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第一次上解剖課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是小宋,我大學學的是臨床醫學,對,你沒看錯,雖然我後來成功改行了,但是我對於那段經歷是很刻骨銘心的。醫學生們其實沒你們想的那麼神聖,大多數人也是逃課、上網打遊戲、有自己的愛好,當然,也會害怕。

說說自己第一次上解剖課吧,小宋記得那是在一個小實驗室,老師神秘兮兮讓我們全員帶上口罩和手套,然後打開了一個冰櫃,對,就是賣雪糕的那種大冰櫃,然後老師拿出了幾個賣熟肉的小鐵盤子,我們一群人很是好奇,然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我們誰都沒想到,老師從冰櫃里拿出了一系列人的器官,便拿邊說:同學們這是人的大腸、這是人的肺......當時我們班幾個女生就跳了起來,說實話,小宋沒害怕,不過那味經過了福爾馬林泡完之後真的很難聞!反正當我們拿刀去割腸子去,明顯感覺「次次」的感覺,做完那次實驗,小宋真的噁心了兩天,我們班生病了好幾個,有個女生竟然因為害怕轉去康復了(後來聽說康復也開解剖課了),現在不知道那名女生還好嗎?

小宋想說,解剖是一個醫學生的基礎課,基本都接觸過,小宋一開始技術不佳,記得那次上實驗課找兔子迷走神經時不小心割到了兔子的頸動脈,然後血「呲」一下就噴了我一臉,真事,當時就感覺臉上黏黏的、熱熱的,為了實驗還是用紗布把血沾完,綁住了迷走神經。

學醫沒那麼好玩,小宋也曾在手術室站了10小時,出來都虛脫了,記得那次實驗是一個簡單的甲狀腺實驗,本來我們信心十足的確診了都縫合了,但是切下的病樣組織被檢驗科斷定為髓樣瘤,不得已我們又打開了線然後行雙側甲狀腺切除術,記得出來後整個人都站不住了。

踏入醫學好幾年,也見識了醫學裡的黑暗,哭過、笑過,得到過病人的誇獎,也經歷過病人的打罵和不理解,如今,小宋已經改行,但是那段時光,我會一直記得,一旦為醫,終生為醫,我只是換了個崗位行醫而已。

醫者,父母心……

我是小宋,謝謝關注。


最深刻的體驗並不是害怕,絕對不是害怕。

剛開始上解剖課,其實大家還都挺興奮的,終於要見一些實質性的東西了,而不是對著課本死記硬背,男生們特別討厭這些。然後就是實際操作。最開始系統解剖,從人體各個部分的器官組織開始了解,都是一些標本,沒什麼值得害怕的,只是那個味道實在是太刺鼻了,滿滿的福爾馬林味道。實驗課一般是4節課,也就是一個上午或者一個下午,做完實驗就是吃飯,剛開始做完實驗之後就用抓過心肝肺的手拿饅頭吃有點膈應,慢慢的就適應了。

然後是局部解剖,這個是需要自己上手操作的,課程開始的時候要先對著屍體默哀,舉行一個小儀式。死者為大。在老師講解了一些基本操作之後就是自己上手實操。那些屍體都是泡在福爾馬林中幾十年的,甚至有一些是1960年的。皮膚已經十分僵硬。

局部解剖課最深刻的體驗是,一次女生們拉著皮膚,我主刀操作,結果女生手太累了,沒抓住皮,皮膚回彈把脂肪給甩進了一個女生嘴裡,我身上也被濺了一些。這個要說一下,因為福爾馬林的味道太沖,有時候夏天熱戴著口罩很不舒服就不戴。反正那次也是倒霉催的。


你聽說過大體老師嗎?相信絕大多數人沒聽說過。

你見過大體老師嗎?也許很多人這輩子也沒機會見到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就是醫學院校解剖課上的「無語良師」。

