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為什麼叫江,黃河為什麼叫河?江和河有什麼區別?


「江」與「河」從字面上來說,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指的是水!從其他方面來說呢,我們來分析分析:為什麼長江叫「江」,黃河叫「河」,這裡簡短的歸納了兩個方面。

第一:地域

一般我們查看我國的地區河流名稱會發現這樣一個特點:南方的河流多稱為江。如:長江、珠江、漢江等等……西南和東北地區的河流大多數也稱之為江……

而在北方就稱「河」的較多了。如:黃河、淮河、海河等等……西北流域大多也稱之為河……

第二:注入流向

還有一個方面的劃分,人們是以河流的注入流向來命名的。通常人們把注入「內海」或「湖泊」的河流叫做「河」。把注入「外海」或「大洋」的稱之為「江」。比如:黃河注入渤海,長江注入東海、珠江等地……

不論是「長江」還是「黃河」,它們一直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滋潤著「祖國大地」,孕育著「華夏子孫」!

【歡迎關注我的問答,每天都會有不同更新哦!】


在1984年的春晚上,香港歌手張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國心》紅遍大江南北,其中一句「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金」,唱出了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那麼長江為什麼叫江,黃河為什麼叫河?江和河有什麼區別呢??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江和河的稱謂由來自然也是有其演變過程,而且也有著不同的解釋,下面有書君就帶領大家把這些說法捋一捋。?

1. 我國古代最早管江和河統稱為水?

由迄今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可知,江和河一開始都統稱為水。如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夏都二里頭遺址,環繞它的有洛水和伊水;地處黃土高原的西周文明濫觴附近有渭水?。

2. 河流之後演變出川的叫法

甲骨文中的川字看上去就像大河在流動,左右代表岸,中間指的是流水,釋義即河流,。《說文· 川部》中川的解釋是:川,貫穿通流水也。

現在我們常用的與川字相關的辭彙有:海納百川、川流不息、名山大川等。?

3. 河的叫法早於江

在水和川之後有了河的叫法,一開始專指黃河,?之後中原勢力向四周擴展,受中土文化影響,南方許多江那時也叫河。?

如長江源頭部分叫沱沱河,沱沱河下一段叫通天河,也就是《西遊記》唐僧師徒被老龜扔下水的地方。??

湖南的湘江古時也稱為河,這裡還有一個趣聞,現在長沙當地的計程車司機會問乘客是去河東還是河西,如果外地人強調這是湘江,應該叫江東和江西,司機師傅會說從古至今本地人都是這麼說的。?

語言比文字更早更確切的傳承歷史,可見河的說法確實早於江。

4. 黃河和長江上古時期稱為河水和江水

在《夏朝地圖》上可以看到,那時候人們稱黃河為河水,長江為江水。??

還有一個「四瀆」的概念,指的是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爾雅·釋水》中有記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可見黃河和長江在上古就存在,只是叫法不同於今日。??

5. 黃河名稱的由來

《詩經》里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的詩句,這裡的河指的是黃河,可以看出這時的黃河已遭到人為破壞。到公元前400年,由於連年征戰以及樹木過度砍伐,黃河水流渾濁,下游被稱為濁河。?

公元100年前後黃河有「河水重濁,號為一石而六斗泥」的記載。《漢書·溝洫志》記載:「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黃河為宗」。

至此,黃河的稱呼正式形成,但是卻是母親河由清而濁的一部血淚史。?

6. 長江名稱的由來

上古時長江名為江水,又稱大江,六朝後統稱長江。近代歷史裡許多國家把長江叫做揚子江,長江每一段的叫法和別名總共有30種之多。?

7. 今人逐漸依據地理因素來區分江和河的名稱

依據地理區域進行區分。北方的河流多稱河,如黃河、渭河、洛河和柴達木河等;南方則多叫江,如長江、珠江、麗江和金沙江等。?

?以長江為南北界限區分。長江以北的河流稱為河,以南則稱為江。???

按現代地理知識區分。流入內海或湖泊的河流稱為河,如流入渤海的黃河和遼河; 流入外海或大洋則稱為江,如流入東海的長江,還有流入南海的珠江。?

以盈水期和枯水期是否明顯區分。盈水期和枯水期不明顯稱江,如長江和珠江,一年到頭奔騰不息,可保證全年通航;盈水期和枯水期顯著的叫河,如黃河在夏季為盈水期,巨浪滔天,冬季為枯水期,有的河段接近斷流。?

