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古人不惜命?


謝邀。

我打算從三方面說明這個問題。

第一大方面,教育方面。

中國有個詞,叫「愚民」。愚民並不是「痴傻的人」的意思,而是「痴傻的百姓」,是說老百姓都是痴傻的人,好糊弄的人。

在古代,教育水平不高,老百姓的頭腦很簡單,所以,統治者推行儒教,講究「天地君親師」。而老百姓呢,因為接觸不到太多的別的文化,所以,他們思想里就把「天地君親師」看的比自己生命還重。

在獨立教育的浸染下,百姓自然是「愚民」。而這時候,國家再宣揚個「為國捐軀」、「死而後已」,老百姓自然會熱血澎湃,不畏生死。

第二大方面,生活質量方面。

中國有句話,叫「窮鄉僻壤出刁民」。比如,現在河北省地界,古時候一直不太平,所以河北地界也多出慷慨激昂之士。

「刁民」,並不未必就是刁鑽刻薄之人,它是「民眾中的聰明人」,「刁民」多了,工作難做,官難當,可以說,刁民是貪官庸吏的剋星。

正因為「窮鄉僻壤」,生活環境惡劣,所以,老百姓不畏生死。比如,江南地區,歷朝歷代的「國家糧倉」,那裡有著世界聞名的「吳儂軟語」,百姓生活富饒,物產豐富,所以,江南多出才子佳人,而少有壯士。

「仗義每是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人生活的舒適了,就沒有了爭強斗勇之心。比如現如今,我們的生活富饒了,打架鬥毆的就基本上是在喝醉酒之後了。

而古代人呢,大部分都是窮困潦倒,為一日三餐發愁,所以,也就更多的出現了流芳千古的人。

第三大方面,故事方面。

無論是哪本書、哪部戲、哪句佳話,無一不是一段故事。普通老百姓永遠成不了故事。

所以,那些熱血的、忠君愛國的、誓死抗爭的都在文獻、戲曲、或者老百姓的口口相傳中流傳了下來。

就跟我國的烈士陵園,有多少?又有多少位烈士?估計沒人全都知道。但,董存瑞、黃繼光、雷鋒一類的,卻流傳了下來。這就因為,在那個年代,他們有值得歌頌的事迹。如果現在有「雷鋒」,還會被關注、被學習嗎?烈士多了,只有具有特色的才能流芳千古。

岳飛、楊家將,這類的英雄很多,但是別人沒有啥特色,老百姓就算想記住他們,也因為沒有特色而忘記他們。

所以,做人,要做一個有特色的人。

好了,我回答完了。今天八月十五,祝大家中秋快樂。


感謝您的邀請!本人觀點:首先,在古代文明比較落後,人民的生活非常艱苦,對於滄桑的人世間沒有什麼值得為本留戀!其次,在古代大都信仰輪迴,相信人是有來世的。曹操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相信人的生命是上帝賜予的。第三,在古代缺醫少葯,醫學知識發展滯後,生病事故死人是家常,同時養生保健相對較少,人民的人均壽命較短等都給人一種生死如吃飯那樣,便不覺得有什麼恐懼。第四,社會制度的影響。在早期的社會裡普通百姓的生活就如蟻螻,無足掛齒。更談不上珍貴。言不盡述,觀為本意!


推薦閱讀:

TAG: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