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AMD合體後,英特爾酷睿i7-8809G晶元性能有多強大?
Core i7-8809G是一款很特殊的產品,它在一塊PCB上安裝了三個晶元,一個是Intel的Kaby Lake refresh,一個是Vega M GPU,還有一個HBM2顯存,這三塊晶元組成了一顆Core i7-8809G。
先說說Intel的CPU,它採用了四核八線程設計,擁有8MB的三級緩存,頻率起步在3.1GHz,boost頻率4.2GHz,最高支持雙通道的2400MHz DDR4內存,CPU部分的TDP為55W,而整顆Core i7-8809G的最高TDP為100W。CPU內部的HD Graphics 630依舊保留,估計在電腦輕載的時候提供視頻輸出,這樣可以讓GPU徹底休眠降低功耗。
Intel顯然並沒有重新設計CPU,GPU則是利於EMIB技術與CPU集合在一起,不過CPU與GPU之間應該依然使用PCIe連接,而GPU與HBM 2顯存才是真真正正的EMIB技術結合起來,降低通訊延遲。
Core i7-8809G好大一顆,左邊是CPU,右邊是GPU+HBM 2顯存
AMD這次給的GPU可厲害了,名字叫做RRadeon RX Vega MGH,擁有24組NCU單元,也就是1536個流處理器,多餘RX 560,少於RX 570,顯卡核心基礎頻率是1063MHz,Boos頻率1190MHz,配備4GB HBM 2顯存,顯存頻率800MHz。看起來硬體規格很強大,不過受限於功耗限制,性能上應該要打個折扣了。
這CPU可以用在桌面的SFF超小型平台上,Intel最近推出的Hades Canyon NUC就是一個例子,當然也可以用在筆記本上,前提是筆記本的散熱要做得很好才行,性能方面CPU基本上就等同於Core i7-7700HQ這級別的產品,而顯卡性能應該介於RX 560到RX 570之間,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個CPU絕對不便宜,搭載它的產品也不會便宜。
超能網專註於優質內容創作,致力於有價值傳播,歡迎點擊關注。
去年 11 月,外媒曝光了英特爾將與 AMD 展開核顯 GPU 合作的消息。儘管有些突然,但鑒於英特爾孱弱的核顯性能,這對消費者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隨著 CES 2018 的臨近,該公司也有意無意地放出了更多的細節。AnandTech 曝光了英特爾超頻網頁上一款名叫 酷睿 i7-8809G 的處理器,其採用了四核 / 八線程的設計,主頻為 3.1GHz 。有趣的是,這顆晶元的核顯部分,赫然寫著「Radeon RX Vega MGH」和「Intel HD Graphic 630」。
100W 的 TDP,與早前泄露的消息相同。此外「Hades Canyon」晶元的上市時間(2018 年初),也與英特爾早前發布的路線圖一致。
ExtremeTech 猜測,新晶元的帶寬可達 204GB/s(與 RX 470 GPU 相當)。而 1536 個 GPU 核心的性能,可能只是稍稍落後於 200 美元級別的中檔 GPU 。
在 Kaby Lake CPU 和 DDR4-2400 內存的加持下,這套晶元組合應該能夠應付大多數遊戲工作 —— 特別是晶元像傳言那樣可以超頻到 4.1GHz 的話。
不過 AnandTech 還有一絲不同的看法,若 CPU 部分的功耗被鎖在了 45W,那留給 GPU 的就是 55W 。
但這顯然觸碰到了 RX 550 的領域 —— 8 組執行單元(CU)、512 個流處理器(SP)、以及 1100MHz 的頻率。(如果 CU 數量可以達到 20-24 組,那故事肯定會更加精彩)
