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綉從什麼時候出名的?


蜀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葵中蠶」。古代川西因為種桑養蠶業發達,才被人稱為蜀國,而蠶絲品的出現也為刺繡興起奠定了物質基礎。漢以前的刺繡主要用於皇家和貴族的衣裳裝飾,自然十分精美,價值不菲。蜀綉屬於奢侈品,受官府管控。兩晉時蜀地刺繡大規模興起,與金、銀、珠並列稱為蜀中之寶。

蜀綉技藝經世代完善,清代時規模最為鼎盛,不僅出現許多刺繡作坊,還有了自己的行業協會。刺繡成為四川民間除農耕以外最主要副業。綉工們聚在一起提升技藝,畫家也開始參與綉稿的設計。山水、花鳥、人物,傳統繪畫描繪的題材,都可以在蜀綉中找到。蜀綉模仿文人畫稿,以精細逼真著稱,達到「傳繪畫之神韻,滅針線之痕迹」的境界。一件精細的蜀綉作品,遠看就是一幅國畫作品,針腳之細,竟看不出絲線的痕迹。直到今天,蜀綉產品的高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也是阻礙其大規模發展的巨大障礙。一幅複雜的蜀綉產品雖然市場售價可以賣十幾萬元,但需要幾位綉工花費幾個月時間,再加上絲線和裝裱費用,利潤空間十分有限。

在清代,蜀綉是與蘇綉、湘繡、粵綉齊名的中國四大名綉之一,以「針腳整齊,線純光亮,緊密柔和,車擰到家」為針法特點,以軟緞和彩絲為原料,有暈針、切針、拉針、沙針、汕針等100 種傳統針法。斜滾針是蜀繡的最基本針法之一,兩線緊靠,形成條紋,適宜表現花藤、水波、松針等。明清,蜀綉除了出現在日常用品如鏡簾、花邊、嫁衣、捲軸、鞋帽、裙子、枕套、被面、帳簾的綉品外,還有多種規格的欣賞品,如中堂、文斗、橫批、條幅等。「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繡花針;紅酥手,青絲萬千根,姻緣多一分??」民歌中唱的,就是有蜀中之寶美譽的蜀綉技藝。


推薦閱讀:

TAG:手工藝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