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臣蘇武牧羊的地方是現在的哪裡·?


漢武帝即位後,就派衛青、霍去病率兵對匈奴給予沉重的打擊,直至把他們趕出了漠北,元氣大傷的匈奴口頭上表示要與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匈奴的單于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漢朝也只能效仿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派兵攻打匈奴,匈奴又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了,漢武帝為了答覆匈奴的善意,就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等百餘人浩浩蕩蕩出使匈奴。

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匈奴使者,送上禮物,時期正等著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不曾想在這個節骨點卻出事了。


在蘇武出使匈奴之前,漢朝派往匈奴的另一個使者衛津經不住單于的威脅利誘,就投降了匈奴,單于特別重用他,還封他為王,衛津投降了當然盡幹些有損漢匈和好的勾當,這引起了他的部下虞常的非常不滿,虞常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好友,他暗地裡與張勝商量想殺了衛津,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去。

張勝很支持虞常的作法,表示願意幫助他,沒想到走漏了消息,計劃失敗。單于大怒,就叫衛津審問虞常,還要查出同謀的人來。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實情。蘇武說「事情已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讓人家審問後再處死,這不是給朝廷丟臉嗎?」,說完拔出劍來就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奪下他手裡的劍,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種種折磨,始終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打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


單于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非常憤怒,想殺掉蘇武,被大臣們勸住了,單于只好叫衛津去逼迫蘇武投降,蘇武一聽衛津要他投降,就氣不打一處來,他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都想你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活下去還有什麼臉見人」,說完又拔劍自刎。

單于很欽佩蘇武的氣節,他一心想要蘇武叛變為他效力。


後來虞常寧死不屈,被衛津殺害,而張勝貪生怕死卻投降了,衛津威脅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蘇武說「我又沒跟他同謀,也不是他的親屬,憑什麼要連坐?」,衛津有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無動於衷,衛津見來硬的不行就來軟的,他對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于待我很好,封我為王,給我幾萬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你若也能投降匈奴,同樣能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死呢?」

蘇武見衛津叛變了還振振有詞,就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衛津,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子,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你厚顏無恥,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我絕不會投降,怎麼逼我也沒有用」。

衛津軟硬兼施都不能使蘇武屈服還碰了一鼻子灰,就回去向單于報告,單于也是黔驢技窮,毫無辦法,乾脆就把蘇武關在地窖里,不給他吃的喝的,想一次來消磨他的意志,逼他就範。

這時候正是冬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飢挨餓,渴了就以雪止渴,餓了就以皮帶、羊皮片充饑,硬是沒有餓死他。


單于見如此這般的折磨他也沒有效果,就把他送到北海邊去放牧,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不許他們通消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當然了這意思是長期扣留他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這個地方天上沒有鳥,地上沒有人,唯一陪伴他的只有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糧食,他就挖野鼠洞里的草根吃,樹皮,當然放羊肯定有羊奶喝,反正人到了絕境,要想求生,什麼東西都能吃下,總而言之,蘇武活了下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裂成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了,又打發使者前來求和,漢朝已經傳到了漢昭帝年代,漢昭帝便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卻說蘇武已經死了。

漢朝朝廷不信蘇武以死,就又派使者前往匈奴,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設法買通匈奴人,私下裡見到了漢使者,被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知了使者,使者見了單于,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想和漢朝和好,就不應該欺騙我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還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麼說他死了呢?」

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他還真的以為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信,他見實在是瞞不住了,就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這就放人」。


蘇武出使匈奴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苦難,鬍鬚、頭髮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全城人民傾城出動來迎接他,他們看到白鬍須、白頭髮手裡拿著光杆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感動的,都佩服他是個有節氣的大丈夫。


那麼蘇武牧羊的地方到底在哪裡呢?

有一種說法是在甘肅省武威市的民勤縣,那裡有蘇武山、蘇武廟、蘇公祠等等,按理說當年衛青、霍去病等人一直把匈奴趕到了甘肅、青海以外去了,況且甘肅離長安也不遠,也在漢朝的可控範圍里,應該是不可能在那裡的這些蘇武山、蘇武廟可能是後人敬仰蘇武而設立的。

比較可信的地方還是在現在的貝加爾湖,當年匈奴被趕出了漠北,他們就有可能跑到這個地方來了。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最深的地方達到1637米,也是儲水量最多的湖泊,此地十分寒冷,冬季平均氣溫在零下38攝氏度,湖水結冰期長達半年左右;蘇武就是在這個地方忍辱負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拒降匈奴,羈留匈奴十九年,受到世人的敬佩。


蘇武歸國後繼續為朝廷效力,他熟知邊境地區的民俗、氣候、地理等等,為朝廷處理邊境事務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蘇武在匈奴持節不屈,被後世譽為堅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之一。





「蘇武牧羊」的歌曲里唱道: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那北海是現在的哪裡呢?