2017年晶元業界的縱橫捭闔看呆了各位觀眾,也讓各位硬體發燒友激動不已。這場饕餮盛宴的主角就是X86巨頭Intel和AMD。前者的Zen架構Ryzen品牌大獲成功,將後者拖入了堆核大戰的泥潭中。不過,天下熙熙攘攘,AMD目前同時也是Intel的巨大幫手。不論是Intel已經生產的Kabylake-G系列處理器,還是未來將要推出的自家獨立GPU,甚至於長遠地異構融合計算事業,都離不開AMD的合作。
Intel 和AMD 的歷史關係錯綜複雜
Intel 與AMD聯合推出的(確切的說是Intel 採購AMD Radeon GPU自己封裝的)Kabuylake -G 系列CPU 是Intel 自家搭載高性能GPU 技術路線的自然延伸,只是這一次AMD的GPU能耗比更高、絕對性能更加強大而已。在產品發布前後,面對這種聯合方案能否持續下去的疑問,Intel 一般不願過多正面宣揚,可以看出其試水的態度。結合最近Intel打算第三次重啟獨立開發高性能獨立GPU的新聞(前兩次分別是1998年的i740和2008年的Laraabee),可以看到Intel一直在做多手準備。
intel NUC 上印有Vega M 標註 但沒有AMD
Kabylake-G 家族有多款型號,已經在Intel自家的「冥王峽谷」(官方仍要求中國區稱之為骷髏峽谷)NUC以及惠普和戴爾的筆記本上全面鋪貨。有關冥王峽谷和惠普Spectre X360 15這兩款Kabylake G 的單獨評測我們早前已經發布了,今天我們將加入Intel其他的7、8代CPU和NVIDIA 、AMD對應檔次的獨立顯卡,為大家剖析i7 8809G和i7 8705G的綜合性能定位。
Intel冥王峽谷NUC
Kabylake-G 是一系列將Intel 四核心Kabylake架構與AMD Polaris-Vega 混合獨立GPU 通過先進的EMIB方式混合封裝在同一PCB上的先進處理器,兼顧了Intel CPU架構的高效和AMD GPU的穩定與強大,在迷你PC領域擁有超強的競爭力,在輕薄筆記本平台也有相當的適應性。
Kabylake -G 異構CPU 晶元特寫
Intel 冥王峽谷 NUC 迷你主機是這款處理器的載機,是上一代搭載i7 6770HQ CPU 主機骷髏峽谷的正統替代產品。惠普Spectre X360 15英寸版則是Kabylake -G 筆記本軍團的正印先鋒之一,代表了高性能綜合娛樂本的發展方向。今天我們測試的核心對象就是他們。
i7 8809G 為代表的Kabylake-G 被歸類到第八代酷睿家族中,雖然Kabylake 一眼出賣了她,但是這也不是什麼怪事了。目前輕薄本領域已經普及了的i7 8000U系列CPU 代號就是Kabylake-U Refresh,只能說八代酷睿本身圈定的範圍沒有明確的標準。
系列家族
Kabylake -G 家族還包括i7 8709G、i 8706G、i7 8705G和i5 8305G。其中,i7 8809G 當為NUC特供,功耗放寬到了100W(包括GPU) ,擁有完整的Vega M 顯示核心;i7/i5 87XX G應該是65W 總功耗的筆記本版本。i5 8305G 擁有1280個流處理器,已經在戴爾XPS 15 2in1和惠普Spectre X360等筆記本上正式發布。
全稱超長
這個系列的名字全稱相當長——8th Core Proceesors With Radeon RX Vega M Graphics,也就是」帶有Vega M GPU的八代酷睿」。其中高端的一檔的叫做Vega M GH,定位略低的一檔叫做Vega M GL。兩者都配備了4GB HBM2顯存,前者的光柵單元數量更多,達到了64個。
i7 8809G 硬體信息
i7 8705G 硬體信息
根據相關背景消息,Kabylake-G 計劃開始於2015年。考慮到Kabylake 代號正式出現在2016年,可以認為Kabylake-G和 普通七代酷睿完全是同時期並行的關係,採用了相同的14nm 製程工藝。
結合XTU讀取的滿載頻率可知,i7 8809G的CPU部分性能大概介於桌面i7 7700T 和i7 7700之間,略強於筆記本的i7 7820HK。i7 8705G的頻率略低,大概介於i7 7700HQ到i7 7820HK之間。
