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忠君思想的古代,貫徹皇帝意志的秦檜是奸臣還是忠臣?


謝邀。首先必須指出,「貫徹皇帝意志的秦檜」的說法是有問題的,秦檜從來就沒有真正貫徹皇帝意志。

一、秦檜南歸之前:

靖康之辱後,秦檜隨宋徽宗、宋欽宗一起被金軍拘往北方,經燕山,轉至韓州。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康王趙構在應天府即位,建立南宋,是為宋高宗。其後,秦檜被金太宗完顏晟賜給其弟撻懶,留在燕山府,而宋徽宗、宋欽宗後來卻被拘往五國城(位於今黑龍江依蘭縣)。

諸君請思之:

秦檜根本不顧他的主子宋徽宗、宋欽宗,自己又另外找到了新主子撻懶,這是貫徹皇帝意志?

接著,秦檜先充「任用」,後任命為「參謀軍事」。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國兵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其中東路由撻懶和金兀朮直下淮南,南宋軍隊一路敗退,唯有漣水軍鎮撫使趙立率軍民百計死守楚州(今江蘇淮安),金兵屢攻不下。此時,秦檜居然寫了勸降書給趙立。後來趙立戰死楚州,城破時,楚州軍民拒死不降,「抑痛扶傷巷戰,雖婦人女子亦挽賊俱溺於水」。

這裡,諸君想想:

秦檜寫了勸降書,是貫徹了宋徽宗、宋欽宗的意志,還是為宋高宗趙構著想了?

二、「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

建炎四年(1130年),「秦檜還自金師,至越州,求見帝。帝謂輔臣曰:"檜忠過於人,朕得之喜而不寐。既聞二帝母后消息,有得一佳士也。"」

當時,秦檜「自言殺金人監己者奪舟而來」,又自言「為相數月,可聳動天下」,且得范宗尹和李回力薦,趙高宗又一見如故,遂拜為相。這是秦檜第一次拜相,他此前曾提出南北分治方略:

「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

此前,南宋朝廷雖然且守且和,但氣節仍在,而自秦檜開始,南宋朝廷則「專意與敵解仇息兵」。

諸君請看秦檜南歸初時就改變了朝廷的戰略定位,這是忠君之舉?

三、利用張浚,破壞岳飛北伐計劃:

紹興六年(1136年),韓世忠為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屯楚州,岳飛以京西河北路宣撫副使,屯鄂州,當時的丞相張浚經常稱讚韓岳二人可以倚辦大事,當時三人關係尚好。

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任命秦檜為樞密使,地位僅次於宰相張浚,又以岳飛為湖北京西宣撫使,進拜太尉,岳飛數請恢復中原,當時趙高宗還算清醒,對岳飛說,「中興之事,一以委卿。」當時岳飛的計劃是:

先恢復中原,迫走劉豫,收復陝右,屯兵浚、滑(屬順天大名府),經略淮南淮北兩河。

應該說,當時的抗金形勢空前大好,岳飛的計劃也是可行的,但這時秦檜又跑出來搗蛋了,他先是利用張浚心胸狹窄雜念甚多的毛病,請詔讓岳飛去和張浚議事,結果岳飛和張浚說不到一塊去,不歡而散,然後又和張浚一起說服了宋高宗,收回了岳飛的全國軍事指揮權,岳飛北伐計劃破滅,只能上表乞還廬山之母喪。

諸君細思,此時秦檜可有貫徹宋高宗的意志?

四、十二金字牌催岳飛還師:

這段故事想來大家很是熟悉了,紹興十年(1140年),岳家軍主力已進發到汴京附近,岳飛當時對部下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但抗金面臨大獲全勝之時,秦檜卻「諷台諫請諸將班師」,於是岳飛一日奉十二金字牌,不得不引兵還師,當時岳飛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此後諸路將帥皆被召回,蔡州、鄭州、淮寧府等地再次落入金人之手。

諸君請想想,秦檜這是貫徹宋高宗的意志,還是貫徹金主的意志?