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指原蘇聯的西伯利亞南部的貝加爾湖。

另一種說法,是指甘肅省民勤縣的白亭海。

我個人傾向於第二種,因為:

一、在民勤有蘇武廟的舊址。

在」民勤縣誌」中,記載有「蘇武廟台」,廟台上有塊古石碑,上面大書」漢中郎將蘇武牧羊處」,雖然現在不存在了,但這裡的蘇武廟,就是依據蘇武在此牧羊的蘇武山的傳說而建的。

中科院院士、我國草原生態學權威專家任繼周先生,經過多年的考察、研究,發現北海就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

任先生還與蘭州大學的兩位學者——張自和、陳鍾撰寫了《蘇武牧羊北海故地考》一文,並公開發表,予以佐證。

在2003年,任先生得知了武威市民勤縣有—個蘇武廟,還有—個蘇武山。他認為,民勤這樣偏遠的地方,又是久遠的古代,不會憑空修建一座蘇武廟,更不會做一個假古董蘇武山。

二、北海很可能是白亭海簡化為「白海」的轉音。

在解放前出版的鎮番縣,即民勤縣的地圖上,還有「白亭海」圖斑。北海,很可能就是白亭海簡化為「白海」的轉音。因為西北話的「北(bei)」、「白(bai)」兩字發音極為相近,傳著傳著就變了。

記得上小學時,只聽過」逼上梁山」,沒有見過書。一天,一個女同學考我,問我」逼」是哪個字?因為我們家鄉話里,」逼」與」北」的土話發音是一樣的,我就回答了」北」,以為是」北上梁山」呢。

三、《民勤縣誌》有蘇武牧羊的記載。

由台灣成文出版社出版的《民勤縣誌》中,記載有」蘇武山」、「蘇武廟」等,都從文字上印證了民勤就是蘇武牧羊北海的故地。

在民勤的「要地」條目中,還記載有「蘇武山,距民勤縣東南三十里,相傳為漢中郎將蘇武牧羊的地方。

四、古詩詞里描述了蘇武牧羊的地方。

浩蕩去鄉縣,飄飄瞻節旄。

揚鞭發武威,落日至臨洮。

這是盛唐詩人高適的詩。其中的」浩蕩」,描寫的就是詩人的出發地——民勤」白亭海」地區浩淼的水勢和遼闊的草原。」節旄」就是指蘇武廟了。

溫庭筠的《蘇武廟》里,」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此詩中,不但詳細描述了蘇武廟的古老,還明確指出了蘇武牧羊的自然環境和具體地點」塞草煙」、」隴上」。隴上就在甘肅。

五、民間傳說更確切地說明了蘇武牧羊在民勤。

在甘肅省民勤縣,曾經有一鄉,叫羊路鄉,就是因為蘇武牧羊時常走此路而得名。羊路鄉還有一村,叫蘇武村,有一山叫蘇武山。

這山上原來有座蘇武廟,後來被毀了,為了紀念蘇武,就把原來的羊路鄉和新河鄉合併成蘇武鄉了。

以上五點,都在闡明蘇武牧羊的北海,就是如今的甘肅民勤。

雖然,目前對蘇武的牧羊地尚存疑問,但蘇武牧羊19年,面對匈奴的威脅利誘寧死不屈,受盡了折磨,歷盡了艱辛,」仗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終不辱節。

漢宣帝之所以把蘇武列入了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中,就是為了彰顯蘇武的節操。

現在,無論是蘇武山、牧羝澤的命名,還是蘇武廟、蘇公祠的修建,都反映了民勤人民對蘇武這位傑出歷史人物的欽佩和崇敬。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複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蘇武牧羊」這件事最早見於《漢書》的記載,說的西漢時期的大臣蘇武奉命出使匈奴,結果被匈奴人流放到北海放羊。但蘇武為了保持漢臣的忠節,留居匈奴19年而不向匈奴人乞降,直到漢昭帝時期才被放回到祖國。那麼,蘇武牧羊的北海到底位於今天的哪裡呢?