本次測試我們選擇了N種具有代表性的配置組合進行對比測試,平台整體信息被整理如下。其中,CPU對比部分涉及的機型並不參與GPU測試;GPU測試部分的機型並不參與CPU部分的測試,這是我們手中PC測試產品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局限所致。
測試平台參數對比(含CPU)
另外,本文測試動用了桌面X299 平台的i9 7980XE 旗艦處理器,由於測試的七款遊戲對超多核優化都不足,整體對頻率敏感性也不大,所以在遊戲測試部分這顆CPU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加成或者負加成,選擇理由僅僅是條件方便測試而已。我們CPU部分選擇的8代酷睿標壓遊戲本是華碩ROG GM501,8代酷睿遊戲本中他的CPU性能正好位於平均偏上水平。
測試GPU 規格參數對比
本次測試統一在26攝氏度室內以高性能電源模式運行,操作系統維持在Windows 10 1709,桌面平台和冥王峽谷使用DDR4 3200 XMP 內存,7代酷睿遊戲本平台使用DDR4 2400內存,8代酷睿遊戲本使用DDR4 2666內存。
測試GPU 3DMark 圖形分對比
測試CPU 部分性能對比
測試GPU部分性能對比
我們先將所有測試結果匯總成上面的條形圖,為您展示。從中我們可以大概得出以下數據結論:
第一:惠普Spectre X360 的CPU理論上應該同i7 7700HQ 性能接近,實際上卻有一定差距,主要來自輕薄二合一產品和遊戲本的散熱能力差別。
其二:惠普Spctre X360 為代表的i7 8705G 、Vega M GL 系列輕薄本產品的GPU 性能也同GTX1050Ti有明顯差距,但從比率推算,應該強於GTX1050 移動版。
其三:i7 8809G 作為Kabylake-G的首領,CPU部分可以同散熱較為一般的i7 8750H 遊戲本叫板,GPU部分Vega M GH的絕對性能則正好卡在移動版的GTX1050Ti和GTX1060正中間,十分接近桌面A卡RX 470。
下面,我們將分成CPU和GPU兩部分,具體向您介紹測試幾款產品的單個項目性能水平。我們將在最後簡單回顧冥王峽谷、Spectre X360 等參評機器。
在性能測試環節,理論測試部分排在前面,實際應用排列在後,我們的理論測試項目包括Wprime 多線程計算、3DMark物理運算兩個部分。
Wprime 測試結果
3Dmark 測試結果
3Dmark 測試結果
從Wprime 和3Dmark 的測試結果來看,i9 8950HK 如果不是運行超重負載的跑分軟體,性能非常強勁。得益於超強的散熱i7 8809G的性能發揮也相當不錯,基本能夠碾壓默認的i7 7820HK。惠普Spectre X360 的主頻可能受到散熱制約,整體表現一般。
在專業的圖形渲染方面,我們使用著名的Cinebench R15和Corona Benchmark進行對比測試。CINEBENCH是業界公認的基準測試軟體,在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多數系統性能測試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該公司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引擎,可以測試CPU和顯卡的性能。
i7 8809G Cinebench R15
視頻轉碼方面我們運行獨立的X264 HD Benchmark和HWwbot 265 Benchmark,相互驗證,得出成績進行對比。
X265視頻轉碼成績對比
X264視頻轉碼成績對比
圖片說明
Cinebench R15
Corona Benchmark 對比
