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網友說的,易中天,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我還是比較欣賞易中天的,為什麼?
首先,易中天是一位學者,評價學者的標準就是看他的研究做的怎麼樣。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易中天最早是學中文的,後來在廈門大學一直教美學,中西美學都教,在這方面易中天是下了苦功的,據說康德的「天書」《判斷力批判》他讀了七遍,而且他寫的美學和藝術人類學的書也都有一些重要的貢獻。
能夠貫通中西,尤其是西方的哲學讓易中天評價很多問題也都非常具有理性和邏輯性。很多人看過他的《品三國》,其實裡面很多分析邏輯都很嚴密,這個沒有接受專業訓練的人的確很難做到。
其次,有人說易中天人品不好,比如說不是傻子當不了領導,還喜歡揶揄人。這其實是性格使然,據說當初他在廈門大學上課的時候,也經常如此。不否認,他火了之後,有過一段時間飄飄然,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想很多人成名之後也會如此。但他能很快的反思,加以改正,現在低調了很多。
第三,易中天頭腦非常靈活。他的講座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聽,就是因為他講的生動有趣,現在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能發聲,象牙塔里的學者也漸漸會了一套大眾喜歡聽的通俗語言,但是易中天上《百家講壇》的21世紀初,學者還沒有這個意識,他們還是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必須要說那些雲里霧裡的話。但易中天直到這樣只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所以開始嘗試通俗的寫作,這其實是很需要勇氣的。
所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我覺得易中天有思想,很敏感洞察了時代,是個不錯的人。當然,他晚年寫《中華史》,這有些自不量力,寫的也差強人意,但既然他有這個勇氣,還是挺讓人敬佩的。
首先,問下那些意粉,知識=智慧?我想只要不腦殘的都不會認同這個吧。你們這些意粉總喜歡用的一套詞,易大師上過百家,你們怎樣怎麼樣;易大師知識豐富,通曉歷史,你們讀過幾本史書怎樣怎樣;我只想說,你們要臉么?我們有否認他知識的豐富?
現在,正題,先反駁那些吹捧他人品的人,如果說知識和智慧還有點聯繫,那知識和人品呢?你們這些腦殘咋就從百家上看出你們易大師治學嚴謹,人品怎麼好了尼?你們這些文人的眼鏡片還他媽能多重透視?隔著屏幕和講台都他媽能看出這些玩意?一個史學者最基本的素養是什麼?實事求是。歷史記載不一定真實,這時候就需要一個人來辨明真偽,而易大師正是這麼一個角色,但最重要的一點,你所謂的解讀不能摻雜個人喜好,要還原真實的歷史,最好就是只有人物事。你們倒是腆個逼臉說一句,你們易大師做到了么?《品三國》,一個品字,就說明了,這他媽不是三國志,而是三國的味道。這他媽腦殘么,歷史什麼味,老子自己不會嘗,還得你告訴我?你他媽說曹操是英雄,我認了,你他媽說曹操比劉備人品好,呵呵,曹操的作品,憂國憂民,求賢若渴,但他媽的他殺俘屠城的時候怎麼沒有這種胸懷?他逼死自己的股肱的時候怎麼沒有了那種心胸。還有如果說歷史書上當時人物的評價可以輔助我們客觀認識人物,那他個人觀點是幾個意思?你一個學歷史的什麼都懂?是不是你說華羅庚比愛因斯坦厲害,我也得頂你,否則就是不愛國?且不說他倆誰厲害,你有評價資格?諸葛郭嘉周瑜,歷史上那麼多評價,就你他媽評價最中肯?看看你們這些腦殘動不動就他么bb演義,你們易大師教你們那麼多三國知識,就他么沒告訴你們三國志和和三國演義中間差了一千年?要臉不?
搞歷史的,開「戲說」歷史者,易中天為第一人。當年《百家講壇》開壇,將流行的甚至網路語言用在「品三國」里,夾敘夾議,一時間成了歷史學界吸粉第一人,好不愜意。今上《百家講壇》布經講道者多少都帶有易先生的影子。《百家講壇》開了一個不好不壞的頭。
講歷史,或是寫歷史,恐怕孔子為祖師爺(哪怕是傳說)。孔子當年編《春秋》,用字極講究,字帶褒貶。
後為人稱「史聖」的司馬遷更是把《史記》視為畢生的功課。公元前126年,為子承父業,司馬遷20歲,漫遊江淮,到會稽,渡沅江、湘江,向北過汶水、泗水,於魯地觀禮,向南過薛(今山東滕縣東南)、彭城,尋訪楚漢相爭遺迹傳聞,經過大梁,而歸長安,歷時數年,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隨漢武帝到過平涼、崆峒,又奉使巴蜀,最南到了昆明。「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積累了大量一手材料,並有幸接觸到了前朝乃至上古留下的史料。為協助父親著作史記做準備。
而現在,有哪一個搞歷史的還願意如司馬遷一樣,餐風露宿,實地考察,窮盡各種手段去探明真想。無非是在已經基本達成共識的史實上,添加進「私貨」,語不驚人死不休。品完了《三國》,品《西遊》 品完《水滸》品《紅樓》。不得不佩服《百家講壇》的這些「大家」們,愣是從「四大名著」中劃拉出現代管理學,金融學,危機公關,人事資源管理,股市行情的「精華」。如果歷史可以「戲說」,那就應該去港台拜師,戲說「三皇五帝」直到「宣統民國」,要《百家講壇》作甚?
