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父母一生氣就把孩子趕出門,西方的父母一生氣就禁止孩子出門呢?
這個問題真的很有意思,讓我這個心理學的門外漢也想試著來解讀一下。當父母生氣的時候,肯定是孩子有一些舉動是我們不能認同的,產生了分歧,所以才會有矛盾。那麼這個時候,中西方父母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反映的其實是對孩子是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的不同的認識。
如果是屬於自己的東西,那麼自己是有自主的處理權利的。喜歡可以放在自己什麼,精心呵護,仔細賞玩,如果不喜歡,就可以送人,或者直接拋棄,不管不顧。因為這是自己的財產,自己可以隨意處理,不用去考慮這個東西他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是個獨立的個體,那麼和自己有分歧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衡量一下,具體該怎麼處理,歸還給他本身的主人,或者和這個個體協商,做出一個合適的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結果。
那麼再回到這個問題本身,孩子違反了父母的意願,讓父母生氣,當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的時候,就可以隨意的不管不顧的提出自己的要求,滿足自己的發洩慾望,而完全不需要考慮孩子的感受。那麼感孩子出門,就是對自己主權的一種宣布和警告,你是屬於我的,如果不聽我的話,我就可以拋棄你。妄想用這種方法讓孩子低頭認錯。雖然在某些時候可以有效,但實際上對互相之間的理性溝通毫無意義,孩子會勉強屈服,但是留下心理的不平衡和傷害,如果孩子真的出走,那麼對雙方來說,就是另外一種痛苦,是一個兩敗俱傷的方式。
西方父母禁止孩子出門的方式,就是一種把孩子當做獨立個體的一種想法,我們有分歧,那麼久暫時停止,我不能請強制你做改變,但既然我們有撫養的關係,我可以要求你冷靜,處在我的管轄範圍內,我們都做出一些思考和等待,最終找到一個平衡點,達到暫時的協調。
其實不管哪種父母,都是對孩子有滿滿的愛,但這種愛怎麼表達,確實是需要去認真的揣摩和學習。正面管教中的無條件接納和和善而堅定,其實就是一種和西方父母處理這個問題,相對接近的方式。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行為,但我接納你有表達自己不同的不同想法的做法,我依然會接納你,但我會堅持我的意見,通過和善平等的方式,和你找到一個共同接受的解決方法。
可能吧,跟國人的家庭關係比較親密有關係。住一起是常態,所以趕出門是懲罰,而我們也知道,其實被趕出門的孩子不會走太遠。小一點的孩子可能就站門口哭,青春期的孩子可能跑親戚家或者同學家,反正最後肯定會順利回家的,不是家長主動開門,就是孩子被大家勸回家。
老外不一樣了,就電視劇電影里看到的,他們那種教育環境,真的趕出門了,分分鐘自己搞定食宿,反正肯定會想辦法解決,一個搞不好就真的不回家了。當然,還有一個,就是法律介入,判遺棄罪,搞不好連撫養權都剝奪了。所以,發火把孩子關家裡就是懲罰,順帶冷靜冷靜。
說實話,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真的觀察很細緻呢,本來是沒有注意這個細節的,看到這個題目回想了一下還真的是這樣的。
在中國不論是現實生活還是電視劇上,都會出面一個橋段,就是孩子忍父母生氣了,本來孩子不打算離家出走或者孩子只是想安靜一下,父母就會說你「如果離開這個家了就永遠不要回來」或者「你給我滾出去」之類的話,也就是一副這個家是我的,我是父母你是我孩子,你不聽話你給我出去。
中國父母好像認為以此就可以讓孩子感到害怕,不會再忍父母生氣,其實不然,結果反而相反。
的確,看美劇也好英劇也好,如果孩子不聽話或者做錯事,父母就會禁足,把孩子關在家裡讓他們反思。估計外國家長覺得,孩子惹他們生氣了,孩子心情也不好,在外面也許會出事吧!
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不管是趕出門還是關禁閉對孩子來說都不太好,還是找個合適的方式處理最好,什麼方式才合理呢?這個還是得根據孩子的性格習慣而定。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大家好,我是妮兒媽咪。育兒之路你我相伴,不離不棄,我們一起交流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如果喜歡我的育兒生活,請關注我吧!
