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有哪些內容?
作者:金滿樓
現在中國人的思維真的是很奇怪,尤其在網路民科的作亂下,各種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觀點和思維流毒天下。
在很多時候,有一點知識(往往是錯的)往往比沒有知識更加可怕。譬如對《四庫全書》的評價,就是典型一例。
很多人,往往就認識「四庫全書」四個字而從未接觸過其中的任何一本,甚至《四庫全書》連是什麼都不知道,就敢大言不慚的扯談這是「毀書、滅書」,真是其狀可憫。
先來解釋下《四庫全書》究竟是什麼、包含了什麼吧。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由紀昀(即紀曉嵐)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期間共耗時十三年而編成。
四庫全書是古代超大型叢書,其中收錄中國古代最精華的書籍共3500多種,合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是《永樂大典的》的三倍。
每部《四庫全書》,共裝訂為36300冊,6752函,其規模十分宏大。為了存放《四庫全書》,乾隆下令效仿寧波「天一閣」建造了南北七閣。
從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五十二年(1787年),先抄完前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瀋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即所謂「北四閣」;之後,又抄了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即所謂「南三閣」。
《四庫全書》的內容十分豐富,其分經、史、子、集四部分(故名「四庫」),部下有類,類下有屬,全書共4部44類66屬。
其中,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大類。
史部收錄史書,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大類。
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包括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
集部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
以上門類,基本上囊括了當時最精華最重要的各類圖書。當然,很多從民間收集來的什麼章回小說、戲劇著作還有《天工開物》之類都沒有收錄,因為沒有資格。
譬如筆者先祖金幼孜所撰的前後《北征錄》,記述了扈從明成祖朱棣五次北征蒙元的歷史事實,但也被認為不夠重要、含金量不夠而只存目和摘要,未能全錄其書。
由此可見,《四庫全書》的選錄標準極其嚴格,並不是所有書都有這個資格入選!不能入選,如何能說成是「毀書、滅書」?前後《北征錄》不是仍舊刊布流傳嗎?
至於其他沒有價值的書籍,自然會被消亡,又有何話可說?以當時的國力,也只能保存最精華的書籍啊!這個工程已經是不得了!試想之後兩百多年,有此壯舉乎?
No。
這樣的書房,這些書讓我覺得自已是個文盲。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bbe6c7fd4499f15e3f599e177a31abdb", "vname": "", "vid": "v02016f00000bcohp37iv420lstek4rg", "thumb_width": 36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8.518,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632250}, "ultra": {"duration": 8.518, "h": 1024, "subjective_score": 0, "w": 576, "file_size": 1038915}, "normal": {"duration": 8.518,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422418}}, "src_thumb_uri": "9245001587f770d3265a",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92490008eca572203f10", "vu": "v02016f00000bcohp37iv420lstek4rg", "duration": 8.518, "thumb_url": "92490008eca572203f10", "thumb_uri": "92490008eca572203f10", "md5": "bbe6c7fd4499f15e3f599e177a31abdb"} --}
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帝下令編纂《四庫全書》,之後300餘名學者對自全國收集而來的歷代文獻進行了分類和整理,歷時10餘年始編成此書。該叢書卷帙浩繁,共計3萬餘冊,收錄書籍3500餘種、8萬餘卷。同時,《四庫全書》也以中國古代將書籍按「經」(經學)、「史」(歷史)、「子」(思想)、「集」(文學)四目分類的傳統習慣而得名。其中經、史、子、集各部書籍分別以黃、紅、藍、灰四色封面加以區別,書的內頁則由白紙恭楷書寫並配以精美的裝幀。起初,這部叢書被抄寫了四套,分別收藏於紫禁城、圓明園、避暑山莊、瀋陽清宮的藏書閣。後來清朝又特地為長江中下游的文化中心揚州、鎮江和杭州各抄寫了一套,供一般讀書人查閱。
另外,《四庫全書》的編纂者還注意到了幾本日本人的著作。其中之一便是荻生徂徠的弟子山井鼎的《七經孟子考文》,山井鼎在該書中利用北關東足利學校中保存的宋版古籍,對儒家經典中的字句進行了嚴密的考證,其用力之深令中國學者都為之讚歎。
《四庫全書》誠然是乾隆帝的豪奢在文化事業上最完美的體現,直到今日仍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但伴隨著這部巨著的編纂,一個陰謀也逐漸浮出水面。前文曾經提到過,清朝為鎮壓反清思想而大興文字獄,至乾隆朝時,文字獄變得愈加嚴酷和瘋狂。換言之,清朝以編纂《四庫全書》的名義從全國各地收集文獻,其背後則隱藏著藉機銷毀、刪改於己不利之書籍的考慮。實際上,《四庫全書》的編寫就是一次書籍審查行動,對清朝持批判、反對態度的書籍自不必說,大量涉及反滿思想和北方民族的前代書籍也難逃被禁毀或刪改的命運。在這次行動中,共計有3000餘種、7萬~8萬部的書籍遭到刪改或禁毀。然而,編纂《四庫全書》這種大規模的文化事業也給予滿腹牢騷的知識分子們以參與的機會,並將他們的視線從批評時政轉移到學術研究上來,故而從中亦可體現出清朝在漢族知識分子管控政策上的良苦用心。
《四庫全書》是保存和整理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的巨大彙編,著眼點在收集、保存前人已經撰寫的書籍,總共收書3500種,存目6700種,特點就是「博大」。但是《四庫全書》並不只是把他們收集起來而已,而是對這些書籍中的內容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證,算是對中國古代文化做了一次大規模的清理和總結。
工作人員一開始是從鄉試落地的士子之中挑選,後來開始慢慢出錢僱傭其他人,再後來,這部書周圍已經集結了當代最優秀的知識分子,包括大批翰林院的才子們,還有大學士、尚書,甚至連乾隆的三個兒子也名列其中。彙編歷時十多年,前後參加彙編繕寫的人員多達3800多人,共繕寫七部書、1600萬頁、60億字。
《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部,四部下又分四十四類,有的類目下面還分立子目,共六十六子目。書籍的分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的文化成就和知識結構。
在彙編人員當中,漢學家佔據主導地位,這就使得四庫全書的重點放在了倫理和政治關係上,而忽視了自然科學、生產技術、商業工藝和民間文藝這些內容。這就難免造成了四庫全書的分類缺陷。
比如像明末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總結了當時農業手工業的技術成就,內容非常豐富,卻沒有被四庫全書收錄,甚至連書目都沒被列入,直接被無視了。我國當時僅有的一部撰寫珠算的發明和運用的書籍《演算法統宗》,只是列入了書目。元明清三代的戲曲傳奇極為發達,已經形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大特色,四庫全書一概不理,統統無視。現在被我們奉為經典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等等小說,也都被視為「猥鄙荒誕,徒亂耳目」,當然不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