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100年左右,漢武帝派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結果蘇武不幸捲入了匈奴的內亂。匈奴人將他抓捕後,不斷用高官厚祿來引誘他投降,但都沒有成功。因此,憤怒的匈奴人把他趕到了遙遠的北海邊上牧羊。

不過,蘇武在歷史上牧羊所在的「北海」究竟位於何處,後世說法也是不一的。目前,國內的主流歷史一般認為蘇武牧羊的北海就是今天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附近。

《漢書》有一段記載說,丁零人偷盜了蘇武的羊群,使得他再次陷入貧困。而根據俄羅斯的考古研究發現,貝加爾湖就是漢代的丁零人主要活動的地方之一,比較符合《漢書》的記載。

此外,國內倒是也有一些地方自稱是歷史上漢臣蘇武牧羊的「北海」。比如甘肅省武威市的民勤縣,當地有蘇武山、蘇武鄉、蘇武廟、蘇武碑等等。此外,內蒙古的巴彥淖爾也自稱是歷史上的「北海」。不過,這些地方其實都是為了旅遊造勢宣傳,跟漢代的北海關係不大。


近日有網友提問:漢朝名臣蘇武牧羊的地方叫北海,是現在的哪裡?是廣西的北海市嗎?但匈奴住在北部的大漠,為什麼現在的北海是在南邊?

1、漢朝北海與廣西北海是兩個地方

古書中的「北海」一詞出現的很早,但所指的地方各有不同,通常情況下是指如今的渤海。而廣西的北海,是清朝才正式命名的並延續至今。漢朝北海和今天的廣西北海根本就是兩個地方。那麼,漢朝的北海是指哪裡呢?

《博物志》中對此有解釋:「漢北廣遠,中國人鮮有至北海者。漢使驃騎將軍霍去病北伐單于,至瀚海而還,有北海明矣。余聞北海,言蘇武牧羊之所去,年德甚邇,柢一池,號北海。蘇武牧羊,常在於是耳。此地見有蘇武湖,非北溟之海」。

這段記載說,漢朝時很少有人到過北海,霍去病徵討匈奴至「瀚海而還」,瀚海就是北海。蘇武牧羊就在這裡,如今還被人稱為蘇武湖,不是莊子所說的「北溟之海」。

2、漢朝的北海在什麼地方

熟悉《莊子》一書的人,肯定記得《逍遙遊》中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後人認為此處的「北溟之海」是大地極北端。古人的地理認知里,中原處於大地正中央,東海、西海、南海、北海各居四方。

那麼,漢朝的北海在什麼地方?《漢書》做了說明:漢高祖時率先提出與匈奴和親的婁敬,主動要求出使匈奴「分土定界」。到了匈奴王廷,婁敬說:「汝本處北海之濱,秦亂,汝侵其界,居中國地。今婚姻已成,當還汝敝肆,還我中國地。」

婁敬說你們居住北海,因秦朝戰亂,你們侵略中原領土。現在和親了,你們應回到北海,歸還侵略的土地。史稱,婁敬做丹書鐵券,上書:「自海以南,冠蓋之士處焉;自海以北,控弦之士處焉。」與匈奴約定以北海為界,雙方分居南北,互不侵犯。

這段記載表明,北海是匈奴世居之地。結合霍去病元狩四年北進2000多里,越離侯山、過弓閭河,封狼居胥,兵至瀚海的記載可知,北海地處大漠腹地,在今天的蒙古國還要往北的地方。

同時,「瀚海」的稱呼又表明它不是普通的湖、河。「海,以納百川者」。面積要足夠大,水面要足夠寬,匯聚的湖河之水足夠多,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海」。

3、北海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儘管對「蘇武牧羊的北海是現在什麼地方」還有爭論,但是多數人認為就是指今天的貝加爾湖。當然,現代地理認知中已將其歸為「湖」,但是這片「世界第一深湖、歐亞陸塊中最大的淡水湖」,在漢朝被認為是「海」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從「北海」到「貝加爾湖」,這個名稱的演變過程長達上千年。在史料上,它曾被稱為於巳尼大水、於尼陂、小海、柏梅兒湖、白哈爾湖。「貝加爾湖」則源於古肅慎語的「貝海兒湖」,是「藍色湖泊」之意。

史料證明,貝加爾湖歷史上長久被游牧民族佔據。湖名起源者肅慎人是現代滿族的祖先,大舜時息慎人朝貢弓、矢,周武王時朝貢「楛矢石砮」,榮伯作「賄息慎之命」。周人曾稱:「肅慎、燕、亳,吾北土也。」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的肅慎人曾臣服於周。

貝加爾湖在漢朝是匈奴的居地,後來歸屬於鮮卑族,又先後被柔然、突厥所控制。唐朝時,貝加爾湖畔出現了骨利干國。這個骨利干國是什麼來頭呢?