由於轉碼和渲染耗費的測試時間相對長一些,Intel 冥王峽谷散熱又非常強勁,故而i7 8809G 還是明顯強於其他四核心移動CPU。當然,整個四核陣營與第八代酷睿的六核陣營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巫師3》是系列的第三部,也是系列最終作品,該作將展示主角Geralt最為波瀾壯闊的歷險,同時也將給他的故事畫上句號。《巫師》系列一直以超卓的畫質和極高的特效技術聞名於世。
我們本次測試選擇攜帶「血與酒DLC」的《巫師3》最新版本,畫質設置為1080P全高清解析度,關閉NVIDIA Hariwroks相關AA和特效選項,開啟HDAO+。我們選擇遊戲第一章節林蔭小道場景,利用Fraps 測試120秒記錄幀數進行對比。
巫師3 遊戲畫面
巫師3 測試成績
由於開啟了最高畫質,《巫師3》新DLC的畫面也有所增強,所以參加測試的i7 8705G +Vega M GL 組合以及i7 8750H 和GTX1050Ti 組合表現都不夠理想,無法流暢運行。
Vega M GH 代表的i7 8809G 在巫師3 中同RX 470 相當接近,但同GTX1060相比差距就大了。
2016年有人戲言《守望先鋒》將鑄就後電競時代,也有眾多用戶沉浸在快節奏的對戰中如痴如醉,還有很多慾望強烈的玩家追尋著特殊的情緣。雖然一年多以來《守望》受到了《絕地求生》等遊戲的挑戰,但這款遊戲的影響力一直是世界級、歷史性的。
我們的畫質設置是1080P最高畫質、SMAA高、默認百分之百渲染,利用Fraps 記錄120秒幀數進行對比,場景地圖是「阿努比斯神殿」。
守望先鋒 測試成績
守望是暴雪少有的優化比較符合時代要求的遊戲,對CPU的頻率敏感性極低,但GPU利用率很高。因此,i9 7980XE 和i7 8750H 平台可能會佔有額外的一點優勢,不過單純看GPU本身我們也能得出較為鮮明的結論。
Vega M GH +i7 8809G 組合可以流暢運行這款遊戲,明顯強於GTX1050Ti但仍然遠遠不及GTX1060。i7 8705G +Vega M GL 不如GTX1050Ti但相差不遠。
孤島驚魂5是育碧前不久剛剛發布的系列最新作品,本作 遊戲故事線並非沿著固定套路進行,而是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各種獵奇的場景都能體驗得到。而《孤島驚魂5》恰恰是因你不同的選擇會發展成不同的結果,特地加入了多玩家儲存功能,在進行不同選擇的故事線發展之前,讓你體驗到一個結局後可以從其中一個分支重新開始選擇體驗不同的結局。
這一代遊戲的優化水平相當不錯,很多遊戲本都可以挑戰最高畫質,在1080P 解析度下,我們利用遊戲內置的Benchmark進行了測試。
遊戲畫面
孤島驚魂5 測試
孤島驚魂5 是罕見地掛上AMD Logo 卻不黑A卡的大型單機遊戲,RX 470 在這款遊戲中少見地超過了移動端的GTX1060 6GB 顯卡。
i7 8809G 仍然處在RX 470 和GTX1050Ti性能差值的正中間幅度上,不過距離GTX1060近了不少。i7 8705G 表現依然墊底,同GTX1050Ti相比差距很大,勉強可以遊戲。
2017年初,卡普空宣布,《生化危機7(Resident Evil 7)》的全球出貨量超過300萬。《生化危機7》是一款第一人稱的恐怖冒險遊戲,遊戲已於1月24日登陸PS4、Xbox One、PC平台(北美、歐洲和亞洲),並於1月26日登陸了日本地區。生化危機》系列電影的總票房收入迄今為止一直都是高居基於遊戲改編的電影票房收入的榜首。沒錯,《生化危機》這個IP還是那麼的強勢。
我們在這款遊戲中的畫質設置依舊是1080P、關閉垂直同步和幀數限制、開啟SMAA和HDAO, 並利用Fraps記錄遊戲開始最初60秒的幀數進行對比。
生化危機7 遊戲畫面
生化危機7 測試結果
生化危機7 的整體配置要求不高,以至於i7 8705G 內置的Vega M GL 也接近追上了GTX1050Ti。不過i7 8809G 罕見地雄起了一把,拿到了這個項目的冠軍,可能與Intel----AMD的神秘優化有關。
