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交趾是現在的哪裡?
《禮記·王制》:「南方曰蠻,雕題交趾」,交趾是「足相向」,也就是盤腿的意思。岱依族、儂族稱越南的主體民族為「交(Keo)人」。
最早的「交趾」說的是南嶺以南。秦末社會動蕩,南海尉趙佗(河北正定人)在嶺南割據一方,並建立了南越國。封建時代,南越被越南看做自己的政權,甚至在19世紀初阮福映向嘉慶皇帝求國號的時候,要的也是南越。但是矛盾的是,到了現代越南教科書中,雄王才是越南的始祖,而趙佗成了北方的陰險侵略者,也許是出於民族主義的考量,不過要是追溯歷史根源的話,雄王 「其始祖出於(炎帝)神農氏之後」,同樣也來自中原。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在其地區設置7郡,其中的交趾(今河內東北)、日南(今廣治)、九真(今清化)三個郡就在越南境內,這代表著越南進入了「郡縣時期」。在兩漢之交,漢朝官吏在九真和交趾建立學校,漢字和儒家文化傳入越南。經過數百年,尤其是在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二征起義」之後,又推行了漢朝的法律制度,交趾的政治經濟面貌更加與漢朝相似。在越南正史《大越史記全書》中,就承認「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中的「士王」便是三國時期的交州太守,其祖籍為山東士燮,在其治理下,交趾成為了戰亂中不少中原士大夫的避難地,一直到近代,越南都是不少革命仁人志士躲避政治迫害的場所。
然而中原政權對交趾一帶的治理並沒有上心,中原王朝派遣到那裡的官吏,多是戴罪之貶官,良莠不齊。到了唐代,交趾改置「安南都護府」,雖然仍是郡縣,但「都護府」的名稱已經暗示不同於內地。到了9世紀後期,南詔(在今雲南)兩次出兵侵佔交州,而防禦在此的駐軍嘩變引發龐勛起義,再加上當地對大唐的失望,最終引發脫離大唐帝國統治。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趙佗的南越國,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來源於《禮·王制》曰:南方曰蠻,雕題交趾,雕題是紋臉,交趾注曰「足相向」,就是盤腿。《山海經·海外南經》有「交脛國」之記載,「其人交脛」,交脛不能行,只能坐,故「交脛國」即「交趾國」也。唐代王勃在寫完滕王閣序後渡海探望在河內當縣令的父親時,遭遇海難而亡。也從另一個層面證實交趾早在漢唐時期,中央王朝就對越南北部實行有效統治了。
如有不對,曰這個編者就是
交趾即山海經中交脛,族民長時期處在「廣地」即今兩廣及越南。交脛、交趾、交子、百越是她們不同時代的稱謂,我們還可以把這個民族理解為「走戉」,她們的始祖便是地皇女媧,你不相信吧
越南,明朝時越南是中國的附屬國,由於國內叛亂,導致皇室無人,叛亂者斬殺明朝大將,引來朱棣的怒火,發兵30萬圍剿叛軍,戰火平息後,明朝皇帝便在那裡設置官員,原來的國家不復存在,改名交趾。
推薦閱讀: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