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是胃病變胃癌的高發人群?


胃癌早期都有哪些癥狀提示我們呢?

1:進食後胃不舒服,特別會胃脹氣加輕度胃痛,隨著腫瘤的侵犯癥狀會越來越明顯。

2:胃痛與左腹部心窩處疼痛,早期為隱痛。

3:突然性消瘦,一個月內突然瘦去10-20斤,甚至更多。

4:食慾明顯下降,特別是愛食肉類者對平時喜愛吃的肉類出現厭惡甚至噁心嘔吐感。

5:黑便,這種黑便外觀基本為柏油樣發亮色狀黑便。

胃癌的發生主要有以下3大因素:

1.環境因素和飲食因素

工業廢氣、化肥、農藥、某些食品添加劑,以及霉變、油炸、鹽腌、熏制等食品均含有致癌物質,可促使胃癌的發生。

如果不按時吃飯,飢一頓飽一頓,還嗜好煙酒,經常吃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對胃粘膜慢性刺激,使其功能紊亂、充血、水腫、糜爛、增加胃粘膜癌變的機會。

2.精神因素

受過重大創傷和生悶氣者胃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氣的胃痛,就是生氣、憤怒等不良情緒對胃有影響。生氣,主要指肝氣,肝氣逆亂犯胃,就會造成胃痛。胃癌的發生與遺傳有關,而家庭環境對人的情緒和性格也有很大的關係。

3.有胃病的人

胃癌的發生與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胃粘膜異型增生以及腸上皮化生者密切相關。據報道,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為6%-10%,胃潰瘍的癌變率為1.96%,胃息肉的癌變率約為5%。

在胃病的患者體內,最難纏的要數幽門螺桿菌。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幽門螺桿菌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種類。

現代臨床上很多用三聯法或者是四聯法消滅幽門螺桿菌,試過的患者苦不堪言。因為胃病的患者本身容易噁心、嘔吐、反酸、打嗝,而用抗生素、消炎藥消滅幽門螺桿菌的同時對胃黏膜刺激很大。一些患者受不住三聯法的刺激,半路放棄,這樣機體還會產生一定的耐藥性。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蒲公英也能消滅幽門螺桿菌。但是,蒲公英性涼,胃寒的患者忌用。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蒲公英如何改善胃炎,消滅幽門螺桿菌。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的美譽:現代藥理實驗證實,蒲公英有效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葯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及蒲公英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殺菌作用。當然,蒲公英有效成分對幽門螺桿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我們熟知的蒲地藍消炎片,主要配料就有蒲公英。此外,據《本草綱目》記載,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對於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有改善的作用。

如果有慢性胃炎和胃潰瘍的人,尤其是經常有胃火,口氣不清新、排便異常的人,可以每天2g蒲公英泡水喝,對改善胃炎有很好的作用。


胃癌是指發生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佔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我國是高發國家。胃癌的發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從正常組織到發生癌變的中間階段成為癌前病變,這個階段不是癌症,但可能會發展為癌。胃癌的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腺瘤、殘胃等。具有這些癌前病變的人就是胃癌的高發人群。

萎縮性胃炎

胃癌的發生率和萎縮性胃炎病史的長短和病變的嚴重程度有關。在胃癌高發地區萎縮性胃炎的患病率明顯高於胃癌低發地區。患萎縮性胃炎後,以及胃腺體減少致胃酸分泌減少,胃液的PH升高,胃內細菌量增加,特別是合成致癌物質亞硝基化合物的細菌增加,加之胃黏膜結構和功能異常,長期刺激粘膜,導致正常細胞發生癌變。

胃潰瘍

胃潰瘍本身不是癌前期狀態,癌變一般發生於潰瘍周圍的粘膜,潰瘍邊緣的粘膜反覆損傷、修復、發生腸上皮化生,增加了細胞惡變的概率。

胃腺瘤(胃息肉)

胃息肉在組織學上可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是胃黏膜對慢性炎症刺激的反應,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後,80%的息肉可以消失。但是對於多發、無蒂和直徑>2cm或者病理學檢查提示有惡性傾向的息肉建議內鏡下切除。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為13%-22%,直徑大於2cm的胃腺瘤,應做內鏡下切以防癌變。

