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理想主義者,為什麼說與其做王莽這樣的皇帝,還不如做孔夫子這樣的聖人?


感謝邀請!這是個很大的問題。這個是涉及人身理想的定位的問題。事實上,王莽這樣的皇帝和孔子這樣的聖人,很難做到。但是我們可以這樣考慮。我們活著是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人生總要有理想,否則,用周星馳的話說,和一條鹹魚沒有什麼區別。我們無法選擇出身,無法選擇自己以後會不會成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王莽和孔子,其實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一種是為了權利和富貴,不擇手段,也不管後人如何評說,一條道走到黑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指導下的人生,或許你生前享受功名利祿,但你在歷史的評價中,會留下恥辱的痕迹。讓你的後代都不好意思,就像現在沒有幾個姓秦的人,說是秦檜的後代一樣。

孔子代表了另外一種人生理想,縱然艱難困苦,也要做一個有利於社會的人。孔子的哲學思想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到現在,人們仍然按照孔子的思想做事。所以,人生的選擇很重要,理想主義的人格,就是孔子所倡導的仁者愛人的君子人格。

回答完畢!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好玩的國學!


王莽是篡位奪權,為自己個人圖利圖逸。亂世違背民意。… 孔子的提倡是維政為民,圖全民安定和諧,穩定人類社會次序,推行仁義道德,禮誠規矩,人人養成忠孝人性化,形成公平合理的政治局面。孔子自己一生貧窮,敬師好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認為同聚在三個人以上就必定有自己的老師。孔子主動破除神玄宗教信仰{宣揚祭鬼神 而遠之}。孔子一生到死都沒弄懂老子的智慧思想,他認為老子神秘莫測,如龍一樣只聞其名確 不見蹤影。


謝謝邀請,理想很豐滿,現實忒骨感。皇帝絕對不能是理想主義者的,理想主義者皇帝是對國家的絕對災難。聖人只能是理想主義者,理想主義者的聖人才能制定最高標準的教化思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得說一說皇帝和聖人這兩個稱謂所包含的不同含義,皇帝一言九鼎言出法隨是要實幹的,皇帝經手的事繁雜,帝王學的精髓是平衡,平衡各方面的關係,是與各個階層博弈的一個角色,歷史上出色的皇帝無不是心狠手辣之輩的梟雄,最終目的是實現王朝的輝煌和人民的富裕。理想主義者很多時候都是不顧現實情況的,不管適不適合硬性的推出改革,必然會損害絕大部分人的利益,把自己的支持階層也硬生生推到了對立面。例如:他頒布的土地新政,效法周禮實行井田制,就得罪了封建社會的的支柱地主官員階層。頻繁頒布的三次幣制改革,也是好心辦壞事加重了占絕大多數的農民負擔,小農思想的局限使當時農民就是只看眼前,不管以後的利益,這就把農民得罪了。最終眾叛親離,理想主義者皇帝就是個災難。

聖人是以教化民眾為己任,只有理想主義者才能制定作為最高標杆的聖人思想,畢竟絕大部分人達不到,只有極小部分能觸及,這就給了大部分人借口,古來能成聖人著寥寥無幾。孔子也是想推行周禮,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會。但是教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引起很大的反彈,而且儒家的生存哲學就是融合吸收,融合道家融合法家融合佛家等等。最後使儒家的思想對所有人都有一部分有用,忠君愛國思想是歷代封建王朝的最愛。這也是孔夫子周遊列國無一國能實現理想的無奈。


謝邀,這個問題有點大,一個是帝王之道,一位是聖人。只能是小心的說一下個人的看法,他們二人的共同點是克己復禮,且處亂世。王莽的想法不能說不好,包括一些改革的方法。但急功近利,惹怒天下人,下場可想而知。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應有輕重緩急,應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德不配位,必生禍端。王莽只能算是將才,而不是帥才。孔夫子是生不逢時,處在春秋亂世,無論大國小國人人自危,國君需要的是霸道,怎麼保全自己的問題,孔夫子的仁道自然是不合時宜。但孔孑的主張是受讚賞的,所以,以後凡是穩定下來的統治者都尊從儒家,孔子的思想才得以留傳。後來的文人志士才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即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以上是個人的體會而己,如有不當之處請賜教。


王莽做皇帝因為有生殺大權,孔子有毛用,一天到晚流浪傳道騙錢,飯都吃不飽如同喪家狗,王莽再不濟還做了十幾年的皇帝,福也享了,罪也受了,值得了


點亮油燈,是為了照亮遠方!成了聖人,是為了照亮萬古長夜!外在的社會,不管怎麼好與壞,終將逝去,而為別人點亮心燈者,卻會萬古長存!王莽與孔子,差別不可以道里計!理想主義者?孔子、孟子、子思、王陽明,是指出了人人成聖成賢的路的人,不過這條路,我們現在看來,太過艱難了,就取名——理想主義者!!!!!!夫復何言!


推薦閱讀:

TAG:孔子 | 王莽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