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車現在發展怎樣?


就在昨天,滴滴正式在大阪上市,這也標誌著有一個國內的電子商務便民服務走出國門。也更便於想要去日本旅遊、日本買房、日本就業的華人出行。滴滴在日本大阪舉行發布會,在會上滴滴正式宣布,大阪上線計程車叫車服務。大中華區的滴滴用戶可以在日本大阪直接使用滴滴叫車服務,無需額外註冊賬號。

其實很多想走出國門的國人感覺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因為語言不通,給我們的旅行、出行以及生活都造成很大的不便,包括很多想要在日本置業的華人,曾經接觸過很多優質的日本房源,但因為語言不通最終選擇放棄。滴滴此次在日本的叫車服務中,專門添加了端內信息的中日文實時翻譯功能,為在日本使用滴滴服務的中國用戶提供方便,從而與當地司機進行無障礙溝通,提高服務效率。此外,滴滴還在日本設置了中日雙語客服,為當地及中國用戶提供服務支持。

目前,滴滴的國際版產品已經實現了墨西哥、澳大利亞及日本這三個國際市場的漫遊互通,在日本大阪新增的滴滴服務,其範圍為大阪市域交通圈和關西機場所在的泉州交通圈。

滴滴最近發布了新的安全功能升級進展,不僅成立了客服與警方調證專項工作對接組,還在未成年人安全保護及司機審核上出台了諸多政策,加強安全運營保障機制,切實落實安全整治工作。

滴滴方面表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大陸、香港和台灣地區的滴滴用戶在大阪直接使用最新版本的國內滴滴出行APP就可直接呼叫當地的計程車。近期滴滴還將陸續進入京都、福岡、東京等日本主要城市。

滴滴現在是已經走國門!這回我們出國打車會方便許多,再也不怕被高額的計程車費用所困擾了,十一長假,無論是想去日本旅遊還是想去日本探親或者是想去日本買房、看房的朋友都可以通過滴滴出行APP實現車接車送啦


作為國內市場網約車大戰的最後存活者,滴滴正在以極為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目前其估值已高達500億美元,成為中國未上市的最大獨角獸公司,在全世界的排名也僅僅在Uber之後,可謂一時風光無兩。

但榮耀背後,問題依然有很多。在網約車2.0時代,滴滴的市場成長空間已經趨於飽和,最新數據顯示,滴滴快車已經佔據市場約九成的份額。與此同時,各地紛紛出台政策加大網約車市場的監管力度。對滴滴來說,簡單的「合縱連橫」策略已經沒辦法解決日益升級的深層次需求,再加上短距離出行的入口已經擴張到極限,儘管考慮到滴滴已經開始布局海外,但眼前的日子並不好過。

滴滴最初的口號是「讓出行變得更加美好」,當時不論是打車價格、乘車服務還是搭乘效率,滴滴都得到用戶和市場的好評。這就為後來網約車新政剛出時滴滴獲力挺贏得群眾基礎,用戶爭相為滴滴站隊,呼籲要給予這個打破常規、給出行帶來新體驗的物種以成長空間。但隨著網約車「高補貼」的價格戰收尾,在幾乎顛覆了壟斷的計程車行業後,滴滴的市場風評卻急轉直下。

拒載、加價、屢屢打不到車……一系列問題讓人們錯愕,這還是當初那個信誓旦旦要改變出行體驗的滴滴嗎?從市場整體輿論風向來看,滴滴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從經濟學原理出發,價格是一切可衡量價值的體現因素,滴滴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既有可觀因素,更多的是主管原因。今年新政一出,快車的門檻增高,從業人員銳減(據財新報道,滴滴北京註冊司機數量雖有110萬,活躍司機數也就20萬左右,其中只有10.7%符合京籍規定,大約2萬人)。從新政實行之後的現狀不難看出,一線城市而今的快車競爭力逐漸被削弱,推及二三線城市,野蠻生長的路子也終將被遏制。也就是說,快車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從滴滴的眾多布局不難看出,它要打造的是一個出行領域的生態鏈。但不巧的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共享單車橫空出世。它以其霸主的姿態迅速佔領短距離出行市場。不過它尚有後手,滴滴在目前市場兩家最大的共享單車獨角獸之一——ofo上的投資可謂是不遺餘力。可以說,ofo如此快速地確立共享單車市場領導者的地位,其背後的最大推手就是滴滴。經過幾輪的投資,滴滴目前已經掌控ofo近30%的股份。近期更是頻頻向ofo派遣專人,以與滴滴的戰略方向進行一致的引導。由此可見,滴滴在短距離出行的地位尚可保全,這為其出行體系的生態提供了良好的閉環可能。