《新唐書》載,骨利干從屬敕勒部落,「居澣海之北,北距大海,晝長而夜短,既夜,天如曛不暝,夕胹羊髀才熟而曙,蓋近日出沒之所。」晝長夜短,夜空並非黑暗不明,天黑時下鍋煮羊骨,熟透後天空已破曉,這是因為距太陽升落地方很近的緣故。

居住在貝加爾湖畔的骨利干國曾藩屬於唐朝。646年,唐軍聯合回紇擊滅薛延陀,唐太宗李世民在回紇設六府七州,由燕然都護府管理,治所在回紇本部(今蒙古國哈爾和林),骨利干國歸屬於瀚海都督府。從這個意義上講,唐朝已對貝加爾湖進行了管控。

大唐已逝,諸藩離亂。貝加爾湖數易其主,被突厥、回鶻先後佔據。元朝時歸屬「嶺北行省」,明朝時從屬於瓦剌部,清朝初年滿蒙聯姻,貝加爾湖實屬清朝所有。但是康熙時的《尼布楚條約》正式把貝加爾湖划出,自此成為沙俄的領地。

如今,打開地圖,在東方雄雞版圖的左上方,有一大片醒目的蔚藍色。那裡,如今被稱為「貝加爾湖」。

它曾是蘇武牧羊節不辱的地方,它曾是霍去病勒兵飲馬的地方,它曾是大唐揮灑雄師鐵流的地方,它曾是……

當然,這一切都化為了煙雲。最後,讓我們共同唱起一首歌來紀念曾經的北海、現在的貝加爾湖吧。

在我的懷裡 在你的眼裡

那裡春風沉醉 那裡綠草如茵

月光把愛戀 灑滿了湖面

兩個人的篝火 照亮整個夜晚

多少年以後 如雲般遊走

那變換的腳步 讓我們難牽手

這一生一世 有多少你我

被吞沒在月光如水的夜裡

多想某一天 往日又重現

我們流連忘返 在貝加爾湖畔

多少年以後 往事隨雲走

那紛飛的冰雪容不下那溫柔

這一生一世 這時間太少

不夠證明融化冰雪的深情

就在某一天 你忽然出現

你清澈又神秘 在貝加爾湖畔

你清澈又神秘 像貝加爾湖畔

圖據網路,文為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


        在中國,只要是和歷史典故與歷史名人有關,總有那麼幾個地方要爭取「佔為己有」。沾上了名人的光,那城市或旅遊地的面子也更有光,從而贏得更大的聲名,吸引更多的人慕名而來。

       至於蘇武在哪牧羊,這個問題其實不難搞清,至少也應該能明確大概方位。由於後人或是紀念蘇武或是利用蘇武的聲名,混淆了今人的理解和認知。所以,至今有好幾處蘇武牧羊說。甘肅專家考證說在民勤,民勤有蘇武山,蘇武廟等歷史遺迹,這應是典型的後人因紀念蘇武而產生的誤解。有人說在寧夏中衛寺口子,這說來就有些無恥了,明顯是旅遊區為擴大影響去蹭名人而編造的。類似這樣的事情,有很多旅遊地都會故意這樣做,不必多說。還有說在臨河,還有說在定邊,今天的陝甘寧蒙都佔了。

         其實,這些地方都不可能是。為什麼呢?了解清楚蘇武出使前後的歷史就明白了。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率漢大軍從匈奴手裡奪取河西,建立了河西四郡,即現在的酒泉、武威、敦煌、張掖。完全控制了河西及以北今額濟納旗的廣大地方,並在這裡設置居廷縣,建名為漢塞的防禦工事。而今民勤縣離武威不遠,更是在漢朝的強力控制中。

         原河西地區的匈奴昆邪王和休屠王投降漢朝,遷其部眾4萬餘人離開河西,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河西四郡的設立使河西地區逐步由游牧區變成了農業區,大量中原漢人來屯墾戍邊,使漢朝牢固控制著河西,才使開闢絲綢之路成為可能,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匈奴人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統率兩路大軍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殲滅匈奴主力,一直追殺到狼居胥山,並舉行了祭天、祭地的封禪大禮。狼居胥山在現在蒙古烏蘭巴托以東的肯特山。從此以後匈奴遠循,漠南無王庭。

