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三國》,為什麼小時候喜歡劉備,大了喜歡曹操,唯獨孫權不關注其實通篇里孫權最厲害?


謝邀,我就說說我個人的意見吧。

小時候喜歡劉備,是因為看三國演義受到的影響。看桃園三結義,劉備對關張的義薄雲天。看三顧茅廬,劉備對諸葛亮那種求賢如渴。看兵敗逃跑時,劉備仍然不放棄百姓要帶百姓一起走。小時候被劉備的品行所折服,想長大成為像劉備一樣的仁德之君,所以喜歡劉備。

大了後,慢慢喜歡曹操。慢慢步入社會後,擺脫了看三國只看演義的局限。知道了曹操在實際上也沒有書上說的那麼不堪,他是個亂世英雄,他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打下去的。他的政治思想和智慧讓人折服,不僅是個軍事家政治家,同時他又是一個出色的詩人。集所有才華於一生。小時候我們愛憎分明,後來長大就知道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曹操有著自己的人格魅力,讓眾多人才甘心來投,能讓自己在英雄並起時期打下一份江山。長大後我被曹操的個人魅力折服,喜歡曹操。

而孫權相比劉備和曹操並沒受到多少人待見,可能是因為自己是個富二代,並不需要多大努力,接下江東基業時,哥哥父親就為他打下了基礎。打仗也不行,親征率十萬兵馬也被張遼打的落花流水。這些可能是孫權沒多少人喜歡的原因吧。

但孫權有個比他們都厲害的優點,那就是御人,孫權可以說精通陰謀陽謀,知道知人善用,在三國史上基本沒有因為用人犯過很大錯誤,這是曹操和劉備所不及的,用周瑜敗曹操,信陸遜退劉備。曹操,劉備在大戰中都敗於他之手。孫權御人,能用人,敢用人。也正如此,他能在守住一份基業的同時,在強敵如雲的時代,還能擴大版圖。

可以說孫權天生就是領導的料,他知道怎麼運營團隊能讓團隊最好。所以認為孫權最強的也有道理。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謝邀!小時候不管是聽評書還是看小說或是小人書,都是尊劉抑曹的,覺得劉備是好人,手下謀士武將個個英雄,那時候小從眾心理嚴重,崇拜英雄!

等到大點了上了初中,學了中國歷史,知道了真正的三國和《三國演義》小說是有區別的;認識了歷史上的曹操,覺得還是曹操厲害,因為曹操在三國不光地盤大、控制人口多,對促進歷史發展經濟是做出貢獻的。

其實,《三國演義》開篇寫得好:「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時候都要順應歷史潮流,在那個戰亂年代儘快結束戰亂,個來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是最重要的,至於天下歸漢還是歸晉並不重要。曹操的做法可能稍微有些極端,挾天子以令諸侯征討四方,消滅袁術、袁紹、呂布、張綉等勢力統一了北方,正如曹操所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就是想把天下再次統一起來,還老百姓安居生活,從他的一些詩詞中就能反映出來。至於誰稱帝?曹操生前肯定是沒想,卻不排除讓自己兒子稱帝,事實也確實如此。

細品三國你會發現孫權最厲害,他在劉備和曹操面前遊刃有餘;曹操帶領83萬大軍要滅江東,就有諸葛亮過獎要求連吳抗曹,最終火燒赤壁;他想要奪回荊州就有曹操派人來要求聯吳共御關羽,最終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亡;劉備為給關羽報仇興舉國之兵伐吳,孫權果斷拜陸遜為大都督,戰事再糟糕都不遲疑,最終火燒連營八百里;同時又擊退了曹魏的幾路大軍。孫權是即打敗過曹操也打敗過劉備的人,而且還都是重創,不得不讓你為它點贊!


