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丁路德之前是否有過對贖罪券的批判?


通常我們看到的對贖罪券的描述是:「只要購買贖罪券的錢一敲錢櫃,就可以使購買者的靈魂從地獄升到天堂。」這種贖罪券利用教會對精神世界的壟斷地位攫取錢財,受到了馬丁路德的批判,但事實上十四世紀初最早發性的贖罪券並非這樣直接地與教會的腐敗行為相聯繫。

最早發行贖罪券的教皇是烏爾班二世。烏爾班二世擔任教皇期間最大的事件是發起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公元十至十一世紀,西歐的城市普遍興起,它進一步推動了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到了十一世紀末,歐洲已完成了封建化的過程,大部分土地都已成為各級封建主的領地,封建主為了滿足其對城市商品和東方奢侈品日益增長的需要,只有向外擴張,奪取外族的土地。西歐城市商人為了鞏固地中海東部的商業陣地,支持封建主向東方擴張,至於農民,為了擺脫封建壓迫,也渴望在遠方獲得幸福。於是一種向東方擴張的思想在封建社會內部逐漸形成。但西歐世俗封建主之間混戰不息,無力組織一支統一的軍事力量,而羅馬天教皇便以援助東方教胞為名,成為十字軍東征的組織者。

教皇代表的天主教會宣稱自己有贖人罪孽的資源,有讓人死後升入天堂的鑰匙,有權宣布參加十字軍東征的人以及到羅馬朝聖的人都能夠得到救贖。後來的教皇索性宣布不能前往羅馬朝聖的人,可以支付相應的費用來獲得救贖,並發行代表已經朝聖的文書。這種文書就被稱為「贖罪券」。而傳統上講,羅馬基督教會是耶穌大弟子彼得建立的親傳教會。聖經明確記載耶穌把「天國的鑰匙」交給了彼得。因此教會的這種行為有其教義的根據(教會之外無救贖),反對的聲音並不多。

只是在利奧十世擔任教皇期間,因興建聖彼得大教堂,而推廣售賣贖罪券為籌款的財路。此時的贖罪券已經完全脫離了教義基礎,成為了搜刮錢財的工具,到此時贖罪券發行才真正引來了大量不滿,也就有了馬丁路德的改革。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歷史 | 馬丁·路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