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為什麼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他到底是何許人也?


最早聽聞鰲拜這個名字是在周星馳的經典電影《鹿鼎記》中,劇中的鰲拜專權跋扈,權傾朝野,令年輕的康熙皇帝深惡通絕而又束手無策。當時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憑什麼鰲拜膽敢如此放肆,在一言九鼎的皇帝面前做出無禮舉動?後來隨著閱歷的增長,鰲拜的人物形象越來越豐滿而具體,也明白了為什麼他敢於對小皇帝不屑一顧。鰲拜出身將門,叔父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家庭的熏陶使他自幼精通騎射,作戰時勇猛無敵。鰲拜前半生可謂戰功赫赫,後金軍久攻毛文龍佔據的皮島沒有進展,皇太極遂命阿濟格接手,作為部下的鰲拜向阿濟格立下軍令狀」誓必克島而回,「鰲拜在猛烈的炮火中獨自登陸,與明軍展開近身肉搏,開闢了灘頭陣地,後金軍趁機攻佔皮島。皇太極聞訊大喜,大賞有功將士,鰲拜以首功晉封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滿語中勇士的意思)。在松錦會戰中,鰲拜奮勇衝殺,五戰連捷,晉陞副將,隨後又與阿濟格、尼堪等率部大敗明軍,升任鑲黃旗護軍統領,成為手握重兵的高級將領。滿清入關後,鰲拜先隨英親王阿濟格揮師南下,追剿李自成的大順軍。後來又與肅親王豪格追剿張獻忠的大西軍,並在西充之戰中大敗大西軍,陣斬張獻忠。在清初定鼎天下的過程中,鰲拜戰功赫赫,居功至偉,被稱為滿洲第一勇士。不僅如此,鰲拜還是皇太極忠心耿耿的衛士。1643年皇太極駕崩後,身為鑲黃旗護軍統領的鰲拜成為皇位鬥爭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與索尼等大臣會集於肅親王豪格府邸」共盟誓約,願死生一處,「密謀擁立肅親王豪格為帝。最終迫使多爾袞不得不做出妥協,提出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為帝的妥協方案。多爾袞對鰲拜等人懷恨在心,就任攝政王后,對鰲拜多次進行打壓,幾次險些喪命。順治帝親政後,聽聞鰲拜、索尼等人曾經一心為主,忠心耿耿,因而對鰲拜極為重視,引為心腹重臣,從此以後,鰲拜得以參與管理朝廷各類事務。順治帝駕崩前留下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康熙)繼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輔政大臣中,索尼是四朝老臣,但年老多病,蘇克薩哈是正白旗人,原本依附於多爾袞,是依靠揭發多爾袞的不法行為而受到重用的。遏必隆是鑲黃旗人,依附於鰲拜,自此,三朝元老鰲拜成為了獨斷朝綱,權傾朝野的權臣。而年輕的康熙帝親政時才14歲,在鰲拜眼裡根本就是個毛頭小子,自然不會將他放在眼裡,這也為他日後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

歷史茶坊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桂強

在現在的熱播的清宮劇中,鰲拜都是以「滿洲第一勇士」的形象為大眾所知,那麼鰲拜為什麼能獲得「滿洲第一勇士」的封號呢?是他武力超群,力壓眾人還是智謀過人?其實並不是這樣,滿洲人一般賜予本族勇士「巴圖魯」的稱號,有時 「巴圖魯」的稱號還不足以表彰個人的功績,便稱他「滿洲第一勇士」,當然這並不是正式封號。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阿濟格在戰場上作戰勇敢,攻城略地,無往不勝。他在對察哈爾、喀爾喀、朝鮮、明朝的戰爭中都取得了勝利,因此史稱他「五十六戰皆捷」,又被譽為滿洲第一勇士。

鰲拜(劇照)

由此可見,「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並不專屬於鰲拜,那麼為什麼只有鰲拜這個號稱「滿洲第一勇士」的人物婦孺皆知,天下聞名呢?其實這與康熙皇帝有關,無論是史書還是電視劇中所塑造的康熙形象都是英明神武,而康熙皇帝的崛起就開始於勇擒鰲拜,為了襯托康熙帝的高大形象,必然要抬高鰲拜的身份。鰲拜與康熙皇帝聯繫在一起,他的「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想不廣為流傳也很難了!

(鰲拜)

那麼歷史上的鰲拜到底是何許人也?鰲拜出生於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他出生將門,叔叔費英東跟隨努爾哈赤東征西討,是清朝的開國元勛。他從小就精於騎射,在對皮島的戰爭中脫穎而出。皮島是明朝在東北的戰略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鰲拜在這場戰爭中,身先士卒,奮勇爭先。後來論功行賞,鰲拜位列首功,賜號「巴圖魯」。

(康熙勇擒鰲拜)

皇太極死後,滿清陷入爭奪皇位的內鬥當中。多爾袞實力雄厚,是爭奪皇位的有力人選。不過鰲拜作為皇太極的心腹大臣,對皇太極忠心耿耿,極力擁護皇太極的兒子繼承皇位。當時鰲拜手握重兵,多爾袞很忌憚他,在這種情勢下,多爾袞只好讓步,提議讓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承皇位。順治皇帝也十分看中鰲拜,當鰲拜生病時,他甚至親自去看望他。康熙皇帝即位後,鰲拜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四人並列為輔政大臣。鰲拜仗著皇帝年幼,自恃功高,把持朝政。康熙皇帝親政後,決定剷除鰲拜集團,但是念其功勞,免於一死,終生圈禁。


鰲拜號稱「大清第一勇士」絕非浪得虛名,而是真刀真槍拼殺得來的,其充滿全身的刀疤便是最有力的證明。1637年,皇太極久攻皮島不下,且部隊減員嚴重,此時鰲拜立下軍令狀:「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誓必克島而回。」然後,鰲拜率部冒著明軍的炮火渡海攻擊,不料明軍早已嚴陣以待,一時炮矢齊發,清軍進攻受挫,形勢緊急。此時,鰲拜繼續奮勇殺敵,身先士卒,與敵人展開肉搏戰,皮島由此而克。松錦會戰時,鰲拜率領的鑲黃旗護衛軍五戰五捷,連續擊敗吳三桂、唐通等名將。清軍入關後,鰲拜充當追擊農民軍的先鋒,在武昌大敗李自成;隨後,鰲拜又在西充戰役中擊斃張獻忠,迫使名將李定國、孫可望退守滇黔邊界。

看過清宮劇的朋友們都會認為鰲拜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他為人囂張跋扈、目中無人、欺下犯上,從不把康熙放在眼裡。其實不然,鰲拜自始至終都對皇室忠心耿耿,毫無二心,甚至為了維護皇帝的威嚴而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與多爾袞作對。皇太極死後,關於皇帝人選問題的鬥爭十分激烈,兩白旗人馬堅決擁戴多爾袞而不是先帝之子,為此,作為鑲黃旗護軍統領的鰲拜與親信們立刻按劍上前,齊聲說到:「先帝對我們恩重如山,如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以此警告多爾袞不要有非分之想,最終大會推舉皇太極九子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清兵入關後,多爾袞權勢熏天,從不把順治帝放在眼裡,其兄長阿濟格甚至直呼順治為「孺子」,鰲拜也因維護順治帝的權威而遭到三次迫害,若不是順治苦苦求情,鰲拜絕對會被多爾袞幹掉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歷史 | 鰲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