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可以分為哪幾種?
一般說法,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三種。也有的把行草列入,即為四種。其中以章草為最早。
「簡化」和「草化」是漢字字體發展的基本傾向之一。論其原因,一般認為是為了便捷、急就。如東漢趙壹《非草書》所謂「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煩冗,戰攻並作,軍書交馳,羽檄紛飛,故為隸草,趨急速耳。」這裡所談到的「隸草」,當是章草的前身,如「秦簡」中較潦草的一類。至於草書產生的時間,歷代眾說紛紜,需要具體分析。許慎《說文解字·敘》「漢興有草書」的說法,極近趙壹的「秦末」說,或指西漢簡書之較潦草的一類。張懷瑙瑤認為始於戰國,乃指行文起稿的草篆。宋張拭所謂「筆札以來便有之」,則又指漢字產生以來,就有一種潦草的寫法,都不是指我們所說的草書字體。
作為最早的草書字體——章草的形成,從已見有章草法度的漢簡來看,當在西漢後期。到東漢章帝時,章草已極為成熟,並出現了著名的章草書家杜度及稍後的崔瑗,並一直流行到晉代。章草的特點,是相當一部分偏旁部首或局部結構不僅章符化,而且統一化。寫法嚴謹,一字萬同,又字字獨立,不相連綿。波磔鮮明,深具隸意,故有「解散隸體而粗書之」的說法。
傳世的代表作品有後人臨摹皇象之寫本《急就章》,一般評論,以宋克的寫本為最好。此外,還有索靖的《月儀》、《出師頌》等帖。
「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雖有張芝創今草之說,但無可靠的書跡流傳,所以米芾、黃伯思等都本歐陽詢所謂「張芝草聖,皇象八絕,並是章草,西晉皆然」,主張王羲之和王洽變章草為今草的說法。從出土的漢簡來看,應當說由章草到今草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漢末張芝時期已經開始了這種演變。張芝當時是擅長章草的大家,專攻草書,有「池水盡墨」之說,因而能「轉精其巧」,漸開今草之風,是可能的。到了東晉,今草就已非常成熟。從現存可信的墨跡——西晉陸機的《平復帖》,也可以看出這個演變的痕迹。
今草與章草不同的地方,是去掉了有隸意特徵的「隼尾波」,加強了「使轉」,並進一步草符化。晉唐以來,著名的今草書家及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的《千字文》,孫過庭的《書譜》等,都可用作初學草書的範本。
「狂草」是在今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最為放縱的書體,不但行筆較今草更為流暢、奔放,且點畫結構也更為簡化,用筆縱橫馳騁,極為迅疾、自由、並加強了字與字之間的連綿,便於抒發豪放的情懷。一般把唐代張旭、懷素作為狂草派的代表,書史上有「顛張狂素」之稱。
草書屬於書法中的一種,書法有六大類,即楷書、行書、篆書、隸書、草書和魏碑。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書法是5種字體,因為魏碑可以歸到到隸書中,它介於隸書到楷書的轉變過程。
題主你問草書有哪幾種, 就現在而言,草書可以分為三大草書,三大草書即章草、今草以及狂草。
我們來逐一說一說這三種草書的特點。
章草
章草與今草相似,從草書發展史講,章草大體上形成於西漢宣、元之間,興盛於東漢、三國及西晉。當時,它既是一種小學「識字」,也是一種章草標準字體。
到了東晉以後,作為今文字的新體草書,以及行書、楷書走向全面成熟,隸書及章草也隨之而被取代了。當時為區分新舊草書,人們將新體稱為「今草」,鑒於舊體草書法度嚴謹,有章可循,就稱之為「章草」。
今草
今草亦稱「小草」,始於漢末,今草是對章草的革新。
今草是一種在繼承章草的基礎上,適應隸書向楷、行體發展趨勢和形體上的變化,進一步省減了章草的點劃波磔,成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體。中國最早的一個今草大師,是東漢的張芝。
狂草
狂草聽名字就知道挺隨性的,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狂草是屬於草書最放縱的一種,是在今草的基礎上將點畫連綿書寫,形成「一筆書」,在章法上與今草一脈相承。說的明白一點,外行人絕對看不懂系列。
看更多美學知識和東方傳統手藝,歡迎關注【東家·守藝人】。本文內容來源於東家Su,圖片來源於網路。
草書大致的分為章草,今草(也叫小草),狂草(也叫大草)。還有一種半行半草的草書,稱為行草。
章草為漢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急救章》一篇,解散隸體,損隸書之規矩,存字的大概,本是草創之義,最早稱為」草書」。而今草出現以後,為了區別於今草,故稱其為章草。歷史上章草的著名人物還有:杜度,崔瑗,索靖。