       其時,漢朝已經在軍事上佔據了優勢,但也不可能徹底消滅匈奴。雙方之間維持著一定均勢,始終保持著外交關係,有使節往來。匈奴扣押漢使節的事情時常發生的。前100年,匈奴新單于且鞮侯即位,為了與漢朝交好,遣返了之前扣押的一些漢朝使臣,於是 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漢節出使匈奴,迎接使臣回國。

        在匈奴期間,發生了虞常謀反,使團成員張勝參與其中,牽連到蘇武。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降,蘇武寧死不屈,於是被流放北海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經千辛萬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氣節。

        以上歷史是由史書明確記載,並被史家普遍認可的史實。歷史證明,在蘇武出使前後,在今陰山到額濟納全部在漢朝的控制中,都是在漢武帝時期。蘇武出使匈奴在前100年,而前121年,今民勤、中衛、臨河、定邊等傳說蘇武牧羊地已在漢朝的行政區劃內,蘇武又怎麼可能被流放在這些地方牧羊。前119年的漠北之戰,讓匈奴大傷元氣,已沒有實力對漢朝形成實質的威脅,也才有蘇武出使匈奴的可能性,也就沒有蘇武出使前後一段時間,上述幾地重被匈奴侵佔的可能性。

        蘇武被匈奴扣留,併流放到北海,是突發事件。那當時的北海是哪裡呢?

       前119年,漢匈漠北之戰大勝,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並登臨瀚海,有可能就是到今貝加爾湖。漠北到貝加爾湖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湖泊,而瀚海也有可能是貝加爾湖附近大的湖泊或地區。

        古書中的「北海」一詞出現的很早,但所指的地方各有不同。通常是由不同歷史時期,大的湖泊或海在該朝行政區劃的方位來命名。春秋後,渤海曾稱為北海,今天也在海的北部。所以,北海艦隊、北洋海軍也是以方位來命名。

        「海,以納百川者」。面積要足夠大,水面要足夠寬,匯聚的湖河之水足夠多,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海」。如青海、烏梁素海。秦漢時期,今天的貝加爾湖,那時就是以北海稱呼,這也是被普遍認同的史實。

       《漢書》說:漢高祖時提出與匈奴和親的婁敬,主動要求出使匈奴「分土定界」。到了匈奴王廷,婁敬說:「汝本處北海之濱,秦亂,汝侵其界,居中國地。今婚姻已成,當還汝敝肆,還我中國地。」意指匈奴部落最開始遊獵於北海周邊,因秦朝戰亂,你們侵略中原領土。現在和親了,你們應回到北海,歸還侵略的土地。

       《博物志》記載:「漢北廣遠,中國人鮮有至北海者。漢使驃騎將軍霍去病北伐單于,至瀚海而還,有北海明矣。余聞北海,言蘇武牧羊之所去,年德甚邇,柢一池,號北海。蘇武牧羊,常在於是耳。此地見有蘇武湖,非北溟之海」。這段記載說,漢朝時很少有人到過北海,霍去病徵討匈奴至「瀚海而還」,瀚海就是北海。蘇武牧羊就在這裡,如今還被人稱為蘇武湖,並非莊子所講的「北溟之海」。

        這些歷史典記載明,蘇武被流放北海牧羊,就是在今貝加爾湖,即使還有它論,至少也是在漠北的某個大湖周邊,絕無可能在今中國境內。


漢臣蘇武牧羊的地方是現在的哪裡·?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由這句話可以知道蘇武牧羊的地方叫北海,此北海可不是現在的廣西北海市,另外叫北海的地方還有很多處。現在我們就來討論討論蘇武放過羊的北海。

一、蘇武為什麼放羊?

蘇武牧羊是一個古代版的愛國主義故事,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漢武帝時代通過各種努力,讓匈奴知道了大漢王朝的天威,尤其是霍去病帶著數十萬大軍深入漠北,直搗牙帳,讓匈奴人領教了漢軍的厲害。

漢武帝為了彰顯自己的天威,就派蘇武出使匈奴,剛到匈奴的時候人家還是對蘇武很客氣的,但是最怕的就是「豬隊友」。在蘇武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的一個叫虞常的手下擅自計劃刺殺一個投降了匈奴的漢朝人衛律,但是卻走漏了風聲,被匈奴反殺。