自1996年以來,EIDOS先後為我們帶來了十四部《古墓麗影》作品。無論是在RPGAPRG還是在整個PC歷史中,《古墓麗影》所佔據的位置都是後來者難以企及的,而延續了二十年的老牌系列產品,其新作卻仍然能夠吸引眾多年輕玩家,成為影響力的焦點,自然也是一種傳奇。
2016年3月12日,《古墓麗影10》官方更新支持了DX12,並且內置Benchmark。為了增加區分度,我們在測試中採用遊戲默認給出的高畫質,開啟SMAA 和DX12模式的古墓麗影10,解析度採用1080P設定。
古墓麗影10 遊戲畫面
古墓麗影10 測試結果
古墓麗影10 也是AMD血統顯卡相對有優勢的遊戲,RX 470桌面版反超了移動版的GTX1060;i7 8809G 同樣拉近了和GTX1060的距離。
不過最高畫質下無論GTX1050Ti還是i7 8705G內置的Vega M GL都不能流暢運行這款遊戲。
《刺客信條 起源》——育碧製作並發行的《刺客信條》系列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作,帶領玩家暢遊古埃及,體驗千年風韻。
本座的優化水平不錯,畫質也是頂呱呱,不過即使邁過了門檻,不代表就能暢玩無憂,不同級別GPU的區分度還是很大的。此外,這款遊戲對CPU的壓榨也十分厲害,需要大家注意。我們採用1080P 最高畫質,利用Benchmark 進行驗證。
遊戲截圖
刺客信條測試成績
刺客信條 起源中, i7 8809G 和Vega 的組合罕見地被GTX1050Ti 4GB反超,不過仍然可以大概運行,和GTX1060 、RX 470 區別也不太大。
不過i7 8705G Vega M GL 組合依舊壓力山大,無法流暢運行最高畫質
《 輻射4》並未更換引擎,因此指望其與Cryengine、寒霜、虛幻等新銳引擎的畫質大作對抗並不現實。這款遊戲本身的賣點,並不在畫面水平上。不過《輻射4》的畫質也達到了本世代的主流水平,其光照、色彩搭配很有電影大片的質感。
輻射4 畫面其實處於中等水平
與之相對應地,如果說畫面不是《輻射4》的弱項,那麼遊戲引擎拙劣的運動、碰撞物理系統則讓人感到十分不適,主角的移動毫無重量感,仍然邁著《仙劍6》一樣的滑動漂移太空步,讓人倍感蛋疼。不過這款遊戲魅力無窮,仍然有相當的代表性,我們利用Fraps 記錄其60秒最高畫質幀數,以期對比。
輻射4 測試成績
輻射4 中,桌面i9 7980XE +RX 470 組合再度體現出了優勢,i7 8809G 和Vega M GH 反超了GTX1060移動版;i7 8705G 和Vega M GL同GTX1050Ti 相差無幾。
可見,目前AMD 血統的顯卡 仍然存在廣泛地適應性,優化水平尚可,Intel 這次聯姻還是頗具價值的。
總結下來,Intel i7 8809G 內置的AMD Vega M GH 完全具備在1080P 解析度下爽玩兒非極限抗鋸齒最高畫質下大多數遊戲的能力,如果繼續降低畫質完全可以完美流暢運行。 作為載機,Intel冥王峽谷NUC的表現完全合格。
i7 8809G 冥王峽谷 溫度頻率情況
i7 8705G 放到惠普Spectre X360 15英寸這種輕薄型二合一產品中發揮有些局限,但絕對水平也超過了GTX1050和GTX965M,雖然有點對不起大家的期待,但也算差強人意地完成了任務。
遊戲過程中i7 8809G 的VegaGPU 的溫度幾乎從未超過65攝氏度,冥王峽谷適度開發GPU性能潛力是可以期待的。惠普筆記本的中i7 8705G GPU 部分的遊戲溫度也控制在了80℃左右,相對比較優秀。
惠普Spctre X360 15英寸 CPU 溫度逼近100℃
不過,不論是冥王峽谷還是Spectre X360,他們遊戲過程中,Intel 部分的CPU溫度還是相當高的,部分情況下突破了90攝氏度,證明Intel 14nm 工藝目前已經到了相當瓶頸的地步,這一系列產品距離完美還有相當距離。
值不值得買?I/A合縱能否持續?
