一個是南朝山水詩人謝朓,二是初唐詩人崔顥。對謝朓,李白說出「一生俯首謝公詩」的服軟之語,對於崔顥,李白表達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崔顥作為大名鼎鼎的初唐詩人,在當時就與王昌齡、高適、孟浩然齊名,留下的詩作並不多,因為官位不高,也只能在新舊唐書的《文藝傳》中留下隻言片語,更詳盡的一些事迹,記載在《唐才子傳》中,也只有兩百多字罷了。
崔顥讓李白嘆服的名詩就是那首流傳千古《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在這裡問一句:這首詩寫得好嗎?當然好!不好能進中學課本嗎?然而,這首詩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大家請看,總共八句詩,前三句就重複使用了三次「黃鶴」,這才唐詩中是個非常罕見的現象,也是唐代創作七律的大忌。我們欣賞對仗工整的七律,基本上看不到這種現象。按說在21個字中,用三個「黃鶴」,會很啰嗦,但是在這首詩中並不明顯,也許這是詩歌意境所展示的魅力所在吧。
宋代的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價崔顥:【唐人七言律詩,以崔顥的《黃鶴樓》為第一。】實際上,崔顥所在的年代,律詩還沒有發展的那麼成熟,要是按照中唐以後的律詩高標準嚴要求,這首《黃鶴樓》是根本不合格的。
崔顥在大唐開元二十一年進士及第,最高官職也只是做到尚書司勛員外郎。崔顥年輕的時候喜歡寫艷詩,詞語輕浮,為時人所不齒。到了晚年,因為有過軍旅生涯,作詩風格大變,與王昌齡、高適等人的邊塞詩可以一決高下。崔顥有才,長得帥,還聰明,不聰明考不上進士,在唐代每年的科舉考生幾千人,進士及第的也就30多個,還是兩年一考。但是崔顥是個渣男,娶媳婦就喜歡年輕漂亮的,並且一言不合就把人家休掉,先後離婚結婚四次,賭博喝酒,無一不通。
即使這樣,人家寫詩寫得好,卻留下了美名。李白登上黃鶴樓,滿腹詩情無處發泄,恨恨而走,但是仍然留下了一首詩《鸚鵡洲》,想要一決高下:
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藍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瞧瞧,前三句連用三個「鸚鵡」,就是和崔顥叫板!
寫完此詩,李白仍然覺得沒打敗崔顥,後來又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台》,這才出了一口惡氣: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寫得非常之好!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黃鶴樓是江城武漢的標誌性建築,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計其數的詩文。今天我們要賞讀的就是最負盛名的一首,來自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從前的仙人,早已駕乘黃鶴飛去;如今此處,空空留下此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歸還;時過千年,唯有白雲飄蕩。晴川一旁,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芳草茂盛。夕陽西下,何處才是家鄉?長江煙霧瀰漫,思愁油然而生。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在當時就很有名,傳說「詩仙」李白登黃鶴樓,詩興大發,見了這首詩,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羽《滄浪詩話》評價:「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律詩有八句,每二句成一聯,共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尾聯。每首律詩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慣例是要對仗的。
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是「四大名樓」之一。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路過這裡;又傳說三國時費禕登仙駕鶴於此。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詩中有畫,歷來被認為是山水寫景詩的一種藝術標準,《黃鶴樓》也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首聯在融入仙人乘鶴的傳說中,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頷聯在感嘆「黃鶴一去不復返」的抒情中,描繪了黃鶴樓的遠景,表現了此樓聳入天際、白雲繚繞的壯觀。頸聯遊目騁懷,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聯徘徊低吟,間接呈現出黃鶴樓下江上朦朧的晚景。
詩篇所展現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雲、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繽紛。
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於繪畫美。末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
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首詩成為江城黃鶴樓最著名的詩篇,也是唐代七律第一首。
黃鶴樓上第一詩。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領略連詩仙都擱筆的七律妙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天心365》家庭國學共修是萃辰天心書院每天推出的內容,從中能讓我們學習更多人生智慧,豐富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馬拉雅關注「印竹」老師,收聽音頻。
