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人彈的天琴有什麼傳說?
05-20
壯族天琴產生的年代歷來說法不一,作為巫文化的產物,多數人認為其應誕生於古駱越巫文化盛行時,距今大約有兩千年的歷史。它的發源地也有寧明、龍州、憑祥和防城等說法,甚至有人認為它是由越南傳入。
天琴又名叮叮,這是它在壯語中的發音,彈天琴這一習俗廣泛流傳於左江流域的壯族地區,在諸多神話傳說中,它還被稱為鼎。傳說中,天琴最初由葫蘆作為琴筒,拐杖做成琴桿,兩根鬍鬚作為琴弦。相傳壯族先民媽勒的家鄉充滿陰暗和寒冷,媽勒為了給家鄉光明便去尋找太陽,在途中疲憊不堪暈倒在地,天上的仙翁見狀被他的真誠之心所感動,便將自己的手杖放在他身邊,解下自己的法寶葫蘆並拔下兩根鬍鬚,託夢給媽勒。待他醒後,按照夢裡仙翁的提示,葫蘆為筒,手杖做桿,鬍鬚為弦製作而成了一把「鼎」,手中邊彈這把鼎,口中常念心中的願望,就會變為現實。於是媽勒帶著這把仙翁賜予的法寶,邊彈邊念,給家鄉帶來了光明和溫暖。
另一個傳說也很具有代表性。很久以前左江一帶連續三年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莊稼顆粒無收,村民吃樹葉、啃樹皮,生靈塗炭,人類瀕臨滅絕。金龍神洞中有個叫「將千金」的壯族女人為拯救生靈,長跪三天三夜求天降雨,直至昏倒。昏迷中,天神派老仙翁為「將千金」送來葫蘆、桃木和鬍鬚,並教她用此三物做了個「鼎」。她彈唱求天降雨,結果天下大雨,人類得救。「將千金」造鼎求天顯靈的消息傳開後,遠近村民大都來求「將千金」彈鼎祈福禳災。在這個傳說中,這位先祖所做的鼎是由葫蘆、桃木、鬍鬚構成,並對天琴能求神問天的功能做了簡單介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