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應該教孩子怎麼應對?


思姐今天講起她同學家孩子的事:

她家孩子5歲了,最近發現孩子經常帶著傷回家,臉上一道道細細的血印,問他,才知道是學校有幾個長得比較高的同學經常欺負他,搶他玩具,玩滑梯、蹺蹺板的時候,還會推他,有時孩子會還嘴,別的小孩仗著人多,就撓他臉。孩子家長向老師反應過這些問題,老師批評過那些欺負人的孩子後,她家小孩會安寧度一段時間,但是過一段時間後,他們又開始欺負她的小孩,如此循環,孩子總是被人欺負,現在連性格都變得膽小內向了。

小編們紛紛表示,這種事不能忍!不信你可以聽聽諮詢師的話。

Q、面對孩子被欺負,家長該如何應對?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家長可以當做是一個好機會讓孩子學習如何面對他人的惡意。

1、安撫情緒,了解情況

發現孩子被欺負,家長首先要理解和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了解情況。除了詢問細節,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對這件事的感受和看法,是否被欺負,怎麼被欺負了,孩子的理解和感受可能和大人相差甚遠。

2、認知矯正

了解了情況後可以與孩子共同探討,幫孩子正確理解這件事,理清雙方的對錯。如果事件中孩子也有一定過錯,比如先做了不對的事情,那麼要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只是被欺負後進行了反擊,即使反擊的方式不對,也要肯定孩子,要讓孩子知道適當的自我防衛是沒有錯的,隨後要跟孩子探討如何自我保護。

3、學會自我保護

自我保護有很多方法,比如識別危險並避開、良好的溝通方法、尋求同伴、家長或老師的幫助等,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與孩子一起制定合適的應對方案並協助孩子實踐。

4、調整心態

家長的心態要擺正,我們是在教孩子應對困難,而不是代替孩子解決困難,因為漫長的人生中,孩子總要學會獨立面對的。

最後,家長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多結交朋友,平時多與同伴一起玩,避免落單,有需要的時候可以相互幫助。與老師溝通的時候可用建議和商量的態度,和老師一起制定一條警戒線,問題較輕的時候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嚴重到一定程度可以向老師求助。

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難免也會在這個小社會中面對許多現實的黑暗,家長要做的不是讓孩子用報復、仇怨的心態面對外界,相反的,這正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讓孩子認識世界的複雜和多變,讓孩子學會分辨好壞,即使孩子是受傷的一方,這段經歷也讓孩子切身體會到欺負別人這一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極大,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家長無法永遠陪伴孩子,孩子在每一次的經歷中總結經驗,慢慢成長,作為引路人的家長,只能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同時反思自己,總是被欺負,一定是自己給了別人欺負的機會,不一定要鼓勵孩子以暴制暴,但是要教孩子不能軟弱。

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困局的辦法,引導孩子自己思索,因為最終面對問題的人是孩子自己,家長無法替代。雖然成長會付出代價,但家長也不能過度保護孩子,剝奪了他們獨立的權利。「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瀚思顧問團·范平雨:美國遊戲治療協會會員、每月1-2次的頻率長期接受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督導師的督導。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瀚思心理出品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依法」教育。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教育最終是為了使他們適應社會,而社會依賴於法律為準則,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可以借鑒法律的程序教育孩子,當然不是照搬大人的法律,只是給教育找一個正確的依據。

孩子被同學欺負,是什麼原因被欺負,是誰對誰錯,家長要先理解清楚。我個人是這樣教導孩子;

一、各種事情在生活中都會發生,首先們通過語言來處理問題。

二、如果別人要打我們,我們要具備防身的能力,正確的防守,然後告知老師,老師就是警察的角色。

三、如果是無緣無幫的欺負,首先是語言的警告,然後適當的反擊,這也是作成年人之後,正當自衛的法律依據。


毛主席說過: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於是老毛創造了游擊戰,讓我們懂得成功一定有方法,要用智慧來解決難題。

我家王子,有一次回家向我哭訴:「爸爸,有同學在背後推我,害得我摔倒了,他欺負我。」首先要確認孩子有沒有受傷?發現沒有多大問題後我開始與他對話,下面是我們的對話內容:

我:王子,爸爸非常高興,因為你學會了一點,回家告訴父母,這是對的,必須讓家長知曉,可以保護你。我想問一下王子:當時你是怎麼面對和處理這件事的?

