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喜歡王勃,為什麼沒把他列入唐宋八大家?


所謂唐宋八大家,全稱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也就是唐宋兩代寫古文最牛的八位人物。這中間,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你也許會認為,王勃的文章也很牛啊,《滕王閣序》堪稱駢文的壓卷之作,《檄英王雞》也是才華橫溢,但是王勃的代表作都是駢文,不是古文。那麼什麼是古文?什麼是古文運動? 「古文」這一概念由晚王勃一百多年的韓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認為自己的散文繼承了兩漢文章的傳統,所以稱「古文」。中唐時期,韓愈、柳宗元大力提倡古文,是為「古文運動」,目的在於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將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為相輔相成的運動。在提倡古文時,進一步強調要以文明道。

看清楚,古文運動,首要反對的就是王勃所擅長的文體——駢文。所謂「古文」,就是相對於對駢文而言的。韓愈、柳宗元們所推崇的先秦和漢朝的散文,特點是質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於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而「駢文」,則是發端於漢朝,興盛於南北朝的,講究排偶、辭藻、音律、典故的文體。駢文發展到隋唐時期,雖有優秀作品,但更多的是形式僵化、內容空虛的文章。流於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形式,華而不實。駢文的盛行反而成了文學發展的障礙。對於這一點,南北朝時期就有文學家指出其中弊端,隋文帝還曾下詔禁止「文表華艷」,但在初唐時期,駢文仍占統治地位。王勃也曾提議改革文弊,但他最得意的作品,仍是駢文。

所以,擅長駢文,沒什麼古文作品傳世,且早於古文運動一百年的王勃,怎麼可能列入唐宋八大家呢?


作為歷史和古詩詞愛好者,我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王勃小傳】

王勃字子安,作為初唐四傑之一,他與盧照鄰、楊炯和駱賓王齊名,也是這四人中文學成就最高的一位,存留於世的文章合集為《王子安集》。

王勃四歲讀書,六歲屬文,七歲著書,十四歲對策高第,官拜朝散郎。祖父王通,為隋末大儒;兩兄雄才,皆為武后高官;父親福峙,官拜太常博士。滿門英才,高第望族。不似草澤逸才,留恨一世,更為富家公子,錦衣榮華。

王勃十四歲官拜朝三郎後,某日沛王李賢鬥雞,王勃寫文助興,戲寫《檄英王雞》一文,觸怒唐高宗,將其轟出長安。從此子安從天堂墜落地下,愁苦悲戚,遠遊巴蜀,天地為家,佳景入畫,攜友唱遊,痛苦綿綿無絕期。

子安雄才,亦有抱負,上書朝綱,字字珠璣:「天地不仁,造化無力,授仆以幽憂孤憤之性,稟仆以耿介不平之氣。頓忘山嶽,坎坷於唐堯之朝;傲想煙霞,憔悴於聖明之代。」

(王子安集)

王勃一生輝煌的頂點,就是與豫章故郡的滕王閣結緣。請看,高樓臨江,佩玉鸞鳴,一派大唐盛氣,南浦飛雲,西山暮雨,浮雲遠去,驟雨初歇。雕樑畫棟,潭影日行,物換星移,桑田滄海。時光荏苒,物是人非,繁華終成糞土,名氣過眼煙雲。只有那滾滾江水,日夜奔騰,倏忽東去。一首《滕王閣詩》,一篇《滕王閣序》,讓子安名垂青史。

據傳說,王勃在趕往南昌的途中,按照正常的船速,是沒法準時參加宴會的,但是馬當神大顯神威,送上順風,大船一日一夜狂行數百里,終於趕到了南昌,成就了王勃的美名,後人還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一部戲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只不過天妒英才,詩人早逝,在他渡海去交趾看望父親的時候,意外溺水而死,年僅27歲。

【王勃為何沒進唐宋八大家?】

以上是王勃的個人簡歷,那麼,這麼牛逼的人,為何沒有進入「唐宋八大家」呢?這是因為,「唐宋八大家」並非以詩詞成就來排名的,而是按照唐宋古文運動中的貢獻和成就來排名的。首先,古文運動的牽頭領袖就是中唐的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提倡用古文(類似先秦散文的文體)替代佶屈聱牙、不知所云的駢文,這兩個人也是古文創作的大家,我們在中學時代學了不少柳宗元的散文。

(柳宗元)

發起於唐朝的古文運動因為五代十國的亂世而中斷了,北宋建立之後,古文運動尚未取得勝利,那些不知所云的古詩詞、駢文依舊大行其道,在這方面,北宋著名的文學天才、真宗皇帝在位期間的知制誥楊億(字大年),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這個人官居要職,在北宋初年的文壇里影響極大,他創建的西昆體詩歌,晦澀難懂,無病呻吟,竟然壟斷科舉制度三十年,那時候科舉考辭賦,就考楊億開創的西昆體詩歌。這種西昆體難懂到什麼程度?我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請看:

紫霧函燈檠,彤霞逼綺寮。吳宮何薄命,楚夢不終朝。

半被曾羞問,鄰牆卻悔招。莫移風雨怨,更囑鵲為橋。

——取自《西昆酬唱集》

朋友們你們誰能讀懂這首詩,我給你們三鞠躬!

楊億的西昆體詩歌阻礙了古文運動的發展,北宋年間的柳開、王禹偁、穆修、蘇舜欽、尹洙等人都極力反對西昆體,倡導淺顯易懂的古文,但是他們的名氣和地位都不高,影響力有限。直到歐陽修掌握了科舉選材的大權,局面才開始扭轉。

(楊億,字大年)

在某一年的科舉考試中,歐陽修作為主考官將採用西昆體詩歌答題的考生全部落第,這才徹底清除了西昆體詩歌對科舉和文壇的毒害。所以說,唐宋八大家中,歐陽修在宋代排名第一,這是有原因的,除了他文章寫得好,就是他幹了一件幾十年間別人沒有干成的大事,對古文運動居功甚偉。

後面的三蘇父子(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人,都是公認的文學大家,寫的文章一級棒,進入「唐宋八大家」行列,名至實歸。

而王勃生活的年代,距離古文運動還有一百多年,當然就與「唐宋八大家」無緣了。


唐宋八大家又叫散文八大家,顧名思義就是唐宋時期八個散文成就很高的人物合稱。

而作為初唐四傑的王勃,其主要成就是駢文,正與散文相對。

駢文起於漢,盛於六朝,式微於唐。唐中期韓愈發起古文運動,號召「復古」,提倡古文,力求去除駢文積弊。所謂古文就是指先秦文章,特點是質樸自由,不受格式約束。也就是後來稱的散文。韓愈身體力行,被後世尊為百代文宗。

其實文壇指出駢文積弊卻並不是從韓愈開始的,王勃也是其中之一,只不過王勃自己並沒有做出改變。今天我們或許可以想像,如果天假歲月,王勃會不會也能成為古文運動的開拓者呢?


入選標準是古文運動。古文運動在王勃逝世之後才提出來的,而且古文運動反對的就是王勃擅長的。兩方就是對立面的。


作品太少了吧,也英年早逝,沒有多大成就。


推薦閱讀:

TAG:王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