殘胃

因多種原因行過胃大部切除者,殘留的胃組織成為殘胃,發生癌變的幾率為1%-10%,一般在手術後10年-20年,但也可短至5年。殘胃癌一般發生在吻合口的胃測,不向小腸擴散。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腸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被腸型上皮所替代,腸型胃癌就是與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有密切關係,腸上皮化生不能直接轉換為癌,需要經過不典型增生的過程,輕度的不典型增生患者,在胃黏膜炎症消退後可恢復正常,而中度不典型增生者應結合胃鏡所見粘膜的病變嚴格觀察,定期複查;重度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已屬於早期胃癌,需要內鏡下或者手術治療。

患有上面這些胃病的人就是胃癌的高發人群,應該積極的治療,並且定期的複查胃鏡檢查,以便發現早期胃癌,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本文作者:胃腸先生。想了解更多消化小知識,請關注我!


因胃癌而導致死亡的人數居人類惡性腫瘤的首位, 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由此可見,胃癌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醫學界應高度重視其癌前病變。胃癌癌前病變的發生與胃癌的發生有著直接的聯繫,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胃癌的癌前病變包括胃潰瘍、腸上皮化生、萎縮性胃炎及異型增生、胃息肉、殘胃炎等等。至於那些可能引起胃癌前病變的危險因素,我這裡跟大家交代幾句:

1、亞硝酸鹽食品或亞硝基化合物

研究表明亞硝基化合物能誘發癌症, 而亞硝酸鹽轉化為亞硝基化合物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的大量產生可以使得胃粘膜處的上皮細胞發生癌變。

2、幽門螺旋桿菌(HP)

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慢性活動性胃炎的重要影響因素。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直接影響到胃癌的發病,很多研究提示兩者有明顯相關性,可以說幽門螺旋菌就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3、遺傳因素

胃癌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有家族傾向的人群發病率高於普通人群的2-3倍。

4、環境因素

日本移民到美國的第一代移民胃癌發病率下降約25%,第二代胃癌發病率下降50%,到了第三代的胃癌發病率基本上與當地美國人一致。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其實自然環境也在影響著腫瘤的發病。

最後,建議大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關注消化系統健康,盡量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更多健康信息,請關注張之瀛大夫。


三類胃癌高發人群需警惕

第一類:在家族中,有親屬患過消化系統方面的腫瘤。

第二類: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疾病。

第三類:長期抽煙喝酒,喜歡火鍋、麻辣燙等食物,或者喜歡熏烤腌的食物。

胃病癌變的四個信號

信號一:上腹部疼痛(佔比87.7%)

開始為間歇性隱痛,繼之逐漸加重且較持久。疼痛雖可忍受,但不易緩解或短時間緩解後又出現。

信號二:食慾差(佔比68%)

食欲不振、反酸、噯氣、消化不良:通常找不出誘因。食慾方面表現為食慾差,繼而對自己原屬喜愛的食物也無興趣,更換菜譜後效果仍欠佳,或雖略有改善又出現食欲不振;有的伴反酸、噯氣或消化不良。

信號三:大便隱血陽性或黑便(佔比50%)

常易誤認為潰瘍出血,而且出血量小時不易引起注意。有此表現者在早期胃癌患者中佔50%左右。

信號四:乏力、消瘦(佔比50%)

患者常感全身乏力,體重逐漸下降,2—3個月內可下降3—5公斤。

如果你有這些情況,並不代表你一定是胃癌,不要對號入座,但對於高危人士來說,還是建議做個胃鏡檢查一下。

如何預防胃癌呢?

1、放鬆心情,減輕壓力

壓力過大會引起胃酸分泌過多,粘膜修復能力下降。情緒、心態都會引起胃腸癥狀,長期的不良情緒也會破壞免疫系統,增加胃腸道疾病導風險。

平時要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

2、注意保暖

正值早春,雖然氣溫逐漸變暖。但是,還是多注意早晚涼,要適時的增減衣物,氣溫的寒冷也是胃病的一個誘因。

3、適量運動

運動增加體質,可整體提高人體免疫力,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4、飲食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過飢過飽,均衡營養