朋友中有很多同學是學醫的,和我說了很多關於第一次解剖課後的感受,有的一周都沒有吃過肉,連做了好幾天噩夢。

1

記得第一次上解剖課,進解剖室之前老師對學生們說:「膽小的就別進去了」,但是大家都堅定地點了點頭。然後老師帶領大家圍在屍體旁,當老師用手術刀剛切開屍體的腹腔,只聽學生後面一排「撲通、撲通」地兩聲,原來是兩位女生暈倒了過去。之見老師低著頭還繼續忙,把手一揮,不屑一顧地說:「拖出去……」

2

這學期剛開局部解剖課,第一次進地下室的時候還挺害怕的,因為特別安靜,除了上課的同學一個人都沒有,我因為害怕所以在默哀的時候一直在心裡默念對不起大體老師,直到屍體升上來,打開袋子我才突然釋然,因為那個屍體在福爾馬林里泡的已經非常硬了,跟正常人體的觸覺一點都不一樣了,所以也就沒那麼害怕。同組的是個妹子,她一直不敢下刀,老師還一直在催快點做,我就只能硬著頭皮下刀,強烈建議男女搭配,因為剝皮翻身之類的實在太累...

3

還沒上課之前,是很期待的。終於開始上局解課了,也就是完整屍體解剖課。

全班分為4組,每組一具,塑料布嚴實的包裹著,頭面是不給看的。一打開塑料布,濃濃的福爾馬林的味道撲鼻而來,遲遲不敢也不知道怎麼下手。硬著頭皮下刀,幾下下去,體內越來越多的福爾馬林流出來。外層塑料布上全是這些液體。還記得,隔壁組的一同學,應該是緊張再加上大體老師皮下脂肪厚(第一次接觸,真的沒想到人體脂肪這麼厚),用力過猛,操作不熟練,手術刀掉地上扎到旁邊同學的腳,這一個梗被同學們笑話了整整四年。

最感觸的,其實心裡很慶幸這麼近距離的接觸到死亡,感受到自己頸動脈里鮮血流淌,可以活著看這世界的千千萬萬,而不是任人擺布,翻動每一個器官。這是第一次接觸沒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屍體時的感受,而且這種感覺特彆強烈。


作為醫生的我,想想多年前第一次上解剖課,記憶猶新啊。

上課前,看到老師帶了一大推「教學模具」過來,熱熱鬧鬧的教室,看到老師來了,只是降低了說話的聲調和頻率,該幹嘛幹嘛。因為一開始大家以為都是假的,用石膏做的,後來正式上課,老師說這些頭顱啊股骨啊坐骨啊都是真的,而且,經過多屆學長學姐的使用,並不怎麼衛生。哈哈,把一些正在和顱骨對視的同學嚇了一跳,拿其他肢體骨頭的同學也立馬放下了骨頭,放在了一邊。那個場景至今還是很清晰。


好多人也問過我這個問題,「你們上解剖課怕嗎」「解剖課上你們都幹什麼」等等。我都會跟他們說,我們的解剖課是在講完理論課之後安排的實驗課相當於實習(PS.本人是一枚比較膽大的妹子,平時比較大大咧咧,晚上從來不怕黑,小時候經常一個人晚上從鄰居家玩到很晚才回家。),在對解剖有一個抽象的認識後,在有一個形象具體的認識,要本著一顆求知的心就不會感到害怕。我們的解剖室在教學樓的一樓,平時很少有人去,學校為了讓我們上課時不害怕還特意把課程都安排到了下午。

上課時老師先給我們講了講課上要學的內容,然後就讓我們自己解剖屍體。本來我也以為自己會害怕(我當時想像的解剖室是只有我自己一個活人,周圍都是屍體),畢竟那時候才剛上大學,也沒怎麼見過正真的死人。可是當真正上課的時候我才發現,想像跟現實差的好遠,是只有一具屍體周圍都圍滿了同學,老師講完後,大家都一擁而上的去解剖屍體,瞬間我就被擠到了後面,連屍體的樣子都沒怎麼看清楚。