兒子:他比我大,個子比我高,我怕,所以走了。

我:很好,你感覺實力不如他,所以你選擇離開,以免受到更大的傷害,爸爸覺得你很有智慧。我想問一下:還有其它處理方式嗎?比如說你知道他為什麼會推你嗎?

兒子:我不知道,爸爸,我是不是應該問問他為什麼推我?

我:是的,也許他是無意的或者其它同學推了他,他不小心推到了你。當然也有可能是有意的,所以你必須知道原因,從而可以決定採取何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兒子:我覺得他是有意的,我是不是應該打回去。

我:你為什麼有這樣的判斷?

兒子:他惡狠狠地看著我啊。

我:你想打回去,可你怕打不過他,因為他面露凶光,而且個子比你高,力氣好像比你大,對嗎?

兒子:是的,我怕。

我:兒子,你聽說過什麼叫紙老虎嗎?有些人正因為軟弱,所以裝得很強大,想用這種方式嚇住你。這是在學校里發生的事,你覺得還有什麼處理方法嗎?

兒子:可以找老師,我怎麼忘了呢?爸爸你說紙老虎是表面厲害其實並不厲害的同學,對嗎?

我:你真棒,可以找老師,也可以打倒紙老虎,只要你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爸爸想讓你學跆拳道,你考慮好了嗎?

兒子:好的,爸爸,我下定決心要學了,我想讓自己強大,這樣就不會被人欺負。

我:還可以保護別人,幫助別人,兒子你長大了。

任何一次事件都是一次教育的良機,2017年新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現在學校也相當一個小型的社會,裡面依然有恃強凌弱。一個孩子變成了受欺負不敢反抗的人,這個小孩子的內心不夠自信。如果反抗傷了人,家長需要賠償,那這時候孩子最缺的就是分辨是非的能力,還有就是反抗的能力。

我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以前我的小孩在學校也經常會出現被人家欺負的現象。比如有的時候別人把他的筆和書拿啦?有的時候他買了好零食被別人搶,但是他回家又不說,只是偶爾一次去學校看她的時候發現了這種現象,針對我的小孩,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教會孩子結交好朋友。

以前孩子只是一個人玩耍,和別人的小孩子都不怎麼玩,有東西也不給別的孩子分享,其實他的內心是想和別人玩的。自從那次過後,我教他和別的小孩一起玩耍,做遊戲,甚至主動把自己的筆和紙拿出來一起畫畫,慢慢的學會了有和其他人做朋友。久而久之,再沒見到別人欺負她了。

第二:教會孩子保護自己,不給別人機會。

人家喜歡搶零食,那證明你在不該吃的地方吃零食。當然這是我的觀點,所以如果想吃零食,買了直接回到家裡吃,要麼和好朋友一起吃,要麼是直接在家裡關起門來吃,這樣的話別人就不會來搶了。想吃零食就快速的把它吃完,不要拿在手裡玩,你又不吃別人當然搶了,你吃到肚子裡面誰還能搶得到?我的小孩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從此以後,他買了零食就快速吃完,別人想搶也搶不到。

第三:遇到別人欺負,一定要學會報告家長和老師。

我個人認為這點很重要,現在我們很多的孩子受到傷害的事件,就是孩子受到傷害了過後,也不給家長說,所以很多時候家長是最後一個知道信息的人,我們要教會孩子,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用什麼方式給家長和老師說,這點非常的重要。所以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

以上是我個人對這件事的看法,你是如何教女孩子的呢?歡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成長。


不同版本這樣的問題,小明都回答了,說明這是很多父母比較關心的問題。多數人總是解決不好這個問題,小明覺得大家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夾雜了過多的情緒。

當你是帶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就沒有理性,怎麼可能解決問題呢?關鍵是這種消極情感還會給孩子不好的暗示。

