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不是越老越值錢么,為什麼《國家寶藏》里27件國寶都沒有一件舊石器的文物?
文物的價值不僅僅包括經濟價值,還包括文化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技價值等。文物的價值需要綜合判斷,越老越值錢顯然是一個簡單粗暴的說法。第一,27件國寶中沒有舊石器時代文物,主要原因是舊石器時代生產力水平不高,文物藝術價值不大,也很難講故事。舊石器時代指的是距今約300萬年到距今約1萬年這個時段,在我國境內有西侯度文化、元謀人文化、藍田人文化、東谷坨文化、周口店文化、觀音洞文化、山頂洞文化、丁村文化等等,這段時期出土的文物以打制石器為主,因為早期人類生產力水平較低,所以出土的文物在科技價值和藝術價值方面都不高。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其一就是鄖縣人頭骨化石,定名為「鄖縣直立人」,大致距今80萬年至90萬年。鄖縣人頭骨化石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好的直立人頭骨化石。它對人類起源與發展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專家認為可與北京猿人第一個頭骨發現的意義相比。然而,北京猿人頭骨至今下落不明,這個鄖縣人頭蓋骨就非常珍貴了。問題在於,國家寶藏節目不可能把一個人頭骨來編故事,就像長沙馬王堆女屍雖然也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沒法拿出來在眾目睽睽之下展示,畢竟中國人還是骨子裡有忌諱。
湖北省博物館藏鄖縣人頭骨化石
第二,在本季國家寶藏節目當中,有兩件新石器時代的文物推出,這兩件文物都代表了當時中國最高的科技文化水平。
其一是上期河南省博物館推出的距今8000年的賈湖骨笛。這支七孔骨笛可以吹奏傳統七調式的樂曲,還能夠吹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和外國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中國乃至世界音樂史,證明華夏初音至8000年前就已經吹響,也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樂器。河南省博物館藏賈湖骨笛
其二是之後浙江省博物館將要推出的距今5000年的良渚玉琮王。琮王高8.9公分,直徑約17公分,重達6.5公斤,玉琮的側面以淺浮雕和微刻刻划了眾多鳥紋和神人獸面紋,側面全長68公分。玉琮王上細若遊絲的微刻技法令人嘆為觀止,匪夷所思的造型構思和豐富高妙的數學知識更是高深莫測,堪稱中國新石器時代最宏偉的微刻玉器,顯示了中國早在5000年前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玉工雕刻技術。
《良渚玉工》良渚玉琮王神徽放大圖
第三,要論文物的經濟價值,目前在國際拍賣中,除了書畫之外,價值較高的是青銅器和瓷器,還有是玉器。
下面給大家簡單列舉一些國際拍賣的天價文物。
瓷器拍賣:
迄今為止,拍賣價上2億的瓷器一共有五件,他們分別是:
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倫敦拍出2.3億元人民幣。2010年,清乾隆粉彩「萬壽連延」葫蘆瓶香港拍出2.07億人民幣。2010年,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在倫敦拍出5.54億元人民幣。2011年,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在澳門拍出7.1億元人民幣。這個超級天價紀錄至今無人能破。同款的梅瓶現藏於南京市部博物館,為該館鎮館之寶,還禁止拍照。
2014年,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在香港拍出2.21億元人民幣。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青銅器拍賣:2017年春拍中出現了五件上億的青銅器:2.574億元成交的青銅饕餮紋方尊、2.342億元成交的青銅饕餮紋方罍、2.13億元成交的兮甲盤、1.877億元成交的青銅饕餮紋瓿和青銅羊觥。兮甲盤
玉器拍賣:201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古玉專場《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高古玉拍賣大獲成功。其中一件西周早期玉龍紋玦,以1090港幣落槌,摺合人民幣900萬。另一件石家河青玉神祖面飾以1030萬港幣落槌,摺合人民幣850萬。
石家河青玉神祖面飾
大家如有興趣了解良渚玉琮王和瓷器、高古玉拍賣的具體情況,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查閱相關文章和回答。