本文剖析的主體是和Kabylake -G 家族相關的兩種類型產品——100W 熱設計功耗的Intel 平台混血NUC 以及將其削弱功耗頻率移植到15寸模具的筆記本平台。
Intel 製造 必屬精品
針對NUC來說,Intel 冥王峽谷做工細膩,內外擴展冠絕天下,系統集成能力非常強大,散熱也在水準之上,單看產品本身無疑是頂呱呱的。i7 8809G還有一點點超頻餘量,GPU部分也是一樣。不過,這款NUC目前不計存儲配件時的售價達到了1000刀,如果加上內存和硬碟,勢必成為萬元級產品,和同類NUC相比,GPU絕對性能還是孱弱了一些。
如果有發燒友退燒,對體積噪音極為敏感,沒有移動中運行大型遊戲的習慣,那麼Intel和AMD混血的冥王峽谷確實很有競爭力。對於性價比黨徒和極致性能黨來說,Intel冥王峽谷還是弱了一些。倒是一些買不起這款產品的普通入門用戶可能對他很感興趣。
這類筆記本目前還處在試水階段
如果我們放寬視野到整個KabyLake-G 系列筆記本來說,那麼話題就要沉重一些。目前這個系列的異構CPU 整合能力、發熱絕對值、功耗絕對值都比較高,只能放到15英寸模具中,還會有比較明顯的性能損失。相比於搭載NVIDIA GTX10系獨顯的同尺寸模具來說,Kabylake -G 移動版成本高昂,性能劣勢幅度很大,所以目前只有中低端型號被廠商採用——節省PCB面積的優勢可以應用到二合一模具上。
15英寸模具的二合一產品,本身便攜性不高,產品存在感不強,Kabylake-G筆記本目前還難以擺脫人們獵奇的目光。
那麼,Intel 和AMD 這對璧人,是露水情緣還是伉儷情深呢?
從最近傳來的消息來看,Intel 自家研發的獨顯將會帶有鮮明的AMD Radeon 血統,無論是Intel 從AMD挖走的技術人才,還是時間上、專利上的利益交換,雙方的合作都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冥王峽谷代表的方向還是樂觀的
在IC業界發展到壁壘森嚴的今天,主要廠商都謀求自己在廣度和深度方面的全方位優勢,整合一切能夠整合的資源,為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Intel將自己定位在數據服務公司,那麼數據處理、人工智慧圖像識別、VR和AR輔助運算都離不開高性能GPU的支持。Intel自家的核芯顯卡架構最早開端於GMA900,也是收購而來,並無半點根正苗紅可言,改弦更張利用AMD的現成(半定製GPU如Vega M GHGL)產品或潛在資源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Intel 代號Arctic和Jupiter的獨顯已經提上日程 從時間和背景看 必有AMD元素
至於AMD,多年損傷的元氣還遠遠沒有恢復,半定製部門正是AMD回血的重要希望,有Intel 的扶持是更大的利好才對。雖然目前的Kabylake -G 整合能力低下,整體顯得粗糙,尤其是Intel 的CPU 部分發熱嚴重拖了後腿,但是這個合作模式的未來相信還是光明的。
我們將Intel冥王峽谷NUC的拆解過程發布在此:
這款NUC做工非常精良,大家可以點擊上方圖片欣賞大圖。
惠普Spectre x360 15的整個外觀設計延續了Spectre系列的優良傳統,其採用了極簡設計,但與其他體現科技感的極簡產品不同,Spectre x360 15的極簡設計則更富有一種生活氣息和品質追求。這種從視覺上傳達出的主觀感受的最主要來源就是配色和細節處理。
外觀延續Spectre系列
筆記本產品中很少採用黑金配色,主要原因是不容易做好看,Spectre系列則解決了這個問題。Spectre系列是極少數能把黑金配色做出彩的產品,這一配色特性也延續到了Spectre x360 15身上。大面積的黑色輔以邊角處的金色點綴,營造出一種高貴典雅的產品氣質,表面輕微的噴砂感和細膩的手感從視覺、觸覺兩方面體現著產品的優秀做工。這樣一款產品放在書桌上,不用的時候更像是一件裝飾品,修飾生活。
黑金配色十分出彩