8. 東北各條大江名稱的由來

說到這裡有細心的親問有書君,東北地處北方,那嘎嗒不也有黑龍江和松花江,咋沒叫黑龍河和松花河捏?這是歷史締造的。?

以黑龍江為例,古文獻稱其羽水、弱水或黑水,《金史》稱石罕河,《元史》叫撒合兒兀魯,清初稱薩哈連烏拉。總之是隨著統治者改朝換代一直在更名改姓。

滿語中「薩哈連」是黑的意思,「烏拉」是江,延續至今叫江而不叫河。可見這是由於我國東北這嘎嗒民族語言文化造成的。?

9. 外國人眼裡江和河都是河

有讀者表示這麼多說法看的人云山霧罩的,那咱就換個思路。?

在世界五大長河裡,我國的長江排名老三,黃河排名老五,江和河在英文里都是「river」,可見老外沒有江一說。?

對文字有獨特見解的徐文兵老師說:「當漢字無法解釋清楚漢字時,可以翻譯成英文試試,大道相通,或許答案就在那裡。」?

這樣就容易理解了,無論長江還是黃河,都是養育華夏兒女的母親河。歷史賦予她們不同的稱謂,但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河。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複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謝邀答題!新手第一次被邀請,很激動。

中國江河的命名,似乎有這樣的規律:南方地區主要河流以「江」命名者居多數,而北方則絕大多數被稱之為「河」;有枯水期的、水量較小的叫「河」,常年水量充沛、沒有名下枯水期的叫「江」。

但總有例外啊,黑龍江、嫩江、大渡河、海河,還有很多小夥伴依據自己的家鄉的某條河流的名字來「杠」。

看到諸多網友的回答,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劃重點:這都是我們現在中國人看到的差異,「江」與「河」是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化才形成的今天的局面。

「江」、「河」概念的變化,是有基本規律的。這與漢語言的音節演化規律是相符合的,與我們廣袤國土的歷史開發進程有著緊密聯繫。

要說江」與「河」,不能不提另一個字,那就是「水」。

古時候,一切江河湖海均稱為水。而黃河與長江,由於延綿悠長、水域廣闊、與人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則被單獨賦予名稱。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古書籍記載的 「河」 專指黃河,「江」 則專指長江。

對於「河」與「江」,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這麼講: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 昆崙山,發原注海。

江,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流經茂州、成都府、眉州、嘉定府、敘州府、瀘州、重慶府、忠州、夔州府、湖廣之宜昌府、荊州府、岳州府、武昌府、漢陽府、黃州府、江西之九江府、江南之安慶府、池州府、太平府、江寧府、鎮江府、常州府諸境。至北岸通州、南岸蘇州府昭文縣境入海。

先秦至漢朝,特別是先秦時期,人和物的名稱多用單音節字,兩個字的很少見。

看一看這一期間我們所熟知的歷史風雲人物:管仲、商鞅、范蠡、屈原、白起、李牧、范雎、嬴政、劉邦、韓信、蕭何、張良、司馬遷、張騫、衛青、劉徹、劉秀、班超、班固、曹操、劉備、孫權……

而對於河流,一般也是以單音節字命名。

在中國最早記載河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是,其 中記載的江河共 52 條,單言其名的 47 條,佔總數的 90.4%。

先說河。《爾雅》中的「河出崑崙墟」,其中的「河」就是指黃河。

我們所熟知的成語「涇渭分明」中的「涇、渭」即指今日涇河和渭河,所以《詩經·邶風·谷風》有云:「涇以渭濁」。

再說江。先秦時「江」基本指長江,如《尚書·禹貢》:「江漢朝于海」,《詩經·周南·漢 廣》謂「: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所以,至少漢朝、特別是先秦以前,「河」專指黃河,「江」則專指長江。

到了漢代以後,漢語從單音節為主轉變為雙音節,河流的名稱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開始稱「~水」。

上文所提的渭河,改叫「渭水」,黃河改叫「河水」,長江改叫「江水」。

到了隋唐,河流名稱又變為「~河」、「~江」,開始有了「南江北河」、「大江小河」的趨勢。

黃河、長江的名稱開始固定下來。

懷念下詩仙李白那首經典詩句吧:「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由上可見 「江」、「河」概念的變化的基本規律:由專名逐漸過渡到 通名,使概念有所拓展並由此得到新稱謂,並在隋唐之後基本定型。

