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中好壞的評定標準是什麼,如何去鑒賞?


一、先說什麼是國畫中不好的作品,專業術語叫:行畫、行貨。它們的特點是:模仿、複製、甜俗(艷俗)、隨意。從技法上看,筆墨線條飄浮,色彩艷麗,不講章法,構圖千篇一律,形象生搬硬造、呆板僵硬。但一般不懂畫的人卻喜歡「行畫」,就是大街上畫廊放的花花綠綠的牡丹啊、花開富貴、旭日東升之類,這類畫因為是批量生產的,「很好看」,價格也很便宜,比如下圖:

行畫除了一定的裝飾作用,沒有任何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二、真正有一定藝術水準的國畫,最起碼要具備如下標準:

1、原創性。不是摹仿、臨摹或抄襲的,而是畫家自己的原創,特別是構圖布局不是重複別人的,象上面的二幅畫,就累同、重複,滿大街都是。

2、繪畫性。是畫家自己動手畫的,不是畫工廠批量生產出來的,要有一定的繪畫感,即讓人能感覺得到畫家的筆觸,這一點對於中國畫來說特別重要。就象唱歌,特別講究氣息的控制,為什麼機器人唱出來的歌曲,總讓人感到缺少了點什麼呢?不感人呢?就是因為機器唱出來的缺少人的氣息。有繪畫性的國畫,你彷彿能感覺到畫家畫畫時氣息的控制,它是畫出來的,而不是拼接、製作出來的,而當前中國畫的缺筆現象非常嚴重。比如下圖,這是一幅國畫山水哦:

畫面看上去是有意境,但和照片有什麼二樣呢?還不如用相機拍啊。畫面根本看不到筆觸,只能說畫家的技法很高超,明顯是靠時間磨出來的。繪畫性強的中國畫是這樣的:

3、有技法。即在用筆、用墨、構思上有一定的技法難度,下了功夫,一般來說,看線條是否沉穩有力、紮實,用墨是否濃淡得宜,用水是否得當,筆墨是否有「濃、淡、干、濕、黑」這五個要素,勾、皴、點、染是否有章法,用色是否恰到好處(國畫講究: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畫中形象是否虛實相生,畫面是否乾淨流暢,構圖布局是否和諧,造型是否準確到位,山水樹木是否符合大自然的一般規律。

具體來說,花鳥畫看是否有生氣,人物畫看是否有神氣,山水畫看是否有靈氣,書法看是否有骨氣。比如八大山人畫的翻白眼的魚,寥寥幾筆,既把魚畫生動了,也表達了畫家的心情:

4、風格個性。國畫要入門很容易,稍微臨摹練習一段時間,誰都能畫幾筆。但要有風格個性就難了。所謂個性就是,或在技法上有創新,或在布局上別俱一格,或在表現題材、表現趣味、表現內涵等方面與眾不同,總之,要看畫家是否有自己的繪畫風格。風格說起來高深,其實不難判斷,這個風格就是辯識度,就是一看作品就知道是那個畫家畫的,而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比如下圖,一看就知道是黎雄才畫的松樹:

下面這幅一看就知道是陸儼少的山水:

三、至於如何鑒賞,多看高質量的展覽,多看名家作品,多了解一點中國畫的歷史,學習多點國畫基本知識,自然就感受得到什麼是深厚的筆墨功夫、什麼是氣韻生動、什麼是畫家的藝術風格了。


最重要的一點,多看大家作品,練出自己的眼力。少看不好的作品,免得把自己的眼睛看壞了。

其次,國畫主要是看線條以及用筆用墨吧。拿一幅山水來說,山水中重要的是石頭,看用筆用墨以及皴法。如果石頭有千斤之力,重重壓在那裡,這幅山水畫就好。如果石頭沒有重量,輕飄飄的風一吹就飛,那畫就不好。

聽人說過一個最簡單的分辨方法,用手機拍照。如果一幅小畫,用手機拍出來,看著像一幅大畫,那畫就好。如果一幅大畫,用手機拍出來,看著像一幅小畫,那畫就畫得不好。

雖然我老婆是畫畫的,但我對畫畫完全不懂,隨口瞎說,見笑了。最後,傳幾幅老婆的作品,大家指點下。


參照國畫大師陸儼少「十分功夫,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的論定,演變產生的中國畫的評價標準:國學思想、詩情畫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佔四層,中國書法佔三層,中國畫技法佔三層。(如下圖所示)

