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芳華》中的何小萍?
何小萍這個人物形象生動地詮釋了:性格決定命運。
何小萍的某種悲劇性格:自卑、內向、沉默、陰鬱、不懂得溝通、不懂得如何化解周圍的敵意。可以說,她大多數時間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自怨自艾,也由於她看待世界的「灰色思維」,她最終成功地為自己編製了一張充滿敵意的社會之網。
當然,你可以將何小萍的這種悲劇性格歸咎於時代和家庭,但是別忘了,何小萍對面還站著一個蕭穗子,他們有著相似的家世背景,但不同的是,蕭穗子完全生活出了自己的節奏:她成功地融入了有著高幹、優越家室背景的文工團核心社交圈,並在文工團解散、初戀情人遭遇了舍友橫刀奪愛的灰暗背景下,通過考大學洒脫跟自己的青蔥歲月道別,並最終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電影中關於何小萍的三個濃墨重彩的書寫:體味、借軍裝、加了海綿的胸衣(這一點存疑,電影在這段敘事上是比較曖昧的。)。在當時文工團「天天可以洗澡」的條件下,「體味」問題幾乎貫穿了何小萍文工團整個社交生涯是很難以想像的,所以,關於這一點,創作者是否還有別的暗示呢?借軍裝是何小萍悲劇命運的重要一環,其實根據當事者林丁丁的事後反應,這件事何小萍的處理完全匪夷所思:剛融入一個新集體,偷拿舍友的軍裝去照相,事後矢口否認。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首因效應」,即第一印象效應。何小萍的此種作為無疑已經在舍友那裡形成了「說謊」的刻板效應。試想一下,面對一個第一印象如此糟糕的舍友,再加上格格不入的生活習慣,陰鬱、沉默、孤立的性格作為,如果作為舍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
電影中,何小萍和劉峰「殊途卻同歸」,作為人群中的兩個「異類」:一個被打入地獄,淪落為罪人,一個被捧上聖壇,成為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形象。最終,曾經的「罪人」和「聖人」在變革中的大時代際遇里重逢,惺惺相惜。
關於何小萍,電影中有一句台詞: 「一個從來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不可否認,何小萍是一個「善良」之人,但何小萍某種意義上的的對立面,如林丁丁、蕭穗子、郝淑雯,陳燦等,你能說她們就是不善良的嗎?善良如果只意味著對世界的不妥協和無比堅硬,這樣的良善註定只能以悲劇悲情收尾。
何小萍的人生和命運無疑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作者:開屏映畫(微信號ikaiping)
何小萍是《芳華》中失去了芳華的那個人。
很多觀眾會覺得奇怪,何小萍長得那麼可愛,她的軍裝照片連照相館的人都願意掛在最醒目的櫥窗里展示,為什麼她一進文工團就成了大家欺負的對象?
其實,電影在一開頭就以劉峰的口透露了,何小萍的身世是那個時代最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成分,她有一個在勞改農場的父親,這個父親顯然是一位頑固的右派分子,因為直到文革後期,連肖穗子的父親都平反了,何小萍的父親還是沒有平反,他最終死在肖穗子所說的「解放了」的前夕,死在了勞改農場里。
劉峰是文工團里木匠家庭出身、地位並不高的人。他唯一讓團員們離不開之處是他的「活雷鋒」角色,他處處願意幫助大家。如果連劉峰都知道何小萍的出身很成問題,甚至要與父親劃清界限才能勉強用「革干」的身份入伍,那就意味著,幾乎全團的人都知道何小萍的身世。何小萍進入文工團以後,不管她身上有沒有餿味,都會受到大家的排擠,她是不可觸碰的對象,是那個時代的賤民。