在當時的氛圍中一點都不會害怕,甚至還有一點小興奮,你會覺得原來身上的組織器官是長這樣的啊!而且,你要是不積極的話連屍體的影子都看不到,更別說去拿解剖刀去解剖屍體了。在人群中憑藉身材的優勢,左擠右鑽的最後硬是擠到了第一排。

當時呈現在我眼前是一具赤裸的女屍,恐懼被興奮完全取代,我掀開一層一層的肌肉組織直至內臟完全呈現在眼前(我們學校的初期解剖屍體都是已經解剖好的,肌肉、神經、內臟被有規律的分離開來,方便學生觀看,而又不至於破壞屍體,達到循環利用的目的)。

多年後,我對那具屍體所展現給我的人體解剖結構仍然記憶猶新,猶如剛出生的嬰兒第一次睜開雙眼看到這個新奇的世界一樣,那具女屍是我在醫學解剖學道路上的啟蒙師,讓我對人體有了一種直觀的認識。這就是我第一次上解剖課的體驗跟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作者:宋艷琦


今年大一,然後每個星期都有系統解剖課,還記的第一次去解剖室的時候(我們上課,理論課也是在解剖室),在解剖室里有6個鐵盒子,然後鐵盒子周圍有很多的椅子,當時還不知道鐵盒子里裝的是大體老師,然後很淡定的坐在旁邊,聽累的時候還趴在那個鐵盒子上,後來回到宿舍,聽學姐說,那盒子里裝的就是大體老師,當時真的是欲哭無淚呀!??????

第一次看大體老師的時候是我們上肌肉這一課的時候,老師有提前給我們說要看大體老師,那叫一個激動呀!真的激動!到了解剖室,然後就沒有然後,同學們包括我,很淡定的聽老師上課(但是有同學吐了,好吧,難道我比較……?)這節解剖課,我覺得是我們上的最認真的一節課,感覺同學們都是抱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在學習!

還有,順便提一句,醫學生是真的累,希望準備報醫學的同學們一定三思後行!

這是醫學生的全部感受!再放上幾張作為醫學生必須記得肌肉(必須指哪說哪),還有醫學生的一小部分筆記,只是其中一部分,畢竟還是大一而已,先適應下!


  「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對於醫學生來說,解剖課是醫學生時期接觸的印象最深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步入醫學殿堂後真正學醫的開始。那醫學生第一次上解剖課是怎樣一種體驗呢?筆者從自己學習的經歷談起,分享一下自己學醫過程上解剖課的心理感受。

  大一下學期開設《系統解剖學》,學習骨學時,看到的都是一塊一塊骨,感覺和模型差不多,當老師說,這些骨都是真的時,拿在手裡覺得沉甸甸的……之後學習內臟,學習脈管和神經,這些章節看到的標本都是整個人體,第一次看到屍體時,有一種好奇心,但是也感覺有點害怕。不敢用手碰,老師就在那裡盡情的講結構,示教血管、神經的走行,可是我覺得完全接受不了這種學習狀態,而且有非常濃烈的福爾馬林的味道,鼻子、眼睛都不舒服……只能帶著口罩,還得稍微離遠點看老師示教。一學期下來,看多了,也就沒那麼畏懼了,比較淡定了。

  但是到了大三,開始學習《局部解剖學》解剖操作時,第一次課,我提前十五分鐘到的實驗室,當時我所在實驗室距離標本室最近。實驗員老師把上午上課用的6具標本全部放在了我要上課的那個實驗室的地面,讓其他實驗室同學來領取。當進入實驗室,橫七豎八的躺著6具標本,我非常恐慌,頓時渾身顫抖,跑到解剖實驗樓前小花園裡,等著其他同學來上課……

