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足球球星的姓名直接音譯成中文會很尷尬?
前面已經提到的就不說了,來說說沒有出現的名字吧!
先來說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義大利前鋒扎扎。看起來這個名字很正常啊,但是扎扎跟「渣渣」同音,再聯想到他在歐洲杯上踢的那個奇葩點球,很多球迷把他當做了笑話,他不是「渣渣」也成了「渣渣」。
再來說說我們身邊的例子,目前效力於河北華夏幸福的摩洛哥前鋒卡埃比,其實他的英文名是Ayoub.El.Kaabi,嚴格意義上,他的名字應該被翻譯成阿尤布·艾爾·卡比而非卡埃比。或許「卡比」太容易讓人想成「卡逼」,這也是最終把他的名字翻譯成卡埃比的原因之一吧。
卡比遠比卡埃比更接近他名字的發音
在沙特隊陣中,曾經有一名球員名叫「Al-Ettifaq」;光看最後3個字母,faq甭管被翻譯成什麼,恐怕大家都會不自然的響起那「兩個字」。
再來說說一個我在遊戲裡面知道的球員,來自英冠布倫特福德的中後衛John.Egan,其實Egan可以被翻譯伊根,但是大家習慣性的把Egan翻譯成埃干。雖然這個球員在現實中沒啥名氣,但是在fifaol3中,他可是四大神獸之一。
不過要說我看球這些年,所見到的最奇葩的名字並不是NIANG,也不是跟日本人口語一樣的「NANI」,並非來自於足球場,而是在NBA,目前效力於馬刺的Rudy Gay。即便這些年,國內一直把他的名字翻譯成魯迪.蓋伊,但是當大家看到他名字中Gay這三個字母時,你又會想到什麼呢?
作為一個超級資深球迷,分享一下這20多年對這個譯名問題的所見所聽所思的點點滴滴
記得第一次看世界盃是1994年,雖然當時完全看不懂,但是也是有一定的敏感度,為什麼TVB翡翠台會把一個巴西球員稱為「白必圖」,而廣東電視台珠江頻道就會把這個球員稱為「貝貝托」呢?而且我雖然年紀很小,但是這個球星太顯眼太出名太有表現了,這個問題直到1998年法國世界盃才恍然大悟,這個球星叫做Bebeto !
這樣有趣的不同就是因為廣東話粵語的發音跟普通話的發音完全不同而造成的,這樣的譯音問題其實當時也是困擾了廣東電視台的世界盃轉播,因為在中國內地,世界盃這樣的國際頂級大賽是只能由中央電視台唯一購進和唯一擁有分發版權的,所以我們廣東電視台只能用央視的轉播信號,相對來說畫面清晰度和頻譜是完全不能夠跟央視比的,但是大廣東講粵語的人都是喜歡聽粵語評述的,所以廣東台這樣的二手轉播你都是坦然接受的了。
但是最搞笑的,拿了你的轉播信號,那些央視譯名轉過來廣東話的話,就會跟平時聽香港那邊的傳統港式譯名有衝突,所以98年世界盃轉播義大利的比賽,親耳聽到陳維聰聰哥就叫「BAGGIO」做「巴喬」,而外聘過來陪聰哥講波的電台著名主持人謝亮就習慣叫「巴治奧」,因為聰哥是台里的人,被迫就是要跟台里的規定去說,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因為去到後面幾屆世界盃,我們廣東電視台就是已經完全遷就粵語地區的習慣來跟解說們溝通了,就算央視信號打字幕也是照樣這樣讀,所以這是一個文化溝通和融合的結果。
1998年法國世界盃也是一個大年,承前往後的大年,那一年世界盃我們認識了很多球星,說來也奇怪,這些球星其實你當時沒怎麼看過他踢球,之後也沒什麼機會看到他踢球,但是他的名字就是響!可能本身球技精湛,氣質氣場強勁,所以即使你沒看過他太多的表現,但是江湖都是有他的傳說。題外話,插兩句,呵呵。
香港對一些球星的譯名也是有過多偏愛,當時羅馬尼亞有個「哈吉」,香港叫「客傑」,但是摩納哥也是有一個同英文的叫「哈吉」,香港為了區分就翻譯成「夏治」,至於什麼國際足壇高層「布拉特」就翻譯成「白禮達」,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就叫成「白高敦」,又白又高又敦厚,真的有點很貴氣的感覺。
1999年7月初,香港殿堂級歌手譚詠麟先生被邀請上去廣東衛視做一檔綜藝節目,當時也是我們廣東電視台乃至全國最優秀的殿堂級主持人聰哥陳維聰做主持,當時聰哥就問譚校長最喜歡哪個球星,譚校長就說:「原來就比較喜歡巴治奧(巴喬),現在就比較喜歡必必必。。。咸」。好一個聰哥,立馬就知道譚校長想說的是David Beckham,然後趕緊解圍:「哦,我知道了,就是碧咸,就是我們國內說的貝克漢姆」。哈哈哈,當時我看到這段的時候笑死我了,
唉,有時候真的笑到真是只能苦笑,因為普通話譯名喜歡把最後的一點點音都放大出來,Beckham最後一個m都要發音成「母」,你說死不死?不過香港這樣緊跟英文發音再轉成粵語發音也是有搞笑的,貝克漢姆在曼聯的隊友---荷蘭中衛天王Stam,國內翻譯為「斯塔姆」,中規中矩,也很有氣勢,但是港譯就變成「史譚」,哈哈哈,無論廣東話還是普通話都是笑死人,完全跟「屎潭」無縫對接!哈哈!
