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是從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西紅柿,也就是番茄,原產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主流觀點認為最早種植番茄的是秘魯人,但是由於番茄的顏色過於鮮艷,當時被誤認為有毒,被稱為「狼桃」。
1554年,葡萄牙人把番茄從南美洲帶到了歐洲,但是當時番茄只是作為一種奇花異草被栽種於庭院,供人們觀賞。番茄開的花是黃色的,沒有什麼香味,在碧綠碧綠的葉子的襯托下,非常好看。而半熟半生的番茄是黃色或者粉色,成熟的番茄鮮艷明麗,多肉飽滿,備受人們喜愛和追捧。據說,番茄傳到英國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情人將一株番茄送給了她,女王非常開心,於是番茄成為了愛情的象徵,成為了「愛情之果」。當然這時的番茄還只是一種觀賞性的植物,並沒有被拿來食用。據有關史料記載,最早食用番茄的是西歐國家義大利和西班牙,在兩個國家人民的嘗試後,地中海人民發現番茄並沒有毒,且味道還不錯顏色又鮮亮,於是就著胡椒、牛油等作料放心愉悅得吃了起來。
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隨著西方傳教士的來華,他們也將番茄帶到了中國。在明朝萬曆年間的地方志中有了關於番茄的記載,當時人們將這種植物叫做「西番柿」。番茄傳入中國之始也是被視為毒物。王象晉的《群芳譜》中說到「生食之,刺入喉」看見當時對於食用番茄人們還不適應。一直到清代,番茄一直是觀賞性植物。真正被吃,應該是到了清末,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番茄不僅沒毒,還可以生吃。之後番茄本土化,和雞蛋一起炒後,成為了中國人最為常見的一種家常菜。
西紅柿原產南美洲,傳到中國是在明朝期間。
現在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櫻桃番茄。
根據記載,墨西哥是較早馴化栽培的,在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傳到西班牙、葡萄牙,隨後,1550年前後傳到義大利,1575年相繼傳到英國和中歐各國,當時作為觀賞植物。
直到18世紀中葉,才開始作食用栽培。
1768年,米勒首次作出植物學描述,進行分類和定名。
17世紀傳入菲律賓,後傳到其他亞洲國家。
中國栽培的番茄是從歐洲或東南亞傳入。
清代汪灝在《廣群芳譜》的果譜附錄中,有描述過「番柿」:「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
從上述記載來看,西紅柿是在明朝傳入中國,在清代逐漸批量種植。
至於西紅柿那天傳到中國我無興找答,我記憶的印跡中只有那天品嘗雪糖拌西紅柿的美味。耳邊似乎還有這是爺爺第一次吃西紅柿的話,隨後的就是你們這一代好活了!這我不知該怎說下去,從小學課本歸類識字所見的「西紅柿」三字起,我就有了留心西紅柿實見的記憶,直到我家買種自種。那時的西紅柿對我來說不在稀罕少見了,直到今天已成蔬菜市場里的一種菜了。走進中華文明的史頁,西紅柿三字的來源甚早吧,怎成一種詞源的組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