也就是說「江」與「河」構詞能力大大增強了,逐漸稱為河流的基本的概念。

實際上,河的概念要比江的概念要大。北方的河流以及南方較小的河流都可以稱為河,而南方只有較大的河流才稱為江。

但在東北地區,還有幾個條註明的河流被成為江,如黑龍江、松花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也有叫河的,例如遼河。所以有人專門研究過東北地區河流名稱的歷史演化。具體內容不再展開,具體結論就是:

遼河流域的河流由於歷史綿長,其名稱基本沿襲了關內河流的命名規律,而北面的黑龍江流域,由於開發比較晚,屬於化外之地,則繼承了「大江小河」的命名方式。

再次強調:江河的名稱演化,是有基本規律可循的。

1、先秦以前至漢朝,「江」與「河」基本就是指長江、黃河;

2、漢朝至魏晉南北朝,「江水」與「河水」指指長江、黃河,其他河流後面加了「~水」;

3、唐朝以後,河流名稱又變為「~河」、「~江」,開始有了「南江北河」、「大江小河」的趨勢

我們的老祖宗們什麼時候開發的這個區域,河流的命名也是基本遵循當時的歷史習慣。

有興趣的可以網上查一查各個河流的歷史名稱。

所以,老外們表示毫無壓力,哈哈,不管大小,不管東西南北,我們全叫「河」!

這就是我們歷史牛逼,國土面積牛逼!這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新手水平雖然有限,但原創確實不易!多多關注!多多點贊!


比方流經陝西的渭河在先秦時叫「渭水」,流經山西的丹河在先秦時期叫做「丹水」,流經河北的易水河在先秦時期叫「易水」(「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當年荊軻辭別太子丹的地方就是易水)。乃至長江在開始的時分也叫「江水」,到了南北朝之後才被稱之為「長江」。

(黃河和長江)

由於氣候等原因,南方的河流一般水量都非常大,因而叫江的河流首要在南方,比方珠江、漢江、湘江、岷江、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

而北方地區的河流水量相對較小,因而首要叫河,比方淮河、海河、渭河等等。

所以「河」跟「江」的差異首要在於水量大小,而不是依據地理位置來區別的。長江的幾個源頭河流,由於水量較小,因而也都叫河,比方長江的正源沱沱河、通天河以及當曲。

除此以外,我國人對外國河流的翻譯一般都是用「河」這個字。比方多瑙河、密西西比河、葉尼塞河、恆河、尼羅河。即便是國際水量最大的亞馬遜河,咱們依舊稱之為河而不是江。

瀾滄江在流到東南亞後被翻譯成湄公河。

雅魯藏布江在流到印度後就被翻譯成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流經我國、印度、孟加拉三國)


先秦時期叫「河」的只有黃河,叫「江」的只有長江。「江河」在漢朝以前是兩個固定的稱謂,其他的河流都叫「水」。

比如流經陝西的渭河在先秦時叫「渭水」,流經山西的丹河在先秦時期叫做「丹水」,流經河北的易水河在先秦時期叫「易水」(「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當年荊軻辭別太子丹的地方就是易水)。甚至長江在最初的時候也叫「江水」,到了南北朝之後才被稱之為「長江」。

因此在最初的時候只有黃河是獨樹一幟的,而其他河流都叫水。

(黃河和長江)

到了秦漢以後,「江河」不再專屬於長江黃河,其他的河流也可以使用。總的來說,中國人習慣上管對於水量較大的河流叫做江,水量較小的叫做河。

由於氣候等原因,南方的河流一般水量都非常大,因此叫江的河流主要在南方,比如珠江、漢江、湘江、岷江、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

(珠江雖然長度不及黃河,但水量要比黃河大很多)

而北方地區的河流水量相對較小,因此主要叫河,比如淮河、海河、渭河等等。

但是東北地區的河流因為水量較大,也都被稱之為江,比如黑龍江、松花江、嫩江、鴨綠江。

所以「河」跟「江」的區別主要在於水量大小,而不是根據地理位置來區分的。長江的幾個源頭河流,因為水量較小,因此也都叫河,比如長江的正源沱沱河、通天河以及當曲。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一些水量不大的河流也叫江,比如說韓國的漢江,朝鮮的大同江。這兩條河水量都很一般,但名字也是叫江。