先把這個問題跳出來,小明給大家講講心理諮詢中的基本的原則,比方說,我們遇到來訪者訴說被人欺負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心理諮詢師是不能用帶有消極情感的方式和來訪者互動,諮詢師就不能說「你被傷害了」之類的話,因為會加重加深了來訪者對自己的感受。

心理諮詢師最恰當的態度應該是,表示出關心和關切,同時用客觀式的語言來詢問來訪者,最重要的是詢問來訪者對這件事的感受,萬萬不可在這個時候對來訪者有貼標籤式的行為。比如說,當來訪者還沒有說我感覺到我被傷害了這句話,諮詢師就不可以提前自己給來訪者貼標籤說,你被傷害了。

這就是小明想告訴大家的第一點。也就是說,當媽媽們在遇到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就如同小明前面所介紹,最好的辦法是表現出關切和關注,同時問問孩子他的感受,他怎麼樣評價這件事情,他怎麼樣說出這件事情的想法。

切不可在這個過程中,給孩子貼上這樣的標籤,比如說:「你最笨了,你最懦弱了,你這樣最容易被別人打」。類似這樣的話,不可以給孩子貼上這樣的標籤,甚至還有父母給孩子說你就是這樣膽小,類似這樣的話,在父母和孩子的互動過程中都是錯誤的。

小明曾經看到有個家庭是這樣做的,他們教育孩子去忍,為什麼忍呢?因為這對父母是學佛法的。如果孩子在學校身體都受到傷害了,父母還不管,然後還給孩子進行忍讓教育,那真的是對佛教誤讀。

還有個更極端的例子,家長遇到這樣的事情非常生氣,內在的自尊心被觸動了,好像自己小時候被欺負的感覺全都出來了一樣。帶著被害受害的心態,然後去伸張,說是要給孩子討回公道,這些極端的解決方法都是錯誤的。

除了小明所說的要去關切孩子感受以外,家長還可以做的是,和孩子討論這個問題,問孩子她自己會用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法,如果你嘗試開啟孩子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你會發現孩子能提出很多,然後再讓他去嘗試,嘗試每種辦法的利弊,最終這個孩子就能掌握了多種處理類似問題的方法。

孩子的問題,盡量交給孩子之間解決。因為孩子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無論是打架、衝突並不會對孩子的這一生帶來決定性的影響。

人也都會在衝突中慢慢長大,關鍵是要讓孩子認識到遇到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途徑,那麼孩子就可以用學習到的思維方式和應對策略,去處理長大將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和人之間複雜的交往問題了。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三體的秘密》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應該教他怎麼樣呢?

首先,我覺得要在思想上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對的,這樣的行為應該受到處罰。所以,不能讓孩子忍讓,但是也不要讓孩子打回去。這個時候,就要教孩子法制思想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告訴老師,讓老師去處理這個事情,然後還要求打人的孩子當面道歉。

其次,不要教孩子具體的東西,要一步步引導。比如他被欺負了,要告訴他處理問題的思路,而不是具體的行為,有的時候,他會對這些行為理解錯了,這樣,思想就會有錯誤。

最後,孩子被欺負了,一定要重視,不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為這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致命的傷害。從小被欺負,心理發展會受到影響,如果嚴重扭曲了,那以後就會有嚴重的問題,比如自卑,孤僻,人格分裂等等。

不要以為這是個小問題,這真的很嚴重,要正確引導孩子和同齡人的相處方式,不要讓其走歪方向。


首先,當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那我們知道的途徑是什麼?是親眼看到還是觀察孩子所得?是否真的以往在學校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還是因為經常被忽略而尋找母親關注?這個問題是需要解決的,如果是孩子在以往的學習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就如同孩子所說,在以往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欺負,那麼這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應當解決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繼續追問為什麼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欺負。如果孩子是單純的說謊,不存在老師和同學的欺負,那麼說謊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是否是由於母親平時工作忙或者其他的原因,導致的對孩子的關愛不夠,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尋求關注與保護,這也是一種可能性。

