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是不是《西遊記》的作者?真相如何?
西遊記,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對於西遊記的作者是誰,其實這是存在爭議的,我們都知道西遊記的作者叫做吳承恩,但是在中國明代歷史上卻有兩個吳承恩,一個是山陽的吳承恩,還有一個是樅陽吳承恩,那麼西遊記的作者是誰呢?
西遊記的作者是誰,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只是不確定是哪一個吳承恩。
首先,我們來看看山陽吳承恩。吳承恩(約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南直隸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浙江長興縣丞,晚補荊府紀善。吳承恩卒葬於淮安城東南的馬甸鄉二堡村,大運河東堤東的南乾渠東邊。
其次還有一個樅陽吳承恩:這個吳承恩比前面那個後出生三年,但是卻更早逝世。吳承恩(1503—1564),字公賜,號平川,南直隸桐城(今安徽樅陽)人。嘉靖十二年(1533)補貢生,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河陰縣令,嘉靖三十七年(1558)任潞安通判。吳承恩卒葬於樅陽九曲口鐘山之陽。後一個吳承恩是否寫了西遊記,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西遊記的作者是誰,作者吳承恩的「山陽說」與「樅陽說」其實多是還將他們兩個看為是一個人的,但是這兩個吳承恩其實並沒有一點關聯。
事實上,山陽的吳承恩寫的《西遊記》這個說法,也不是學界的定論,因為一些材料只能證明他寫過西遊記,但是卻不能明確看出這個西遊記是什麼性質的,當然也不知道他的章數或者是卷數,而西遊記卻是被明確的寫為遊記類著作,並不是通俗的小說。所以四大名著的西遊記的作者是誰,還是需要進行研討的。
一般認為,吳承恩是《西遊記》的作者,但此說在學界存在著爭議。
古代各種古代版本的《西遊記》,要麼署名丘處機,要麼註明華陽洞天主人校,要麼沒有作者姓名。歷經數個個朝代,唐僧取經故事經過說書藝人和民間百姓的長期創作、加工,最後經文人潤色、定型,最終成為今天百回本的長篇小說《西遊記》。
一、吳承恩說
明代儒生吳承恩畫像
1、吳玉搢和阮葵生的考證
清代文人吳玉搢和阮葵生就已確認吳承恩是《西遊記》作者,他們根據淮安地方史志的記載和小說中使用的淮安方言,提出作者就是淮安人吳承恩,但他們的考證未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
2、胡適和魯迅的考證
1920年代初,胡適和魯迅幾乎同時考證出明代文人吳承恩是長篇小說《西遊記》的作者,他們的意見得到當時文學界和學術界的認可,此後出版的《西遊記》,也根據他們的考證正式署上了吳承恩的名字。
1921年,胡適曾為《西遊記》寫過一篇序言,後來他又得到一些新資料,於是重寫了一篇《<西遊記>考證》。《西遊記》再版時,胡適將以前的序言和後來的考證合二為一,形成了一篇完整的《<西遊記>考證》。
1924年7月,魯迅在陝西講學時說:「《西遊記》世人多以為是元朝的道士邱長春著的,其實不然。邱長春自己另有《西遊記》三卷,是紀行,今尚存《道藏》中,唯因書名一樣,人們遂誤以為是一種。……實則作這《西遊記》者,乃是江蘇山陽縣的吳承恩。」
胡適1921年為《西遊記》作序時還不知道《西遊記》作者是誰,但對流行的丘處機說一直持懷疑態度。後來胡適四處搜集資料,深入考證,並與魯迅反覆斟酌、商討,最後在《道藏》中發現了丘處機的《長春真人西遊記》,兩人向外界宣布了他們的這個發現:邱處機的《西遊記》並非百回本的長篇小說《西遊記》。胡適和魯迅這個發現是《西遊記》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
否認了丘處機後,胡適和魯迅考證出《西遊記》真正作者是淮安儒生吳承恩,其主要依據是明代天啟《淮安府志》、清康熙《淮安府志》、同治《山陽縣誌》和《石亭記事續編》《茶餘客話》《山陽志遺》等文人筆記。但後人對此卻有個疑問,中國古代地方史和正史從不記載通俗小說,《淮安府志》等史書為什麼會例外呢?況且《淮安府志》也沒有明確說明吳承恩的《西遊記》就是章回小說《西遊記》,這也是人們對胡適和魯迅《西遊記》研究最主要的詬病之處。
二、《西遊記》的作者除吳承恩外,目前還有以下幾種說法。
1、丘處機說
丘處機是生活在宋末元初的一名道人,號長春真人。《西遊記》在明代風行於世後,各種版本都不署名,入清後盛傳《西遊記》為邱處機所作,這在當時影響很大。
2、李春芳說
