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收入越來越高,人越來越不開心?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齊寶良:
收入高本來是件讓人羨慕的事,但相當一部分人卻隨著收入的提高,感覺越來越不開心。今天我們就嘗試著解讀一下。
一、累。有句歌詞說的好:沒有人隨隨便便成功。拼搏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是拼搏的結果。累幾乎不可避免。長時間的睡眠不足、身體超負荷,導致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收入固然重要,但若要想長期保持高收入,健康的身體和敏銳的頭腦才是關鍵。
二、未知領域帶來的壓力。收入的提高往往意味著責任的擴大,勢必給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帶來一些新的挑戰。建議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習變成一件有趣的事兒。
三、風險帶來的壓力。高收入需要努力,更高的收入則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怎樣把風險控制在一個可以承受的水平是你應該考慮的。
四、圈子帶來的壓力。收入變了,圈子必然會變。這個時期,脫離舊圈子的痛苦、加入新圈子的不適,羨慕、譏諷、嫉妒、排擠、被邊緣化……。這個時期不妨少一些對他人的關注,坦然做回自己。
五、擔心失去帶來的壓力。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旦得到了唯恐再失去,殊不知有時保持甚至比獲得更難。
六、學然後知不足,收入高往往帶來視野的開闊,能更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果不能很好的認識,容易產生焦慮情緒。
我曾跟一些所謂的高收入者深入交流,他們幾乎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快樂和財富不一定成正比,有的則認為沒有什麼關係。
不要追求快樂,要快樂的追求!做愛做的事,做到極致,高收入也許會不期而至。
良好的心態、健康的身體,也許比高收入更重要。
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有一種感覺:好像提這個問題的人,是一位中年成功的企業家。對他來說他可能發現隨著自己財富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年齡的變化,他的價值觀也在慢慢的發生變化。物質和財富的慾望對他來說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他已經不再那麼奢望穿著名牌的衣服招搖過市,滿足虛榮,盼望著去吃山珍海味來滿足「尊嚴」;他更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膚淺,衝動和有力量了。他已經能夠比較淡定從容和處亂不驚了。他對事物的看法,已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偏激和單一了,也就是說他的價值觀已經悄悄地發生了方向性的變化,但他自己可能並不知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年危機吧。他們原來信奉的價值觀一直引領他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此時他們不再那麼有力量,更不覺得他們原來追求的東西對他們現在還那麼重要。此時他們的價值觀已不再繼續停留在物質上,而是已經轉變移到精神上。他們原來的價值觀開始讓他們變得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此時他們的關注點不應該繼續停留在自己身上、停留在物質上了,而更應該著眼於社會。特別是應該轉移到對社會的義務和責任上。他們更應該去做一些對社會有重要意義的事情上,反哺社會,反哺國家。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有更大的心胸,更開闊地眼界,向自己提出更高的挑戰,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享受更大挑戰成功後的成就感和價值感,也只有這樣他們的人生才能更加有意義,他們的人生也才能更加精彩和回味無窮。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宋寶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有許多人,他們不愁吃不愁穿,不用整天為了生計和基本的溫飽而到處奔波,在外人看來他們是那麼的幸運又幸福,但實際上這些人中的大部分感受到的快樂和滿足確是越來越少了,反而一些為了基本生活而努力奮鬥的人們,生活既充實又快樂。金錢,原本是所有人所追求和喜歡的,但它真正能給一個人帶來的僅僅是物質的滿足,許多東西是用金錢所買不到的,因此許多物質豐富的人發現,錢越掙越多,人卻越來越不開心。
情緒是客觀事物和主體需要的反映