電影透露了,何小萍的家庭也非常凄慘。因為父親進了勞改農場,母親只好改嫁。在那個年代,改嫁給革乾的女人可想而知,生活得註定非常辛苦,她比丈夫矮三分,必須時時刻刻小心謹慎,才能被丈夫接納。在原著里,關於何小萍和母親的關係說得更加詳細。何小萍非常期待母親的關心,但母親的關心只能給後爹的孩子一人,何小萍甚至要在冬天故意浸在冷水裡讓自己發高燒,才換來了母親唯一的一次擁抱。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何小萍,非常希望獲得別人的接納和認可。她以為進了軍營就終於安全了有尊嚴了,沒想到卻被文工團那些高幹子弟和身份比她更尊貴的人欺負得上了戰場,戰後成了戰鬥英雄,卻得了精神病。
何小萍也是一個尤其懂得善良、珍惜善意的人。她最後成了劉峰落難後,唯一牽掛他的人。
小萍,芳華中最不芳華的女孩;
因為原生家庭之痛,痛了一生的女孩;
一個前半輩子都執著於為確認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蓋個戳的女孩。
小萍一生的命運,都沒逃過那句畫外音:「 她以為離開了嫌棄她的家庭,就再也沒有人欺負她了,可惜從她剛來那天起她就是個笑話。」
小萍最芳華的一刻,是悄悄拿了丁丁的軍裝去照相館拍了一張軍裝照。哪怕在最芳華的那一刻,背後隱藏的依然是凄涼,不是為了好看,不是為了紀念,只是為了讓從自己六歲起就被關起來的爸爸,看到她長大的模樣。她成為文藝兵,是這對苦難的父女唯一可以稍加欣慰事情。
那個年代,多少幸福的小家庭往往由於某一成員的一個站隊,傾刻顛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小萍六歲以後的記憶,全部是嚴重匱乏愛的記憶。爸爸被發配改造,媽媽不得已改嫁,繼父嫌棄她。
為了生活,媽媽忙於融入新的家庭,無暇顧及小萍。小萍沒了爸爸,似乎又失去了媽媽,她把自己凍病發高燒三天只為了換來媽媽抱著她睡。
作嗎?作!作的背後是深淵沒頂般的恐懼,一個六歲的孩子,短期內連二接三地遭遇嚴重的童年創傷:家沒了,爸爸不見了;媽媽似乎也不愛自己了;自己從父母最愛的孩子變成了別人家的拖油瓶。
每一種感受都惶恐到讓孩子覺得活不下去了,而唯一能讓她稍感安心的是還有人愛自己。不作,這點愛也沒有!
小萍太需要得到一個個媽媽還愛自己的證明了,她需要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蓋一個戳。這個戳,是她一生命運的詛咒。
因為小萍越執著於為確認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蓋戳,越說明她內心不認為自己可以被他人友善地對侍,自己本就值得擁有愛。
小萍需要一套軍裝去拍張照片的理由實在太充分了,但她從小形成的極度匱乏的信念,讓她相信是沒有人願意幫助她的,提出請求意味著自取其辱。她選了條最有可能出麻煩的路:悄無聲息的沒有痕迹的偷著靠自己完成心愿。果然,一個錯誤的開頭得不出好的結果,這件事製造了她融入同類型女孩群體的障礙,因為它如同一個信號清晰的告訴大家,我和你們不一樣。
於是,小萍成了文工團女孩的欺凌對象。從普通的排擠、嘲笑、冷落,到劇烈的極強侮辱性的撕扯內衣一一上演。她成了這群女孩中所有可能會被嘲笑事件的唯一背鍋俠,不論是不是她乾的,都是她。
還有誰記得,小萍是因為舞跳得極好,被領導額外申請名額搞特殊才要來的人才。她在人際關係的漩渦中,只能坐冷板凳,管理演出服。她又一次感受到了命運的嘲弄,在文工團里她依然是不受歡迎的,她依然是被嫌棄的,她依然是沒有價值的。
無論自己如何地努力都不能擺脫命運,會讓一個人徹底的寒心死心。當小萍遇到惟一一次演A角的機會時,她的行為是想盡辦法拒絕,這是她僅有的抗議不公的途徑,為自己,為劉峰。
小萍拒絕的手段很有意思,跟她兒時尋求愛的印戳一模一樣,生病發高燒,只不過這次是裝的。
我們都一樣,都會無數次的主動上演兒時劇本的輪迴,只是沒有覺察的人生沒發現而已。
結果又犯了職場大忌,被政委用高超的手段化解於無形。然後順水推舟地被發配去了野戰醫院。戰爭前線,不眠不休地搶救傷員,不惜用生命來保護傷員的行為,意外的讓早已放棄渴望的小萍成了英雄。
結果小萍瘋了,醫生的解釋很經典,長年在外面冰凍,到溫暖的地方反而容易腐爛。
沒有價值、不值得被愛、不配得到榮譽讚賞和肯定,是會習慣的。持續的穩定的低價值缺愛模式也一樣形成堅固的自我。
小萍獲得了一直渴望的我有價值的印戳,表面的歡喜抵不過內在自我劇烈碰撞的破碎:我渴望有價值,但那個有價值的我還是「我」嗎?
