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說明朝是三無朝代,宋朝是三有朝代,你怎麼看?
顯然,「三無」明朝的說法是片面的,尤其是無名將、無名士的說法。先說名將,雖說明朝在各大一統王朝中,其武功並不算突出,但其實也不是很差,明初有徐達、常遇春這樣的開國大將,明中期有戚繼光這樣的抗倭名將,明末還有李成梁、袁崇煥,不僅不少,而且名望也都很大。
再說名士,宋代以後最大的名士大概就要屬明代的王陽明了,他所創的「心學」,是朱程理學後的又一個學術高峰,不僅對當時的名噪一時,而且對後世影響也很大,就我們熟知的曾國藩、蔣介石,對王陽明都極其崇拜。僅此一人,就足夠說明問題,遑論他人。
高曉松所提出的「三無」中,其實比較有爭議的當屬「無明君」。所謂「明君」、「昏君」,都是封建社會史學話語體系的概念,與我們當代所謂的「好皇帝」、「壞皇帝」的標準已經不大一樣了。封建社會中的好皇帝要有「立功、立言、立行」等標準,要有那種獨斷乾綱、勤於政務的特點,但在當代史學標準下,無論皇帝本人如何,人們更注重他在社會實際運行中的作用,無為其實依然可以治世。
在明代,這一特點尤其突出,比如萬曆朝,雖然他20多年不上朝,在施政上亦有不少失誤,但萬曆時期的社會經濟總體情況都非常好,特別是晚明的江南經濟的高速發達,還曾被不少史學界譽為「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吸引了很多學者就此進行研究。所以說,人是複雜的,歷史是更為繁複的,以當代人的視角來審視,所謂明君、名將、名臣的說法實在是太過時、太片面了。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高曉松這種失當言論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我認為公眾人物無論說什麼話都是需要考證的。
高說明朝是三無朝代,即無名君,無名將,無名士。
很可笑,他可能覺得朱元璋繼位後濫殺大臣,但是他可能把朱元璋堅決反腐,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和最重要的驅除韃虜,恢復等功績忘得乾乾淨淨。
他可能覺得朱棣是亂臣賊子,但是他好像把朱棣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設奴兒干都司,置哈密衛、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開疆拓土,鞏固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加強對南海的經營等功績給忘了。
他可能不知道有藍玉大戰捕魚兒海,大破蒙元,俘敵十萬,繳獲金銀無數。
他可能不知道有徐達南破張士誠,北滅元朝。
還有常遇春,王弼,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馮勝等等。哪個不是名將。
死守北京的民族英雄于謙,開創萬曆新政的張居正,平息倭患的戚繼光,兩袖清風的海瑞,心學大家王陽明!還有徐階,夏言,楊士奇,楊榮,楊溥,楊廷和,楊慎,李東陽,李夢陽,解縉等等,他們哪一個不是當世大儒,哪一放到現代都是院士級別的學者。不知道高哪裡來的勇氣說無名士?
我其實也不喜歡明朝,總覺得明朝和漢唐相比缺了一點霸氣,盛氣,多了一點污穢之氣。但是放在那裡的史實我們絕對不能無視。
(就憑王陽明一個人,也不能說大明無人。)
一家之言何必計較呢!我認為高曉松的言論有失偏頗,但是高曉松只是在電視節目上發表的自己的言論,咱們可以就事論事討論一下,明朝到底有沒有名士名將明君。
我認為,明成祖朱棣就可以成為一位明君,我不知道高曉松的明君的標準,但是明君在我心目中起碼文治武功樣樣不能少。朱棣就符合,他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盛世——永樂盛世,文化上編寫《四庫全書》,戰略上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開疆上親征蒙古——把蒙古殺回漠北、平定安南,在他任期內還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朱棣排名上至少和唐太宗不相上下,力壓宋太祖,這樣一位明君在這裡放著呢,怎麼可以說明朝無明君呢?
再看一下名士,名士是什麼?名士難道就是只會寄情山水、道德節操高尚的知識分子嗎?顯然不是,至少有「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的心繫天下的胸懷;有「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的氣度。明朝沒有這樣的知識分子嗎?有!比如,王陽明立志做聖人,最終開創了心學,解放了思想,又如李贄看到天下腐敗,民不聊生,山河破碎的狀況,發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時代最強音。這些人不是名士嗎?
