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文化的香道工具有哪些?


【我們圖超好!】

多了去啦!挑之前做的清宮舊藏的精品香道具供大家賞析!!

中國香具文化是伴隨著香文化而產生的,從最初的簡陋到奢華,清宮的香具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傳統的各類香具形式,而且在承繼前代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清宮主要的香料存儲器具有香盒和香袋

香盒

清 竹透雕海棠形熏爐式香盒 故宮博物院藏

此香盒以竹根雕制,略呈橢圓形,四齣海棠式,分作蓋、身兩部分,整體是仿古代的蓮花熏爐樣式,分外精巧別緻。

清乾隆 白色地套紅色玻璃花卉紋香盒 故宮博物院藏

瓷及玻璃香盒也是清宮香盒中很具特色的一類,尤其是玻璃香盒,在清代宮廷中曾大量使用,為歷代少見。

清 銅鍍金香盒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香盒中金屬類如金、銀、銅、錫、掐絲琺琅等的數量最多,清宮舊藏香盒就形狀而言,傳統的圓形香盒最為常見。

清 掐絲琺琅香盒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剔紅團香紋梅花式香盒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剔紅團香紋梅花式香盒 故宮博物院藏

香袋(香囊)?

從清宮舊藏香袋實物看,多為隨身攜帶盛放香料的器具,功能與荷包相似。古人即有隨身佩香的習慣,《禮記·內則》:「衿纓,皆佩容臭。」清人孫希旦《禮記集解》就認為容臭即「小囊以容受香物也」。

清宮香袋依宮廷規制或「御用標準」往往精工細作,形狀亦紛繁各異,幾何(如長方委角、多角、如意頭、雙錢)、狀物(花籃、八吉祥、銀錠、如意)、象生(如葫蘆、瓜、石榴、桃、荷花)甚或人物造型不一而足。

清道光 滿穿米珠桶式香袋 故宮博物院藏

質地則以布棉綢緞為主,稀見的可舉清宮舊藏「滿穿米珠桶式香袋」一例,主體皆以米珠連綴,內可盛香料,上下貫穿絲帶以便佩戴。

清 翠玉鏤雕雙魚紋香囊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翠玉鏤雕桃紋香囊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舊藏又有一件「翠玉雙面鏤雕雙魚紋香囊」,不但質地為硬質的翠玉,且構造與香盒類似,兩面可扣合,內可存香料,雙面鏤雕錦紋地及雙魚,上下兩端各附一大粒珊瑚珠,下附由多串珊瑚米珠組成的穗子,每串珊瑚米珠下皆綴以水滴狀翠珠,組成穗墜角。

清 象牙雕花香盒 故宮博物院藏

除此以外也有白玉或金累絲質地,亦是巧奪天工,顯為皇家定製。與之相似的,還可見一系列可佩帶的「香盒」,如「象牙雕花形香盒」,結構與前述香囊幾乎一致,實則也是可隨身佩戴的「香囊」或「香袋」。

清 白玉鏤雕蓮花紋香囊 故宮博物院藏

清光緒 湖色緞綉荷花紋花籃式香袋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銅鍍金累絲桃式香囊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金鑲珠石累絲香囊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金鏤花嵌松石翠片香囊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所藏存香器具大都材質上乘,紋飾精美,具有明顯的皇家特色。宮廷製作的器具,大都經過皇帝親自下旨,從材料的選擇、紋飾的搭配、樣稿的審查到最後的成品驗收,無不體現著皇帝的個人意志,而作為具體執行者的工匠則遵照皇帝的意圖將其付諸實物(造辦處製作的存儲器具大都有明顯的時代特色,這也為我們對器具斷代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香盤&香插

