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了解千字文,求教?
在中國古代,小孩子們上學時,首先要學的就是「三百千」。這「三」就是《三字經》;「百」就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講述中國姓氏的《百家姓》;最後的「千」就是今天要講的《千字文》了。明代思想家呂坤曾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
我國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經用一首流傳很廣的詩,描述了兒童讀詩書的畫面:「一群烏鴉噪晚風,諸生喊破好喉嚨。趙錢孫李周吳鄭,天地玄黃宇宙洪。三字經完翻鑒略,千家詩畢念神童。其中有個聰明者,一日三行讀大中。」詩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就是《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千字文》,顧名思義,整篇文章總共有一千個字,但這一千字沒有一個重複的,而且如此有文采,它的作者到底是誰呀?
在距今1500多年前,中國南北朝時期,當時的梁武帝蕭衍為了教皇室子孫們學習書法,他就命人從書聖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找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但這一千個字雖然好,卻零零散散,支離破碎,學習起來非常枯燥。梁武帝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召來了當時文才蓋世的大臣周興嗣,對他說:「卿有才思,為我韻之。」意思是你才思敏捷,就幫我把這一千個字編撰成一篇讀起來朗朗上口,好讀好記的有韻味的文章吧!周興嗣奉皇上聖旨,不敢怠慢,開始連夜撰寫。當東方的啟明星升起,響起第一聲雞叫的時候,周興嗣終於完成了這篇名垂千古的《千字文》。因為用腦過度,周興嗣一夜之間頭髮鬍子全白了,梁武帝讀後,拍案叫絕,即刻命人送去刊印,公之於世。從此,《千字文》廣為流傳。這就是《千字文》的誕生。
《千字文》除了是啟蒙經典,還是書法名帖。王羲之的第七代孫、隋朝的高僧智永和尚,繼承家風,苦練書法,書寫了《千字文》800餘本。因為他寫的書法備受歡迎,求他墨寶的人太多,以至於他的住處的門檻幾次被踏穿,無奈之下,只有包上鐵皮,人稱「鐵門檻」。他因為勤奮練習書法,被他寫壞的毛筆都可以堆成一個小山丘了。他就把寫壞的毛筆埋入土中,稱為「退筆冢」。書法入門的「永字八法」據說也是智永和尚所創,智永書寫《千字文》,開後代書法家之先河,對《千字文》的流傳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千字文》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四字一句,條理清晰,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中國影響深遠的兒童啟蒙經典。
每天萃辰天心書院都在講國學,並且是圖文和語音相結合,最近正好在講《千字文》哦!
千字文是古代一太子老師編出來的,用一千個不同的字,組成韻文,方便記憶,文章內容就是按時間順序,摘取典故,從開天闢地,講到他當時的時代。
為了教太子讀書認字還能學歷史,這篇文章,奇文。
現在未必需要學,古人是啟蒙用的,也都是教學用的,比如發行字帖就用這樣的文章。書法大家也都寫這樣的文章,便於流傳。
現在也只有一些國學愛好者和書法愛好者去學去背。其實這篇文章真的好,沒事可以多讀讀,了解了解。
《千字文》是由單字組成的韻文,含蓋人文、歷史、地理、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內容,是古時私熟學校的啟蒙教材。現代有人將四千字編寫成韻文,證明現代人更利害。
可讀周汝昌先生和田蘊章先生合壁之作《千古奇文千字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