惠普Spectre x360 15的細節設計同樣出眾。其機身後部採用了菱形造型,這種齒輪狀的設計語言在筆記本產品中同樣少見,比較大膽。事實上像機身後部位置的造型設計並不容易被消費者感知到,更不用說Spectre x360 15的開機鍵和音量加減鍵同樣採用菱形造型。這種對於細節的極致追求反映出了設計者對於產品的重視程度。
細節設計同樣出眾
惠普Spectre x360 15為全鋁機身,用料比較足。表面處理非常細膩精緻,再加上噴塗的黑色,減少了單純金屬材質的冰冷感;無論是A面還是C面的邊緣,都進行了微弧處理,貼合手掌提升握持感受;四周的「金邊」採用了CNC鑽石切割工藝,所以在特定角度會反射光線,尤其是在看到A面Logo和四周同時反射光線的時候,真的感覺這是一件藝術品。
多處採用CNC鑽切工藝
由於惠普Spectre x360 15的屏幕尺寸為15.6英寸,所以整機的便攜性不如13.3英寸產品。不過其依然做到了重2.1kg、薄19.45mm的成績,這個成績在大尺寸產品中尤為突出。也正是因此,Spectre x360 15更加適合男性用戶,外出攜帶依舊比較輕鬆。
男性用戶方便攜帶
惠普Spectre x360 15的整體設計是對系列產品成功的延續,其保留了Spectre系列在設計上的精髓。對於熟悉Spectre系列的朋友來說,Spectre x360 15具有足夠的產品辨識度;對於陌生的朋友而言,精緻、美觀的設計同樣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到大批圍觀者。Spectre x360 15的外觀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品牌風格,在眾多高端產品中獨樹一幟。
Spectre x360 15的360°翻轉屏幕加觸控筆的搭配能夠提供更為專業、易用的創作環境,甚至創作者可以選擇不同的創作姿勢。比如移動交流的時候可以使用平板模式對創意進行勾勒,在工作台上可以使用站立模式或帳篷模式,配合觸控筆對作品進行精細雕琢,還可以通過筆記本模式對作品進行渲染、打包,分享至工作群。這種自由的工作方式更加符合創作者實現靈感的工作特性。
四種使用模式
另外,四種使用模式也能更好的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與同事、友人分享創意、精彩時刻也更為自然、親近。我們也尋求了設計部門小夥伴的幫助,對Spectre x360 15觸控筆加觸控屏的搭配進行了專業體驗。得到的答案是非常正面的,雖然無法取代數位板,但在創作的便利程度、直觀效果和分享方面都比傳統創作型台式機更有優勢。
觸控筆+觸控屏的搭配效果十分出眾
為了讓使用更加方便,惠普Spectre x360 15採用了雙生物特徵識別,一個是位於屏幕上方的IR(紅外)攝像頭,一個是位於機身右側的指紋識別模塊。用戶可以在Windows Hello中同時錄入面容和指紋信息,用戶登陸系統的時候,只需要看著屏幕或觸摸指紋模塊,便可實現免密碼登陸系統。
Windows Hello中可以錄入面容和指紋信息
由於是15.6英寸機身,惠普Spectre x360 15的鍵盤擁有獨立的數字鍵區,在輸入數字方面更加方便。整個鍵盤有著1.5mm的鍵程,配合高回彈觸感按鍵,整體使用感受在大尺寸輕薄型產品中比較優秀;Spectre x360 15的觸控板為細長型設計,表面覆蓋了一層玻璃材質,觸感細膩光滑。使用感受方面,該觸控板觸控靈敏、定位精準,同時支持多手勢操作,一定程度上能夠代替滑鼠使用。
鍵盤和觸控板
B&O音響
惠普Spectre x360 15繼續沿用B&O音響,位於鍵盤上方的鏤空紋理下面。整體聲音表現不錯,在B&O音頻技術的加持下能對音色進行細微調整。介面分布於機身兩側,其中機身左側有適配器介面、USB 3.0、電源鍵、3.5mm耳麥口和SD卡槽;機身右側有HDMI、2×Thunderbolt 3(雷電3)、指紋識別模塊和音量加減鍵。介面種類豐富,數量夠用,雙雷電介面也可以進行擴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