今草為草聖張芝所創,其體勢奮逸,氣脈通達,一筆而成。故有「一筆書」之稱。「一筆書」往往被誤解為一筆數字連貫,行首至行尾一筆而成。其實是指單字一筆而成。還有一種說法是「一筆書」為王獻之所創。實際是獻之善寫「一筆書」,而非首創。
狂草為張旭所創,張旭喜好酒,每每大醉,呼叫狂走,乃奮筆疾書。或以頭濡而書。酒醒以後自己看了都感覺神異。再寫時卻不能為。他說他的書法,開始時看見公主與擔夫爭道而得其意,又聽到鼓樂吹奏而得其法,後又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其神。意、法、神,是草書中的三要素。學草書者不可不知也。
行草書是一種最常用的書體,介於行書與草書之間。書寫流暢便捷而又易於辨識 。是古代文人士子平時書信往來,讀書記事最常用的一種書體。除了正式文書和對長輩尊者的書信需要用楷書書寫外,行草書是最為廣泛的書體。有書名者無不善於行草書的。
現代還有一些創新書體,稱為「草隸」,也有的人發明的「草篆」,還有的「草體魏碑」。此類書體為極少數人的嘗試性創造,並不為大家的共識。更有一些「亂繩索草」,此非正道,不足以論。
草書是最早的輔助文字。大體分兩種。一種是小草,這種草書,在隸書階段就已經出現了。著名的《平復帖》就是保存下來的隸書的草書,也是小草。
小草有如下一些特點。一是與隸書不同,二是筆法合併簡化,所以,寫起來流暢快速,三是一個字一個字互相獨立不連綴。此外,還有「章草」,這種草書,隸書的筆意比較明顯,但是流暢快速,也是獨樹一幟的草書。
這些草書,都出現在魏晉以前。
王羲之繼承了漢代的草書,創造了新的草書,是相對楷書的快速寫法。王獻之更進一步,創造了「一筆書」的草書,這種書法一氣呵成,字與字之間不再那樣分明,而是互相爭奪空間,彷彿每一個字都是互相連綴的但是,還沒有連綴串通。
唐代的張旭與懷素開創了草書新局面,他們的草書,一筆萬字,有時兩三個字會疊合一起,有時一個字就佔據五六個字的位置,大小不一,穿插連帶,往返回復,連綿不斷,氣勢奔騰,常人不可企及,後人稱之為狂草。
狂草是草書的最高境界,技術難度很大,自由奔放而又法度不失,是書法家非常嚮往的書體。
從風格來說,草書就是小草和狂草,狂草也叫大草。
從歷史的發展演進來說,草書經歷了漢魏時代的章草,晉代的小草和唐代的狂草。
草書按照時代和體勢的不同,可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
1、章草,產生於漢代,由隸書的快寫而成,出現比楷書略早。基本保持隸書的體勢和用筆,大小均勻,字字獨立,上下字絕不相牽連。
2、今草,在楷書和行書開始流行之後,大小相間,粗細雜糅,正斜相倚,彼此呼應,其變化比章草多得多。
3、狂草,是一種特殊的今草,比一般今草更加潦草狂放,筆勢連綿,大起大落,變化無窮。
草書變化多,一般人不認識,實用價值並不大,但其藝術價值卻很高。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草書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魏晉時期草書,代表如皇象的章草《急就章》,張芝、二王的今草,此一類多是魏晉時期的那種高古筆法。第二類是唐代的顛張醉素,此二人的篆書多以篆籀筆法,以篆入草,可謂經典。第三類就是明清時期的草書,代表人物為王鐸、徐渭、張瑞圖、倪元璐等書家,這類書法或取法於二王,或突破傳統,以大開大合,長幅條屏為主,氣勢奪人,精彩萬分。
草書大類別就章草,今草兩種。
章草由隸書出,保持有隸書的面貌,如橫畫依然上挑,左右撇捺分明。代表書家有,史游,黃象,陸機,索靖等。
今草相傳是張芝從章草變化而來。今草流派眾多,大致分三類。
一,張芝,張旭,懷素為代表的大草,狂草。體勢連綿,筆意奔放。
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行草書,行,草夾雜,用筆秀麗。
三,智永,孫過庭一派,草法規範,字字區分,不作連綿。
問題其實很簡單,練習書法的人都懂,章草,今草,今草又分小草和狂草。其他的例如行草,也是有的。草書的關鍵是如何從點畫到使轉的過度應用。練習什麼草書應該以個人的喜好我主,然後以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可以多種結合,不要局限於一種,互相結合參透,靈活運用。我認為可以先從練習隸書和章草開始,因為他們上可連接小篆,下可連接魏碑,晉唐的楷書等,靈活性比較大。可以左右逢源,可上可下。當然,練習草書,二王等歷代的草書大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源泉。
由隸書演變過來的叫章草,由真書演變過來的叫今草,今草又叫小草,由於書寫的程度,又細分為行草書、草行書、大草書、狂草書。
草書有章草、小草、狂草,章草是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而成,是隸書的快寫;小草是在章草的基礎上產生,狂草是小草之後最恣肆抒情的寫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