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幽門螺桿菌感染要不要治療,得了幽門螺桿菌是不是就會得癌?
何止是中國70%以上居民被感染上幽門螺桿菌,全球有超過50%的人口都被感染上幽門螺桿菌了。幽門螺桿菌「生活」在胃部和十二指腸的各個區域內,不僅會引起胃黏膜發炎,還會導致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而長期的胃潰瘍正是導致胃癌的因素之一,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幽門螺桿菌認定為可致癌物質,很多人就誤以為得了幽門螺桿菌就會得癌,其實這還是不了解幽門螺桿菌,下面我來幫助大家了解一下被幽門螺桿菌感染要不要治療以及幽門螺桿菌和胃癌之間的關係。
有癥狀的幽門螺桿菌患者需要治療,無癥狀的幽門螺桿菌患者不需要治療多數人出生起5到8個月後,都有可能被幽門螺桿菌感染,因為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實在是簡單,那就是吃,無論是不幹凈的餐具、生魚片、口對口喂飯、共用水杯或是接吻,都是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途徑,被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有以下癥狀:
- 胃痛。幽門螺桿菌的存在會導致胃和十二指腸粘膜的損傷並出現炎症,感染幽門螺桿菌患者會出現胃痛慢性胃炎癥狀。
- 反酸、噁心。幽門螺桿菌會誘發胃酸分泌,導致胃酸過多,癥狀表現為反酸和噁心。
- 口臭。幽門螺桿菌會在牙菌斑中生存繁殖,嚴重者會出現口臭的癥狀。
如果的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並出現以上三個癥狀,應該及時就醫治療,通過抗生素療法使潰瘍癒合並根除幽門螺桿菌,以防胃病發展到消化性潰瘍和慢性胃炎的地步,胃癌就是由潰瘍和胃炎慢慢發展而成的。
無癥狀的幽門螺桿菌患者則不需要治療,因為前面也說到了,我國70%以上的居民都被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其中可能就包括你的親人和朋友,而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一起吃飯互相傳染,即使你通過吃藥把幽門螺桿菌殺光了,那你能保證自己不再和親人朋友吃飯了嗎?只要一起吃飯,就有被感染的可能,所以我認為,沒有任何癥狀的幽門螺桿菌患者是不需要治療的,更何況大部分幽門螺桿菌患者終生都沒有任何癥狀,只要幽門螺桿菌沒有影響到你的個人健康和腸胃狀態就不需要治療,畢竟使用抗生素殺死幽門螺桿菌實屬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會影響到自身的健康,沒必要。
得了幽門螺桿菌並不意味就會得癌前面說到幽門螺桿菌會引起胃粘膜發炎,導致胃和十二指腸潰瘍,長期的胃潰瘍會導致癌症,注意,是長期的胃潰瘍會導致癌症,也就是說幽門螺桿菌是致癌物,但並不是直接致癌物,幽門螺桿菌想使患者得癌是需要過程的,也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有癥狀)-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胃癌,得了幽門螺桿菌並不意味就會得癌,只要在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癥狀後及時就醫治療,就不會得癌,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癥狀的就更不會得癌了。
關注「靜與明」頭條號,了解更多關於幽門螺桿菌的健康科普!
謝邀。
我國人群中的Hp感染率高達50%~80%,屬於高感染國家,但絕大多數人儘管胃內終身攜帶Hp,臨床上卻一直沒有癥狀,這就叫Hp的攜帶狀態或攜帶者。
不少受檢者一看到結果呈「陽性」就慌了,整天憂心忡忡,任何細枝末節都會被無限放大,
懷疑自己是不是得胃癌了?!