除此以外,中國人對外國河流的翻譯一般都是用「河」這個字。比如多瑙河、密西西比河、葉尼塞河、恆河、尼羅河。即便是世界水量最大的亞馬遜河,我們依舊稱之為河而不是江。

並且其中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很多在國內叫「江」的河流,在流出國門後我們都卻把它翻譯成河。

瀾滄江在流到東南亞後被翻譯成湄公河。

黑龍江在俄羅斯境內時被我們翻譯成阿穆爾河。

雅魯藏布江在流到印度後就被翻譯成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流經中國、印度、孟加拉三國)


江與河是沒有區別的,在英語里都是「river」,我國的瀾滄江,到東南亞就叫湄公河。長江比黃河長、流量大,但尼羅河比長江長、亞馬遜河也比長江流量大。可見,「江」和「河」本身是沒有區別的,和長短大小均沒有關係。

那麼,為什麼我國有的水叫「江」,比如長江、珠江、雅魯藏布江、松花江、鴨綠江;有的水又叫「河」,比如黃河、淮河、海河、渭河、汾河呢?實際上,「江」和「河」最開始是專有名詞,「江水」指的就是長江、「河水」指的就是黃河。《史記·封禪書》:「四瀆者,江、淮、河、濟也。」「江河」與「淮濟」並稱,可見最早就是專有名詞。「江」從水、工聲,「河」從水、可聲,都是形聲字。

之後,「河」就慢慢成了北方河流的通稱,而「江」成了南方河流的通稱。《詩集傳》說:「河,北方流水之通名。」已經不是黃河獨享了。那麼,為什麼東北河流也叫「江」呢?據胡鴻《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考證,古代朝鮮半島在南北朝時代大規模接受漢文化,其中百濟、新羅和南朝較為密切,所以把「江」的稱呼帶入朝鮮半島。然後又慢慢傳遍整個東北。所以今天東北除了遼河,基本也都叫江了。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中國"江"和"河"的區別,主要在於地表徑流的穩定性。穩定性好的叫"江",穩定性差的叫"河"。所謂穩定性,是指一年四季水流變化不大,平穩安靜。長江一年四季水流穩定,故稱"江"。而黃河,洶湧澎湃,來勢洶洶,尤其是夏季水流湍急,流量大,容易造成洪災,但是冬季和早春就出現了"斷流",故稱為"河"。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重慶、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省市,全長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7199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五分之一。僅次於亞馬遜河和尼羅河。由於其源遠流長,一年四季水流穩定,因此得名"長江"。

黃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43平方公里,最後流入渤海,是世界第五大河。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因水土流失,河水夾帶著大量泥沙,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因此水呈黃色,從漢代起就得名"黃河"。

長江、黃河是中國兩大河流,最長的叫長江。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也是"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這兩大河流,都是中國文化、經濟發展的中心。


古代漢語很多重要語音都是來源於動物叫聲,比如鴨叫為家,雞叫為國,豬叫為菊,馬叫為司,虎喘為杭,牛叫為蒙,貓叫為苗,羊叫為麥,象叫為湘。

江河也不會例外,江來源於一種鳥叫聲,應該是孔雀的一種普通叫聲。孔雀在古代有很高的地位,在記錄西域某些國時也會提及孔雀。在希臘克里特島文明壁畫上,在中東某壁畫上,在滿清都能發現孔雀羽毛插在頭飾上。而且多是三根。孔雀叫聲不僅與江有關,還與羌和姜有關。事實上就是長江民族的意思。大概當年中原不僅有大象,孔雀也是遍布長江流域。就像在殷商遺址里發現的東南亞龜也很可能是當年就棲息在中國境內,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區域覆蓋率太高導致動物也南遷了。

河的語音源頭還不能確定,但可能與鼾聲有關,打鼾與打呼嚕其實都與老虎有關,虎叫為杭,呼嚕是虎魯的意思,更多代表白種虎族,也就是與九黎聯姻的日耳曼人祖先。這個聯姻集團後來在黃種顓頊氏時代搞了一個和九黎制度,可能是大混血。所以就有了大鯀時代北逃東北再渡海形成日本基礎的文化被保留了下來,所謂大和民族。與日本尋根找到的哈尼族叫和夷一樣,都來源於顓頊和九黎。這個群體豬虎圖騰就是其專屬圖騰。歷史上還有赫婿氏,以及中國和德國都有的仙鶴崇拜。我懷疑赫婿氏大概指帝舜集團里的黃種女婿。又因為古代帝舜聯姻集團的文化很強勢,江海為黃種標記,湖河則是聯姻之後,所以河也很可能與打鼾有關命名。當然只是猜想,還需要找到境內外可以對應的辭彙或者可以推演的歷史文化記載。