有了這個「參照體系」,對中國畫的評價,就不再是「憑空而論」了;我們可以輕鬆判定是否是「中國畫」,以及中國畫品位的「高低」;畢竟「越是傳統的,就越具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世界性。」

中國畫【辭海釋義】:簡稱「國畫」。反映中國美術傳統(文化)特色的畫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在世界美術領域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超越形似而重在傳神,以鉤皴點染、枯濕濃淡、疏密繁簡、計白當黑等表現手法描繪圖像景物,結構布局不拘於焦點透視,講究色、墨、空與點、線、塊的變化對比。與書法、篆刻乃至詩詞藝術的緊密結合,也是中國畫的一大特色。


看得多才會有比較。一般人不會花太多精力去欣賞判斷的。所以也很難比較誰好誰差。一方面,技巧很重要,另一方面,格調也很重要。但總體來說,國畫僅僅是藝術的一種表現方式而已,不管哪種形式的藝術,能打動你的就是最好的。


鄭板橋畫筆下的竹,用筆遒勁圓潤,疏爽飛動,濃淡相映,虛實相照,妙趣橫生,竹兀傲清勁,特點別具一格,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鄭板橋的畫多以水墨寫意,極少設色。他曾說過「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所畫的竹子體貌疏朗、筆力瘦勁,自有一番超凡脫俗的風格,時稱「鄭竹」。

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清代學者像傳》他一生的三分之二歲月都在為竹傳神寫影,他曾有詩寫道:「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少年時,屋旁有一片竹,他於是在窗上糊上白紙,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將竹影投射到窗紙上,他覺得零亂的竹影就是天然圖畫。後來他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過觀察和藝術創作的實踐,提煉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論。「眼中之竹」是自然實景,是對自然的觀察和從中體驗畫意:「胸中之竹」是藝術創作時的構思:「手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實現。他把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想像、真實與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了師承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境界。

在國畫《題畫竹》中,他總結自己的畫竹之法:故板橋畫竹,不特為竹寫神,亦為竹寫生,瘦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雲,是其生也;依於石而不囿於石,是其節也;落於色相而不滯於梗概,是其品也。

  他的國畫《墨竹圖》,嫩竹老竹,潑墨有香有淡,11枝竹,新、老、前、後,層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獨立,極富立體感,是一幅優秀的作品。

欣賞一幅中國畫作品,對於一般人來說,常常是能否「看懂」作為評判標準。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藉助「文學性」的描述。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的,屬於看得懂範疇。 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中國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嗚。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中國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 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準。

就國畫而言,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中國畫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就是抓住了畫的實質,因為「神韻」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追求的目標。 當然,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國畫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國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要欣賞中國畫,掌握了解中國古代品評繪畫的基本原則——

「六法」是很有必要的。  

「六法」是南北朝時期生活在南齊時代的著名人物畫家和美術理論家謝赫提出來的,謝赫擅長肖像畫和仕女畫,據載他訓練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厚的默寫功夫,但是,他在中國畫史上的地位,主要還是取決於他在理論方面的貢獻,他的著作《古畫品錄》,初步奠定了中國畫理論的完整體系,提出了品畫的藝術標準——「六法論」。  「六法論」有哪些內容呢?它包括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摸寫六個方面。


從專業的、歷史的、市場的......一時半會說不清楚。我從一個繪畫愛好者的角度說三點:一是筆墨色彩構圖意境。二是每一個人的審美標準。三是人在普遍意義上對好與壞、優與劣的判斷。分享幾張作品,是優是劣呢?


筆墨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有機構成部分,既是繪畫造型的手段,又是精神表現的載體,王維在《山水訣》中認為「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石開老師的山水畫就是遵循這一點,將自己融入自然山水中,秉承自然的悠然特性,洗滌自己的心境,讓畫作呈現出一個無人之境,自然生動。全畫運筆,酣暢淋漓,奔放自在,古稀之年的石開山水畫是收藏的絕佳之選!