清 青玉光素托蓮蓬式香插 高29厘米 盤徑11.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青玉蓮瓣托觚式香插 高7厘米 盤徑12.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燃香是香料的主要使用形式,香料通過燃燒最大程度的釋放本身的香氣,而精美的燃香器具不僅達到利用香料的目的,同時也可裝點居室。從檔案記載來看,清宮的燃香器具主要有香爐、香熏、香筒、香盤、香插等。

清 掐絲琺琅暗八仙紅蝠紋香插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白玉葵花式香插 高3厘米 盤徑11.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白玉托瓶式香插 高4.2厘米 長13.1厘米 寬7.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香插,即插香的基座,多在燃燒線香時使用,香盤則是承接香灰的底盤,多數香插本身也會帶有一底盤,兩者往往須搭配使用,更多情況是二者合為一體。

清 冬青釉粉彩螺蟹紋霽藍描金瓶式香插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青玉象馱寶瓶式香插

由於清代線香盛行,清宮也特別製作許多香插、香盤,「據圓明園來帖……內務府總管海望太監張玉柱將做得插香盤樣二件呈覽,奉旨:流雲不好,著做四片雲……」清代皇帝較為重視香插香盤的製作,製作數量亦多。

香筒即筒式的香熏,有時也稱「香籠」或「香亭」。

清 青玉鏤雕蟠螭紋亭式香薰筒 故宮博物院藏

香筒出現於宋,但流行還是在明清,此時線香的盛行也推動了筒式香熏的應用。清宮實物中有一類香筒,材質基本以金屬為主,兼有碧玉或其他材質,基本同為圓柱形,上蓋則為亭式。

清 碧玉透雕雲龍紋亭式香筒 高57.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成對使用,使用時香筒內燃香料,香氣由中間孔隙釋放。清宮檔案記載香筒一般也放置於寶座兩側,與甪(讀音:[lù])端等動物形香熏一同使用。

清 畫琺琅鏤空夔龍紋香筒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柏唐阿常安來說太監高玉交單檐龍掛香筒一對,圓樓香筒三對,傳旨:著交佛保,著將單檐龍掛香筒改作重檐收拾見新,其圓樓香筒亦收拾見新,在按尺寸配做甪端四對」

清 竹雕蟲草白菜圖香筒 故宮博物院藏

從記載來看,不論是單檐還是重檐,形制相類,而按尺寸配做甪端則反映了當時的實際使用情況,現存三大殿中寶座兩邊的陳設布置也可印證。

清 畫琺琅鏤空六角亭式香筒 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原地擺放的香筒,清代宮廷還出現了將香筒或香爐安設在挑桿上的做法,原理類似於燈籠,使香筒不但可手持,亦可放於室內較高處,即所謂「提爐」。

清 青玉鏤雕松樹人物紋香筒 故宮博物院藏

手持香筒的淵源可追溯至唐代盛行的鵲尾行爐,後逐漸演化為挑桿香筒或挑桿香爐。清代檔案中有大量關於此類提爐的記載。如雍正五年,曾賞賜給西藏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各一對「紅銅簪花鍍金提爐」,其上就都安裝了提桿。相較於挑桿香爐,清宮對挑桿香筒的使用更為頻繁,特別是在佛堂、居室等處。

太和殿掐絲琺琅蟠龍紋香筒陳設場景 故宮博物院藏

如見於檔案的「太監胡世傑交黑漆香筒二件隨寶座,傳旨:將香筒換纓絡配挑桿交佛堂。」「……保和、太和西暖閣東西格上各有一空處,西邊格子內配做一挑桿龍掛香筒,東邊格子內配合香筒做一挑桿。」等等。

清 青玉鑲嵌亭式香筒 高44.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有時根據香筒的情況配製挑桿,有時則根據挑桿製作香筒:

「……交象牙罩蓋香筒一件,傳旨:照里一層款式做挑桿象牙香筒一對,鑲銀里,先畫樣呈覽,準時再做……催總白世秀將畫得彩漆挑桿紙樣一張交太監毛團胡世傑高玉呈覽,奉旨:照樣准做。」

清 同治款金亭式香筒 故宮博物院藏

原文作者:萬秀鋒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4年9月刊《清宮裡的香具》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你們不要找了!每張圖都有水印!盜圖可恥!