意甲的那不勒斯,香港:拿波里;佛羅倫薩,費倫天拿;
拉齊奧Lazio,香港讀為「拉素」,拉齊奧以前有個葡萄牙球星叫「孔塞桑」,國內其他報紙卻有自己的譯法叫「康西卡奧」,港譯就是「干斯山」,阿森納的前主教練「溫格」就是全廣東都認可的叫法,但是以前《體壇周報》非要按照法語發音「旺熱」,搞到我都莫名其妙,還有法國頂級天王Zidane,黃健翔都糾正過:不應該按照英文發音為「齊達內」,而至少應該叫「齊丹」。
2014世界盃巴西國家隊有個替補前鋒叫Jo-----後來好像也來中超踢過江蘇蘇寧----然後我看廣東體育頻道的寧哥親自賜名(當然也是跟稿件讀,估計也是跟香港讀音譯名來玩),賜給Jo讀音:祖奧!當時我也是萬分佩服,一般來說,Jo就讀成普通話「喬」或者廣東話「祖」就完了,想不到竟然把後面的「O」劈開,前面的「J」吃一半音,後面自己吃一半音,真是好玩+interesting. 。
看球都有一定年頭了,我發現到目前為止所有球星,無論普通話發音還是粵語發音,都是一模一樣的就只有兩個,一個是義大利國家隊+AC米蘭8090年代防守大師:巴雷斯(巴里斯);另一位就是大家非常耳熟能詳的:梅西(美斯)。懂粵語又會說普通話的朋友,看看我說的對不對。
看到這個問題,我突然想起我在給廣東體育頻道做兼職翻譯時的一段趣事。
2012年年初,廣東籍球員陳志釗加盟科林蒂安,在這之後,廣東體育頻道便購買了巴甲聯賽以及聖保羅州錦標賽的轉播權。因為本身喜歡研究巴西足球,我就利用閑暇時間,為廣東體育台翻譯專題節目的資料。
我記得非常清楚的是:當時科林蒂安在州聯賽中迎戰保利斯塔,而對手的主帥叫做Giba(他的本名其實叫安東尼奧·吉爾伯托·馬尼亞斯,吉巴是他的昵稱)。如果按照葡萄牙語的發音,把它翻譯成中文的話,就感覺有點不雅。隨後,我就為此事,與當時對接的解說員路遙進行了溝通,最後,我們還是決定尊重巴西人的習慣,就把這位保利斯塔的主帥,叫做「吉巴」,雖然聽起來總些怪怪的。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位巴西排壇的名將,也叫作吉巴。
有意思的是:這場科林蒂安與保利斯塔的州聯賽,也成了陳志釗留洋生涯的代表作。當時,他利用假動作晃倒對手,並為隊友吉奧瓦尼獻上了助攻。那場比賽結束後,陳志釗還得到了蒂特(現任巴西隊主帥)和吉巴的誇讚。
上世紀90年時代,吉巴曾是巴西最為出色的右後衛之一。在為科林蒂安效力期間,他就隨隊拿過巴甲以及巴西超級盃的冠軍。退役之後,吉巴轉戰教壇,但多數時候都在小球隊執教。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吉巴在2014年得了一種怪病,叫做澱粉樣變,沒過多久,他就因病去世,享年52歲。
關於名字翻譯確實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2002世界盃,非洲國家塞內加爾首戰1:0取勝衛冕冠軍法國一戰成名,而陣中有幾個球員的名字翻譯為中文更是非常有趣,迪奧和迪奧普都是異常搞笑!迪奧的英文是DIAO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我們那個尷尬的發音!
另一位球員迪奧普的名字也很雷人,英文字母為diop,至於如何翻譯到中文也算是一種藝術啊!如果給這個老哥叫做包皮會不會很尷尬啊!
