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董其昌和趙孟頫之間有什麼恩怨嗎?
我是宇航,董其昌跟趙孟頫的恩怨不在於趙孟頫是叛臣,而是在於董其昌眼界太高。董其昌原話是這麼說的「余年十八學晉人書」,我十八歲學習晉人書,實際上主要是學習王羲之。「便已目無趙吳興」,趙吳興就是趙孟頫。他說,我十八歲的時候開始學晉人書,我就看不起趙孟頫。「今老矣」,到現在我老了,「始知吳興之不可及也」。
相信大家都有感覺,如果入手便是二王,對其他書法定會自降一格。
取法高古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
趙孟頫遠參二王,陸機,近得李北海之妙,自成一家。
董其昌入手便是二王,唐宋諸家皆有效仿。
這就好比,同樣是一個老師的徒弟,兩個佼佼者,誰服誰?只不過趙孟頫生的早罷了。
其實就經驗來說
學過二王,掌握了妙處,真的不覺得別人有太厲害。
同樣一套迷蹤拳,誰打的好,只是天賦問題。
二王變化多端,趙孟頫因平正工整有餘而流俗,自然被世人詬病。
都說趙孟頫俗,確實俗。
每個人學來都俗,但是看趙孟頫原貼就不感覺俗,為什麼呢?
人家水平高啊
你沒學到位啊
趙孟頫太難了,難就難在脫俗。
好多朋友跟我說過,我學趙孟頫十幾年,不如學別人三五年。
堅持的有很多,放棄的也有很多。
有的朋友學趙孟頫學的真好,不過,也都在20年左右的水平了。
這種專一,我是做不到的。
再說董其昌
年少眼裡無趙孟頫,直到老死將至,才說趙孟頫厲害。
其實,晚年董其昌還是明白過來他和趙孟頫的優劣處的。
董其昌晚年之作,所謂「漸老漸熟,反歸平淡」,寓生秀於撲茂蒼拙,自然灑落。董其昌自評曰:「余書與趙文敏較,各有長短。行間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趙;若臨仿歷代,趙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趙書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吾書往往率意,當吾作意,趙書亦輪一籌」(《容台集》)
董其昌勝在能生,趙孟頫勝在能熟。
意思就是董其昌能變,趙孟頫基礎太過雄厚。
要說他們兩個有什麼過節,是真沒有的。
主要問題還是在董學書的天賦上,董其昌年紀輕輕便取法魏晉,對書畫的理論和認識更是獨具慧眼,所以批評名家很正常。
如果趙孟頫沒這麼有名,自然不會受到這麼大的挖苦。
隨著董其昌的提高,到老的時候,發覺還是不能超過趙孟頫,眼前就是一座大山,用一句我自己的話說吧(趙孟頫穩如狗,太TM的穩了)。
但是董其昌知道自己不落下風
因為認識和眼界都到了,自然能體會彼此的優劣之處。
趙孟頫的水準毋庸置疑,做了二臣也被眾人唾棄,比如傅山。
傅山以前一直學趙孟頫,後來大明亡了,誓死不做清臣,從此開始討厭趙孟頫。
王鐸降了清,本來王鐸傅山好基友,傅山也開罵絕交了。
當然,晚年的傅山也開始讚美趙孟頫
秉燭起長嘆,奇人想斷腸。
趙廝真足異,管婢亦非常。
醉豈酒猶酒,老來狂更狂。
斫輪餘一筆,何處發文章。
我是@梁宇航
有喜歡的可以關注我
可以提問
1首先非常肯定的講,董其昌和趙孟頫之間沒有任何恩怨,兩個人根本就不是一個時期的人,怎麼可能產生恩怨呢?只能說董其昌是對趙孟頫的書法是有看法的。
2趙孟頫可謂是元朝初期的一個大才子,「詩書畫」三者樣樣精通,而且水平相當之高,深受元朝統治者的喜愛,趙孟頫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而獨創的趙體字更是被後人所喜愛。後人對他的評價很高「前後五百年無出右者」!3但是歷史上對趙孟頫有看法的人不少,其中就包括大書法家董其昌。趙孟頫作為宋室後裔,竟然投降了元朝,從人品上,人們心裡不能接受,好像趙孟頫氣節,人格上有污點。從而影響到別人對他書法產生了看法。
4董其昌認為趙孟頫的字「俗,而且俗不可耐」。認為趙孟頫的字和他本人一樣,沒有骨氣,沒有品格。書因人貴,所以董其昌對趙孟頫的字是很有看法的,但是到了後來董其昌還是佩服趙孟頫的,認為他的字比自己熟練,而且技法上都有獨到之處。
5所以二人並無瓜葛,只是在學術上有看法!!
什麼恩怨也沒有。
一個在元代,一個在明代。趙孟頫死的時候董其昌還沒出世,趙家和董家一點瓜葛都扯不上,恩怨從何而來?
而現在很多人一提董其昌,就要把趙孟頫扯上。其原因是董其昌經常拿趙孟頫與自己做比較,在他收藏的靈飛經跋語中,說趙孟頫一生學鍾紹京書,只得到三四分。而對自己則寫於古人墨法筆法具皆取會。
就是這一跋語,讓趙孟頫的粉絲看了不爽。平心而論,趙孟頫與董其昌各有千秋。董其昌此語,確實過分。就影響力而言,趙孟頫遠比董其昌廣泛。這一點,董其昌在晚年,也不得不承認。
要說他們之間恩怨,實則是與二人毫不相干的一些好事者互掐出來。
先謝謝您的邀請、不過這問題問的有意思、董、趙二人不是一個朝代的、董是明代的書法大家、趙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大家、能有什麼恩怨呢、如果有恩怨也只能是董對趙的書法不服、認為自己的書法水平高於趙、再有就是認為趙投元做官有失氣節、因此看不起趙、但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董在臨死之前、手握趙書說道:天下書家為趙孟?不可及也、董是個很狂傲的人、最後對趙還是心服口服、但有一句話不好說出口、就是二王還是不如自己、
趙孟頫作為元代書壇宗主,可謂一統天下。元代至明中期連印書也大都是趙體。盛名迄明末不見稍減,自董其昌出,清康熙帝極喜董書,極力推崇,情況始變,重董有時甚於趙。董與趙並無恩怨。董其昌自謂由唐以入魏晉,目無文(征明)祝(允明),欲凌駕吳興而上之。實則秀色可挹,媚骨難除,有顧盼自喜之樂,無奮發為雄之概。與五百年來第一人趙孟頫比還是有差距的。
關公戰秦瓊,這有意思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