五、「莫須有」害死岳飛: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秦檜密奏高宗「論功行賞」,收回諸將兵權,韓世忠、張俊、岳飛等相繼回朝,九月,秦檜上奏宋廷,派劉光遠、曹勛出使金國議和,商議以淮水為界,宋割唐、鄧二州,岳飛不附和議,力主恢復。

這時,金兀朮寫信給秦檜:

汝朝夕以和來請,而究竟岳飛正在圖河北。看來飛在,和決不成。殺飛,和乃可必。

此時秦檜也認為岳飛不死,和議不成,己必及禍,於是和張俊謀,必欲殺岳飛。此後誣告岳飛意圖謀反,說岳飛部下張憲曾得岳雲手札,讓其陰謀佔據襄陽,還飛兵權。當時韓世忠聞之,追問秦檜岳飛罪名,秦檜說了千古聞名的「莫須有」罪名:

岳雲與張憲書,雖不明白,道其事莫須有?

紹興十二年(1142年)一月,岳飛和岳雲父子冤獄慘死。金國「酋輩聞之,設酒相慶,見中原永為我有矣。」

諸君,諸君,秦檜此舉,可是貫徹宋高宗之意?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二十二日,秦檜病死,「檜居相位十九年,劫制君父,倡和誤國,忠良盡誅。」

縱觀秦檜一生所為,絕對不是貫徹皇帝意志,更不是什麼忠於宋朝之臣,今人經常提出再議秦檜奸臣一事,不知為何?六甲番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今人已淪落到是非不分之地步?

六甲番人以為,張居正評論秦檜最得吾心:

檜主和議,不欲恢中原。令高宗牽手制足,惟其指使。忠良將相,被其屠戮,病不成獄,實天意不能容之也。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請您關註:六甲番人。


秦檜在皇帝趙構的授意下殺害了岳飛父子,儘管是貫徹君主的意志,但是秦檜還是奸臣一名。忠君,如何理解這個「忠」字,是正確理解秦檜是奸臣的關鍵!忠,並不是愚忠,也不是凡事都聽君主的話就是忠。為國家計,為天下計,君主有錯時要及時規勸,甚至以死規勸,方才算是忠臣。凡事不論對錯,不辯事非,只順著君主的意思去做,就是奴才,就是大奸!秦檜就是這種大奸似忠的典型代表!

一、忠字的含義

《忠經·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說:「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忠,是人對天地、真理、信仰、職守、國家及他人等都至公無私,始終如一,盡心竭力的負責完成份內義務的美德。

忠者,德之正也。從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於心為敬,故忠從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為正直之德,故從中聲。《說文解字》中講:「忠,敬也,盡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誠盡責就是忠的表現。

二,真正的忠臣

《忠經》提出君王要「上事於天,下事於地,中事於宗廟,以臨於人。《詩》云:『昭事上帝,聿懷多福。』」意思是:君王要以他的德行去事奉天地、宗廟,並將其德行展現在舉國百姓面前,如詩經上所說「敬事上帝,無私愛民,就能獲得上帝所賜的無量福份」。

就為臣之道而言:「君子去其私,正其色,不害理以傷物,不憚勢以舉任。惟善是與,惟惡是除……忠臣之事君也,莫先於諫。」「忠諫」是讓君王做符合公理的事,並且還要避免君王胡作非為,要直言以使其改過遷善,希望其德行更完美。因此忠臣的職守是要替大眾維護正理,不僅是對於君王的忠,更重要的是對於天下眾生的忠,他既不愧對自己的國家,也不愧對自己的君王,這才是大公無私的忠。忠臣重要的責任就是規諫君王的過失,當君王有任何不對的事時,忠臣是不能不力爭到底的,故云「從道不從君」。

漢代的司馬遷就是忠臣的代表,他明白李陵投降匈奴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故敢於向漢武帝進諫。最終司馬遷被處以宮刑,也沒有改變自已的意志!唐代的魏徵也是忠臣的代表,多次勸諫唐太宗,雖然違背了李世民的個人意志,但是卻符合天下百姓的利益,最終也給李世民帶來了從諫如流的明君稱號。反觀秦檜的所作所為,就是順著宋高宗的意思走下去,殺了岳飛!最終呢,秦檜成了大奸臣,宋高宗也成了昏君,至少天下百姓對秦檜和宋高宗都不滿意!