《西遊記》研究者沈承慶認為《西遊記》作者應為明嘉靖年間宰臣李春芳,沈的考證很繁瑣,簡單說來其依據無非兩點:一是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遊記》卷首註明本書為「華陽洞天主人校」,而李春芳年輕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其號即是「華陽洞天主人」;二是《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餘芳。古來長者留遺迹,今喜明君降寶堂。」沈認為這首詩的第四、六、七句中暗含「春芳長者留跡」之語,和卷首「華陽洞天主人校」相呼應,證明《西遊記》為李春芳所撰。
至於明《淮安府志》所述邑人吳承恩作《西遊記》一事,沈承慶認為吳承恩寫的其實是《西湖記》,被誤記為《西遊記》。
3、其他說法
除了丘處機和李春芳,《西遊記》作者還有其他一些說法,比如開封周王府後裔說、明嘉靖年間大臣唐順之說等等。這些說法目前都還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和資料支撐,在《西遊記》研究領域影響也不是很大。
我們之所以聽說過丘處機這個人物,主要還是通過金庸的武俠小說了解的。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丘處機是作為「全真七子」的形象出現的,是一位武學名家。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其中有很多虛構的地方,尤其是丘處機支持南宋的立場與歷史事實有很大的出入。
其實,丘處機不僅是小說中的人物,還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此前人們一直相信《西遊記》的作者就是丘處機而非吳承恩。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圖1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西遊記》字數86萬字
提起丘處機,就不得不提王重陽和全真道。王重陽也是一位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身處兩宋之交,出身於陝西咸陽大魏村。早年的王重陽是信奉儒學的,也曾參加過幾次科考,無奈屢屢名落孫山。之後又勤習武功,雖然考中了,但是職位卻不是非常理想。因此王重陽不得不感慨道:「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於是便憤然辭職,慨然入道,隱棲于山林。而後棄家外游,自稱於甘河鎮遇異人授以內煉真訣,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王重陽在南時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號「行菆」,自居其中,潛心修持2年。
修持結束後,王重陽便開始傳道。由於傳道的對象大多數是自己的鄉里鄉親,王重陽是他們看著長大的,自然沒有任何的神秘性可言,因此傳道屢屢受挫。怎麼辦呢?王重陽決定遠走他鄉,於是東出潼關,一路來到山東。先後收了馬鈺、孫不二、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郝大通、王處一為弟子,於是便建立了全真教。這弟子七人對丘處機的創教及傳播活動起到重要作用,後世稱他們為全真教七真。
圖2 丘處機(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號長春子
在這七個弟子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丘處機了。丘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是道教全真道掌教教主以及執掌天下道教的宗教領袖。他是登州棲霞人士(今屬山東),金代著名的全真道掌教真人,同時也是一位思想家、道教領袖、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學家和醫藥學家。有這麼多稱號絕非浪得虛名,我們不一一列舉。單說一件事就足以讓其名留青史。
2013年上映的電影《止殺令》講述的正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丘處機勸阻成吉思汗「止殺令東歸」的傳奇。丘處機是年已是73歲的高齡,不辭辛勞跋涉35000里至雪山勸說成吉思汗止殺的壯舉聞名世界,至今還受到西方世界的傳唱。
說起這件事,我們有必要走近丘處機,看看他的修道生涯究竟是怎麼回事。丘處機自幼失去雙親,可以說是遍嘗人間疾苦,因此心智比較成熟。正是這種獨特的生活經歷,使得他嚮往沒有煩惱的神仙生活。他少年時就棲身於村北的公山,過著「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的生活。更有傳聞,他為了磨鍊意志,曾一次次將銅錢從石崖上扔進灌木叢,直到找到為止。