中國的父母大多對孩子過度保護,生氣的時候,覺得自己付出的辛苦很不值,心寒之下就衝動地想要放棄自己的孩子,往往說一句:
你走吧,就當我沒有生你這個兒子!
西方的父母大多鼓勵孩子獨立自由地成長,大多數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遊歷四方,有很開闊的視野與自由獨立精神。他們大多在生氣的時候指著孩子的鼻子說:
小樣,我再也不放你出去了!
哈哈,以上回答全憑我的想像力,很有意思,有木有!
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個人試著從中西文化差異上分析。
在中國,家庭是每個人最重要的精神歸屬,一個人如果漂泊在外,哪怕有房子住,也不算有家。在中國人眼裡,家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當一個家庭成員犯錯,有權威的家庭成員對他的懲罰,就是把他逐出家門,讓他不能再享受身在家中的種種好處。在中國這樣一個氏族社會,這種懲罰可以說是非常嚴重了,在原始社會,離開部落的人不可能生存下去,哪怕在封建社會,逐出家門,基本也就是斷了根了。
而在西方社會,人人看重個人能力,看重自我發展,每一個家庭不過是孩子邁向獨立之前的休息站,每一對父母和孩子心裡都在嚮往著成年之後,雙方能各自過上獨立的生活,能成為遙相對望的兩個獨立的部分。在這樣的前提下,禁錮、束縛孩子,讓他們不能獨立,就成為了一種父母可以用的懲罰。
這是一種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懲罰方式,它限制孩子的獨立,讓孩子感到焦躁和難受,從而讓他們反省。而在中國,獨立反而是一件令人害怕和不安的事情,可以用來當做懲罰的工具,因為每一個人都想躲進集體的羽翼,都不願意獨自去面對外面的危險。這兩種價值取向,孰優孰劣呢?不好說。在過去需要優勝劣汰的環境里,提高個體能力是贏得競爭的關鍵,因此在某個歷史發展階段,強調個人能力是有道理的,但在今後的時代里,團隊協作,集體力量才是發展的主要方向,人終究還是要懂得融入集體,運用集體,站在集體的平台上去實現個人的價值和目標。
從中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談起。
首先,在中國,大部分的傳統意義上的父母還是希望孩子們乖乖的待在家裡,不要出去「惹是生非」,也有一些譬如「父母在,不遠遊」之類的言論,事實上,中國的孩子也的確比西方歐美國家的孩子更戀家,他們更喜歡在家裡玩積木、過家家、玩玩具、看書,或者他們的父母更喜歡他們如此,以保證最起碼的平安。也因此,這部分孩子喪失了基本的面對問題獨立自主處理問題的能力。
反觀西方歐美國家的孩子,從小戶外活動一定是佔據孩子們最大片的時間,而且父母也會創造很多和孩子們一起的戶外時間,比如自駕出遊、野外探險等等。在戶外長大的孩子心胸是開闊的,面對的問題也是多樣的,無時無刻不在挑戰孩子們的獨立能力。
所以一旦中國的父母生氣了,很容易就會說把孩子趕出門之類的話,也是覺得孩子們離開家基本的生存條件就不復存在了,其實也是對中國家庭本身自我教育方式的一種否定。
而西方的父母,因為通過戶外運動等給予了孩子們更多的獨立式訓練,所以他們一生氣,反而是禁止孩子出門,因為他們懂得,他們的孩子是在戶外長大的,讓他們待在家裡比出去瘋玩要痛苦的多。同時,在家裡反思孩子和父母衝突的原因,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問題方式。
中西方父母雖然做法不同,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就是「懲罰」。
中國父母一生氣把孩子趕出門,因為中國家庭對孩子照顧很好。吃穿用住無所不包。在中國家長心理,獎勵孩子就給孩子買好東西,做好吃的。那麼很顯然,懲罰就是把孩子趕出家門。讓孩子衣食無落,就是最大的懲罰了。這也是中國式父母的一個弊端,主要關注點在物質方面,獎勵也用物質,懲罰也用物質,以為用物質可以完全控制住孩子。
有些父母到了老,還用物質控制孩子,你不和我討厭的對象分手,我就剝奪你繼承權。房子車子票子不要想了。
西方父母則相反。關在屋裡意味著什麼?剝奪孩子社交權利。犯了錯誤你就不要想出去玩。社交權利帶來的是精神上的愉悅,所以西方父母更看重孩子的精神世界。