1、相關研究證實,三分之二的「幽門螺桿菌」患者都無癥狀,不需治療,過度治療反倒會引起機體的耐藥性、頭暈、皮炎、藥物過敏等不良後果,嚴重的甚至會引發藥物性肝損害。
2、雖然1994年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胃癌的第一類致癌物質,但在感染人群中真正患上胃癌的人就1%左右,且這1%還多見於潰瘍病患者。
3、胃癌的發生除了幽門螺桿菌作祟外,還有許多因素,比如患者的遺傳背景、飲食因素、營養工作壓力、精神狀況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才可能發生通俗地說,幽門螺桿菌不是致癌的「元兇」,而是「幫凶」。
4、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一躍」變成癌細胞。它有一個漫長的病變過程,從最開始的胃炎發展成為胃癌,需要4步
慢性淺表性胃炎
↓
慢性萎縮性胃炎
↓
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
胃癌
在這一病變過程中,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作用於癌變的起始階段,若在癌變前就將幽門螺桿菌根治,癌變的幾率會少之又少,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最佳時機是,胃萎縮性胃炎發生之前,即慢性淺表性胃炎時期
目前備受推崇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方法質子泵抑製劑+黏膜保護劑+兩種抗生素 +舒克幽益生菌
1、質子泵抑製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可有效降低胃酸的分泌量,迅速緩解胃灼痛
2、黏膜保護劑如鉍劑、谷氨醯胺顆粒,保護傷處不再受胃酸的傷害,以此來促進癒合
3、抗生素常用甲硝唑+阿莫西林,來消滅病菌Hp的
4、舒克幽益生菌,主要是破壞幽門螺桿菌的生存環境,減少藥物副作用,降低耐藥性,同時可以修復胃黏膜提高胃部免疫力,提高根除率,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可以作為日常預防來補充。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可以引起我們對幽門螺桿菌的關注。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專門查了資料,也是獲益者之一。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胃癌的最主要病因之一。大量研究證據顯示,腸型胃癌(占胃癌大多數)的發生是Hp感染、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 Hp 感染是目前預防胃癌最重要且可控的危險因素。
以上這段話簡單說,就是幽門螺桿菌(Hp)感染可以引起胃癌,但是可控制。
得了幽門螺旋桿菌是不是就一定會得胃癌?1.那不一定,幽門螺桿菌確實和消化道疾病有關係,和胃癌也有關係,但真的發展成胃癌的非常少,大部分人是攜帶,也不發病,或者引起一些良性的胃病。
2.但也絕不是無所謂的態度,因為2018年最新癌症數據表明,我國的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惡性腫瘤第二位,在預防胃癌的措施中,根除幽門螺桿菌(Hp)為一級措施,就是最應該第一步做的。
在醫學上有指南和共識,對Hp感染進行根除治療有相應的適應證:
例如強烈推薦根除治療Hp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潰瘍(不論是否活動和有無併發症);胃MALT淋巴瘤;
有推薦根除治療Hp的10種疾病,這些都要准醫囑,到相應的消化內科去就診。
因為幽門螺桿菌有傳染性,所以做好預防至關重要。首先:
在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都要認真洗手,從外面回家也要認真洗手。
其次:
從冰箱拿出來的東西要放一放再食用。尤其是夏天,盡量少做菜,不剩菜;即使剩菜,放冰箱里取出來也要熱透了再吃。
最後:
盡量在家吃飯,在外吃飯使用公共筷,公共勺。
總之,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而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蔡建霞 註冊營養技師 公共營養師 主管護師
謝邀
我國是幽門螺桿菌感染 大國,目前已經有超過50%的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雖然胃癌是目前死亡率較高的疾病,幽門螺桿菌也被證實是唯一胃癌致病菌,但是胃癌發病原因多是因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關。所以即便感染幽門螺桿菌也不需要恐慌。
感染幽門螺桿菌如果沒有相關癥狀,並且數值不是很高的情況下不需要藥物治療,可通過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等養護胃黏膜最終將幽門螺桿菌清除。但要做到隨訪,並分餐,以避免傳染給他人。
當有胃癌家族史,長期用藥、已經有明顯的胃部不適或胃病時,需要清除治療。
治療方法有三種:
三聯療法:一種抗生素+鉍劑+抑酸劑,近年來清除率不足60%
四聯療法:兩種抗生素+鉍劑+抑酸劑,兩種抗生素對多數人群有明顯的副作用,比如黑便、腹脹痛、全身無力、免疫力下降等。且此方法不可用於兒童、孕婦、備孕人群。
微生態療法:衛樂舒複合益生菌,是醫療界對上兩種方法的有效補充,通過修復胃黏膜組織細胞,修復胃內環境,並採用功能益生菌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來達到清除幽門螺桿菌的目的。適用兒童、孕婦、備孕和殺菌失敗人群。
上三種方法也需要配合生活和飲食規律,多食用高蛋白和維生素食物、早睡、禁止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戒煙戒酒等。
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大部分慢性胃炎的患者都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而且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在慢性胃炎的發病因素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關係越來越密切。
發明現幽門螺桿菌的這位科學家,因為幽門螺桿菌在慢性胃炎中的重要性,也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這個當今世界科學屆的最好獎項頒給他,說明幽門螺桿菌的意義之重大。
幽門螺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是不是都會引起胃癌呢?