個人認為的原因,從劉備身邊的人能看出。劉備是一個真正仁義,有人品的人,能聚人才,很多人都說劉備假仁假義。可他身邊沒有一個白痴。為什麼那麼多人對他死心塌地,只有人品和仁義才能聚人才。在整個三國里,他身邊的人無論文武是最有能力的,在這一點上爐火純青。但他缺乏政治遠見。大漢以讓老百姓寒心,苦不堪言。他要匡扶漢室,等於在老百姓傷口上撒鹽。大家都怕所以拚死反抗。只有劉表和劉璋他們是皇室。其他地方的人都是反漢的人,他漢賊不兩立。所以其他人也必然死戰。沒有啦,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可能。曹操在整個三國裡面是最有手段,最有謀慮的。且以上率下,治軍嚴明。對長大後的人來說,這些是成功很重要的東西。但曹操沒有政治胸懷,挾天子令諸侯。逼著天子下詔書,封諸侯的官又派兵打,上負天子,中間負了諸侯,下負老百姓。曹操愛人才,但沒有人品,無法聚人才。從關羽,趙子龍。還有一個終身不願意為他獻一計。正因為他愛人才,人擁有一部分人才。當時的劉備一無所有,曹操高官厚祿,他都無動於衷,死追隨劉備。曹操留下了司馬懿,要後人又用又防。可悲。劉備留下了諸葛亮。後人可以放心的用,這就是差距。曹操的優點正是劉備的弱點,劉備治軍不嚴,關羽張飛,可以把感情凌駕於規矩之上。一個擅自出兵,一個打罵下屬,沒有抓早抓小。導致他兩個兄弟的死,有時候錯誤的仁慈是最大的殘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劉備是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但他身上有兩個本質性的問題。孫權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他有一個領袖者最重要的能力。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人,這點上,他比劉備曹操都強。赤壁他用了周瑜,劉備伐吳,所有人反對的情況之下,他起用了陸遜。他知道把什麼人用到什麼地方去。事實證明他對了,知人善用。孫權身上也有致命的弱點,缺乏政治勇氣,生逢亂世,只求自保,斷不能自保。他的家業基本是父兄打下來的。呂蒙收了荊州,殺了關羽,為了怕敵人報復,殺了呂蒙,呂蒙儘管有罪,但也有大功,罪不至死。且正是用人之際,獎罰不分明。因此三國每個人身上都有非常突出的優點,而且爐火純青。但都有弱點,而且是本質性的。因此三國註定只能是三分天下。如果那個年代的人真都非常牛,又沒有弱點,為什麼沒有一個人一統天下?這是我看完後個人思考的問題。年少的時候我們的心是乾淨的,所以喜歡劉備。長大後社會的勾心鬥角,競爭非常激烈,曹操的東西更加受用。孫權是沒有事的時候看不出來,有事的時候,他能發揮巨大的價值,所以不起眼。三國那段歷史沒有一個人能夠講到最真實原因有三,首先當時三分天下,哪個國家寫歷史的立場都不一樣。都不會相對的美化自己。中間一些細節和一些東西不會寫出來事實大至差不多。每個寫的人,他的水平。把他寫的方法,包括個人立場等也不一樣。民間的流傳的東西反而更加客觀公正一些,為什麼三國演義能夠流傳那麼多年必然有很多真實的東西,加上年代久遠,2000多年前的事了。無法得出一個非常準確的結論。以前畢竟科技技術,通訊不發達。不像現在,有數據記錄。所以個人覺得三國只能三分學,七分悟。最終還是得運用到現實的事情中來。對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歷史是為了創造歷史和傳承歷史。全年的歷史他們已經創造了,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去學習和模仿,就意味著這個社會在倒退。有學習有超越的精神。和超越前人的勇氣。這個民族才能一代強過一代。才符合發展和進步正確方向。一個人的遠見決定了事業發展的空間,一個人的胸懷決你發展空間的大小,一個人的勇氣決定了敢不敢突破自己,缺乏勇氣只能固守家業,而他們各自的能力優勢都非常突出,註定他們的能力會填滿所有空間,他們身上的弱點都決定了空間有限,人的一生最可怕的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潛力,有限的空間決定了他們沒有在發展的潛力,因此註定三國只能是三分天下,個人的看法而已,寫的不好,希望諒解。


謝邀,為什麼小時喜歡劉備,長大喜歡曹操,唯獨孫權不關注,通篇里孫權最厲害?

這其實也就是一個人,從小到大心智轉變的一個過程,看問題從片面性逐漸變的比較全面,完善,成熟。分析問題也比較深入,能從不同的觀點看待某一個歷史人物。

至於喜歡劉備或曹操,也是憑個人喜好,孫權厲害不厲害各有評論,我是比較喜歡劉備的,為什麼了,先不說桃園結義,三顧茅廬,劉備對自己屬下,下人及老百姓也是比較不錯的,還有就是屢敗屢戰,奮鬥不屈的精神。還有就是聽的進別人的建議。曹操嘛,看了三國演義里其人品確實不咋地,但曹操的馭人,謀略,詩詞確實令人稱道,有道是勝者為王敗者寇,曹操還是比較成功的一個人。東吳孫權,也就憑藉長江天險做了個守得半壁江山的主。我覺的沒厲害在哪裡。


小時候崇尚義氣,劉備身邊的兄弟都很講義氣,覺得這樣很霸氣。這種強烈的感覺充斥了一切。

長大以後,漸漸的知道什麼都離不開用錢,曹操就是特別有錢有勢的,可以隨便招兵買馬,欣賞這樣的霸氣。也想像曹操那樣,不為錢所愁,兵馬萬千。

孫權善用兵,是中國兵法孫武的後裔,劉備雖仁義,但為了兒子能舍義,曹操衝動多疑用兵又疑,唯獨孫權,是個理智有謀略的人。


年輕人血氣方剛,直來直往,欣賞的往往是那些霸氣十足,鋒芒畢露的英雄。而到了中年,當你經歷了許多,發現了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需要極高的情商,你就會發現,那些能屈能伸,隱忍為上,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的人物才是真英雄。


推薦閱讀:

TAG:劉備 | 曹操 | 孫權 | 三國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