作為同來出使的人,蘇武莫名其妙的就被匈奴扣押了,像是關到了一個地窖里不給吃喝葯餓死他,可是蘇武是個錚錚鐵骨的硬漢子,靠著吃雪和衣服上的羊毛活了好多天,讓匈奴人都覺的這個人不簡單,遂有了招降的主意。

要是招降成功了,也就沒有後面世代傳頌的故事了。招降不成功,匈奴也捨不得殺掉蘇武,差點還逼得人家自殺了,也許是蘇武心裡還堅守著回去向漢武帝復命的信念。最後匈奴拿他沒有辦法,就想了一個損到家的主意,給蘇武一群公羊到北海邊放,什麼時候生出小羊羔就什麼時候回家。

匈奴也想用這種方法消磨蘇武的意志,到實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會歸降了吧!但是他們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二、蘇武牧羊的北海在哪裡?

關於蘇武牧羊的北海,在歷史上有好幾種說法,主流的有以下幾種:

1、寧夏中衛寺口說

寧夏中衛寺口古稱北海,位於寧夏中衛市宣和鎮南20公里處,現在已經開發成了一個4A級旅遊風景區了,在景區內的很多經典都是以蘇武牧羊來打造的,有蘇武牧羊遺址、蘇武棲身石窟、蘇武圈羊石窟、雲漢天度、懷漢亭、龍脊樑、蘇武廟等。

但是這種說法是最不可信的,因為當時匈奴的勢力範圍已經到達了河西走廊,要是把蘇武放在邊境線的附近,那他有可能想各種辦法逃跑,就像當年和張騫一樣。

2、甘肅武威民勤縣說

在民勤縣有蘇武山、蘇武鄉、蘇武廟、蘇武碑、蘇武莊園、蘇武葡萄酒,可謂是把蘇武這個大IP用到了極致,就差再在沙漠邊緣挖一個大水塘叫北海也叫蘇武海了。但是據考證,看似是個Bug的地方卻正是蘇武牧羊的北海。民勤以前有個水澤叫白亭海,《寰宇記》姑藏縣白亭海,水色潔白,因以為名,也簡稱為白海,音近於北海。但是隨著環境的惡化這裡只剩下了鹽鹼地。

通過各種考證,民勤的白亭海就是蘇武曾經牧羊的地方!

3、內蒙古巴彥淖爾說

這不算是有史實資料佐證的,但人家也要來湊個熱鬧,也借著蘇武的名義修建了「卧羊台公園」,來分一杯羹。

4、貝加爾湖說

貝加爾湖不爭,因為它在國外,但是它到底是不是蘇武牧羊的北海呢?

《漢書.蘇武傳》: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嚙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始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清代的王先謙在《漢書補註·李廣蘇建傳》中說道:「……齊召南曰,按北海為匈奴北界,其外即丁令也。塞外遇大水澤通稱為海,唐書地理志骨利干都播二部落北有小海,冰堅時馬行八日可渡,海北多大山,即此北海也。今曰白哈兒湖,在喀爾喀極北,鄂羅斯國之南界。」文中的白哈兒湖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但是對於蘇武牧羊的北海就是貝加爾湖還是存疑的,應該不是這裡。

【我是中簡堂歷史文化交流群第六指,歷史中簡堂寫手團隊中的「六指天魔琴」西域鷹眼,專註於西域邊疆歷史的研究和整理,望大家多多支持關注!謝謝!】


蘇武牧羊的地方,當時叫北海,也就是現在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在西伯利亞。

蘇武生於公元前140年,杜陵人,他的父親叫蘇建,是右將軍平陵侯,多次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

公元前100年,匈奴鞮侯單于害怕被漢朝攻擊,說:漢朝天子是我的長輩。單于送還了之前扣留的漢使路充國,漢武帝為了表達善意,就派蘇武和張勝,常惠護送之前被漢扣留的匈奴使者回國,還帶了很多禮物,送給單于。

逢緱王與虞常打算抓走單于的母親,然後投降漢朝,虞常是張勝的故交,就偷偷的去見張勝,虞常說:我知道漢武帝很討厭衛律,我能把衛律殺掉,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他們能夠得到賞賜。張勝同意了,還送很多禮物給虞常。

虞常等七十多人準備起事,可是有一個人趁機逃跑了,把他們的計劃告訴了單于,最後逢緱王戰死,虞常被活捉了。單于派衛律審理了此案,虞常就把張勝也供出來了。衛律就派人來找蘇武。