這個問題就好比抽煙的人是不是一定會的胃癌,喝酒的人是不是一定會的肝癌一樣,抽煙喝酒的人不一定會得肺癌和肝癌,但是如果長期沒有節制的抽煙喝酒,那這個人患肺癌和肝癌的概率一定是比不抽煙喝酒的人要高很多很多。
幽門螺桿菌引起慢性胃炎,如果任憑疾病長期發展,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胃粘膜長期飽受炎症刺激,那胃粘膜肯定會產生病變,長此以往患胃癌的概率肯定更高。但並不是說有幽門螺桿菌胃炎的人一定會患胃癌。
幽門螺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現在採取三聯或者四聯療法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但需要長期規律的治療。具體方法就是: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黴素或者+枸櫞酸泌鉀。療程至少半個月以上。
感謝邀請,我是軍醫生
雖然幽門螺桿菌在2017年10月27日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安正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已明確標註其為致癌菌。但是並不是所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都會地胃癌。在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全過程中可控制,可治療,所以不必驚慌。
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引發胃粘膜的損傷進而形成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但幽門螺桿菌反覆感染的源頭依然是胃粘膜得不到修復所致,胃炎胃潰瘍等老胃病無法好轉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粘膜損傷得不到修復,由此可見,修復胃粘膜並抑制幽門螺桿菌生長是斷絕胃病的主要手段。
目前採用的清除幽門螺桿菌得方法依然採用四聯或三聯抗生素療法,但近年來抗生素濫用等現象致使人體對抗生素有了耐藥性,使得清除幽門螺桿菌的成功率逐年下降,目前只有不到70%的成功率,也因抗生素的副作用致使免疫力下降,胃粘膜得不到及時修復而重複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幾率逐年上漲。
為此醫生們介入了四聯+衛樂舒益生菌,以修復胃粘膜的同時清除幽門螺桿菌,並降低對人體的耐葯率提升人體免疫力。數據顯示加入衛樂舒益生菌後幽門螺桿菌清除幾率上升了20%,幽門螺桿菌數量不斷下降,近一年內的複發幾率降低了30%。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個人衛生,早睡早起,堅持鍛煉身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來刺激胃粘膜組織。
胃癌並不是馬上就會得了,需要經歷淺表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上皮腸化生、胃癌。在這五個階段中的任意一個階段介入正確的治療手段、修正飲食習慣和作息。都會避免癌症帶來的後果。
所以感染幽門螺桿菌不需要太過緊張,在我國有一半以上的人群已經感染幽門螺桿菌並且感染後沒有影響生活和工作的情況下不需要治療。
當有以上五種疾病的時候需要及時清除幽門螺桿菌,因幽門螺桿菌的鞭毛會持續破壞胃黏膜細胞並且釋放毒素,大肆繁殖。
但目前有個尷尬的事是如果胃粘膜沒有得到及時修復,清除幽門螺桿菌後極易複發。因為溫床還在,菌隨時會被傳染進入胃內。
所以醫學界建議清除通過藥物聯合微生態療法,提升清除幾率,避免二次感染。
四聯藥物和微生態衛樂舒益生菌搭配一起服用,四聯療程14天後停葯,持續服用衛樂舒益生菌3個周期後複查。換句話說,當胃粘膜修復後,同時會治療前面說的四種疾病。
在生活中需要注意飲食控鹽控油,並且注意營養均衡,對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敬而遠之,不熬夜,保持心情愉悅。
幽門螺旋桿菌是什麼
幽門螺旋桿菌寄生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主要分布在胃粘膜組織中。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
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患者的普遍癥狀為:食後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癥狀,如噯氣、腹脹、反酸和食慾減退等。有些病人還可出現反覆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幽門螺旋桿菌需不需要治療對以下患者,是強烈建議通過規範治療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
患有消化道潰瘍的人群
患有慢性胃炎並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胃癌術後人群,以及這部分人群的家屬
患有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人群
簡而言之,如果確診有胃病,並且確實有癥狀,或者有胃癌家族史,都是毫無疑問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
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要對幽門螺旋桿菌趕盡殺絕?