沒有名將嗎?名將就是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保家衛國,開疆拓土,抵禦外族。宋朝的岳飛是這樣的民族英雄,難道明朝戚繼光不是嗎?戚繼光拋頭顱,灑熱血堅決蕩平東南沿海倭寇。難道兩袖清風的于謙不是嗎?北京保衛戰抗擊也先攻擊,保住大明血脈。難道抗倭援朝的無名將士不是嗎?浴血奮戰於外疆,除暴安良幫助朝鮮收復領土。
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放在這裡怎麼能說明朝無名士名將明君呢?
高曉松在《曉松說》節目中把明朝說成三無朝代,即無名君,無名將,無名臣。不知道高曉松心目中的名君,名將,名臣到底是怎樣的形象。但可以肯定的是,明朝的朱元璋,朱棣等皇帝或者是徐達,戚繼光等將領顯然沒有高曉松出名,因為他們都距今好幾百年歷史了。而高曉松作為現代娛樂圈大咖肯定要比明朝人物知名度更高,別的不說,單說他酒駕入獄事件就為他博得了「中國酒駕第一名人」的「美譽」。
相信任何一位炎黃子孫都不會否認大明王朝作為封建時期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但高曉松顯然不是中國人,他早就已經加入美國國籍,所以讓一個外國人來評論中國歷史本來就是嘩天下之大稽,博出名而不惜血本。
高曉松是音樂創作人出身,從酒駕事件後發力「危機公關」,積極塑造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形象,為了扭轉自己的曾經的不良形象,以外國人的身份發出一些奇葩言論來博得關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作為音樂創作人,詞作者,高曉松的專業領域並非歷史學者,因此他評論的歷史觀點只代表其個人或其團隊,並不代表大眾意識。如果各位讀者朋友對歷史評論感興趣,可以關注像《老梁說事》《百家講壇》之類的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歷史評論節目。
作為觀眾和讀者的我們,任何一位名人和大咖的言論我們都可以關注和評論,但必須要有自主判斷的能力,最好不要人云亦云,堅持自己的主觀意見,形成獨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是所謂的「三觀」,擁有獨立的「三觀」意識,才能創造具有個人鮮明特徵的別樣人生。
讀者朋友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和討論!
高曉松是著名的「明黑」。如果他批評的是明末的情形的話,那確實也有些道理。因為明朝末年君臣、士大夫的表現實在是太差勁了。
比如明末雖有名將袁崇煥,但卻被崇禎給千刀萬剮了。明末名將大多死於自己人之手。
明末朝政腐敗,致使民眾起義不斷。將領無能,連衣衫襤褸的農民軍和落後的游牧民族都打不過。大臣只知道爭權奪利、搜刮錢財,全然不顧國家、百姓。
南明仍有半壁江山,卻因為內鬥,幾年內就被滅掉。抵抗最堅決的,反倒是農民軍將領李定國。
這樣的明朝,怎麼批判都不為過。
不過明末是一回事,明朝中後期是另外一回事。明初有傑出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徐達、常遇春等二十四將。之後還有朱棣、朱瞻基等傑出帝王,還有于謙、王守仁、海瑞、戚繼光、張居正等名臣。
高曉松這個說法有沒有問題呢?
明朝是否有明君、名士暫且不論,今天我只是來談一談是否有名將的問題。下面以事實來說話,大家評判。
徐達《明史?徐達傳》是這樣說的
達言間慮精。在軍,令出不二。諸將奉持凜凜,百帝前恭謹如不能言。善拊循,與下同甘苦,士無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嚴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會三,郡邑百數,閭井宴然,民不苦兵。歸朝之日,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議終日,雍雍如也。帝嘗稱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受,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看看他的戰功,歷史上的名將有幾人能比。更不用說他的人品了!朱元璋心如鐵石,殺人如麻。但他在徐達死後,是怎麼做的呢?
「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意思是說,徐達死後,朱元璋竟然停止上朝,在徐達靈前悲痛不已。在中國歷史上有幾個人能夠獲得皇帝如此對待,不比聯合國降半旗致哀差多少吧!