圖3 電影《止殺令》中的丘處機 趙有亮(飾)
由於向道之心極為篤定,於是在他19歲的時候便在寧海的昆嵛山出家修行。從公元1167年開始學道,1168年正式成為王重陽的弟子。王重陽為其取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我們後來所熟悉的正是他的號,即長春真人。
後來,王春陽去世,大弟子馬鈺成為掌教。丘處機入磻溪穴居,開始了自己的苦修生涯。先後歷時六年,行攜蓑笠,故而人們稱他為「蓑笠先生」。此後,他又赴饒州龍門山(今寶雞)隱居潛修七年,成為全真龍門派的創始人。這裡不得不提一句,自從元朝之後,全真道的主流就是丘處機所創的龍門派。龍門派甚至在整個道教中處於一枝獨秀的地位。
在秦地隱居期間,丘處機的生活極為清苦,潛心於養生學和道教經典的研究。研究之餘,還不忘結交當地的文人名士,因此在歷史、文學等方面的建樹也頗高。
圖4 全真教的碑記
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三月,丘處機應金世宗詔趕赴燕京,奉旨重塑王重陽、馬丹陽塑像於官庵。此時馬丹陽已經去世,因此由丘處機主持「萬春節」醮事,並向皇帝作「持盈守成」的告誡,自此名聲大振。
1203年,劉處玄去世。此後,丘處機成為第五任全真教掌教,終於走到全真教歷史的前台,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由於全真教的信徒日益龐大,在整個北方的影響力也較大。可以說是籠絡住丘處機就能獲得全真教和廣大信徒的支持,因此金朝和南宋打起了丘處機的主意,想要將其招至麾下。1216年,丘處機正在登州,金朝的東平監軍王庭玉帶著金宣宗的詔書請其至金國新都南京,但被丘處機婉拒,而後南宋也派使者前來,同樣也遭到了拒絕。
為何會如此呢?這就不得不佩服丘處機的政治智慧了。丘處機看到金朝和南宋目前看似輝煌,實則早已是明日黃花。反而是名不見經傳的蒙古看似弱小,實則是日出之陽,前途不可限量。丘處機明白,全真教要想獲得長足發展,最好不要離政治太近。要是實在躲不開,也應當審時度勢,看清時局。
圖5 成吉思汗西征圖
此時,丘處機的名聲傳得越來越神。成吉思汗自然也聽說了丘處機。而此時成吉思汗正在攻打花剌子模,時年58歲,由於長期征戰,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於是大臣劉仲祿便趁機向他推薦了丘處機,稱丘處機已經活了300多歲,有長生不老之術。成吉思汗聽了之後,怦然心動,派劉仲祿帶「如朕親行,便宜行事」的金牌,率領20名蒙古士兵前去迎接丘處機。
劉仲祿經歷了一番波折,經由弟子尹志平的引薦終於見到了丘處機。丘處機看到詔書後,出人意料的是,竟沒有推辭,表示願意前去覲見成吉思汗。這是為什麼呢?自己此時可是72歲的高齡了,何必捨近求遠呢?因為丘處機明白,金國不是蒙古的對手,華北地區遲早是蒙古人的,因此為了全真道的發展是萬不能得罪蒙古軍的。此外還有一層考慮,他早就聽聞了蒙古軍隊的殘暴,經常發生屠城的事情,若此行能夠勸說成吉思汗放下屠刀也是一件莫大的功勞。
圖6 《長春真人西遊記》作者李志常
1220年,丘處機跟隨劉仲祿出發,帶著隨行的十八位弟子一路跋涉,歷時三年,行程35000里終於來到了雪山,見到了成吉思汗。這絕對是歷史性的一刻。成吉思汗對丘處機禮敬有加,先後與之「論道」三次。丘處機力勸他「清心寡欲」、「敬天愛民」、「好生止殺」。此時的成吉思汗年邁體衰,或許思念故國,厭倦了戰爭吧,竟答應了丘處機的請求。於是便傳令三軍,停止戰爭,班師回朝。
此時,我們再說說《西遊記》,丘處機寫的正是叫《長春真人西遊記》,記錄了他一路西行的故事。當然,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長春真人西遊記》作者署名為李志常。但這也是個有爭議的問題,早在明清時期,人們認為其作者就是丘處機。並且認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就是丘處機所作,直到一本府志上出現「吳承恩作西遊記」的記載,人們才確定下《西遊記》的作者。不管怎麼說,丘處機是和《西遊記》有關的,至少有過《長春真人西遊記》的初稿,而後其弟子李志常在此基礎上系統完成該書,這也就是今天署名為李志常的原因。
圖7 《西遊記評註》,正文首上題「丘真人西遊記」
儘管我們所熟知的《西遊記》是吳承恩寫的,故事也的確更精彩些,但我們也不應當忘記丘處機。其一言止殺的濟世之功值得我們銘記。乾隆皇帝的一副對聯可以說是高度概括了丘處機的一生,「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
文:甪里先生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