(關注 @文蹤旅跡 告訴您一段有味道的歷史)
文物越老越值錢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文物。文物是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技價值的遺迹或者遺物,是人類文明在傳承中積澱的精華,是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基因,是民族和國家記憶的實證,是民族和國家身份的名片,是民族和國家特色的彰顯。只要符合「文物」的概念,確定是文物它就有價值,即使有的現在認為也許沒有價值,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認識的提高,就可能會發現他的價值,因此只要是文物我們都需要去保護,因為所有文物都是有價值的。
文物的價值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另外還有社會、經濟、政治等等價值,比如無論什麼文物,絕大多數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形制,直觀地展示出當時的文明印記。如元代青花瓷器、明代佛像、清中期的瓷器等都以其精美的造型反映了當時的文化,各時期的建築、壁畫都是藝術的結晶,當然最值得我們重視的還是文物對中華文明的傳承,敬重文物就是敬重我們的祖先、敬重我們的歷史、敬重我們的文化和敬重我們的精神。
文物的價值是通過文物的文化內涵、藝術魅力、歷史影響等等作用來體現的,而文物對社會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鑒作用和為科學研究提供資料的作用,這才是我們保護文物的真正目的,比如在《國家寶藏》節目中展示的如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陀螺儀原理科技含量非常高;雲紋銅禁所使用的失蠟法為我們今天的科技發展做著貢獻。所以,如果看一件文物的價值僅僅在於看它值多少錢,看一個文物景點的價值主要是在於能吸引來多少遊客,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到對文物價值的認識,也不利於我們以健全的心態與積極的行動來保護、管理、利用文物。
所以,文物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等不一定因為年代久遠而增加。某件文物的藝術價值和它的稀有程度以及所承載的歷史信息有很大關係。
同時,把文物的價值和收藏拍賣市場上的交易價格等同起來,也是不恰當的。近年來,國際國內收藏市場持續升溫,文物交易價格持續飆升,已經超出了文物的自身價值。
至於央視《國家寶藏》中亮相的27件文物,沒有一件舊石器時期的文物,是因為那一時期科技發展水平不高,出土文物的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等都和後來時代的器物無法相提並論。
器物「老」只是文物是否值錢的一個方面, 201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對是否屬於文物有這樣的界定:「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壁畫;也就是說只有具備「歷史性、藝術性、科技性」才能算文物。
舊石器時代的許多器物不一定都是文物,並且電視里不好表現,尤其是情景再現的時候讓明星們穿著樹葉裸露在台上表現舊石器時代的生活情景,也不符合現代文明的審美。
國家規定的文物不是用錢來衡量的。前些年的電視節目中為了實現國民保護歷史遺物的目的,每件文物都會給標一個價錢,甚至給的價錢都要高過市場價格。這種做法確實達到了讓老百姓重視保護歷史遺存的目的,但負面作用就是造成了過分炒作,造假的贗品越來越多,價格虛高。
您說的舊石器時代的文物肯定有歷史價值,但是它不一定具備藝術性。在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器物都是取自於自然界中,在當時是為生產生活服務的,在使用時不需要藝術創造。比如那時候的人在河邊找到一塊中間有槽的鵝卵石,就是一個天然石臼,將它用作搗碎食物的工具,這就與藝術不沾邊。今天在古玩市場上總是說東西越老越值錢,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科學價值大家都理解為最先進的「高科技」,高科技應該是與古玩相反的概念呀?其實「科學價值」是指在器物存在的時代人類都有了那些科技手段,使用了哪些原料和工藝。比如漢唐以前的瓷器叫「老窯瓷器」,在現在的市場上遠不如明清的「青花瓷」值錢,這是因為青花瓷上可以體現當時的材料選取、工藝方法、燒窯溫度等等內涵,所以古玩的價值會受到社會科技的影響。
中國的寶貝浩如煙海,《國家寶藏》只是從百萬件中取出幾件,如果有一件舊石器時代的石臼,還有一件乾隆皇帝的御璽,您覺得導演應該選誰?