幸好小萍有舞蹈,瘋了的小萍被熟悉的旋律激活,穿著病號服在草地上開始盡情獨舞,這段極美!
舞蹈是小萍真正獨立擁有的美好價值所在,連接到這一價值的小萍心理上癒合了,我還是我。
小萍最終與劉峰一起過著平常的日子。經歷過太多地滄桑,平常就好!
關注《父母心法》,精神分析既是育兒學,也是人格鑒賞學。
對於何小萍這個人,我真得想說幾句,很多人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心酸與無奈。我們看到了職場套路很深,切不可忽視一個強大的背景作用!
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傷心之處,可談到小萍,我們只有惋惜與同情。小萍是個苦命的人,嚴重缺少關懷與關愛。父親勞改,母親改嫁,寄人籬下,忍受多少了屈辱,自認為來到部隊後,沒有人會欺侮她了。當然,這只是美好的願望罷了,到了這裡,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她天天練習舞蹈,由於太過勤奮,每天出汗太多,人家又嫌她有汗臭味,不喜歡與她相處。但如此勤奮,卻沒有當A角的機會,一直在道具組干雜活?甚至她們還把「髒水」往她身上潑,那個「假胸」海綿事件,明明不是她的,但是別人就認為是她的。真是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那麼,她會不會她的舞蹈專業水平不行呢?在高原騎兵團慰問演出,演A角的小巴黎卓瑪,由於腳受傷,這樣話劇團里必須要有人來救場。這時領導才想起,何小萍這個苦命的人,這時的小萍因為話劇團把好人劉峰逼走,再聯繫到自己的遭遇,她對這個集體已經死心了。她不想上,以「發高燒」為由拒絕,但是沒辦法還是被逼上場了,一上場就舞驚四座,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了證明了她的專業水平高超。但是正當她燃起一點希望時,他又被套路很深的政委調到野戰醫院,上了前線。而從前線作為英雄下來,神經不正常後,看到了文工團的演出,勾起了她美好的回憶,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感動了多少人。一個對自己專業如此執著,又很精通的演員,卻受到命運的捉弄,他人的陷害,淪落至此,令人扼腕痛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工團的就是一個大社會,麻雀雖小,裡面什麼樣的人都有。最低層的劉峰是木匠出身,草根一個,為了出人頭地,只有當劇團的老黃牛,什麼活都干,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小萍也是一樣,爹不在,娘不愛的,本來是個特長兵招進來的,但裡面看重的並不是所謂的專業。而是看重的背景,這個劇團里老子英雄,兒子也好漢。兩個官二代公開撕逼,說對方專業水平不行,竟公然恬不知恥地說:「江山都是我爸爸打下來的。」把這最後一塊遮羞布,撕掉了。再到後來,最可憐、最低層的倆人也下放到連隊了,意料之中,情理之外。我們大家想,如果小萍的父親要不是劃成右派,假如也平反了,誰還能對小萍視而不見,隨意處置。事實總是血淋淋的,我們只能選擇接受!