本頭條號「大秦鐵鷹劍士」 專註先秦兩漢的歷史與文化研究,歡迎大家關注我,以便相互交流討論,共同學習進步,共同弘揚國學文化。


謝邀

秦檜成為奸臣,殺害岳飛只是他的奸臣作為之一,而不是因為殺害岳飛而成為奸臣,因果關係不要顛倒。

這首先,談一下個人理解的忠君思想。

忠君思想就是貫徹皇帝意志么?不然。事實上所謂的「忠君」不是指皇位上的帝王,而是這個國家(朝代)。否則那些所有與皇帝持不同意見,對皇帝進行勸誡的人幾乎都是不忠了。

霍光是不是忠臣呢?宋神宗時期的司馬光是不是忠臣呢?霍光直接廢掉了昌邑王的帝位;宋神宗要變法任用王安石,司馬光堅決反對,難道就不忠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貫徹皇帝意志不是評判「忠君」的根據。

秦檜為什麼是奸臣

說到秦檜的奸臣,最大的一項就是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自毀長城。現在網上就有很多說殺岳飛是趙構的意思,所以秦檜背黑鍋。

1、殺岳飛

很多人罵秦檜奸臣的時候,都主要提到殺害岳飛的問題。

現在網上有幾種說法是岳飛涉及到立太子的問題,加上功高震主所以被殺,還有一種說法是秦檜是金國派遣的間隙,殺岳飛是議和的條件。

沒考證過,所以這裡我就不說誰要殺,但是秦檜的「莫須有」聞名天下,這個方式就是奸。

2、秦檜的作為

奸臣的定義是什麼:對君主,逢迎獻媚,迎合溜須,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自私自利,從不大公無私的提醒警示,不忠於君主;欺下瞞上,對下百姓為己利益打擊報復、橫徵暴斂,濫殺無辜。甚至弒君殺臣,弄權誤國營私、殘害忠良之臣。

唐吳兢《貞觀政要·論擇官》:"內實險詖,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妬善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匿其美,使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對比秦檜的作為:

向被圍的楚州(今江蘇淮安)寫過勸降書。建炎四年,秦檜逃回臨安,力主宋金議和。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當政期間極力貶斥抗金將士,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大興文字獄(可不是清朝才有的)。宋金議和,金朝要給趙構冊封,秦檜全盤接受條件

這裡面說的就是為什麼說秦檜是奸臣的原因。

秦檜執政「富於左藏庫(國庫)數倍」,;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 秦會之初賜居第時,兩浙轉運司置一局曰箔場,官吏甚眾,專應副賜第事,自是訖其死十九年不罷,所費不可勝計。"

秦檜是奸還是忠?


我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知道又是個為秦檜的翻案。

真的不要為秦檜找理由了,歷史上的秦檜和咱們老百姓印象中的秦檜已經不一樣了。秦檜就是跪在那裡,你就不要讓他站起來了。

因為你為他翻案,其實是在摧毀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觀。帽子有點重,但是說的是實情。有些歷史人物如果定性了,已經成為文化符號的,真的不要去翻了。前幾天還有人提出大禹十年沒過家門,為什麼有孩子?

或許你的出發點是為了興趣,但是很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

所以不管怎麼樣,秦檜害死岳飛是事實。中間的過程就不要去追究了。我個人建議你去追究一些,還沒有成為歷史文化的人物。比如像三國裡面的人物,我是專門寫這個的。一不小心又成做廣告了。????????????


謝邀。

如果把忠君思想只是理解成什麼都聽皇帝的話,君要臣死陳不得不死這樣的層次的話,未免有些淺薄,也和傳統儒家的忠君思想是背道而馳的。

先從儒家思想的理論基礎上來看,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君王對待臣下要有禮(這個禮不單純是禮貌禮節的意思),臣對君主就要做到忠。翻譯一下就是,首先君主就得是個明君,你是那種無道昏君可不行。

孟子說得更直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眾第一,江山社稷第二,皇帝老爺第三。因此這句話也曾被很多造反的人拿來用。

孟子還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什麼意思?孟子說他只聽說周武王殺了一個暴虐的紂,沒有聽說有人弒君。什麼意思?皇帝要是個不講道理的無道昏君,那天下人人得而誅之,那也就不算一個皇帝了。

晏子也說:「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就說皇帝要是為了江山社稷而死,那臣也應該跟著去死,反過來皇帝要是為了自己的私慾而死,那臣子就沒必要做到忠了。

所以如果我們回到儒家最開始的忠君思想,拋去那種君權神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樣的愚忠思想的話,再來分析秦檜的行為,顯而易見這不是忠臣的所為。忠臣乃是懷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不是事事都聽一個無道昏君的話就算是忠臣了。