其次,在沒有明確事實真相,或者沒有經過調查,我們應當教育孩子的是正性的東西,而不是向母親說的打回去,也不是一味忍讓。應當問清孩子事件的緣由,事情是怎樣發展的,幫孩子分析對錯,這是非常重要的。而是尋求老師的積極幫助,同時也要教育孩子應當自信,不能受別人欺負,同時也不能欺負別人。

最後,發現有這個現象之後,問題背後的原因應當解決。同時,改變母親溝通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在事件平息之後,孩子的學習、生活各個方面是否受到影響,對孩子內心產生怎樣的影響等,都是要考慮的。

鴨梨心理 查看官方網站 心理學專業解決方案提供商陽光易德榮譽出品


先抱抱這位家長,發生在校園中的欺負行為非常普遍。校園欺負是中小學生中經常發生的一種侵犯行為,包括惡意推搡他人、打罵他人、給他人起侮辱性的綽號、散布謠言等。校園欺負行為在各個國家中都具有很高的發生比例,挪威、英國、義大利、日本等國的研究表明,約有10%-25%的中小學生捲入欺負/受欺負的關係中。我國也有類似的研究結果,研究對我國3332名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中經常被欺負的比率為20.3%,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別為11.8%和4.0%,所以,我國的中小學中也存在著嚴重的欺負/受欺負問題。

在社會心理學中,欺負行為是一種更為具體的侵犯行為的表現形式。目前的研究結果發現,欺負兒童的典型特徵是高神經質和相對外傾型,被欺負兒童往往表現出孤獨、缺乏自信等問題。另外有一些研究者發現家庭因素與欺負行為有密切關係,幼兒曾經生活在嚴厲、苛刻、壓力大及有暴力傾向的家庭環境中,日後很可能成為群體欺負的對象,另外,研究表明,與欺負者相比,受欺負兒童的家長在放任性、拒絕性、和專制性上明顯較低,而在溺愛性和期望性上較高,家庭民主性也較低。這反映出受欺負兒童的家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嬌寵、溺愛孩子的傾向。

建議這位家長改變教養方式,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學校新環境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孩子一點一滴地樹立自信心,幫助他融入班級生活。與班級的老師進行溝通, 共同幫助孩子融入集體,培養自信,能夠與同學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必要時,請帶領孩子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謝謝邀請:

孩子進入校園後,大孩子惹小孩子,強孩子欺負小子,是不可批免的正常現象,當自已的孩子受欺負了,怎樣教育孩子應對才是,首先父母要告訴自己的孩了,不要跟別的孩子去鬧,直接告訴老師,讓老師教育處理,老師教育學生是學生最能接受,轉變的O

同時,還要告訴孩子學會防被孩子欺負的基本方法,如身邊隨常有犯熊習慣的孩子,最好是遠離一些,這樣孩了少受欺負,也能減少熊孩子的習慣行為,在此,還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學會堅強,容讓的心態,不然會影響自己孩子的堅強性O

父母也有必要跟其家長互相溝通,說明情況,配合學校老師,多面進行教有,幫助孩子,改變那些孩子的不良表現,起到最佳的效果O父母千萬不能指使孩子反鬧,自己更不能打罵別人的孩子,這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最好方法o


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欺侮了,家長一定要到學校先了解一下情況,找到那個欺侮自己孩子的同學,告訴他同學要友愛,相信他不是有意這樣做的。

你在家裡教孩子打回去,這樣你打我我打你會讓學校工作很混亂,萬一再打出事就不好了。所以家長不要怕麻煩,先了解情況,如果孩子說是鬧著玩的,你也要分辯是這樣嗎?還是孩子害怕不敢說,不能教他打回去,也不能忍耐。

所以我作為老師一般建議和老師溝通一下,最好到學校,當著老師的面把幾個孩子叫到跟前,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要批評別人的孩子,而是用行動在告訴自己的孩子,當有人欺侮他時,父母永遠是他最好的後盾,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對,也教育其他孩子不能隨便欺侮別人。


推薦閱讀:

TAG:學校 | 教育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