很多人的胃病都是吃出來的, 是長期飲食不規律、食物不合理造成的,不良飲食習慣會引起多種消化道疾病。要想身體健康,好好吃飯、規律飲食非常關鍵。

5、合理膳食

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這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可以降低疾病風險。除此之外,可以經常喝點蒲公英玫瑰茶。

蒲公英能使幽門螺旋桿菌轉陰、潰瘍面癒合、疼痛停止。治療胃病時,清熱不傷胃,有健胃作用。與阿莫西林、甲硝唑抗幽門螺桿菌療效相似(但需加大用量,蒲公英茶用量20g/天,連用一個月)。對於各型胃脘痛患者,蒲公英能夠清熱潤胃,消炎止痛,藥性輕靈,清熱而不傷胃。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胃炎療效顯著。

蒲公英好是好,缺點就是性寒,胃寒的患者怕是不能用。因此這個配方中加入玫瑰花,玫瑰花是溫性葯,味甘而微苦、無毒,有理氣活血和收斂的作用。常用於胸脅胃脘脹痛、經前乳房脹痛、損傷瘀阻疼痛以及消化不良等症。

蒲公英玫瑰花茶:玫瑰0.5g,蒲公英根3.5g(做成小茶包,每日代茶飲)


胃病變胃癌?好像還沒有哪家科研機構觀察到胃病變胃癌的全程演變過程。本人認為,這是一個誤區,是人為的一種推論而已,是對胃病人群的一種威脅論。就像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一樣,那隻醜小鴨其實本身就是小天鵝,只不過長相醜陋了些,像極了鴨子而已。就是說,鴨子就是鴨子,永遠不會變成天鵝。

那麼有胃病的人為什麼容易患癌症呢?尤其是萎縮性胃炎。其實還是因為免疫力的問題,因為得了胃病,消化吸收的功能就大打折扣。一是胃口不好,食量上受影響,二是營養吸收產生障礙,營養跟不上,再加上人一有病就會常常心情鬱悶,這就會造成人體免疫力的極其低下,讓癌細胞乘機鑽了空子。

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不好的細胞,包括癌細胞。如果人體體質夠強壯,免疫力也足夠強大,那麼那些不好的細胞包括癌細胞就沒有演變繁殖增生的機會,人也永遠不會得癌症。

正是因為有胃病的人因為營養匱乏、免疫力低下,才讓體內的癌細胞有了演變繁殖增生的機會,讓有胃病的人多了得胃癌的機會。但是,有胃病的人是得了癌症,並不是胃病變成的癌症,也不存在所謂的「胃病變胃癌的高發人群」。

我是北京李金波中醫大夫,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有疑問可留言或私信諮詢,我會在第一時間回答。謝謝大家,祝所有患者早日康復。觀看更多中醫知識乾貨,請關注我的頭條號——「中醫啟明星」,每天分享原創中醫科普、生活保養常識,寫老百姓看得懂的養生文章,做您身邊最溫暖的中醫管家。


許多資料表明,胃癌跟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關,經常有感染此病菌的人生胃癌比例很高的報告出現。甚至有部分醫生認為幽門螺旋桿菌就是引起胃癌的主因,還有一些人認為是煙、病毒或者其他的致癌食物等等是導致胃癌的主因。

然而我認為,首先是煙、病毒、其他致癌食物、不良的飲食規律等原因導致胃部環境出現惡化,當然這主要指的是對胃壁細胞的傷害。而死細胞的增加為幽門螺旋桿菌的繁殖提供了條件,這個時候胃壁粘膜周圍的「發炎性吞噬細胞」會釋放出活性氧,對幽門螺旋桿菌發起攻擊,而過量產生的自由基轉而攻擊本人,大量的自由基進攻一旦傷害到人體的DNA,就會形成癌細胞,癌細胞的不斷堆積,逐漸形成胃癌。