忠臣究竟是忠於社稷還是忠於君主?顯然應當是前者。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怎樣為秦檜辯解,他依然是奸臣。

關於秦檜的身份,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是金國的姦細。秦檜曾經被金國人俘虜,之後又被釋放。有些學者認為,他之所以能夠獲得自由,是因為他成為了金人的姦細。從他與金國議和的過程來看,做出了非常多的讓步,並且殘害岳飛,種種事件似乎都指向了這種假說。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也並未忠於趙構。說他是奸臣,當然也不冤枉。

站在趙構的角度來看,諸多史料表明,他對於秦檜的防範之心是非常重的。皇帝犯不上對於忠臣這麼忌諱。可見趙構也不認為秦檜是一個忠臣。

殘害岳飛是秦檜和趙構兩人基於自身利益展開的一場合作。秦檜並不是出於忠誠的原因,而執行對岳飛的構陷。以這個原因為秦檜開脫,並不合理。


西門觀點:無論皇帝(宋高宗)是什麼意志,秦檜都不是忠臣,而且是完全徹底的賣國奸賊!

我不是很了解歷史知識,本不想回答此類問題,更不想回答這個狗屁不通的問題,但提到秦檜這個佞臣,還是忍不住答了。

古代的確存在忠君思想,但目的都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統治者的地位,而且能世代沿襲。即便拋開這些不談,但無原則的忠君也絕非真正的忠君。

唐朝開國皇帝李世民有一臣子叫魏徵,不畏權勢,如果認為皇帝的言行有錯,常常會冒死直言相諫,因此,李世民稱魏徵是他的一面鏡子。魏徵死後,李世民嘆言自己失去一面讓自己認識自己的鏡子。這才是真正的忠臣。

而秦檜卻不是這樣,他的言行絕非為了大宋江山,為了維護皇帝的地位,而是為了自己一己私利,一面用謊言欺騙宋高宗,誣陷岳飛,一面暗中勾結賊寇,最終害死岳飛等一批忠臣。

因此,當時,在秦檜的把持下,宋高宗已經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秦檜已經徹底站到賊寇的一邊,還談什麼忠君不忠君,秦檜就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地道道的賣國奸賊!它會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遠跪在民族英雄岳飛的墓前謝罪!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歷史告訴我們秦檜是奸臣、投降派。而趙構是昏君,害怕岳飛迎回二帝,失去他的皇位。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

一、趙構從末排斥北伐,否則岳飛根本無法統領十萬兵馬,並且取得先後四次重大戰役「健康戰役」、「襄漢戰役」、「郾城大戰」、「潁昌大戰」對金國正面對抗(騎兵野戰為主)的勝利。

二、迎回二聖是趙構所提,後期岳飛迎合趙構也不提二聖,稱宋欽宗「天眷」。

三、岳飛被殺,是議和的結果,主謀是金國派來的內應秦檜。《大金國志》卷7和卷24記載:金國天會八年秋,金國上層在黑龍江柳株開會,議定讓秦檜做為金國的內應潛回南宋。在這次會議上有人首先提出派張孝純,粘罕認為不妥,言道:「此人河東失節,人誰不怨,便去如何得位?得志,唯有檜可用」。在金軍再次南侵時,秦檜做為金國撻懶軍的「隨軍轉運使」南下,在金軍圍攻楚州時,秦檜曾為金軍寫檄文勸降楚州軍民,被楚州軍民嚴辭拒絕。秦檜運用親屬關係積及勸說各城守將投降,在他的斡旋下,秦檜的岳父獻撫州,秦檜的妻弟獻洪州,秦檜岳父的哥哥獻袁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8和卷29、《大金國志》卷13)。1130年,四年前被金軍俘虜的秦檜,忽然攜全家南歸,他的目的就是促成議和,然而世人不知的是金人手中的王牌根本不是二聖,而是趙構的生母韋賢妃。必須注意該書中涉及秦檜的部分當然不是秦檜自己寫的,是在秦檜死後由新的史官補錄的。

