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料理在中國可以這麼火?
談不上多火吧,縱向時間軸肯定比以前(改開之前)火多了,橫向的話比西餐也火多了,可數數北京的日餐,真能跟各種風格的中餐的火爆相比嗎?那我只能呵呵了。
當然,日本料理在中國,這些年相對還是比較火的。全中國的事情俺說不清,只能說說北京。在近代之前,日本料理想在帝都佔有一席之地,大家恐怕都不會太相信。解放前,特別是北平淪陷的那些年,倒是有一些日餐,不過留存下來的資料不全。但是有一次去東來順,看他們的淪陷期間歷史照片,有一張構圖比較怪,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張圖不全,是裁出來的,原圖的東來順旁邊就是家日本料理店。
經過八年抗戰,可以理解的原因,日本料理不人人喊打就算咱中國人北京人厚道了。解放以後,外國餐飲中俄餐好像還有幾家,日料幾乎沒有,六國飯店是有日料的,後來那撥廚師集體調入友誼賓館,所以友誼賓館反而有日料的傳統。
日料真正在北京和中國火起來,應該是改開之後,最早在對外友協,北店的五人百姓,後來比較早的是長富宮的櫻餐廳。物以稀為貴,別說這些正經的日料餐廳,能吃到日本元素的美食,對於封閉了多年的中國人而言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京倫飯店西餐廳,捎帶腳賣點日本拉麵,據說是餐廳里最便宜的一道吃食,60多,外匯券,單算服務費,這還一堆人排隊呢。
後來呢,隨著中國人的錢袋子鼓起來,北京日益國際化,吃日料不是什麼大事了,日料也越開越多,但是客人口味也越來越高,反而大浪淘沙淘汰了一批日料,堅持到今天的也就是櫻餐廳、灘萬那幾家,不過可喜的是,種類越來越多了,價格也日益平民化,比如這幾年的三四郎、傲鰻、將太無二什麼的。
扯了扯歷史,再談點日料的優點,這可能菜式日料相對於西餐比較火的原因。
首先,對於本土食客,日料有一定的新鮮性,但是相對於西餐,日料的口味和食材,跟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更加接近。從餐具就能看出來,中日都是使用筷子的國家哦。比如下圖中 你能看出誰是日本人嗎?開玩笑 其實都是中國人 哈哈哈
第二,牛肉為代表的各種肉類品質,不能不承認,日本的飼養技術和屠宰技術都高於國內水平,當然,因為防疫的原因,大家都改吃澳洲和牛了,可是坐飛機往北京背日本牛肉的瘋狂老饕也不是沒有。
第三,符合現代人的飲食追求和健康標準。日本是島國,所以魚生類菜肴豐富,海產品非常多。中國人富起來之後日益重視養生,俗話說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禽)、兩條腿的不如一條腿的(菇)、一條腿的不如美腿的(魚),所以日本的美食符號之一魚生是頗受歡迎的。
第四、日料的一些烹飪技法和理念,的確有過人之處。比如涮牛肉的蘸料檸檬香醋汁,要用幾十種原料經過發酵再過濾方可使用,成本很高,味道的確也不錯。
第五、近年來日本料理體現的匠人精神,在中國有很多擁躉者,愛屋及烏,吃日料的多一些,也就很自然了。
比如圖中這個胖子,灘萬廚師長,是個地地道道東京人,不知道回日本沒有,連醬油都是每天加昆布現熬出來的,挺認真的。
這幾條是我感觸比較深的而已,掛一漏萬,拋磚引玉,請大家指正。 程勝
據人民網報道,近兩年日本料理店在全國範圍內的增幅達到了2.2倍,以帝都、魔都為首,輻射二三線城市,日本料理在中國全境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如果從《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公布的「2016年餐飲業營業額」數據來看,在中國傳統的八大菜系之外,純屬「外來系」菜系的日本料理,居然一路殺入前八,營業額直追排在第一的川菜,頗有點一「菜」之下萬「菜」之上之勢。 更讓人跌破眼鏡的是,據美團大眾點評「吃喝玩樂大數據」顯示,去年除夕年夜飯里全國最火的菜品居然是三文魚刺身,高居人氣排行榜榜首,直接把中華料理給料理了。
看來,和食正以其不可阻擋之勢在中國燎原,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日本料理突然一下子就變得魅力無法擋引無數中國食客競折腰了呢?