更令人擔憂的是,很多胃炎、胃潰瘍患者在出現問題以後,長期依靠以化合物為主的西藥進行治療,希望能夠殺光幽門螺旋桿菌,結果卻適得其反,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細菌是殺不完的,要想沒有細菌,就要清除細菌喜歡的食物。這就像你房間里的老鼠,你想抓是永遠抓不完的,因為全世界的老鼠遠遠超過人的數量,只有把你房間裡面吸引老鼠的食物搬走,才是長久之計。對於幽門螺旋桿菌來說,他喜歡的食物就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胃部受傷和死亡的細胞,所以老話說胃病是「三分治七分養」,胃部環境好了,幽門螺旋桿菌自然就會慢慢消失,相反,當大量的化合物進入胃部以後,會導致胃壁粘膜周圍的「發炎性吞噬細胞」產生更多的活性氧,這些活性氧對胃壁細胞進行更猛烈的攻擊,導致胃壁死細胞更多,更適合幽門螺旋桿菌繁衍生息,由此形成長期的「惡性循環」,長此以往,胃癌也將變得無法避免!而我在不算長的從業時間裡,由於長期服用西藥而導致胃炎、胃潰瘍加重發展成為胃癌的病例,我已經見過不少案例了。所以按照我的推斷,煙、病毒、其他致癌食物、不良的飲食規律等原因是胃癌生成的第一誘因,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第二誘因,長期服用西藥治療胃病是第三誘因,真正引起胃癌的主因,是活性氧自由基的傷害!有鑒於此,我一般建議大家在治療胃病時,盡量選擇食療、或者中醫,盡量避免西藥,特別是避免長期服用西藥!

另外按照從人體免疫系統靈敏度來看待慢性疾病的發展過程依次分為;打噴嚏,咳嗽,頭暈乏力,感冒發燒,過敏,炎症,潰瘍,纖維化硬化,癌症腫瘤,其實任何慢性疾病的發展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對於胃癌這種疾病,身體其實是這樣防禦的:1.打噴嚏:當病原菌、灰塵、花粉等進入鼻腔後,身體的防禦系統啟動通過打噴嚏的形式把它們打出來。

2.咳嗽:如果病原菌沒有被打出去就會進入上呼吸道、支氣管,身體啟動第二道防線咳嗽將病原菌咳出。而我們以為咳嗽是病,馬上吃止咳化痰的葯大量的抗生素(消炎藥),將本來要排出體外的病原菌又壓回身體裡面去,於是身體的防禦系統進入了第三步

3.乏力沒有食慾:身體告訴我們要好好休息,集中體力對抗進入身體里的病原菌,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們會強迫自己吃飯,吃飯需要消耗能量來消化食物,身體不想吃飯我們就不吃,增加喝水量同時多喝蔬果汁。如果這一步沒做好身體將進入第四步。

4.發燒:一方面表明病原菌進入了血液,身體的就啟動免疫力表現為發燒,將病原菌燒死,當溫度升高到38.5度時免疫力會增加一倍,溫度升到39.8度大部份病毒將被燒死,我們只要喝足夠的水,人體永遠不會燒出問題,而我們打退燒針,吃退燒藥卻幫了病毒的忙。因此發燒要不要輸液一定要分清情況。5.過敏:防禦系統要將血液里的毒素排出體外,因此皮膚會過敏,而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用抗過敏葯、塗藥膏,將本來要通過皮膚排出來的毒素,再度壓進身體里。

6.發炎炎症:身體為了保全大局,將血液中的病毒和細菌集中在一個地方,因此會出現紅腫熱痛的反應,也就會出現炎症,我們又消炎吃大量的抗生素,又幫了病毒的忙,不如胃炎,世人都知道胃病3分治7分養,可有些人就是不停的依賴吃西藥,現實卻很殘酷,就是靠藥物好不了。7.潰瘍:胃炎沒有處理正確,那麼下一個階段就是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其實人體是非常智慧地為了保護身體,因此在發炎的地方爛掉也不會讓病原菌到處跑。寧願同歸於盡,這時原材料營養水分在不足的話,身體將潰瘍部位纖維化進入第八步。

8.纖維化、硬化、疤痕化,局部組織壞死:身體為了保護自己將潰瘍處包裹起來,疤痕硬化後病原菌也不能活動了,功能也不好了,人們為了舒服又是大量的抗生素,然而50%的死亡跟硬化有關,我個人建議是在潰瘍之前就必須100分的重視了,不要在任性而為,處理不當後果可想而知。9.癌變、腫瘤化:細胞為了適應新的環境只有突變,癌細胞是在嚴重缺水、缺氧、缺營養的情況下形成,從一個癌細胞發展到綠豆大小需要10-15年時間,而從綠豆大小發展成雞蛋大小只需要一年,癌症的潛伏期最少都有10-15年時間。