蘇武知道了這個事情,覺得自己代表了漢朝,所以就打算自決,張勝和常惠勸住了。在衛律面前,蘇武說自己沒面目歸漢,拔劍自決,衛律大驚,立馬派人請了醫生過來,好不容易把蘇武給救了過來。

蘇武的傷慢慢的好了起來,單于就派使者勸降蘇武,衛律殺死了虞常,張勝就投降了,衛律說你的手下張勝有罪,你也要連坐,衛律拿起劍對著蘇武,蘇武一動也不動。

衛律說:蘇武,我本來也是從漢朝那邊過來的,單于寵信我,才有我的富貴,如果你能投降,也能跟我一樣富貴的,如果不降會死的。蘇武怒斥衛律,說衛律背信棄義,背叛了漢朝,投降了匈奴。

衛律勸降不了蘇武,就報告了單于。單于就把蘇武放到一個大地窖,不給他水和食物,蘇武就著雪和氈毛一起吃下去,幾天都沒死,匈奴人以為他是神人,讓他到北海放羊。只是這個羊是公羊的,他們對蘇武說,只要公羊生小羊了,你就可以回去了。

於是蘇武就在北海邊上放羊了,匈奴人不給糧食,蘇武只能吃野果。過了五六年,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獵,蘇武幫他編了打獵的網,校準了弓弩。

於靬王就送給蘇武一些衣服和馬匹食物,沒多久,丁零人把蘇武的牛羊給偷走了,蘇武又一無所有了。後來單于派李陵來勸降蘇武,蘇武也拒絕了。就這樣,蘇武足足放了十九年的羊。

公元前81年,漢昭帝派人把蘇武接回長安。漢宣帝時,名列麒麟閣十一臣之一。


公元前100年,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持大漢符節出使匈奴。很不幸的是,此時的匈奴人雖然已經被大漢打的「不敢南下牧羊」,並不妨害他們扣押蘇武。

被匈奴人扣押之後,匈奴人對蘇武也是保持親切友好的態度,對他不打不罵,而是唆使他反叛大漢。然而,大漢的臣民豈是那等沒有骨氣?蘇武堅決拒絕了匈奴人的無理要求,並要求他們放自己回國。

匈奴人看到蘇武如此堅定,也就不再強求。對於蘇武回國的請求,匈奴人只提出一個條件:公羊產奶,你可回家,並把他派遣到北海牧羊。

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那麼,問題就來了,蘇武牧羊的北海,究竟在哪裡呢?有人說北海就是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還有人說北海指的是甘肅民勤縣的白亭海。雙方各執己見、互不退讓。

前邊已經說過,蘇武出使匈奴時,已經是公元前100年。在此之前的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了漢匈決戰「漠北之戰」,此戰過後,漢軍主帥霍去病封狼居胥,將匈奴人一直趕到漠北,使他們不敢南下牧馬。

換句話說,匈奴人長期佔領的漠南之地,已經盡歸大漢。至於匈奴人後來分為南北二部,在漢武帝有生之年,他們還是不敢覬覦漠南的。

額,所謂的漠北,基本上已經是蒙古國的大漠之北了。

我們再來看看甘肅武威市民勤縣白亭海的地理位置,白亭海雖然地處河西走廊的東北方,卻仍然在大漠之南。漢武帝時期,這裡應該屬於大漢的實際控制範圍。

蘇武在匈奴人的監視之下放羊,自然不可能跑到漢人的地盤;否則,蘇武早就撒歡兒逃跑了,還用得著放19年的羊?如此,甘肅白亭海就不可能是蘇武牧羊之地。

這樣一來,蘇武放羊之地,只有貝加爾湖了。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蘇武放羊的地方離北海特別近。甚至在天冷的情況下,蘇武還可以跑到海邊兒尋找吃的。蘇武吃什麼並不重要,怎麼活下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他在北海邊兒。

至於在北海的哪一個區域,我們已經無從考證,畢竟古人放牧都是隨遇而安。不過,從後來李陵過來勸他這件事來看,他離匈奴人的駐紮地點應該不算太遠。


漢臣蘇武牧羊的地方是現在的哪裡?蘇武牧羊根據史籍記載是在北海邊上,而中國古籍里的北海就是今天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關於貝加爾湖,其實也發生過很多故事。


瀚海與北海

中原王朝的勢力最早抵達貝加爾湖是在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19年,漢朝的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大軍北擊匈奴,封狼居胥山,登臨瀚海,也就是到達了貝加爾湖,而瀚海這個地名很有可能來自貝加爾湖附近的杭愛山的音譯。此戰徹底改變了匈奴對漢朝的軍事優勢,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