所以,小萍的遭遇對我們現在的職場很好的啟示:這個地球上,少了誰都會轉。在一個單位不要自以為你專業多牛逼,單位少不了你,即使一時動不了你,等你的價值被榨取完了,總有人會替代你,你也就是被拋棄的命。小萍完成了臨時救場任務,後面卓瑪腳也會的好的,小萍也就不會再上場了,後面她還會回到以前。但因為她撒謊,讓政委很生生氣,後果當然很嚴重。你看領導上場前開始給她唱高調,後面給她下黑手。
有人開玩笑地說,寧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相信領導那張破嘴。很多時候,從他們嘴裡,聽不到一句真話。他在捧你,有可能不是真正地鼓勵你,表揚你最滿之時,也就是你倒霉之日,這就是捧殺。現在單位都講究一團和氣,誰又會當面棒殺你,除非他是傻子,這才是領導的藝術。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領導都是這樣的,但個例還是存在的。
最後,在一個單位不能小瞧任何一個人,搞不好他就是哪匹黑馬,或者是哪個領導七大姑八大姨的關係,你就在無形之中得罪了哪個領導了。你看《芳華》里不起眼的陳燦,卻是話劇團里最有背景的人,他是軍區政委的兒子,誰敢動他?誰又能動得了他?不是讓大家活得活得都像小萍那樣卑微,而是讓大家多留個心眼,不是總是「白大甜」,最後被 賣了還替別人數錢。
今天《芳華》一上映,我幾乎第一時間就去看了,工作日的電影院很少很少,偌大的放映廳,根本沒幾個觀眾。
冷清固然是冷清的,但好就好在安靜啊,沒有一丁點兒的聒噪,特別適合這部影片的氛圍,可以說,從畫面進入眼帘的那一刻,我就好似進入那個文工團最特別的時代。
馮小剛確實厲害,塑造了很多血色豐滿的人物,代入感真的很強。雖然我是一個90後,但是看得也很有感覺。那是我們父輩的故事,那個年代,有著各種不可描述的動蕩,當然也有著各自最美好的青春。
其中,何小萍這位姑娘,當然也是女主角之一,如果你看完影片,你就會發現,在所有的文工團姑娘中,她無疑是最苦命的那個。從踏入文工團大院的那一刻起,她幾乎就成了大伙兒的笑話。
因為特別能出汗,衣服上總是帶有一股子特別的氣味,同宿舍的姐妹對她的第一印象極差。剛來就偷舍友的軍裝,迫不及待的去照相館拍照。被舍友的姐妹發現後,又是一頓數落。
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她被文工團的大伙兒紛紛冷落,沒人跟她搭話,也沒人願意和她伴舞,完全被孤立了起來。除了劉峰,這位比雷鋒還要無私的男人,也是大院里唯一對她善良的好人,願意把她當做一個正常人來看,而不是怪胎。
為什麼她要偷軍裝去拍照,就不能等到自己的發下來再去,非得這麼迫不及待嗎?因為她怕,她怕如果自己不及時將自己的照片發給父親,那麼父親可能就真的看不到了。
父親被勞改,已經有十多年沒有見到自己的女兒,印象中,女兒還只是6歲的模樣。
而何小萍可憐就可憐在,她是一個嚴重缺愛的人,從小到大都是如此,父親走後,母親就帶著她改嫁了,但是繼父不承認她,弟弟妹妹都欺負她,長這麼大,居然母親只抱過自己一次,還是發燒長達三天的時候。
難怪進入文工團,她會有失落感,會自卑,而善良的劉峰就成了他唯一的寄託,父親去世後,可以說劉峰就成了她的至親。
多年後,劉峰成了殘疾人,老婆也跟人跑了,活得十分凄慘,病重的時候,多虧何小萍照顧他,方才撿回一條性命。
他們選擇在一起,但是沒有結婚,彼此的羈絆早已超越了愛情,而是一種親情的升華,也許,這才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平凡,普通,不值一提,但彼此相依,最是滿足!