補充一個,風叫為虎。河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山上中等小河流發出的聲音就是類似河。洪水發出的確實是鴻,海螺的聲音確實是海。這是漢語語音最重要的來源,取自自然界。


河流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搖籃。

古人的生活與水息息相關,吃飯離不開水,交通需要水運,河流也是天然的防禦設施。

既然與古人生活密不可分,則對於河流的稱呼也是在悠久的歷史中不斷變化的。

有「子在川上曰」。

也有「黃河之水天上來」。

還有「滾滾長江東逝水」。

都是指河流,為什麼名字不一樣呢?

先秦時期的河流名稱,多以單字稱之。

如《禹貢》:浮於江、沱 、 潛、漢,逾於洛 ,至於南河。……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

這一句中的「江、沱 、 潛、漢、洛、沔、渭、河」分別指「長江、沱江、潛江、漢水、洛河、沔水、渭水、黃河」。

從《詩經》中也可以看到很多以單字命名河流的記載。

漢魏六朝之時,河流多稱「~水」

以這一時期典型的《水經注》為例。「洛水又南逕新都縣,與綿水合,水西出綿竹縣,又與湔水合。

水經注圖

而到了隋唐以降,以「~水」命名的河流多改稱「~江」「~河」。明清之時則基本上皆以「~江」「~河」相稱。

據統計,《宋史 河渠志》中,記載河流118條,稱「~水」的佔20%左右。稱「~江」的佔14%,剩下的都是叫河的。

《明史 河渠志》中以江、河相稱的佔到79%。

《清史稿 地理志》中「~江」「~河」的稱呼多大90%以上。

由此可知,江和河是有其不同的興起和使用階段的。根據地域開發的歷程,「~水」代表的是較早的開發歷史,尤其是源於先秦時期的地區。「~河」繼之,多在中國歷史上上古、中古時期大量開發的北方區域,特別是黃淮流域,以麥作農業為代表。而「~江」則多處於開發較晚的南方、西南、東北地區,稻作農業為其典型。

更多歷史地理類原創內容,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河在我國古代指的就是黃河。

「河」字的本意就是挑石擔土,防汛修堤。福垊猜想黃河除了是我們的親媽河(母親河)外,也是我們的後媽河(繼母河)的原因有關吧。黃河在很早以前就因為它的泛濫,給我們帶來沉痛的災難。誰能把後媽河改變為親媽河,誰就是英雄誰就是首領。於是也就有了鯀治黃河不成被殺,夏禹治水被選為部落首領,並且他的兒子還建立我們第一個王朝——夏朝!

江在我國古代指的就是長江。

「江」字本作「【氵畺】」,「畺」為「疆」的通假字。其本意就是以河為界的邊疆。福垊猜想可能是夏啟建立的王朝夏朝,早中期的邊界抵達了這條滾滾長江之處。大概遠古的人類,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渡過這條天塹吧。他們也許認為,這片遼闊而奔騰的水域就是大海吧。自然他們就把長江當成了邊界,並給他起名為江——海邊的邊疆。這是古人淺顯認識,那麼江、河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福垊認為江河的區別

關於江河的區別,大家說了很多,福垊絕不拾人牙慧,而只提出自己的觀點,不足之處還請指教。

第一、南北方為江,中原為河。

我國的南方、北方多叫江。比如北方的黑龍江、混同江、鴨綠江,再比如南方的白龍江(長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甘川交界處)、瀾滄江、珠江、香江(非香港),而中原的則為河。比如白河(河南嵩縣)、淮河、海河等。出現這種情況的的原因,福垊前面已提,這裡再強調一下。夏商周的地盤主要在中原一帶,那麼其曾經南邊的邊界是長江為,而其北邊的邊界難道不也是以大河(江)做邊界嗎?

第二、入海口改道的叫河,不改道的叫江。

黃河曾先後五次改道,其實應該是七次改道。第一次先秦、第二次秦朝、第三次兩漢、第四次北宋(北流),第五次北宋(東流)、第六次南宋、第七次從1855年至今。按照某些答主所說——入外海者為江。那麼是不是南宋時期的黃河應該叫黃江呢?而長江也曾有改道的時期,但長江的出海口貌似亘古未變,此江河之別也。

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TAG:黃河 | 長江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