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啟功先生早期時的書法作品。筆法高古並且豐富多彩,可為何到了後期筆法就簡單了?


我不想羅列太多的書法理論來解釋這個現象,但是我承認題主的這個看法。從表面效果來看,啟功先生早期的作品的確顯得筆法和結字的內容都更為豐富;後期的作品似乎用筆更為直接明了,有些單調了。

練過書法的朋友應該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最開始臨帖時,總喜歡盯著一些細節的東西,或者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反覆揣摩,平時寫字也總想把那些東西刻意地表現出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臨習後,你會發現太過追求那些細節的東西,無異於捨本逐末,越是顯出書法的幼稚。

啟功先生早年致力於國畫學習,中途領悟到書法對於國畫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於是下大力氣研習書法,並終有所成。客觀地說,對於書法,啟功先生應該談不上天賦異稟,但極為用功。就書法成就來說,啟功先生能否稱為大師也的確值得商榷。但是,在亂象叢生的當代書壇,誰也不能否認,啟功先生是一股難得的清流,是當之無愧的德藝雙馨的書壇泰斗。

正因為如此,我們就能從啟功先生早期和後期書法的對比中,輕易地看出他踏踏實實立足於傳統的學書軌跡。而且,在啟功先生整個書法生涯中,始終貫徹著這種沉穩的風格,從不倚老賣老賣弄什麼新奇的書藝。縱觀啟功先生的所有書法作品,我們甚至很難看到他寫草書。他的書法作品總是像他的性格一樣,始終保持著謙遜,不買弄,力圖把最美好的東西展現給世人。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啟功先生的書法藝術高度似乎是有欠缺的。但是從引領書壇走向來看,啟功先生是無可爭議的領軍人物。啟功先生離世後的書壇顯得日益浮躁,這是不爭的事實。

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的確面對著諸多爭議,正像題主說的那樣,很多人都說啟功先生晚期的作品顯得缺少變化,藝術性不強。但是在我看來,這恰恰是啟功書法最難能可貴之處。捨棄了那些沒用的花哨的東西,用最簡單直接的手法表現出高深的書法造詣。所謂人書俱老,應該是最好的解釋。


可能任何書家都經歷這樣一個成長與兌變的過程,啟功也不例外。一是早期時,古人的東西多些,自己的東西少些。後期時,古人的東西少些,自己的東西多些。二是早期時,年輕氣盛,表現欲強,更在乎別人的指點看法,外在的花拳繡腿多些,內含的功夫少些。年老時,覺得外在表現多是花哨輕浮,更加自信,不在乎別人指手畫腳,刪繁就簡,筆底自有內功、真功,不為浮雲遮望眼。


藝術一般都這樣,由簡到繁,再由繁到簡。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是這樣說的: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我也練過啟功的字,現在成這樣了。


本來就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的,翻開中國2000年的書法史,連王獻之還遭貶低禁毀呢……但是我認為啟功先生的書法很好,堪稱當代大師!


「書貴硬瘦方通神」!啟功先生後期筆法越來越簡單,現在有的人形容此筆法猶如柴棍,欣賞不來,而否定啟功書法的藝術價值,殊不知此筆法乃是書法筆法里的極高境界。這跟做設計是一個道理,加法易做,減法難做。筆法越簡單,結字的準確度要求越高,筆法的質感也要求越高,不允許有絲毫的生疏或遲疑,否則敗筆就暴露無遺。

附本人第一次臨寫的啟功作品,歡迎喜愛啟體的朋友關注交流。


建議看一看電影《啟功》,可能會有您要的答案!??

這幾天寫的,請多指正!


我的字里也有啟老的影子


在學啟功先生,獻醜。


很欣賞啟老的書法,臨過他的字,終覺功底太淺。


推薦閱讀:

TAG:書法愛好者 | 啟功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