胃癌不是一兩天就能產生的,是常年累月而形成的,那些有胃炎潰瘍等等胃病的人群都是潛在人群之一,最後我在重申一遍:胃病人群,3分治7分養,容不得任何馬虎!胃病諮詢請關注我頭條號私信留言。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看一看胃癌是如何發生及導致胃粘膜癌變的幾個風險因素。

胃癌的發生是一個慢性過程,從最初的淺表性胃炎發展成為萎縮性胃炎,若沒有得到積極的治療,可以發生細胞的形態學及功能改變,稱為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這個階段,細胞有可逆性,若不能得到治療,後續可以發展成胃癌。

風險因素:

1、幽門螺桿菌感染(HP)

HP感染是成為胃黏膜癌變最大的風險因子。人人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一般家庭成員或密切接觸的人員之間傳播最為普遍。所以降低HP感染是降低胃癌發病率的一個重要環節。

2、飲食因素

酸菜、泡菜等容易形成亞硝酸鹽,長期進食此類食品是誘發細胞惡變的一個風險因素;另外熏、炸食品、鹹豬肉等,長期偏嗜也是胃癌發病的主要原因。

3、不良生活因素

喜歡吃燙食、進餐過快、進餐時間不定,長期飲食不規律,可導致胃細胞粘膜受損,形成慢性炎症、損傷,也是癌變的發病原因。其他像長期吸煙、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長期焦慮、緊張等精神因素也是胃癌的致病因素。

4、肥胖

臨床統計數字表明,肥胖不僅與胃癌有關,還與結直腸癌、乳腺癌等其他多個腫瘤的發病有關。在肥胖人群中,腫瘤的患病率顯著高於正常體重人群。

5、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目前已經明確的發病原因。攜帶胃癌遺傳基因的家族,成員中胃癌患者大大增加。但臨床當中,遺傳相關的胃癌較少,絕大多數為非遺傳相關的散髮型。


胃疾病有哪些特點?

眾所周知,「感冒」了會有鼻塞、流鼻涕、頭痛、發熱等癥狀,那麼胃「不舒服」了,又有哪些表現呢?簡單地總結一下:

  1. 上腹痛、脹滿、噁心、嘔吐和食欲不振應懷疑胃炎;

  2. 上腹痛+周期性發作+餐後痛應高度懷疑胃潰瘍;

  3. 上腹痛+疼痛不規律+體重減輕應警惕胃的惡性病變。

以上是最為常見的診斷公式,亦是最為典型的臨床表現,當出現類似癥狀時應及時就診,行正規的醫療檢查,得出正確的診斷,及時得到最恰當的治療。

哪些胃病有癌變的可能?

某些良性胃病在發展過程中也會變壞,屬於「披著羊皮的狼」,所以當患有這些基礎疾病時應更加註意預防及定期體檢,那麼哪些胃病有癌變的「潛能」呢?

1.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率呈顯著的正相關。

2.胃息肉:腺瘤型或絨毛型息肉雖然占胃息肉的比例不高,癌變率卻為15%-40%。增生性息肉多見,而癌變率僅1%。

3.殘胃:胃良性病變手術後殘胃發生的癌瘤稱殘胃癌。胃手術後尤其在術後10年開始,發生率顯著上升。

4.良性胃潰瘍:目前研究表明良性胃潰瘍癌變的發生率極低,但是潰瘍邊緣的黏膜則容易發生惡變。


胃癌發病率具有地區、性別、年齡等多方面差異性,普遍來說,北方、農村或者男性發病率較高。具體來說,胃癌的高發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環境飲食因素:經常食用含亞硝酸鹽較多的食物,如腌熏霉變食物,可增加胃癌發病風險。各種原因所致的胃酸分泌減少也是一個危險因素,胃酸分泌不足有利於胃內細菌繁殖,胃內增加的細菌又可促進亞硝酸鹽類致癌物質產生,這些都是不利因素,長期作用於胃粘膜可導致胃粘膜癌變。