作為一個新人,演的已經很出色了。首映式我正好參加了,這個姑娘說如果這輩子只能演一個角色,她希望是何小平,看的出是真情流露,不矯情,打call一下
電影時間有限,原著很多她小時候的遭遇沒拍,她去上幼兒園他父親自殺了,翻遍家裡連個買油條的錢都找不出,吃了安眠藥。母親一分錢都不留給他,隨後嫁給一個廳長,遭受白眼,媽媽每次都把肉藏到碗底,沒人的時候她再吃,要扔的破爛先給她用實在不行在扔,她自己待遇低於保姆。以至於她當兵時都留半個包子半夜再吃。覺得她媽媽就有些精神問題。原著中交代的清楚,她會瘋最主要的導火線是,表彰大會。
在前線攙扶一個受傷的士兵,途中背了一段。被拍記錄片的拍下了,最後被宣傳誇張的說背了十幾里路。塑造了一個英雄。她在前線就待了一個星期,被調到後方了。開表彰大會,有專人寫稿子。天天說自己的英勇事迹。連她媽媽也來看她。
她崩潰了,嘴裡一直說自己離英雄還差的太遠。
苦命的孩子,懂情義的女人。
她爸坐牢,媽媽改嫁。在她記憶里,還是自己故意犯病才換來了媽媽的一個抱。六歲後,到爸爸在牢里死去,都沒見過面。從小被欺負,被看不起,到了部隊依然狀態百出,被人羞辱、看不起。真是苦命的孩子。但她遇到了善良的劉峰,劉沒看不起她,最低落時劉給了她勇氣和力量。她也在劉被下放時,唯一自願去公開送劉的人。在劉妻子背判,生活沒落,人生重病時,她把劉接回了家,好好照顧,起死回生。從此,兩個倍受冷落的人,終於生活在一起,共同走完彼此的一生。所以,她是個懂情義的女人。
這樣的女人,值得去愛!
何小平讓我想起了我高中時代,我剛去城裡上高一,初中學習很好,但是到了高中就沒那麼顯眼,再加上自己性格脆弱,自卑,感覺很難融入剛分出來的高一班級,感覺很多人對我充滿著敵意,我甚至怕我的反抗招來對方的毆打,這或許是面對一個陌生環境所作出的不成熟的反應吧。我甚至在中午回宿舍的時候都不敢敲宿舍的門,等到舍友快關門了,我才突然出現,讓他們很不爽,我上高低床我都是小心翼翼的,我也曾每天下了晚自習去打水,我一下提著四個熱水壺,給其他舍友打水,但是也並未換來其他人的愛護,所以也讓我覺得,適當的反擊很重要,這也給我未來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影響,不是那種逆來順受的,你讓我不爽,要不咱們就接著懟,我不喜歡高一那個班級,大多數人都不是充滿善意的,
看過電影后對小萍只有一個感覺:心疼。
小萍從小缺失家庭的溫暖,孤獨,無助。電影中有一幕,她躲在文工團的被子里給正在「勞改」的生父寫了一封信,信中寫到:媽媽改嫁後只抱著她睡過一次,是6歲那年自己把自己凍發燒了換來的;當兵後馬上拍了張照片寄給爸爸就是想有朝一日父女相見,怕爸爸認不出自己長大後的樣子。句句錐心,字字垂淚,可見她童年的凄涼。
當兵後的小萍以為人生有了新的希望,她認真、刻苦,可生活並沒有因為她的努力而善待她。當兵第一天的「軍裝拍照」,以及後面的 「海綿胸罩」兩場戲,她被戰友猜忌、排擠。因為她愛出汗,汗味兒中,又被搭檔男演員嫌棄。就在這個時候,劉峰,猶如一盞燭光向她伸出了溫暖的雙手,她終於體會到了被關愛的感覺。她真珍惜、她知足,只有她知道這份善良的可貴。可是殘酷並沒有放過她,父親的病逝後寄來的信,讓她對親情的失去希望;劉峰被下放,離開部隊時的凄涼,讓她對整個文工團徹底的失望。
在戰場上,小萍因為保護、救治傷員成了英雄。她瘋了。一個從小在孤獨中被欺負長大的人,一下子成為了受人愛戴的英雄。她的「弦」斷了。「草坪上獨舞」,又一幅讓人心酸的畫面。
電影的最後,若干年後,劉峰病中,小萍接他到身邊照顧,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女,從此相伴一生。這也許就是她對好的結局。
小萍的人生,也能反映出當下許多人晦澀的一面,請大家珍愛善良、善待善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