其實,日本料理之所以在近幾年開始人氣爆棚是和安倍的「觀光立國」政策分不開的,正是由於日本官民一體對觀光立國政策的不遺餘力的宣傳、推動,才帶來了世界範圍的訪日遊客劇增,尤其是中國遊客,來了嘛,自然要品嘗日料,也就對日料有了更切身的體會。根據前陣子日本觀光廳發布的關於去年訪日外國人消費動向的調查報告,在「訪日前最期待的事情」的設問中,回答「吃日本料理」的比例竟然排在了第一位,這個數據佔到了全體回答者的71.22%,由此也足證安倍的觀光立國政策之功。
那麼,具體來說,日料廣受國人追捧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首先,日本料理的食材不僅多樣、新鮮,而且在製作中重視保持食材本身的原味並儘可能最大限的發掘出食材本身自有的自然味道。這讓食客們在品嘗日本料理時,不僅能享受到料理的鮮味,而且還能品味到食材的自然味道,讓人在進食的時候會產生一種融入自然與自然一起脈動的感覺。
其次,日本料理還是一種季節感非常強的料理。在餐桌上,能體現出自然美和四季感也是日本料理的一大特色,這不僅僅只是體現在食材上,而且還體現在應季的菜肴、花朵、樹葉以及食器的搭配上,日本人通過這些極盡心思的配菜和擺盤,讓日本料理首先真正的成為了一道道美至極致的「眼的料理」,不僅讓人愛不釋「眼」,甚至讓人不忍下箸。正是人坐餐桌前,四季料理現,可以說對季節敏感的日本人和日本料理真的是絕配。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由於百年來日本人對日本料理的不斷摸索、不斷改進,終於完善出了現在這種理想的重視自然的鮮味,注重營養平衡、很少使用動物性油脂的健康食生活,其代表形式就是「一汁三菜」(主菜、副菜、主食、湯)定食風格,其中,主菜一般是指用魚或肉以及雞蛋豆腐等製作的料理,副菜則主要是指燉煮的菜肴或涼拌青菜以及蔬菜或醋拌冷盤等,主食當然是以日本人自傲的米飯為主了,而汁基本就是指味噌湯或其它如海帶湯等。正是這基本的「一汁三菜」以及以這一汁三菜為基礎豐富起來的各種定食料理、會食料理等決定了日本人的健康料理之本質,使得日本料理成為了日本人長壽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自然這種「健康食」就引得包括中國的世界範圍的食客對日本料理趨之若鶩起來。
日本料理在中國比較火可能有幾個原因,其一,他首先還算是洋食,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異域的一些美食產品,這些帶有特色美食因前期接觸較少,所以大家自然都想品嘗一下到底適何味道。其二,日本菜的口味還是比較接近中餐的味道,飲食結構也與我們的飲食結構類似,所以大家對接受日本料理並無口味上的的障礙。其三,日本料理比較講究裝盤和造型,也被稱為眼睛的菜,所以日本菜首先從端上餐桌的那一刻起,就先勾起了大家的食慾。同時日本的餐具也比較精美,比較講究餐具與實物的搭配。其四,日本菜食材比較講究新鮮,比較注重營養搭配,所以大家平時吃到的日本料理中的刺身、壽司等都還是很有特色的。
日本料理和日本文化一樣,受海外影響較大,特別是受一衣帶水的中國的影響。唐代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帶去了中國的茶葉、糕點,並把製作糕點的工具和技術傳給日本。密切的中日往來,也讓日本人學會了中國的麵條、餃子和餛飩,也習慣了用筷子進食。深入比較中日兩國的飲食結構,都是以糧穀類的食物為主,輔以大量的蔬菜和一定量的肉類。由於地理位置的優勢,日本的海岸線極長,大量的海洋資源使得日本料理最喜歡也最擅長烹制各種魚類、貝類和水藻,這也是中餐和日本料理最大的區別。飲食崇尚自然、養生,注重「和」與「道」成為了日本料理最大的特徵。雖然「和」與「道」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但在飲食一事上的「和」與「道」我們可以像日本學習,目的雖不至於「師夷長技以制夷」,但總可推動中華飲食的進步。
個人認為,首先是款式的新穎吸引了一部分人,其次就是菜品較多,雖然量比較少,但是大約可以吃個七八分飽,不少晚上想減肥還不想餓肚子的會偏向日料,以及約會時候,環境相對中餐廳比較優美,很多菜品是一兩口就吃完的,不會顯得對方比較能吃,但是也勉強可以肚子,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我沒覺得日本料理在中國可以很火,第一,不是說日本人討厭,他們的食物就不受待見,我覺得最主要的是,除了中國的美食以外,我覺得其他國家沒有哪個國家有八大菜系吧?沒有哪個國家有這麼多烹飪方法與技巧吧。
不要說國外的菜或者美食高端大氣,可是你見過哪個國家可以與中國的菜譜相媲美的?中國現在美食都是走出去,國外邀請我們去給他們展示我們的菜。
所以這樣的問題就是矛盾。日本那也叫菜?可笑
為什麼日本料理在中國可以這麼火?
首先料理,簡單的食材,精湛的刀工。很多的美食家看重的並不是料理的美味,而是看重料理的本真。料理沒有任何油腥的添加劑。不會造成對身體太多的害處
可以肯定的是你自己開著日本料理
應該外國的食物在中國都挺火的吧,日本料理是一個,韓國的拌飯,土耳其烤肉飯,奧爾良烤翅,都是挺火的。
首先是現在人們經濟水平提高了,有了多餘的錢花在吃上面,消費能力提高使得外來的食物有了市場。
其次是現在的潮流不僅追求穿著的潮流,吃飯也在追潮流,比如最近的「網紅」臟臟包,有一些人在吃,並且藉助新媒體傳播,就有很多人也想去吃,也算是一種潮流吧。
然後最重要的是味道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吧,日本的料理比如壽司,其實也就是糯米飯加點蔬菜類的包好再切開,上面抹點沙拉醬之類的,和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差不多,味道也還不錯,所以也就有很多人去吃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