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科舉真的能夠公平的選出人才么?
05-20
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制度發展經歷了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在唐朝創立科舉制度之前,很長的時間裡都是世家大族包攬了重要的官職,一個人的出身更決定一個人的前途。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樣就是不公平,但是放在過去就是朝政容易被世家大族所操控。總體上講,唐代科舉的產生就是為了打破世家大族的鏈條,能夠從新鮮的血液中選出人才,理論上講是有一定的公平性的,但是這也是相對而言。畢竟制度只是制度,而操作在人。實際上,唐朝即便是武則天之後開始科舉也不能完全改善過去在選舉人才這一系列鏈條中的弊端。簡單來講,唐朝實際上政權的合法性仍然是依靠武力的控制。北周將領的家族,構成了統治階層的核心。再加上隋唐合併了南朝,南朝本來就是以士族統治為基礎。隋唐的政府結構,基本上建立在胡、漢大族的支持下,加上一些南朝發展的文官系統。唐代的士族政治,至少維持了高祖、太宗到武則天。到了武則天時期,試圖改變這種模式,於是開始了科舉。但是實際的狀況確是,科舉出身的進士們,任然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居多。這主要也是因為唐朝時期,科舉還沒有制度化。權貴的賞識,人情的關說,以及本人的聲名,都足以將進士候選人送入文官體系。當時無論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哥們還是進士出身,說實在的,他們的品行還有能力都未必是擔任文官的條件,所以唐朝末年,士族的力量越來越弱,實際上也是因為當時武將參政的原因。到了宋代的時候,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改革,有個觀念就是「重文輕武」,考試的體系發展也更加的公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