  剛開始確實有心理上的不適應,但是為了學習局部的解剖結構、境界毗鄰等,還是硬著頭皮開始標本的操作。其實把屍體標本看成是學習的工具,在操作過程中模擬外科手術的方式,只是暴露身體的局部,而不是全部暴露出來,這樣的操作過程,多少有了一些基本的外科手術規範,而且也減少了屍體帶給學生的心理壓力和恐懼感。

  學習一段時間後,對「大體老師」有一種莫名的敬畏和崇拜,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勇於獻身,給了醫學生學習的機會,學好解剖,對日後臨床課程的學習、將來的臨床實踐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距離第一次上解剖課已經很多年了,但是我仍能清楚地記得當時上課的情境。那是一個周五的上午,大家列隊到達解剖學系的屍體存放處,首先在解剖學系主任的帶領下集體向遺體捐獻者默哀,向其為醫學教育和研究獻身的崇高精神表示敬意。

然後,同學們開始分組到老師那裡領取和搬運屬於自己小組的教學屍體標本。我們小組分配到的一具屍體標本是一名青年男性,身高180cm左右,非常壯實,小組近10名同學不分男女,均積極前去搬運。大家帶著無菌手套,都非常賣力,儘管現場人很多,但還是不免會有些膽怯,也許是因為這個緣故,大家都覺得抬著非常吃力,內心中暗贊老人們說的「死人比活人重」是確有道理啊!

將屍體標本搬到學習室的平台上,大家還需用小毛刷蘸清水為標本進行清潔預處理,盡量將刺鼻的防腐藥液沖洗乾淨,減少上課時對口鼻、眼睛和皮膚的刺激。在處理頭面部時,初次接觸屍體的我們多少還是有些害怕的,最擔心的就是怕屍體的眼睛突然睜開,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事。

總之,我們的第一次解剖課是在戰戰兢兢、懵懵懂懂的一上午中度過了,當天課後仍有少數膽小的同學有些害怕呢。


我們學校特別奇葩,解剖室和屍體庫就設在食堂對面。不知道是領導要培養我們不畏懼死亡的精神還是他們的惡趣味,就硬生生把解剖室設在食堂對面,相距直線距離十米不到。

很多沒有學過醫,沒有學過解剖的朋友可能並不了解醫用屍體。醫用屍體會長期泡在福爾馬林液中,時間長了,就會在屍體表面形成一層厚厚的殼,就像刷了一層厚厚的紅漆。這層殼很厚很硬,如果用手術刀割,手術刀割兩下就鈍了。因此,當取出一具屍體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用菜刀、砌水泥的那種刀(我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用力把這層「漆」除掉。

當然,我的第一次解剖課就是在食堂對面,拿著一把菜刀用力刮這層漆。真的很費勁,非常難刮,颳得我氣喘吁吁。到後來我體力不支,動作緩慢。我老師大罵「你文縐縐、斯斯文文的在幹什麼!」

我好氣好委屈的,哎,累的我低血糖,我想吃飯。

然後就看著師兄們拿著包子,提著可樂從食堂大門走出來,一邊吃一邊對著我們指指點點

。。。。。


第一次上解剖科是在大二吧。大一去食堂路上經過解剖樓的時候都會憋著氣快速走過,怕吸進太多福爾馬林味兒。

上解剖課之前先上理論後再上實踐課,所以等做好心理建設後已經差不多一個月了。貼心的是那會兒是第六還是第七版教材,先學運動系統,就先上骨再上結締組織最後上肌肉,在上骨的實踐課時,也是首先放一半模型一半實物。這樣循序漸進的,倒是不會特別難接受特別害怕。

印象最深的是那段時間天氣不冷還有點熱,穿著白大褂在熱天里每個人下課都有些汗夾雜著福爾馬林味兒。期末考那會兒更是每晚都要趁解剖樓開放時加班加點去看,不管晚飯能不能消化。

想說現在想想,解剖課伴隨著醫學生大二和大三最燦爛的大學生活,想起它的時候也是在回憶青春啊??????


推薦閱讀:

TAG:今天有啥好笑的 | 故事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