情緒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穩定的態度和體驗,積極的情緒會給人們帶來快樂和滿足,它影響人們生活的質量以及工作的效率。而情緒情感是以人的需要為中介的,即當人的需要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當個體的需要由於種種原因不被滿足時,就會體驗到消極的情緒。之所以不開心,是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第一需要就是溫飽,但是當溫飽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人們就會出現更高級的需要,得到滿足的低級需要就會退居到次要地位,不再能夠促使人們產生前進的動力。按照心理學家馬斯洛對需要理論的描述,生理需求是最低級的需求,之後是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從該理論可知當人們的溫飽滿足之後,人們更願意追求的是一種精神的需要,而這種精神的滿足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高層次的精神需要雖然沒有關係到個體的生存安危,但是它是人們的一種生長需要,高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有益於人們的健康、長壽、精力以及快樂的程度。因此掙再多的錢,人不一定是快樂的,只有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精神和心理狀態得到滿足,才會活得充實又快樂。
看到這到題目,我不由得想起來馬雲前不久說過,「如果是普通的快樂感,一個人一個月掙一兩百萬那是相當高興的,一個一個月掙一二十億的人,其實很難受,這個錢已經不是你的了,你沒法花了」。當我們大部分的開銷還是用於生活的時候,提高收入和財富確實能夠給人帶來快樂,但是一旦達到了某個點,即使收入再提高,也不會更快樂。
追求的過程才是最令人難忘的
我想這是豐子愷先生所提到過的「實行的悲哀」。先生曾經說,「欲富而刻苦積金,欲貴而努力鑽營的時候,是其人生活興味最濃的時期。到了既富既貴之後,若其人的人性未曾完全喪盡,有時會感懊喪,覺得富貴不如貧賤樂了」。這種實行的悲哀,也能很好地解釋題主的問題,畢竟,深入其中,美即消失,世間的苦根本就在於此。
肩上的擔子更重從而無法享受快樂
財富的積累越多,說明你在某一個或幾個領域越是成功,而成功的代價之一就在於負擔更大的責任。畢竟單打獨鬥很難成功,需要獲得別人的合作,這樣就要擔負一個或大或小團隊的開銷,壓力也就與之俱來。
掙得錢越多,承擔的工作也就越多,相應的能夠用來享受生活的時間也就會受到擠壓。一方面是責任的壓力,一方面是無法得到宣洩,那麼自然就會感到不快樂,幸福感也就會降低。同時,能夠真正讓自己支配的時間,也在逐漸縮短,會產生一種無力感。
對自己的要求會更高,一旦無法實現就會產生落差
錢賺到了一定的數量也會遇到「天花板效應」,一旦到了這個層面,再想突破或是上升就很困難了。但是,之前一直處於優秀且進步的位置的人,很難以接受這種「停滯感」,這種感受讓他們覺得非常不好,他們熱衷於進步,不進步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退步,從而無法接納這樣的自己,會產生自我懷疑傾向。
總之,如果能夠一直生活在進步和追求的路上,並獲得積極的反饋,人的幸福感就會提升,一旦這個過程停滯了,幸福感就自然會降低。
很顯然你並沒有達到!
長得漂亮的人都是小三
富人都短命
如果不這樣的話
你都活不下去了 一點都沒有優越感
好吧.
如果你一定要說 有這種情況的話
那就是這些財富不是你親手創造的
很大程度
財富的確是衡量一個人思維模式 生活方式
價值觀 人生觀 的最直觀體現
你有能力賺到越來越多的錢
你的心智肯定越來越成熟
財富到一定程度 你追求的人的價值
會對很多事物更加平淡
而且越來越能接受任何人任何事
因為你是看過無數人無數事
才能賺到越來越多的錢
錢賺的越多 你會越來越怕死
越來越會享受生活的美好
這裡的美好 不是說花天酒地 富麗堂皇
而是做事不必瞻前顧後
會更加展示你的真善美
筆者從事證券期貨工作 之前為了賺錢
頸椎腰椎都坐廢了 現在更注重生活的品味
手機打字 到此為止
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有自己的需求,在物質需求滿足的前提下,精神上的需求已經不再停留在玩遊戲、投資等,發現自己,也是現在一個需求甚至是很迫切的一個需求。凡是並沒有絕對,多一點關注自己,找到你的需求,就像花草一樣,會在春季的雨水中獲得成長,惆悵也會煙消雲散。
很多人在追尋這個問題,哥來告訴大家正確答案吧。唯一的原因是時間不自由了,上學時不需要多少錢,大把自由時間可以自行安排,而且周圍都是這樣的同學,玩啥都能找到球事兒木有的閑人一起。工作之後即使混的比較好,房子幾套,請問有多少可供自行安排的時間?即使你有,能找到其他閑人嗎?知道為什麼笨雞,笨雞蛋好吃?因為他們自由的在山上玩耍啊,精神愉快,身體健康,所以好吃。總結下,當年愉快是因為自由的像只山雞,現在過著在規定的時間做規定事兒的雙規生活,能比嗎。
你沒發過財 不懂這種感覺 最幸福的時候是從一個月幾千變成一個月五萬的時候 但是等你一個月賺五十萬的時候 這個錢對你的刺激就沒那麼大了 慢慢就變成習慣和麻木 但是你的危機感會越來越大 因為你已經被捧到一個高度了 所以擔心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幸福感反而會越來越低 ,你也說了親戚朋友看得起你 其實你賺錢了捧你的人多了 一開始吹吹還是挺開心 後面就挺反感了 一般都是有求於你 借錢啊 讓幫忙啊 求帶啊 讓你請客啊 請問你煩不煩 所以最後都是低調為主 而且你過度炫富也會引起別人嫉恨 所以有錢沒有像你想的那樣特別幸福 我自己白手起家從吃不起飯到身家千萬以上 這些過程我都經歷了 總的來說當然是有錢最好了 但是幸福感最強的時候 是我27歲 幫人家打工 一個月拿五六萬塊錢的那段日子 哦 對了 我只是一個民辦大學都沒畢業的學渣
收入高了當然開心。可看到高物價,高房價;上學難,就業難;病不起,死不起;嚴重的社會分配不公無時無刻不在刮刻著一顆顆等待、乞盼的心。你說怎麼高興怎麼開心
確實,想的事多,變法比計劃快,責任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