首先,謝謝頭條問答邀請。

要回答題主這個問題,要先回答2個問題

1. 什麼是香道工具?

2. 香道工具拿來做什麼?

什麼是香道工具?簡單來說,就是在香道文化中使用的所有輔助性工具。

香道工具拿來做什麼?主要有兩種用途:制香和品香。前者主要包含合香容器(碗、盆等,以陶瓷為佳)、水、鑽粉、蜂蜜、面板、篩蘿等;後者主要是香爐、手爐、香斗、香筒、卧爐、熏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鏟、香匙、香囊等。

回到題主問題。實際上,大部分人用香道工具主要來品香,而非制香(畢竟制香流程繁瑣,所需用具、材料又多),所以筆者下面著重講下品香工具。

  1. 香爐

香爐,香道必備的器具。主要用來熏衣、陳設、敬神供佛等。圓形的香爐應該一足在前,兩足向後放置。

2. 手爐

手爐是可握在手中或隨身攜帶的小香爐。形狀多樣,表面會鏤空,雕成人物、山水等圖案,材質多為銅。

3. 香斗

又稱長柄手爐,多用於供佛。柄頭雕有蓮花或瑞獸

4.香筒

主要用來熏燒線香的工具。形狀為長直的圓筒,筒內有小插管,用於安插線香。材質多為竹木、石玉或象牙

5.卧爐

類似於香筒,但主要用於橫向點香。

6.熏球

又稱香球,球內設有小杯,用於放置香品。由於其獨有的內設,即使放在被子里,小杯也能保持水平,其內的香品也不會傾倒出來,所以也稱為「被中香爐」

7.香插

用於插放線香的帶有插孔的基座。

8.香盤

又稱香盤,作為焚香時的接盤。

9.香盒

放置香品的容器,也可裝飾香案和居室。多為圓形或方型,木質。

10.香囊

用於放置香料,以便於隨身攜帶。多用於提神,電視劇情節中也常作為定情信物或護身符。

11.香夾、香筷、香鏟、香匙


這個要分兩部分回答。

第一中國傳統香事(爐瓶三事 圖一),用具包括:香爐/香瓶/香盒。工具包括:6件(圖二為劉良佑老師參考故宮文物復刻款)。

第二日本香道,用具包括:香瓶/香爐/品香杯/香盒/碳架。工具包括(香道7君子圖三):香箸/灰押/香掃/香匙/香鏟/香夾/側灰押。

希望此回答能幫助到你。


題主好,香具是指使用香品時所需要的一些器皿和用具,也成為香器。早期的香具,一般較為單一,僅有香爐、箸瓶、香匙等。

隨著焚香的發展,香具也隨之增多。香道用具除了最常見的香爐之外,還有手爐、香斗、香筒(即香籠)、卧爐、熏球(即香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箸、香鏟、香匙、香囊等。造型豐富的香道用具,既是為了便於使用不同類型的香品,同時也是一些美觀的飾物。

香爐:香爐是最常見的香道用具,其外形各式各樣,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等。材質多為陶瓷、石料或銅等金屬。明清以來流行銅香爐,銅爐不懼熱,而且造型變化多端。其他材質的香爐,多在爐底放置石英等隔熱砂,以免爐壁過熱而炸裂。

手爐:手爐是可握在手中或隨身提帶(帶有提樑)的小熏爐,類似暖爐。多為圓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鏤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圖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紋樣;材質多為黃銅或白銅。

香斗:又稱長柄手爐,是帶有長長的握柄的小香爐,多用於供佛。柄頭常雕飾蓮花或瑞獸。香斗在唐代已經很流行。香斗所燒的多為顆粒狀或丸狀的香品。

香筒:香筒是豎直熏燒線香的香道用具,又稱「香籠」(以區別於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為長而直的圓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鏤空成各種花樣,筒內設有小插管,以便於安插線香。其質材多為竹木、玉石或象牙。