是唐代詩人崔顥,其創作了一首題為《黃鶴樓》的七言律詩。
原詩如下: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被入選進《唐詩三百首》。
黃鶴樓,乃是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的,為古代之名樓,建址於湖北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上。其間還有一個傳說,即時有一位仙人在此乘鶴登仙,遂建樓於此。
此詩,描寫了詩人在黃鶴樓上遠眺到一片山河美景,遂生登臨懷古之情,亦生漂泊異地之傷感及思鄉之情愫。
此際的詩人,是在還鄉的途中逗留於此,登臨黃鶴樓,可遙望到汴州,就此深感家鄉越來越近,然思鄉就此更切,所謂近鄉情怯,遂提筆寫下了這首滿懷鄉愁的詩。
這首詩,前四句寫的登臨懷古,後四句則寫了詩人自己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整首詩,信手而就,可謂一氣呵成,就此千百年來為大家所推崇的佳作,亦被後世稱為「唐人七律第一」。
正是這首詩,讓鼎鼎大名的詩人李白讀之嘆服。
傳聞版本里,多說李白在遊歷黃鶴樓之時,也想作詩賦之,然讀過崔顥的這首《黃鶴樓》後,便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
也是,在眾多的唐代詩人里,和漢江地區結下不解之緣的詩人就首推「詩仙」李白了。他,自青少年時期就在漢江一帶遊歷,更自稱「少長漢江」,還自說「我本楚狂人」。確如此,在他的詩集中有關江夏、漢陽的詩太多,而武昌的黃鶴山上頁留下了許多關於他的傳說和遺址,比如擱筆亭、太白亭、李白讀書處等……
有人傳聞里說,自此李白再沒寫過詠黃鶴樓的詩,而是有意寫了《登金陵鳳凰台》、《鸚鵡洲》的詩,來跟崔顥的《黃鶴樓》一比高低。
其實,並非如此。查古籍記載可知,李白的一生有許多首詩是寫黃鶴樓的,可以查閱到的就有數十首,比如,除了《登金陵鳳凰台》和《鸚鵡洲》兩首外,還有以下十多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望黃鶴樓》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
岩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朮。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江夏送友人》
雪點翠雲裘,送君黃鶴樓。
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
鳳無琅玕實,何以贈遠遊。
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
《江夏行》
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
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適來往南浦,欲問西江船。
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
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凄。
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
不如輕薄兒,旦暮長相隨。
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
《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昔別黃鶴樓,蹉跎淮海秋。
俱飄零落葉,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見,蹭蹬游吳越。
何處我思君?天台綠蘿月。
會稽風月好,卻繞剡溪回。
雲山海上出,人物鏡中來。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荊門倒屈宋,梁苑傾鄒枚。
苦笑我夸誕,知音安在哉?
大盜割鴻溝,如風掃秋葉。
吾非濟代人,且隱屏風疊。
中夜天中望,憶君思見君。
明朝拂衣去,永與海鷗群。
《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槌碎黃鶴樓》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
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
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
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君平簾下誰家子,雲是遼東丁令威。
作詩調我驚逸興,白雲繞筆窗前飛。
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游丹闕。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江夏贈韋南陵冰》
胡驕馬驚沙塵起,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一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雲,四望青天解人悶。
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
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
山公醉後能騎馬,別是風流賢主人。
頭陀雲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
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
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
赤壁爭雄如夢裡,且須歌舞寬離憂。