獎勵也是如此,西方父母覺得孩子做得好,就給一個擁抱,一個讚美。當然物質獎勵也會有,但是並不作為控制孩子的手段。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理性的,比如在孩子犯錯後能夠耐心的和孩子說明道理,並不以孩子還小為借口放鬆該有的規則教育,此時,理智的父母仍然尊重孩子,雙方是平等的個體。另一種是非理性的,如打罵孩子,對孩子進行精神上的侮辱和折磨,但不管哪種方法,都是出於父母對於孩子的掌控感與責任感。但東西方的懲罰方式卻各有不同,這誠然是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所致,西方崇尚自由,他們從小被視為獨立的個體,甚至有些被要求在十八歲成年後就離開家庭,自己經濟獨立,生活獨立。在看美劇時,我們經常看到父母對孩子說:You are grounded!其實所謂的grounded不是我們單純理解的禁足,而是禁止孩子去家裡與學校以外的地方,本質的意義在於剝奪孩子的權利與自由喜好以達到懲罰的目的。中國的父母傾向於用趕出門來作為懲罰手段,二者看起來完全相反,但實際本質上卻別無二致,因為在中國,孩子從小被看成是父母的依附品,從小被灌輸的教育也是落葉歸根,家是我們內心的港灣,我們害怕離開家,害怕被拋棄,甚至在成年之後我們依然會對離家有著深深的恐懼與不適應,因為那不僅僅代表著失去了依靠,往往還伴隨著被拋棄的屈辱感還會造成對自我的否定,就像在古代時,有人被逐出師門,就會遭人唾棄,最後落魄收場。
答者:暖心理的王文慧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我想從中國傳統文化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中國很重視親密關係,君臣關係,父子關係,還有師徒關係,親戚關係等等,都在強調這是一個人情社會。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父母會想當然地覺得孩子是與自己關係最親密的人,孩子也會認為父母是自己最值得信賴的人。當一個人生氣時,首先想到的是把這個人踢出自己的圈子,也就趕出家門。
其實不僅生氣的時候,很多家長帶孩子時總忍不住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走,媽媽就走了」等等,採用脫離親密關係的方式來威脅恐嚇孩子,以便樹立自己的權威。
這個是幾千年的文化沉澱,現在很多家長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潛意識裡還是被上一輩的教育所影響,在生氣、發怒等失去理智時不自覺地採用這樣處理方式。這或者就是傳統的力量。
至於西方文化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了解不多,這裡就不說了。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覺得很有意思,70%的中國式家庭會這樣做~就像孩子如果不吃飯,家長就會說,「你再不吃飯警察叔叔就要把你抓走了」。是一個道理。因為在中國父母的心中認為對於孩子最大的懲罰是「割捨」,也就是斷了聯繫,中國人的骨子裡是最重視親情和倫理的,把孩子「推」出去其實就是想讓孩子知道沒有家庭沒有家長的保護,作為孩子你是多麼的弱小,藉此來懲罰孩子。
然而這種教育心理怎麼對孩子有用嗎?回想一下我們自己,有多少人是被父母從小嚇大的!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這招還管用,稍微大點家長批評教育一下,雙方情緒都不穩定,指不定還真離家出走了!不僅教育的意義沒起到,反而越加叛逆!
而西方父母認為對於一個孩子而言最大的懲罰莫過於「自由」,因為一方面害怕孩子因為情緒激動在外面做出不好的行為,另一方面讓孩子能夠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在冷靜並且想明白之後,父母會與孩子進行一次交談,檢查孩子的反思成果,這期間家長也會反思自己,有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總體而言孩子中西方的思想上的差異才導致了一個「推」一個「關」的區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