卧爐:卧爐用於橫向點燃線香,也稱橫式香熏。類似於香筒,但橫豎方向不同。

熏球:熏球又稱香球,呈圓球狀,帶有長鏈,球體鏤空並分成上下兩半,兩半球之間以卡榫連接。球體內設有小杯,以承軸掛於中央,無論熏球如何轉動,小杯始終能保持水平,杯內的香品也不會傾倒出來。由於這種精巧的設計,即使把熏球放到被子里也不會傾覆熄滅,所以也稱「被中香爐」,其原理與現代的陀螺儀相同。

香插:香插是用於插放線香的帶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數量有各種款式,以適用於長短粗細不同規格的線香。

香盤:香盤又稱香台,是焚香用的扁平的承盤,多以木料或金屬製成。

香盒:香盒是放置香品的容器,又稱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形狀多為扁平的圓形或方型,材質多為木製,體積大小不等。香盒既用作容器,也是裝飾香案、居室的物品。

香夾:香夾用於夾取香品。

香箸:香箸即「香筷」,多為銅製。

香鏟:香鏟常用來處置香灰,多為銅製。

香匙:香匙用於盛取粉末狀或丸狀香品。

香囊:香囊用於盛放香粉、乾花等香品,以便於隨身攜帶或掛佩,多為刺繡絲袋,也常把綉袋再放入石、玉、金、銀等材質的鏤空小盒裡。系有絲線,能掛在頸下的也稱為「佩香」。

香帚:清理香具上的粉塵,以示敬重;

香篆:壓香末為篆紋,循序燃點,篆紋吉祥,香雲繚繞,有祝願祈福之意。古人也用作計時,南宋時杭州城曾盛行香篆;

香押:用來整理香灰,使香灰平整或者平滑,常用於隔火熏香中為香灰整理造型使用。一般材質銅質較多,也有銀質。

香刀:用來切去香木,便於熏燃。

切香盤:用來切香或者鑒賞香品。

隔片:用以隔開香灰與香品的薄片,其主要是為了保持隔面上恆溫,並不讓香碳火香灰味影響品香。


沉香諮詢或鑒定,歡迎私信恬生頭條號:每天懂點香學

每天兩分鐘,帶您走進馥郁沉香的世界!



中國傳統的香道具就是「爐瓶三事」:香爐、香盒、香箸瓶。

香箸瓶中有香箸一雙、灰壓一柄。

如此而已。

大家可以留意宋元明三朝古畫中的案上香具,皆如是。


我接觸香道有半年多了,從某寶上買了一套香具,算得上還可以,若你只想打篆什麼的,需要如下工具:

灰壓,壓平香灰。

香篆,讓香粉做出形狀。

當然最重要的,還要有一個香爐。

若要做線香,便需要:

打粉機(打香粉用,也可以直接買現成的香粉),粘粉,擠香器,晾曬網等。

若要做合香,便要多學習,要置幾本關於香道的書,多多看看前人的東西。

以上僅個人意見,不對之處,請指教。


香爐(香爐也稱香壚,或熏爐,方形稱鼎,三足圓沿頂上環耳稱鬲(li)式爐〈上面有圓沿或圓沿上有環耳〉,無足或底帶圓盤短腿稱簋(gui)式爐,都是禮器,香爐是三具足〈香爐,燭台,花瓶〉或五〈七〉供〈香爐;燭台,花瓶〔花觚〕兩個,〉之一)。三五枝香在一起是一炷,成把的香在一起也是一炷香。上香通常請供怎麼答應就怎麼上香(立香,卧香,吊香等)。


重磅顯現:傳說中的白棋楠


推薦閱讀:

TAG:沉香 | 文玩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