首先,得糾正題主一個概念性錯誤文物價值與時間沒有關係。良渚的玉琮和乾隆的瓷母是很難分出高下的。衡量文物的價值從客觀層面上講與金錢也沒有關係。這個時代的最大悲哀就是什麼都要用金錢去量化……考古學家們衡量一件文物只看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學術價值等其它方面。根本不會去量化成金錢價值去衡量一件文物的重要性。人類的文明史,開始於文字的發明,在時間上最早不過七八千年。舊石器時代是在250萬年-1萬年之間,按照現在慣用的知識屬於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文字的出現才標誌了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舊石器時代是以打制石器為主,還沒有形成一個文明的社會體系,也沒有相對突出的代表性考古發現。另外人類文明究竟是不是從舊石器時代進化而來的在學術界還有著不同的聲音。所以我覺得,《國家寶藏》中所展示的寶物都是5000年華夏文明過程中相對等級較高的文物和考古發現。有著中華文明的唯一性,標誌性,獨立性和考古發現性。而舊石器時代的文物有一個泛世界性,沒有華夏文明的獨立性所以沒有展示出來。
原創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物和值錢與否並不能劃等。且文物的概念很廣泛(具體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法)。舊石器時代是人類物質文明的肇始時期,尚未出現高水平的製作工藝等,因而保留到現在的文物類型較為單一,主要為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以及人類、動物骨骼化石。《國家寶藏》作為一檔文博類綜藝節目,首先要做的是抓住觀眾的眼球,所以選擇的多是能夠與受眾產生共鳴的器物。再說文物的價值問題。文物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研究價值,文物作為先民們物質文化的載體,是先民們物質生產力的見證。研究文物對於揭示歷史本真,復原古代人類生產生活有著重要的價值。而文物的經濟價值主要是以其稀缺性和一定時期人們的審美習慣等因素決定的,比如青花瓷符合現今人們的審美,青花瓷的經濟價值便一路走高,單體的青花瓷甚至超過了商周的青銅器。因此,並不是文物年代越早越值錢。相比於值多少錢,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文物本身的價值,那才是我們的先民留給我們的財富。
首先,文物和古董是不能畫等號的,文物需要有的是歷史價值考古價值,和文史辯證價值,好比睡虎地秦簡只是普通的竹簡但是有著極為珍貴的法學考證價值。而古董需要的是需要的觀賞性、珍貴性以及稀缺性,可以民間保存流通能夠適應市場價值的變動。新石器時代的東西是很久遠,但是沒有歷史考證價值的東西價值和民國的那些民間工藝製品價值不會相差多少
千里江山圖---國家;
各種釉彩大瓶---技藝、精神;
石鼓---文字;
越王勾踐劍---國家、權利、尊嚴;
雲夢秦簡---法律;
曾侯乙編鐘---音律;
這些東西為什麼叫「文物」而不是叫「古物」,是因為它們各自都承載了一段歷史。
中國人太迷信什麼專家了,說在什麼博物館從事過什麼研究,混了好幾年出來成專家了,其實人家不過是在博物館做個統計員和保管員而已,就算他是做某方面研究的,他也只懂他研究的方面,也帶有局限性,不可能沒接觸到的也懂。現在好了,一聽是什麼鑒定專家,大家就把他當成萬事通了,好象他什麼都懂了,這不是笑話嗎?
多買多打眼,少買少上當。
每天上一當,噹噹不一樣。
畢竟是綜藝節目,拿出來的起碼要好看、普通人能看明白是啥,而且能拿來講動聽的故事,舊石器實在不「好看」,普通人也看不懂是啥,也很難講出什麼真實的有人物、有時間、有地點的確切的歷史故事
肯定不是,得放到特定的環境中才具備他應有的價值。舉個例子來說,人民幣美金什麼的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具備價值,而在茫茫的大沙漠中,他的價值還不如一瓶水。區別在於什麼呢?在於它所在環境的實用性和稀缺性。
同樣的道理,舊石器時代的文物相對而言缺乏他的的實用性和稀缺性,出土的文物大多接近原始,不是說沒有研究價值,只是相對而言缺少。就像判斷一個文明就必須要以文字作為佐證一樣,舊石器時代的文物還缺乏相關的文字,不能算作真正的文明起源,因而缺乏一定的價值。
同時,中國曆來講究「死者為大」,你說把什麼頭蓋骨這些搬到現場來講,哪怕是頂級文物,也不太合適,是對死者不敬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