四、在秦檜之前,趙構連換十幾任宰相,唯獨秦檜在岳飛死後當宰相穩如泰山,原因很簡單,金人同意議和的首要條件就是秦檜不倒。否則免談。

五、趙構提出迎回二聖純粹為了民心,後期再也不提,只有他和秦檜知道趙構議和的目標是他的生母韋賢妃。岳飛也迎合他在奏摺中改口稱「迎回聖眷」。

六、金人開始的目標並非岳飛,議和也沒有進展。後來因岳飛四次大勝,「憾山易,憾岳家軍難」是金人一致認識,濠州之戰中金兵大勝張俊部(岳飛沒參加而是後面趕來),後看見岳字旗聞風而逃過江就是明證。另外1140年岳飛的軍隊與韓世忠的軍隊收復了大量的失地,對兀朮盤踞的東京(汴州,今開封)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面包圍。後來岳飛的岳家軍又取得了郾城大捷,之後又在潁昌之戰中大敗金軍,在1140年八月十七日岳飛收到十二金字牌時,岳飛已三面進逼東京,正面部隊已抵達朱仙鎮,距離東京不過二十公里,同時金兀朮已率部逃出東京渡過黃河,換句話說,東京已是空城,不出兩日宋軍將攻克東京,收復黃河以北(開封緊挨黃河)。但岳飛撤回後,金兀朮派偽軍重新佔領了東京。岳飛潸然淚下:「十年之功,毀於一日」! 金人不得不把目標轉向死敵岳飛。並同意歸還趙構生母韋賢妃。

七、在秦檜的擔保(性命?)下,趙構和金人一拍即和,岳飛死,趙構生母韋賢妃被金人送回。

八、1115年秦檜病逝,史書上寫等秦檜一死,趙構長出一口氣說:從此以後,靴子里不用再藏匕首了。可以看出秦檜絕不僅是奸臣,還是叛徒和賣國賊,連趙構也必須提防他。

九、此後金國內亂頻生,已無力進攻,北面蒙古、南面西夏皆虎視耽耽。故南宋苟活一百多年並非「紹興和議」之功。甚至岳飛若繼續北伐,雖不能保證獨力(南宋)滅亡金國,至少還可收復大部分大好河山,進而在後期可以與蒙古分庭抗爭。

十、秦檜第一個目標是誣陷韓世忠(曾派人喑殺秦檜)謀反,他派岳飛和張俊巡視楚州,但岳飛不肯誣陷韓。岳飛死後,他馬上對一同害死岳飛的張俊下手,迫使他交出兵權。

十一、南宋「中興十三功」對岳飛的「健康戰役」、「襄漢戰役」、「郾城大戰」、「潁昌大戰」隻字不提,緣自趙構、秦檜等不遺餘力篡改歷史,抹殺岳飛戰功的努力。根據宋史記載秦檜擔任宰相十四年且「兼修宋史」,但還有很多東西被記錄下來無法抹去:《浪語集》卷22《與汪參政明遠論岳侯數》:逆亮南寇,胡人自為「岳飛不死,大金滅矣」之語;金章宗在1206年招降南宋大將吳曦叛變的詔書中寫到:「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參夷之誅,可不畏哉!」?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宋史中有不少岳飛的罪狀都是秦檜在岳飛死後篡改的,很多人據此認為岳飛罪該萬死,殊不知皆秦檜所篡,我們假設岳飛確有死罪,那秦檜大可不必「莫須有」,可以直接宣布岳飛罪狀!由此可見篡改的真實存在!

十二、趙構為救生母韋賢妃不惜任由秦檜操作殺死岳飛,甚至還篡改生母韋賢妃的年齡(增大十歲)以掩蓋她受辱的事實,實為葬送南宋王朝的第二大罪人,秦檜賣國通敵、陷害忠良、傾覆南宋的罪行堪稱鐵證如山,證據確鑿、不容否認!因此岳飛冤案的主謀正是秦檜而不是趙構!


「奸臣」百度的定義是:指對君主,逢迎獻媚,迎合溜須,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自私自利,從不大公無私的提醒警示,不忠於君主;欺下瞞上,對下百姓為己利益打擊報復、橫徵暴斂,濫殺無辜。甚至弒君殺臣,弄權誤國營私、殘害忠良之臣。

自行對比秦檜的所作所為。


秦檜不是忠南宋的君。是執行金國國王的命令:離間南宋忠臣和皇帝的關係,害殺忠君主戰派岳飛等將領。秦檜也是忠君,但是忠的是金國的君。秦檜是正宗的叛徒、內奸、特務。是十惡不赦的壞蛋。所以南宋的百姓發明了炸油條,當時叫「炸秦檜"(油炸秦檜和他老婆)。


推薦閱讀:

TAG:宋朝 | 秦檜 | 奸臣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