目前效力於切爾西的曼聯青訓球員喝水哥的名字也比較搞笑,英文字母拼寫就是drinkwater,如果按照英文意思就是喝水的意思,如果按照發音我們該如何翻譯?追英克沃特??根據意思翻譯為喝水哥還是挺恰當的!根據中國的五行八卦命中缺啥,就要起一個叫什麼的名字?我們猜測喝水哥的名字是不是因為他五行缺水呢。
姓名翻譯同樣要求信達雅,否則,按照真實讀音,有時就會很尷尬。
尼昂(niang),按照發音和拼音就是「娘」,佔便宜啊勞爾,按實際發音是拉烏,飄逸王子感頓無,如果接地氣的話,可以翻譯成「老吳」,不知道算不算信達雅。 季莫什丘克而拜仁的後腰季莫什丘克的中文名不夠有意境,中國球迷就修改為「寂寞時休克」和「寂寞拾秋客」,一個悲憫哀怨,一個頗有無敵天下古龍俠客韻味。
哈維哈維,實際發音是「s h a b i」,看國外視頻或者玩遊戲時極為尷尬,「巴薩大腦」和「利物浦、皇馬、拜仁指揮官」徹底被玩壞了
(世界上最牛的xavi組合)
而有球員的姓名,還真的就姓——塞內加爾的迪奧(d i a o),這要是按拼音直譯,估計和上面一樣只能用馬賽克顯示名字了好吧,為了不至於讓回答落入三俗的境地,不能再深入了,但是關於球員姓名的翻譯,是有很多段子的,比如下面這個——
一個中國記者問德國足球名宿貝肯鮑爾:「您覺得現在的德國隊中還有像您這樣有靈性的球員嗎?」貝肯鮑爾說:「穆勒。」記者:「呦,還會說河南話。」
這樣的球員還真不少,他們的名字如果按照英文音譯的話,會讓人非常尷尬,而如果在譯名時稍加修改,或者用球員本國語言的發音來翻譯的話,就會消除這種尷尬。
譬如,很多年前效力於AC米蘭的法國球員易卜拉欣·巴(Ibrahim Ba),他的名字如果直譯過來就是Ba(爸),是不是很不厚道?
當然,叫Ba的不止他一個,現在效力於上海申花的登巴·巴(Demba Ba),他的名字如果只翻譯最後一個詞的話,同樣是Ba(爸)。
剛剛過去的法國世界盃,塞內加爾球員姆巴耶·尼昂(M"Baye Niang)的名字直譯的話也非常尷尬——Niang(娘),好在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將他的名字拆成了兩個音節,叫成尼昂。
還有兩個非常著名的球員,哈維(Xavi)和哈維·阿隆索(Xabi Alonso),如果按照西班牙語發音,哈維的名字很容易被念成Sha bi,而哈維·阿隆索的名字如果按照英文發音的話,就成了Xia bi,兩個名字,哪個聽上去都不太文雅。
在世界足球圈,類似的情況數不勝數,今天就不一一舉例了,歡迎大夥留言補充。
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雨妖,一線資深文娛記者,帶你了解更多體育、娛樂圈不為人知的故事。
名字是伴隨人一生的符號,也往往寄託著家中長輩對於子女的寄託。但在國際足壇中,如果強行把某些球員的名字音譯成中文,只怕是貽笑大方了。
Niang(娘)
前AC米蘭妖人尼昻的英文名為Niang,按照拼音拼出來恰恰就是中文的「娘」,比賽中的他確實也經常被球迷批評球風騙軟,不知道是不是名字作祟。儘管成名已久,但尼昂現在也才不過23歲,但從近年來他的發展軌跡(AC米蘭-沃特福德-都靈)來看,法國人怕是很難達到人們的預期了。
Die(爹)
無獨有偶,象牙海岸後腰迪耶的名字同樣因為漢語拼音佔盡了便宜。除了名字,迪耶最被人們熟知的事迹便是在2014年世界盃上的「烏龍事件」,在對陣哥倫比亞的比賽中,首發出場的迪耶淚如雨下,媒體一度曝出這是因為象牙海岸人的父親剛剛離世,但實際上只是因為這位象牙海岸後腰太過動情罷了。
Ba(爸)& Baba(爸爸)
有爹就有爸,不僅如此,還有爸爸!前申花舊將,效力過紐卡斯爾、切爾西等英超名門的塞內加爾人登巴-巴(Demba Ba)想必對於大家而言並不陌生,而同樣在藍軍效力過的迦納後衛拉赫曼-巴巴(Rahman Baba)的名字似乎更為軟萌。沒去過虹口體育場,所以無從得知中超賽場上登巴巴進球後,現場的申花球迷是否會高呼他的名字......
Diao(吊)
相較於上述的幾位愛玩「倫理梗」的球員的家長,Diao的爸媽給兒子起名的時候則顯得「簡單粗暴」了許多,每當看見迪奧那副孔武有力的模樣、黝黑健壯的身形,「人如其名」這幾個字都會自覺的在腦海中浮現。
其實可以把這個題發揮一下,那些球員名字的中文譯音會比較「尷尬」、「喜感」、「怪異」等等,其實丟挺好玩的。先上一個鎮樓圖吧,跟這張圖比起來,其他的名字都弱爆了。
這個名字就問你們敢不敢翻譯過來!