精品國畫 魯人石開八尺山水畫作品《金山疊翠》作品來源:易從網

就風格而言:石開的山水畫更接近於交響樂,更接近於抒情的朗誦詩。其作品形式自由,少有人們看慣了的那種程式化、概念化的樣式,豐茂而不閉塞,靈動而不虛曠。雖然,他的畫還是文人畫中常見的小橋,流水,人家,但他似乎並不單純著眼於筆墨趣味的把玩,而是努力用更寬闊的視覺、更隨意的表現方式來觀照山水世界,重新發掘對象的美感。

客廳東牆掛畫首選 畫家石開寫意山水畫《旭日東升》作品來源:易從網

就表現手法而言:石開的作品也因此擺脫了陳陳相因的審美情調而獲得鮮明的時代特徵,世外桃源的刻畫卻也以積極、健康、充滿生機的時代風神獲得了貼近當代審美需求的藝術魅力。在表現手法上,石開先生重視向傳統學習,但又從不固守已有程式。他總是在不斷探索、尋找著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屬於自己的表現手法。他用極通俗的題材來作為藝術的載體,古稀之年的他已有自己的獨到藝術風格!

魯人石開寫意山水畫作品《千山錦繡鴻運當頭》作品來源:易從網

就繪畫取材方面:石開先生一方面因情思與題材之異而取用辭彙,另一方面則充分發揮了筆痕的渾厚朴茂和色彩的清新渾融,使作品賞心悅目。顯然,在形式意味、筆墨意趣、意象風骨、性情靈感與色墨輝映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在寫意山水畫特質的規定中,石開先生把靈感的飛動與飄逸的藝術想像整體性地融為一體,構築了他的山水世界中桃源的一方天地。

山嵐清溪圖 魯人石開最新六尺山水佳作《溪山秋韻》作品來源:易從網

就年齡格局而言:石開(別署魯人石開),原名張佩華,1946年生,山東滕州人氏,書畫世家,如今已經是高齡山水畫家,人老畫工亦老道!古稀之年的石開先生在山水畫上達到了一個「清」的境界,從石開的山水畫來看,不僅畫面簡凈、松秀,而且清氣襲人。這種瀰漫於尺幅間的清潤之氣,所傳遞的是一種來自於心靈底處的無聲律動,又像是月夜清空下一曲清遠的笛聲。「藝術的根本是感情的產物」,而且繪畫創作也講究「精神還仗精神覓」。而正是因為石開先生靈明澄澈,有清風明月般的脫俗情懷,這樣才有了他融詩情于山水畫作品,情懷之作,更具收藏潛力價值!

客廳山水畫 魯人石開最新寫意國畫作品《春和景明》作品來源:易從網

就藝術內涵而言:遠離塵世喧囂、步入秦晉田園、桃林夾岸,落英繽紛,土地平曠、阡陌縱橫、良田美池、村落點布。

詩意山水,靜觀自得,這幅山水畫是石開先生根據《桃花源記》所繪,石開的山水畫中,只運用了極簡潔的幾組意象,即山、水、雲、樹、石、房、它們共同組成的山水情調、氣氛給畫面以籠罩和感染。這些意象大體上還是一種直覺的把握,在畫家極度的渲染中,以青色為主調的山水意象都蒙上了蒼茫、渾厚、深沉、清新的詩情色彩,顯得既單純又豐富,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內涵。桃源山水的構圖意境,讓畫面富有詩意,精湛的畫工使其畫面生動而豐富。

古稀之年石開先生的字畫無疑是收藏的絕佳之選,購買石開山水畫真跡認準「易從網」!


我個人看法是:畫應有書法入畫,有詩入畫詩,書,畫應以高雅,有書卷為上,而且有傳統血脈上有時代氣息。有獨特的個人風格。沉重而不悶,永鐫而不漂,有生命節湊感。這樣的國畫應是好畫。


說簡單些,一是用筆要毛松,就象打太極拳不可太急太死,自元之後最講究用筆的毛松。二是用墨枯濕濃淡豐富,三是構圖合理不怪異,四是畫面乾淨不可昏暗,這些是基本的技法要求也是初始的欣嘗入門條件。


我練習畫的沙發後的大畫,不知如何?求指導


推薦閱讀:

TAG:美術 | 藝術 | 文化 | 國畫同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