感染因素:幽門螺旋桿菌也是公認的危險因素之一。但研究表明Hp感染對胃癌發生的影響可能主要在早期,感染Hp後可發生各種類型的胃炎,再逐漸演變為胃癌。Hp感染可能主要作用於胃癌的癌前病變階段,為胃癌的始發因素之一,並對胃癌的發展起推動作用。也有一些其他感染因素可能為胃癌始發因素,如EB病毒感染等。

遺傳因素:多個研究顯示病例組的胃癌家族史比例顯著高於對照組,且有結論稱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發病率高於普通人群2-3倍。其原因可能是具有胃癌家族史患者體內CDH1遺傳易感基因可遺傳其他家系成員,從而導致較高的胃癌外顯率,也可能與家庭成員共有的相似的環境因素有關。

癌前變化:如腸上皮化生、胃潰瘍或各種類型的胃炎等。 因此,預防胃癌,就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注意飲食,戒煙限酒,注意心理健康。

本期答主:高歌,醫學碩士


胃癌的高發人群有這些:

(1)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患胃癌的幾率逐漸增加,55 歲以上為胃癌的高發年齡。

(2)性別:男性患胃癌的幾率大約是女性的兩倍。

(3)吸煙:有研究顯示吸煙會增加胃癌的患病風險,平均每日吸煙量越多、煙齡越長風險越大。所以,趕緊戒煙吧。

(4)幽門螺桿菌感染:感染後會破壞胃黏膜正常保護屏障、損傷細胞,也會引起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慢性疾病,而這兩者有一定的幾率會發生惡變。

(5)飲食習慣:高鹽、高脂飲食、低維生素飲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酸菜、泡菜,容易形成亞硝酸鹽,從而導致癌變,被真菌污染的食物或熏、油炸食品也可導致癌變。

(6)遺傳因素或者家族史:如果直系親屬中或者近親中有患胃癌的病人,那麼可能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肯定會得胃癌。

(7)胃部良性疾病:胃部良性疾病如胃潰瘍、胃息肉、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等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隨著時間的延長,會增加癌變的風險;

8,胃部手術史、惡性貧血的人也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胃癌如何診斷的?

如果有類似於胃癌的癥狀或者懷疑自己有胃癌的可能,醫生會給你做血常規、便常規和潛血,腫瘤標誌物,以及胃鏡等檢查。

最終的確診需要做胃鏡檢查,如果發現可疑情況,會進行活檢行病理檢查,如果病理查到腫瘤細胞,就是胃癌。

不同人群,如何養胃護胃呢?

1,加班族

  特徵:經常加班到凌晨,晚餐不能按時吃、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長期休息飲食不規律。

  支招:一是要盡量注意勞逸結合、保證睡眠、舒緩精神壓力;二是在辦公室準備一些零食,如麵包、餅乾等,餓時吃一點。

2,不吃早餐族

  特徵:起得晚或起床後匆忙上班,捨棄吃早餐,有的是不習慣吃早餐,也從來不吃早餐。

  支招:早餐一定要吃,否則胃分泌的胃酸等沒有食物可消化,損傷食管、胃腸黏膜(損傷較深即可形成潰瘍)。

3,嗜辣族

  特徵:在餐桌上無辣不歡,胃肯定受不了,尤其是本身就有胃病的人。

  支招:如果本身有胃腸疾病又愛吃辣,則會刺激胃腸黏膜,加重其充血、水腫,不利疾病康復,建議胃部沒問題了再吃,而且每次都少量吃。 

4,餐後運動族

  特徵:吃完不久就開始運動。

  支招:容易導致胃下垂。飯後不宜立即運動,最好休息半小時以上,劇烈活動前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5,吃飽就睡族

  特徵:有些人習慣喝啤酒吃宵夜,不知不覺每次都吃撐了,回到家裡倒頭就睡。

  支招:睡前飽餐,胃內食物沒來得及消化,加重胃負擔,容易導致胃十二指腸疾病。盡量不吃宵夜,吃了宵夜後也不能立即睡覺,先走動半小時以上。

6,隱忍族

  特徵:有胃部不適,卻扛著過,不重視、不願去醫院。

  支招:胃部不舒服就是身體在報警,一定要及時找專業的醫生諮詢、就診,這樣避免小病變大病。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胃癌 | 腸胃病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