納尼:なに看日本動漫的時候,經常會出現なに(中文發音「納尼」)的發音,每看一次我就笑一次,納尼父母給自己兒子取名字的時候肯定是不會日語的。なに,在日語里是「何,什麼」的意思。動漫里經常會有日系萌妹眨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問你「なに」?
田中斗笠王:田中マルクス闘莉王久負盛名的日本國腳,和中國男足交鋒過很多次了,他都是主力中後衛。出生於1981年的的他現在居然還在踢球,效力於J2聯賽的京都不死鳥隊。其實他是一名巴西、義大利、日本三國混血兒,最初國籍是巴西,後來在14歲時被日本足協「買青苗」給帶回了日本。他的名字應該是田中圖裡奧,但是他自己選的漢字是「田中マルクス闘莉王」,咱們中文就翻譯成田中斗笠王。
聽到「斗笠王」有沒有動漫中一個帶著斗笠的江湖殺手的感覺?
說實在的,這個完全是被詹俊老師給玩壞了的名字。人家的本名是丹尼·德林克沃特(Danny Drinkwater),可是Drinkwater中文的意思就是「喝水」,於是轉播英超的詹俊老師為了省事就直接給安了個「喝水哥」的名字。喝水哥也算是比較圓滿的,曼聯青訓出身,在萊斯特城創造神話拿了英超冠軍,現在又轉會切爾西過上了豪門球員的生活。
「拉西」還是「布拉西」這兩個名字聽了之後總覺得和排泄系統有關,拉還是不拉,這是個問題。布拉西我們還是比較熟,在尤文、那不勒斯、佛羅倫薩等強隊都效力過,還拿過意甲冠軍。拉西,我們就不太熟了,John Lacy約翰拉西,80年代初效力於托特納姆熱刺的一名球員,還代表熱刺打過優勝者杯。
我說個其他回答沒有的,真事,我以前有個朋友,是個賭徒,彩票下注那是整天在玩兒,每周不買點手就痒痒。他世界盃時候喜歡德國隊,所以也經常買德甲的比賽,但他其實對於球隊、球員、戰術陣型,其實是一點兒都不了解,是賭徒而不是球迷,只會看盤口啊、賠率什麼的來研究預測比賽的輸贏。
有一陣子,他就很喜歡買德國漢堡隊的比賽,也可能是因為這名字朗朗上口,跟漢堡包有點關係——喜歡賭球的偽球迷嘛,也不懂什麼球隊厲害,就看名字,哪個順眼就選哪個。熟悉德甲的同學都知道,漢堡隊嘛,從20世紀開始就是個有名的抽筋隊,成績忽好忽壞的那種。所以其實買這個球隊的單,那肯定是極難預測,輸多贏少。
有一天他突然問我:「你知道我為什麼老在漢堡身上輸錢嗎?」我回他:「還不是因為你根本不看球,是個賭徒,不是球迷。」他說:「不是,你看這個!」於是他打開了自己經常用的那個全是廣告的博彩專用足球資料庫網站,讓我看漢堡隊的陣容名單。用手指著其中一個球員的名字——
「舒波莫廷。」
這是漢堡隊的一名黑人小將,英文名拼寫是Choupo-Moting,他來自於喀麥隆,法語Ch念Sh,ou念u,所以他的名字用法語來念的話就是舒波莫廷。
「輸波莫停啊!這個名字太不吉利了!!!」(波就是ball,球的意思,在港澳粵語圈的博彩圈,輸波的意思就是輸球)
他的迷信簡直讓我覺得可愛,不過想想,確實這個名字翻譯成中文後,非常扎眼,是每個賭徒都不喜歡看到的。不過沒想到這個球員未來發展一路順風,後來還入選了喀麥隆國家隊,又轉會去了沙爾克04這樣的強隊,2017年還加盟了英超的斯托克城。之前還有傳聞,他險些成為中超球隊追求的目標。
那是2012年夏天的一個晚上
工人體育館
北京國安VS上海申花
西班牙門神卡西利亞斯與女友全程觀看了這場京滬大戰。
賽後,有記者問卡西:您對這場比賽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卡西說:我很奇怪,為什麼整個體育場都在喊哈維的名字?
原來,從比賽一開始京城球迷就表現出了歷史悠久的京罵「**」(不評論!)
這讓現場觀戰的卡西有點蒙,聽成了哈維,賽後還還著實感嘆了一下哈維在中國的受歡迎度!
我就問,尷不尷尬!
(注1:西班牙語XAVI的發音是」shabi」)
(注2:西班牙語中,「V」發「B」的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