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的士族政治是怎麼回事?


一、士族政治的產生

士族政治產生主要源於「九品中正」制。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法」。將士人,依據品行才幹劃分為九品的等級,吏部在任命官員時,與中正官核定的這個「鄉品」等級相一致。到魏晉之交時,大、小中正官均被各個州郡的「著姓士族」壟斷,他們評定品級徇情枉法,偏袒士族人物,九品中正製成為了保護士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官僚選拔制度,出現了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現象,士族政治出現。

二、東晉士族政治的繁榮

西晉政權在內部殘殺和胡族入侵中走向了滅亡。東晉朝廷倉促立國於江南,其政治影響、軍事實力,都相對有限,所以不得不藉助於自中原南遷的士族以及南方士族的聯合支持。這種皇帝和高門士族共掌國政的局面,體現出皇權衰微、士族得志的狀況,這種門閥統治秩序,標誌著士族政治發展到了它的巔峰狀態。

三、南北朝的士族政治

在南北朝時期,南朝和北朝的士族政治發展是不同的。在南朝,士族政治沿著魏晉舊軌走上盛極而衰的道路。南朝的開國皇帝大多是軍將出身,所以他們雖然掌握了政權,但士族高門實力未變,皇帝對他們是既有隔膜又存防範,而士族高門逐漸去適應「改朝換代」,他們不願意講治國經世,更不屑於帶兵打仗,只要不影響自己家族的官場利益,便無所謂皇帝是誰。於是,皇帝對他們的態度也只能是在形式上借重,不可能在實際上倚重,士族逐漸喪失了與皇帝共治社稷的地位和能力。南朝一個鮮明的歷史現象「寒門掌機要」應運而生。皇帝任命寒門之士擔任官品不高、機要性卻很強的職務削弱士族對皇權的控制,對士族政治形成很大衝擊。

北朝的士族政治走了不同的道路,北朝政權以鮮卑族為主體,而且皇權高居於士族之上,北朝士族是由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聯合構成。他們只是朝廷的附庸,不表現為對皇權的制約與抗衡。由於北朝皇帝任人唯才,更加重視才能而忽略品級,所以士族們積極進取,廣泛參與實際政務,在亂世之中努力保持、發展了自己的勢力。

到隋唐時,南北朝的士族政治隨著科舉制發展而逐漸衰落。


推薦閱讀:

TAG:南北朝 | 政治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