不過雖然漢朝已經佔據了優勢,但畢竟徹底消滅匈奴還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雙方之間還是不斷有使節往來,也就是還保持了外交關係。但在當時的外交也遠沒有現代這麼文明,扣押使節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而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單于且鞮(dì)侯即位,為了漢朝交好,遣返了之前扣押的一些漢朝使臣。而武帝為回應這一善意,也派蘇武護送之前漢朝扣押的匈奴使臣回到了匈奴。

蘇武牧羊圖

但在匈奴期間,蘇武使團成員張勝因為涉嫌參與匈奴內部的政變陰謀,導致整個使團都被匈奴單于扣押,而蘇武見回國無望,曾試圖拔刀自刺自殺,但卻被搶救了過來,後來被匈奴人流放到了北海邊上牧羊,而北海就是貝加爾湖在中國古籍中的另一個稱呼。

北海風光

但蘇武在北海牧羊期間一直拒絕投降匈奴,期間單于曾經派投降匈奴的漢臣李陵前去勸降,但被蘇武嚴詞拒絕。後來武帝駕崩,昭帝即位,和匈奴再次復交,並派使臣去匈奴要求歸還此前被匈奴扣押的使節。但匈奴謊稱蘇武等人已死,不過在漢使離去之前,同樣在匈奴被扣押了19年的蘇武使團成員常惠設法見到了漢使,向其通報了蘇武等人仍然活著的消息。漢使以此為據,最終成功地將蘇武和常惠等已被匈奴扣押了19年的漢使接回漢朝。蘇武等人身陷異邦19年仍然心向祖國的精神也使蘇武牧羊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愛國主義的象徵之一。

貝加爾湖的變遷

漢朝之後,貝加爾湖長期被北方游牧民族佔據,不過在唐朝時也曾被歸入唐朝版圖,是安北都護府的一部分。明朝初年,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被殺之後,北元滅亡,蒙古各部分裂為韃靼和瓦刺,而貝加爾湖則長期被瓦刺所佔領。但從明末清初的公元17世紀開始,一些俄羅斯探險隊開始來到這一區域,並在貝加爾湖周邊建立據點,逐漸攫取當地的控制權。

貝加爾湖風光

在公元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里,清朝承認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屬於俄羅斯。而在俄羅斯十月革命之後,此地曾經成為俄羅斯內戰中白軍主要將領高爾察克最後的據點。但在1920年1月15日,高爾察克被白軍中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貝加爾湖畔交給紅軍,俄羅斯內戰大局初定。

高爾察克就是在貝加爾湖畔被蘇聯紅軍俘虜

而之後一些撤退的白軍為了搶出一條生路,曾經直接在結冰的貝加爾湖上強行穿越,許多人被凍死在湖面,或者在冰面裂縫中掉進湖中。最後到春天貝加爾湖解凍之後,大量湖面的屍體也沉入湖底。有些傳言還說高爾察克的這些殘部穿越貝加爾湖時還帶有大量沙俄政府的黃金儲備,但也都沉入湖中,近年俄羅斯也確實曾有人在湖中發現黃金,但具體數量有多少也沒人知道。


現在的貝加爾湖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有1700多種動植物在其中及周邊棲息。1996年,貝加爾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誠邀,如題。「蘇武留胡節不辱, 雪地與冰天,窮困十九年, 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蘇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想當年,蘇武奉大漢天子之令持節出使北方的匈奴,卻因副手欲劫持單于之母而連座獲罪,蘇武寧死不屈,單于感其堅而惱其固,將蘇武放逐到匈奴腹地北海牧羊,十九年才得回歸大漢,發須盡白。

那麼問題來了,漢朝北海是如今的哪裡呢?

有人說,匈奴地處東北亞,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據說都是其領土或者說勢力範圍,是以地處匈奴腹地的北海便是如今的北冰洋。當然這是笑談而已,匈奴的馬再快,橫穿西伯利亞也得2年,史書中的記載蘇武只走了幾個月,所以斷然不會是北冰洋的。

實際上,所謂的北海應該是如今甘肅境內的白亭海

白亭海位於甘肅武威,古時也是一個大湖,不過歷經千面風華,如今水源枯竭,早已不復當年之廣大。根據《武威縣誌》:「今民勤縣東南二十里許,有蘇武山,山中有池,並建有蘇武廟」,民間傳說蘇武在此牧過羊,應該還是可信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推薦閱讀:

TAG:蘇武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