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真的是為了掩蓋劫掠罪證,才火燒圓明園嗎?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岳忠豪

眾所周知,圓明園是我國古典園林建築的集大成者,有「萬園之園」的美譽,其建成以來就為舉世所矚目。然而,由於近代中國國勢衰微,抵抗外侮無力,終致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對圓明園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搶掠與焚毀,自此圓明園成為斷壁殘垣、餘燼廢墟。

(當今圓明園的廢墟)

相信大家都讀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文中寫道: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文章中既有關於圓明園慘遭焚掠過程的敘述,又有現今國人對於圓明園價值的判定,聯軍的兇悍殘暴,國人的悲戚憤恨,種種感情無不躍然紙上。而然我們不禁要問,這種大家耳熟能詳的說法真的是歷史事實,經得住邏輯和歷史的雙重考驗嗎?

(火燒圓明園)

其實,「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這一經典敘述並不新鮮,出於對於列強侵略的憤恨與對國運衰微的感喟,早在清末民國,如學人文公直所編著的《帝國主義對華之侵略》(上海新光書店,1929年)中就有「咸豐帝出奔熱河,聯軍縱火燒圓明園」的說法,民國教科書中亦有相同論述。對於聯軍火燒圓明園,民國時人多半解釋為英法為俘虜遭受虐待而泄憤,而新中國建立後眾家多持「掩蓋罪證說」。可以說,這一經典敘述已流行百年,幾成鐵案。

(未遭劫掠的圓明園)

近年來,逐漸有學者對這一懸案提出了不同見解,北京師範大學歷史教授王開璽認為,《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既有錯誤之處,又有不嚴謹之處:火燒圓明園的僅僅是英國軍隊,法國則明確反對;「掩蓋罪證說」更是不入情也不合理,並且無史料支撐,事實上放火焚燒只能加重聯軍的罪行,因虐待俘虜而火燒圓明園的「泄憤說」只是侵略者時候掩蓋罪行的說法,真實的目的是為了打擊報復清朝,摧毀中國軍民的鬥爭意志,爭取更大的侵略利益。一些中國的不法奸民也在扮演著並不光彩的角色。吳繼軒、李勝斌等人亦持相似說法。

通過對這起百年懸案的辨正,當日英法聯軍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中國國勢孱弱任人宰割的歷史是否真的已經過去,這依仗著每一位中華兒女的不懈努力。

(圓明園的斷壁殘垣)

參考文獻:

1、王開璽:《圓明園三百年祭》,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年。

2、裴廣強:《英法聯軍第一次火燒圓明園諸問題再考》,《北京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

3、吳繼軒、李勝斌:《再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主要目的——兼與戴逸、章開沅等人商榷》,《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圓明園是清朝的皇家園林,裡面珍藏著中國歷代藝術作品的精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被英法聯軍所燒毀,那麼被燒的原因是什麼呢?僅僅是為了掩蓋劫掠的罪證嗎?顯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圓明園被燒的原因大致有這麼幾個:

第一個原因就是咱們熟悉的英法聯軍是為了掩蓋劫掠的罪證。英法聯軍打進了北京城,闖進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裡面全是各種珍寶,英法軍人大肆搶奪,看見白銀就搶走,再看見黃金,就把白銀扔掉去搶奪黃金;再看見珠寶鑽石,再次扔掉重新搶奪。所有的人,上至將軍,下至平常士兵都搶紅了眼。大肆搶奪之後,英法聯軍為了銷毀罪證,於是放火燒了圓明園。

第二個原因就是震懾清政府。什麼意思呢?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就是為了恐嚇清政府,表達出來的意思就是如果不趕快屈服,接受一切條約,我們還敢燒北京的紫禁城。從而達到他們發動戰爭的目的。

第三個原因可以從英法聯軍的心理上分析。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一種勝利者的囂張,火燒圓明園使英法兩國被世界上其他列強所羨慕。兩個小國就打敗了東方大國,而且還是徹底的打敗,連人家的皇家園林都給人家燒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法兩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我們都知道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了《

南京條約》目的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更好的對中國進行掠奪。法國,俄國,見英國在中國取得了利益,都十分眼紅,於是同英國一起想進行修訂條約,但是沒有清政府的同意,於是借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法國,在圓明園掠奪了大量財寶,更可恨的是搶奪之後還放了一把火,至今成為了斷壁殘垣。使我國大量瑰寶流落他鄉,我認為他放火一方面是為了可以掩蓋他燒殺搶掠,使我國的寶物無處可尋,另一方面就是單純的為了搞破壞,來滿足他們內心的樂趣。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也就是在1843年,中英雙方在南京議和,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其中有一條規定,大英帝國在12年後有修訂商約的條款。12年後,即西曆1856年,英國政府派軍艦抵達廣州,廣州總督葉銘深因擅自做主,不肯允許英軍入城,所以英國軍艦炮轟廣州城,咸豐皇帝大怒,可是英軍不顧反對,依然率兵北上,並拉上法國一起,軍艦抵達大沽口沿岸,(所謂的亞羅號事件只是介面罷了)咸豐皇帝得知後,命人交涉,規定,關於雙方為期12年的修約要求,可以談判解決,但是英國和法國政府各自只能帶領十餘人的護衛進京。可是英法聯軍斷然拒絕了清政府的要求,並向天津大沽口開炮,一舉攻破了大沽口炮台,之後佔領天津。消息傳到北京,咸豐皇帝聽取了肅順等人的進言,以狩獵為名逃離北京,想熱河避暑山莊而去。派恭親王奕訢留守北京進行談判。英法聯軍乘機從朝陽門攻入北京城,揚言為懲治清國,下令搶劫了圓明園,並發火燒了圓明園,然而聯軍卻很好的保護了紫禁城,在他們看來,如果去搶劫和焚燒紫禁城的話,那麼咸豐皇帝就不會再迴鑾北京了,只會更加的刺激清國人民的反抗,對自己的利益不利,加上恭親王的斡旋,使得北京條約得以順利簽訂,聯軍這才撤離北京城,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在這裡要注意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製造者就包括杰特聯隊,這支部隊隸屬英軍東印度殖民地駐軍,並且杰特聯隊還參加了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也就是說:杰特聯隊參加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鎮壓太平軍(即常勝軍,後來李鴻章借師助剿,便是杰特聯隊),所以在後來的朝鮮戰場和中印自衛反擊戰中,當毛主席得知,有杰特聯隊要繳械投降,說到這是百年國恥,毛主席斷然命令,拒絕杰特聯隊投降,下令全殲了當年參與火燒圓明園的杰特聯隊,從此,這支有著百年歷史的杰特聯隊自此走向歷史。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並不僅僅是為了掩蓋罪行,下令火燒圓明園的是英國的額爾金,因為他想給咸豐皇帝,一個教訓,第一種教訓方法建一座人口遇難的墓碑,但想了想教訓太輕了,第二索要巨額賠款,但是又想了想清政府已經夠窮了,要巨額賠款還得從老百姓身上刮,於是想了第三種那就是火燒圓明園。


推薦閱讀:

TAG:圓明園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