古人遊山玩水,喜歡在去過的地方題一首詩,那是現在的人「XX到此一游」無法比的。題詩的用意,表面上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遊歷見聞,實際上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文學水平。所以很多風景名勝,往往有很多的題詩流傳下來。黃鶴樓這個地方,就是當時大家比拼文採的一個擂台。
話說崔顥遊歷到此,提筆一揮而就,就寫了這麼一首詩。全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寫的很好,好到什麼樣的程度呢?一炮而紅,洛陽紙貴,當時的人紛紛傳唱,奉為「詠黃鶴樓第一」。全詩意境開闊、氣魄宏大,將黃鶴樓的風景如畫描述得淋漓精緻,更兼懷古詠史,情真意切。最後一句,大有餘音繞樑的味道,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崔顥憑藉這首詩一舉成名,這首詩也成為他最好的代表作。
至於說李白對這首詩大為折服,其實有些後來人的穿鑿附會在裡面。元代有一個叫辛文房的傢伙編了一本《唐才子傳》,說李白到了黃鶴樓遊覽,見到眼前美景,詩興大發,提起筆來正準備一揮而就,忽然抬頭看到崔顥的這首詩,馬上放下筆,非常佩服地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詩裡面稱第一,李白豈能是輕易服人的。說李白因為佩服崔顥而不敢寫詩,不過是後來人吹牛而已。
李白表示不服,反而一口氣寫了幾十首關於黃鶴樓的詩歌。李白題寫黃鶴樓的其他詩歌如何,比之崔顥孰優孰劣很難說,但是一首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其意蘊深遠,絕對不在崔顥的《黃鶴樓》之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全詩如下: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雄渾壯闊,餘韻不絕。李白的詩歌一如既往,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僅憑這首詩,李白就能與崔顥在黃鶴樓上戰個平手。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博書。
以黃鶴樓為題的古詩不下千首,而崔顥"黃鶴樓"一詩歷來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無人超越,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傳說或是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而李白確有兩次作詩擬此詩格調,他的"鸚鵡洲"前四句"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瓏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如出一轍,"登金陵鳳凰台"更明顯摹學而作。崔詩前四句一氣旋轉,順勢而下,三次出現黃鶴二字,而使人無暇覺查,這本是律詩格律上的大忌,嚴格說詩中對仗也不規範,他是根據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作詩時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這應是曹雪芹的意思吧。李白其實也寫過黃鶴樓的詩不下十首,最有名的當屬「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崔顥,704一754年,唐開元11年進士,宦海浮沉,終不得志,詩名很大,事迹流傳很少,現流傳詩四十幾首。
宋人畫的黃鶴樓,
今曰黃鶴樓。
是唐代詩人崔顥,寫的一首七律《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可見該詩稱得上是千古之奇。本人也順筆寫幾句。黃鶴樓上讀春秋,大江東去不斷流。滿目蒼茫暮色空,昔人駕鶴入仙中。纖雲競逐水連天,白鷺巧戲浪濤尖。揮毫潑墨憶江南,煙波萬里卷千帆。
對於這個問題,我本不欲作答,因為前面已經有朋友解釋的很清楚了,但這首詩讓我想起了一位千古偉人——我們的領袖毛主席,他也與這首詩有些淵源,因而在此我想多說幾句。
讓李白大為折服的這個人就是崔顥。崔顥,唐玄宗時期進士(唐朝的進士名額極少,三年一屆,一屆三四十人),才思敏捷、文采飛揚,但仕途不順,一生鬱郁不得志。他遊覽黃鶴樓後作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氣勢宏偉、意境開闊,令人讚嘆不已,實乃傳世佳作,李白後來遊覽黃鶴樓後詩興大發,本欲揮毫潑墨,可隨後停筆,只因看到崔顥的詩後情不自禁的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能令詩仙自嘆不如的詩人,崔顥的才情由此可見一斑。
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主席一生鬥志昂揚,從不服輸,即便是「詩仙」李白這樣的人面對崔顥的詩也望而卻步,但主席胸中有丘壑,心中有才情,才高八斗,詩成七步,所寫新篇,比之崔顥,毫不遜色,猶有勝之,這,才是偉人的氣魄,這,才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氣魄!
【黃鶴樓】黃鶴盤旋三鎮空,遙相守望江東流。霓虹映彩七色光,李白折服隧道長。倒影水中粼粼星,巨輪划過鳴笛隆。樓掙歲月頂風雨,歷年考驗時代我。
黃鶴樓故址原在湖北武漢市蛇山黃鵠磯頭。相傳始建於三國黃武二年,後歷代屢毀屢修。歷史上還附會有不少神話,如王子安乘鶴由此經過,費文禕駕鶴返憩於此,等等。歷代不少名人到此摹景抒懷。唐人崔顥題《黃鶴樓》一詩,更名聞千古。
詩云:
「昔人己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相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曾嘆服之,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建國後,興建長江大橋時,樓曾被拆除,樓前塔遷至附近高觀山。現新建黃鶴樓,位於蛇山之巔,為仿木建築,整個屋面覆以黃色疏璃,崇樓五層,飛檐瓦舒,內外遍飾彩畫,裝修典雅富麗,堪稱江南名樓之一。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