在國際化的路上,滴滴走的路可就不是這麼平靜,我們先來看一下滴滴近期在國際出行領域的頻繁投資。

整體來看,滴滴的國際化戰略並不是一帆風順,在此過程中,有推力也有阻力:

身後兼具BAT的縮影,國際化之路為支付系統落地助力。不同於今日頭條不與任何巨頭站隊,滴滴在合併快的、收購Uber中國的網約車大戰中,就已經把超級大鱷BAT全部歸攏到自己的陣營。隨著其在海外的布局,滴滴出行的品牌落地必將促進微信與支付寶的落地,與巨頭們的全球化定位不謀而合。儘管坊間傳聞滴滴將以 4.3 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一九支付,進而曲線獲得支付牌照。但是,在公開的聲明中,滴滴否認了這一說法。所以,背靠BAT,國際化的資源支持的優勢將會越來越明顯。

成熟的演算法、數據與體制增添助力。就像柳青所言,未來交通變革的重心會在中國,因為這裡有著最為龐大、最為複雜的出行需求,供給側的改革與市場的包容性更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所以,不同於文化層次的落地,在技術數據層面能夠在中國的出行市場上遊刃有餘,海外市場的市場操練也必然會減低不少難度。

海外投資在目前的政策層面存在諸多問題。從企業的投資層面來講,目前針對海外的一份部分投資收購是不被政策鼓勵支持的。所以,滴滴在這個時間點進行海外的布局,走國際化之路,不免會有一些敏感。

Uber的國際化阻截。儘管目前通過「合縱連橫」的掠策略,滴滴、Lyft、Grab、Ola四者加起來的市場份額以及總的市值均已經超過Uber,也儘管Uber目前內外部的問題不斷。但是,作為曾經的出行霸主,Uber在歐美市場的影響力與領導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同時,在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領域的相關出行領域的研究方面,它也走在行業的前列。相信一旦Uber重振旗鼓,必將會掀起新的一波出行巨頭之間的硝煙。所以,從戰略角度來講,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滴滴在國際化路上不可丟棄的一種品質。


說到滴滴打車,大家都會想到前兩年滴滴突然在打車市場搶佔一席,迅猛之勢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但當時為什麼會火呢?

價格佔據首要因素,相對於計程車,滴滴打車的價格不能再優惠了,通常打車20元,那麼滴滴打車的價錢只有十元左右,相當於五折,而且滴滴在第一年各種發放優惠券,讓人們愛不釋手。

其次是方便問題,手機打車隨叫隨到,避免了叫不到車的尷尬,也規避了拒載的尷尬,一切網路實時監控收費,抵制了黑車的盛行。

再者,優步的出現,加大了打車行業的競爭力,雙方競爭讓價格戰更持久。

以上是滴滴盛行的原因。那麼近年來,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滴滴打車在減少。原因還是這三個,價格,隨著滴滴打車的悄悄漲價,你會發現優惠少了,價格也逼近了計程車,巨大的落差讓受眾變少,同時,滴滴對司機的補貼政策也在降低,補貼和所得,勉強夠本,同時對車的磨損也在增大。

滴滴同時合併優步後,一家獨大,價格高,不優惠讓人心生不美好。同時神州專車、曹操打車等競爭對手出現,滴滴也正在走下坡路。

而且滴滴打車在市場上,嚴重威脅到了計程車行業的發展,政策這方面,為了安撫計程車司機也對其進行了一些改革。

如今交通擁堵嚴重,我們出行又有了地鐵,和代步自行車,讓汽車消費更加變緩,所以,滴滴越來越少,因為賺不到錢了。


事情遠遠不是從表面上就能看出來的,就像類似摩拜單車,再被偷,被破壞,被打砸……還是有人去做?問為什麼:個人覺得「蛋糕」總得有人去分,滴滴打車也是如此。總有那些為生活而又沒什麼門路,恰好各種條件都適合滴滴打車。想賺錢還怕做「吃螃蟹的人」?!所謂「滴滴打車即將沒落」這種說法,個人不是很認同,這塊「蛋糕」總得有人來分,計程車公司or黑的,你想做哪個?從選擇的單一性逐漸有了別的選擇,城市交通所有人都想分這塊「蛋糕」想成功必須要付出比別的對手更優的服務評價,社會的進步坑總得有人去填補,敢於嘗試新的模式,必將使社會向前發展。看好滴滴打車。