世界上有50%的人攜帶了幽門螺旋桿菌,有些地區甚至達到了80%。但是這些攜帶者只有10%會患胃潰瘍,1%患胃癌。在印度、泰國、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攜帶率非常高,但這些國家胃癌的發病率卻很低。
在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
50%以上的患者會在治療中出現不良反應;
20%左右會根除失敗;
根除治療後可能會造成腸道菌群的變化,帶來長期的不良影響;
目前的根除方法都是抗生素療法,可能會增加耐藥性細菌產生的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攜帶者的日常保養
日常飲食:無刺激、低纖維、易消化、夠營養
無刺激是指不會刺激胃液分泌或者傷害胃黏膜,避免咖啡、酒和辛辣的調味品(比如辣椒、芥末、胡椒、丁香、豆蔻等);
易消化除了食物的選擇外,燉、煮、蒸會比炒、煎會更容易消化;
低纖維飲食要避免穀物的麩皮、水果的果皮、豆類的外皮,吃飯的時候也要細嚼慢咽;
蜂蜜、西蘭花、胡蘿蔔、香蕉都有一定的抵抗幽門螺旋桿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可以加入日常飲食中。
如果覺得答案有用,請點贊;如果覺得答主靠譜,請關注。
幽門螺旋桿菌(Hp)是一種可以在胃內生存的微生物,長期慢性感染會導致消化性潰瘍、胃癌、慢性胃炎。對於那些患者是需要根除Hp治療呢?指南強烈推薦的是消化性潰瘍和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具體的看下圖:
Hp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Hp在1994年被WHO定位I級致癌物,在胃癌患者中Hp的檢出率約佔70%,因此Hp感染確實和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胃癌的發病還和生活習慣: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遺傳因素等的影響,所以即使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也不一定患胃癌。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很多胃部疾病的罪魁禍首,不但可以引起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還可以間接的引起胃癌的發生。
但是在臨床上,並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桿菌都是需要治療或者是根除的,很多人一聽自己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就惶惶不可終日,其實幽門螺桿菌並沒有那麼可怕。如果幽門螺桿菌沒有引起任何的癥狀和不適,也不需要根除治療。只需要按時的複查以及注意飲食習慣的改變。
在臨床上,只有引起疾病和臨床癥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才建議治療,那麼幽門螺桿菌會引起哪些疾病的發生呢?
幽門螺桿菌可以引起的胃部疾病有:急慢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等疾病,尤其在引發胃潰瘍和慢性胃炎時,就要積極的治療,因為如果胃潰瘍長期的不予重視和治療的話,會導致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甚至癌變的發生。胃潰瘍發生癌變的幾率在百分之一左右。如果慢性胃炎不治療的話,長期以往,就會成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此類胃炎一旦異性增生,就屬於癌前病變。
所以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不要盲目的服用抗生素來治療,要明確疾病後再行治療。還有要注意的就是當得知幽門螺桿菌感染後,一定要從生活習慣開始改正,改正不良習慣也是防止疾病的一個重要措施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