常遇春《明史?常遇春傳》記載
遇春沉鷙果敢,善撫士卒,摧鋒陷陣,未嘗敗北。雖不習書史,用兵輒與古合。長於大將軍達二歲,數從征伐,聽約束惟謹,一時名將稱徐、常。遇春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又稱「常十萬」雲。
常遇春與徐達齊名。最為厲害的是,沒有讀過書,行軍打仗卻暗合兵法!天生的武將,一生征戰,從未失敗過。名符其實的「常勝將軍」!
可惜年僅四十便死了,沒有見到明朝建立那一天。但享受的是跟徐達差不多的待遇。
這兩位僅僅是開國大將,明朝還有很多著名的將領,比如藍玉、傅友德、馮勝、戚繼光、俞大猷等等,甚至明成祖朱棣本人也不差。
如果不了解明朝歷史,還是多翻翻《明史》吧!很多問題便會迎刃而解。(文/碎史萬段,如果喜歡的話,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收藏和關注!)
笑了,我理科生憑記憶就能打出幾個明朝的名將,常遇春,徐達,戚繼光,孫承忠,藍玉,熊庭弼名臣于謙,張居正,徐介,徐謂。至於名人更多了,沈括,就是初中學那個夢溪筆談,唐伯虎,李時珍,鄭和,王守仁,這些都是路人皆知的,只是明朝沒有唐詩宋詞這樣的塑造形象的武器,就像當今美國有好萊塢,向全世界輸送美國英雄的形象,而中國的娛樂圈子一塌糊塗,全世界對中國的印象,除了精英階層絕大部分人停留在灣灣水平,哪怕是國人都以為華為只是賣手機的,其餘不一而足,鄙陋之見,充實自己才是王道,別人的評論都是耳邊風
高曉松說明朝是三無朝代明顯是根據他自己的標準來評的!但是我們無論按照什麼樣的標準,明朝都不能稱呼為三無朝代!王陽明可以說在整個東亞東北亞都非常著名以及有巨大影響力的名人吧!宋元明清超過他的好像還不好找!名將就更多了,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一家。明君,朱元璋,朱棣,嘉靖還能算吧(確實有點狠)!
反觀宋朝,名臣只有范仲淹這麼個大牛逼!范仲淹對後世影響力不是蘇軾這些文人能比的!武將有狄青,辛棄疾,岳飛等等是厲害。明君的話只有宋太祖趙匡胤啦!文人確實多,很多牛逼的文學家!
但是宋朝最大的問題是經濟高度發達但是國防安全太弱!對文人太好,從不殺文人。武將被懟的都不好意思站在一起。民間更是流傳「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沒有武力做後盾,再發達也是肥豬一頭!
高曉松自詡為一騷人,當然喜歡宋朝寬鬆的環境了。對文人那麼好,當官有那麼多錢,天天花天酒地的!當然我不是攻擊高曉松,他就這樣人,有才華,但是也沒什麼顧忌的,就瞎幾把說。
名君: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宣孝三君都算較突出的明君。名將更多了,前期除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等,後期戚繼光孫承宗李成棟,名士王陽明,名臣李善長三楊張居正高拱等。明代前期強盛直追漢唐,連清人修的明史都說明代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呼盛矣,就是說到永樂時已經算盛世了。如果沒明君賢臣怎麼可能。明代有條法律,商人農民工人是不許穿絲綢的,說明,那時候民間經濟條件相當不錯,很多人都能穿絲綢了,因此才有這法律。相比之下,康乾年間民間經濟怎麼樣。
明朝,逢戰必勝(後期前),不會給人以名將的感覺,而宋朝逢戰多敗,勝一次就給人天之驕子的感覺,戰神的稱呼。
明朝,制度嚴明,君臣之道相較於宋朝佔據優勢。而宋朝,奸臣給人大惡,有滅國之心,讓人對名臣有更強烈的認知,物以稀為貴。
明朝,聖君不多,昏君不多,凡君多多,一樣走過三百多年基業,靠的是臣將輔佐。宋朝,重文抑武,昏君頗豐,軟弱對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