無論是計程車還是網約車,其運營都是按乘客的要求從A點到B點的一個運行過程,這其中的過程是越簡單越好,複雜了很容易出現負面效應和非理性的消費,靠燒錢燒出來的市場是不可長久的,計程車行業在這個行業打的是持久戰,非一朝一夕就能定輸贏的,再說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不管誰輸誰贏其根本並沒有改變我們國民的現有文明素質和出行觀念,乘客還是那乘客,司機還是一樣的司機,唯一改變的就是預約,讓乘客感覺自已就是上帝,我想怎麼就怎麼,想讓你上樓你就得背我上樓,不然就給你一星,這其實就是一種顧此失彼的理念,司機是人他也需要得到尊重,他也要生活,不把人當人看的企業很難支撐一個行業,即便你把網路做的再好,有時你也很難適應當前千變萬化的市場和乘客隨心所欲的心態波動,比如市中心區域乘客叫車,即便是只尺的距離,乘客如果和車輛不在同一條行進線上要想調頭談何容易,實際操作往往要行駛很遠的距離,浪費了很多的寶貴時間,也許調頭會造成更加的道路擁堵,乘客看到此情此景心生煩躁,為了趕時間手一揮上了計程車,這種情況很多很多,司機這算白忙了,這算素質不好啊,還算素質不好啊,,,不過有時也有好的時候,那就是在偏遠地區也是有作為的,,,我想這網約車的營生應該由政府做,做成一項公益讓偏遠地區的人們能打上車,市區不適合,企業為了賺錢更不適合,現如今的網約車目的就是想吞併計程車行業,撈取更多的資本,讓這塊蛋糕都歸自已,我看不會長久的,

計程車永遠是主導市場的,他也是唯一合法的,網約車現在即便合法,也是資本綁架來的是經不住考驗的,時間長了經不住考驗也可能會被廢止的,計程車發展到今天經受了很多考驗,都能堅強的挺過來了,今天看你們網約車能挺多久?


只能說你是個讀了幾年書的收了錢的傻逼寫手。當滴滴出現而創新了現有出租市場,使傳統計程車完成改革(軟體叫車模式各個城市陸續推出,這也是滴滴唯一優勢於計程車的地方),滴滴的使命也就完結了,最後,政府為讓各個投資人有個台階會讓各城市酌情投放一定數量的高端網約車,以備早晚高峰的高價叫車需要,懂么?因為政府鼓勵的出行方式你我都明白,而且城市計程車並不是數量不夠,那只是假象,真正根本原因是擁堵!你就是再增加十倍的計程車到高峰期還是沒車可打,因為都堵在路上,利用率太低!所以解決擁堵就解決計程車難打的問題,而滴滴恰恰反了,招募大量閑散車輛導致更加擁堵,你說它滴滴能不死?誰能支持它?而且一個個司機居心叵測,哦,問一句,你老婆常打滴滴嗎?哈哈


沒不沒落,競爭已白熱化,南寧這地方目前包括神州,首汽沒有一輛網約車三證齊全,受理的150輛也沒下發,馬上有分曉……。滴滴沒有任何應對措施,就知道讓司機找合作租賃公司掛靠,在司機與滴滴之間再橫插個租賃公司來分份子錢,司機有何錢賺?來抓吧,死了也就沒有什麼舍不捨得了,老實找事做。。。


我都有從業證了,但車未改,因為這行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既沒錢掙又受氣,好多乘客把自己當大爺,心情好給五星,稍不如意就給差評,現在不開了,還有一個問題乘客在本地打車到外省市所去的是單程,乘客不給回來過路費,這邊又沒順風車,空車回來油費過路費自已出,根本沒錢掙還倒貼人工,打平台電話,平台那邊說這需要你們自己和乘客商量,乘客能給的話我還打電話給你們嗎?不接乘客直接投訴,平台直接給你降服務分,和平台沒什麼理由可講,這平台還是乘早關掉吧,不要再害我們司機了,讓乘客當上帝死心吧


我曾跑過滴滴,也曾打過滴滴。其實事實遠不是大家想的那樣的。當司機,乘客全民在罵滴滴的同時,滴滴公司已經在悄然的盈利了。這是一個新型產業,現在可以說才剛上軌道,談何說沒落呢?剛開始滴滴把廣告費用全部投入到補貼司機和乘客上面。讓大家都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實惠和收入,這比其他公司幾億幾億的媒體廣告強多了。司機最開始一個月兩三萬的收入,乘客用花公交的錢卻享受著乘坐私家車皇帝般的待遇。然而,大家不懂得感恩,滴滴一取消了補貼和優惠,大家就罵聲一片。要知道,滴滴公司可不作公益的平台,人家一旦達到推廣效果,肯定是要尋找自己的盈利模式的。現在看上去一大批司機被清出了門外,一大批乘客已望塵莫及,但是,現在的滴滴才是真正健康的滴滴。


推薦閱讀:

TAG:滴滴打車 | 互聯網 | 社會 | 科技 | 移動互聯網 | 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