我們不噴易中天,抱著客觀的態度來分析一下他的歷史讀得怎樣。首先我不是學文的,但是沒事就喜歡看看歷史,有時候真覺得當時選錯專業了。
易中天的百家講壇可以說是搞笑之旅。易中天在三國裡面極力推崇的是哪些人呢?曹操,郭嘉,賈詡等等。當時看他節目我還是年少無知,我爸爸沒怎麼了解歷史,當時就告訴我易中天是一個歷史騙子。易中天對歷史人物的解讀方式可笑。他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總是在拼湊過程。他最推崇的曹操,也是當下人們吹捧的對象。可以說衡量一個人懂不懂三國,就看他吹不吹曹操。
我不黑曹操,但是他的歷史地位我個人認為是一個失敗的篡位者。東漢末年,兩個小皇帝並非無德,而是被這些諸侯玩弄,脅迫,殺害。這是什麼,這是亂臣賊子,這是篡位啊。你能造福百姓,篡位也就罷了,曹操曹丕時期的中原慘不忍睹。曹操在政治上亂臣賊子,生活上流氓無賴。古代的皇妃謀害賢良的皇后都要背上蛇蠍的罵名,曹操這種臣子搶奪少年君王的權力難道不到奸臣嗎?
正是通過易中天喜歡曹操可以看出,易中天是一個怎樣的小人。
易先生從書齋走進公眾視野,算是機緣巧合吧。百家講壇之所以紅了,是因為很多中國老百姓是第一次在公共平台上聽知識分子講故事,新鮮,而且也有的東西聞所未聞。
論壇紅了,當事者沒有不紅的道理。紅了,講的多了,就成為了公共知識分子。
眾所周知,歷史不是易先生的本行,所以《品三國》如何,不作評價。但百家講壇讓平時藏在書齋中的知識分子走出來,為老百姓講歷史講傳統文化,無疑有它的積極意義。
想說的是,公共知識分子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因此其所傳達的信息,所表達的思想,都應該非常嚴謹。後面跟著一眾唯馬首是瞻的粉絲,影響力不可謂不大,也正因為如此,一言一行當慎之又慎。
看過一些易先生關於對中國教育,對中國傳統文化批判的文章或演講,易先生的口才自然沒問題,但對他的一些觀點實在不敢苟同。
文化和教育,是永遠扯不清的議題,尤其適合「見仁見智」這四個字。如果是像我等吃瓜群眾,任怎麼說都無所謂了,反正也沒人當回事。但個人覺得,易先生的一些話,未必就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術業有專攻,跨界不是不行,而是能不能。
因為易叫獸學過美學藝術,涉獵過文學歷史,做什麼都沒達到精通;因此他擅於撲風捉影,華眾取寵,一知半解,沒有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的東西,竟能讓他說得活靈活現,這就是今後做學問人的榜樣啊!雖然讓他不負責任地黒遍了一些正面歷史人物,但有些人願聽,這也是老易為何叫易中天這個名字了。
我的看法是「講紅",百姓講壇上紅極一時的紅人或者叫「講星"。有名以後講了很多對的或不對的話,明星就是這樣,當他或她哪怕講些很出格的話,做一些很出格的事,都會得到一些粉絲非理性的支持。人總是有獵奇心理,當聽到以前沒有聽過是話聽過的事,就會覺得很新奇,乃到入迷,從而失去自我思考,人云亦云。易先生講得確實很精彩,很吸引人,但不能以吸引眼球來講三國,講三國不能把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混起來講,把小說當歷史講,那我們還是研究史書幹嗎,不如直接把古代小說拿來不就完了,而且易先生說的並不是經考證的確證的,有很多是個人的想法而已。那是不尊重歷史,也就影響併產生了這種現象,當今社會出現了很多否定歷史,醜化歷史人物,為漢奸賣國賊翻案等現象,這是最大的問題所在,在研究討論中的話不一定可以在公共場合上講,不免有嘩眾取寵之嫌。
易中天是什麼人?有些人認為他是知識分子。但我聽他說了一句話,對他有了深刻的理解,他說,誰規定知識分子一定窮,挖煤的就一定富,這說明他的知識也是為撈錢服務的,不要把他看得很高尚,都是奔錢去的,當你聽他說了一大段,該吃飯了,一摸口袋,沒剩幾個銅板,可易中天都賺成大富翁了,想想,我要種多少畝玉米才能養活易中天。
在傳媒十分發達的今天,一些二流三流文人學者為迎合受眾獵奇獵新的心理,隨意解構歷史人物,故意顛覆大眾歷史認知,毫無祖會責任感和文人擔當。這對弘揚社會正氣、建設和諧社會、實現民族復興提供了負能量,應該引起全社會的警惕!
沒讀過三國也沒品過三國,只想問問那些批易中天的人,兩根金條放在你面前你說說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齷齪的,易中天還說了兩句真話,你們說過幾句真話,書讀多了不等於你就高尚,爛在肚子里那就是一泡屎,更何況你讀的歷史就是真實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