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為什麼只出產翡翠卻不愛翡翠?
緬甸產翡翠為什麼不愛翡翠?這可能是緬甸文化與信仰問題,或者說人文深愛的寶石不一樣,比如西方人就喜歡鑽石。
而中國人自古對玉都理解是有靈性的,從猿人開始就意識到玉都硬度,用來做生產工具,進入封建社會初期用來祭天祭地「玉有靈性」,封建社會中後期佩玉是身份的象徵,「君子如玉」、「家無玉不安」,翡翠玉不琢不成器,涉及到雕刻題材和文化,對翡翠認知認同度發自內心的喜歡。
緬甸是個佛教國度,大多男子與出家當和尚為榮;而佛教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硨磲、赤珠、瑪瑙,個人看法這是緬甸人信仰問題,不喜歡翡翠的最大原因。
首先拋磚引玉,說一下最近緬甸原石公盤出現的網紅,再來以此反思一下翡翠光鮮的背後,希望從中可以找到大家需要的答案!
網紅登場,登鄧等燈……
這次公盤的第一位「網紅」在開盤的第一天誕生了,相信很多翠友的朋友圈都有機會看到這組圖片,小編的朋友圈當晚就被刷爆了,幾乎每位同行在同一時間都轉發了「兩小塊原料不過200克重底價88萬歐元摺合人民幣700多萬」。
出自著名的木那場口,圖片可見材料本身並不完美
打燈明顯可見天然裂紋
底價88萬歐元只能說明翡翠確實瑕不掩瑜
「200克」、「88萬歐元」、「700多萬人民幣」,如此富有視覺衝擊力的數字組合,最適合以此借題發揮向世人宣告:翡翠價格不菲,大家且買且珍惜!小編放棄了這個念頭,因為小編認為翡翠在商業範疇的價值,人盡皆知,不過翡翠在產業範疇的代價,卻是鮮為人知。翡翠之於緬甸是商業,還是產業?
回顧2014年緬甸公盤「標王」,以底價6000萬歐元成交01
回顧2014年緬甸公盤「標王」,以底價6000萬歐元成交02
回顧2014年緬甸公盤「標王」,以底價6000萬歐元成交03
翡翠的商業依賴於中國,它在中國人心中象徵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翡翠的產業植根於緬甸,它在當地人眼中意味著「戰爭貧病海洛因」。先幫大家回憶一組更有視覺衝擊力的數字組合:2014年緬甸官方數據翡翠總產值超310億美金,這個數額相當於緬甸當年GDP的一半,僅僅當年公盤的「標王」競得金額6000萬歐元,這筆資金就足以維持緬甸第二大自治區克欽邦的147個醫療機構運作一年。
克欽邦位於緬甸北部,外媒眼中的「金玉之鄉」
如此說來,翡翠的產業應該是推動了當地的發展,為何卻被小編形容得像一場災難?!這與當地政治局勢有關,緬甸長年處於內戰,正是由於翡翠產業可以帶來巨額財富,衝突各方都想方設法控制翡翠這個重要資源,使得翡翠絕大部分的產值都落入了軍方控股的公司,成為各方政府的籌集軍費的重要手段,普通百姓根本沾不到這些財富,碰到的只是衝突動蕩和流離失所。
緬甸玉礦開採全景
大規模開採,植被完全破壞
高山變谷地,水資源被污染
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克欽邦地區的當地居民卻沒有耕地,此地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盛產黃金和翡翠,素有「金玉之鄉」的稱號,向來就是內戰各方居家旅行必爭之地。不可再生的有限的翡翠礦產資源,不但無限放大了翡翠帶來的財富,更是無限放大了既得利益集團的貪婪,瘋狂無度地開採,以致該地區整個土地結構被破壞,山都變成了谷地,河流也被徹底污染,失去了耕地和家園的當地居民為了養家糊口,成為礦工幾乎是活下去的唯一選擇。
玉礦礦工簡陋惡劣的生活環境
惡劣的開採條件,山體滑波每年奪走了多少生命
玉礦開採條件極其惡劣,時有礦難發生,而且礦區里毒品橫行,買海洛因跟市場買菜一樣方便,礦工們飽受終日體力勞動帶來的疲勞和抑鬱,大多依賴海洛因逃離殘酷的現實世界。礦工徹底淪為了當地既得利益集團的生財工具,被體活掏空身體,被毒品蠶食精神,被戰爭摧毀生活,他們無暇欣賞翡翠的美麗,於他們而言翡翠只是一種生存工具。
「翡翠夢」就是黑暗中那縷陽光,礦工們賴以生存的念想
海洛因竟然是礦工們最大的娛樂
逃離殘酷的現實,哪怕只是瞬間
對於緬甸翡翠是如此血汗寶石,這份愛目前對緬甸的普羅群眾而言還是過於沉重,況且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大部分緬甸人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可見佛教跟黃金的密切關係,因此相對翡翠飾品,黃金飾品在當地更受追捧。
最後小編還想嘮叨一些話,翡翠並不是罪惡的根源,緬甸如今的窘況並非一朝一夕,這是一個歷史難題。說到底小編也是翡翠的既得利益者,沒有資格站在道德制高點高談闊論民生問題,而是希望向大家講述翡翠光鮮背後人類的代價。翡翠這份美麗確實來之不易,並不只是不斷刷新眾人認知的高昂原石價格,更多應該是感受翡翠背後的各種辛酸故事,賦予我們手中的翡翠更多層次的意義。
糾正下問題哈,其實我覺得緬甸出產翡翠,但是緬甸人不是不愛翡翠~·就像我們身邊,周圍如果有太多那對於自己來說太平常而已~~緬甸礦產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金銀鎢錫鉛鎳等有色金屬也分布很多,緬甸還盛產紅寶石和藍寶石,再有就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翡翠。
但是還是有很多傳說說緬甸產出翡翠而不愛翡翠呢,主要還是文化原因,緬甸沒有中國如此長遠而又系統的玉文化氛圍,對當地人來說,礦產能賣錢比佩戴更重要。緬甸每年出口翡翠幾百億美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出口到中國。翡翠的貴,在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以及玉石文化的屬性和中國人追求玉品玉德的內心訴求吻合。
如果不是因為強大的中國市場消費力,翡翠的原礦現狀估計也不會太被人所知。目前面緬甸的礦床現狀就是,日以繼夜不停的被開採的翡翠礦床即將瀕臨滅絕。
翡翠作為中國玉文化的承載品,屬於中國人喜愛的一種玉石。翡翠的光澤和越戴越漂亮的特性,讓戴玉的主人可以感受這塊玉的變化和獨一無二。正所謂「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輩子」。翡翠能成為主人貼身佩戴之物,也是心愛之物,彷彿具有一個獨立的人格。經過長期佩戴的翡翠,可以看到佩戴後的靈氣,有一種得養得活活的感覺。
另外一個原因還在於工藝,緬甸玉工自身的雕刻技藝比中國差很遠的,在國內市場幾乎是看不下去,沒人會要。翡翠最好的工都在廣東境內,在翡翠加工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其實還不是雕刻,而是調水!能調好水的師傅那都是十幾二十年實操琢磨出來的,石頭是厚一點還是薄一點?要怎樣呈現出這塊料子最好的水頭?這個全憑經驗的環節老緬幾乎不敢下手。
看了不少回答,都沒說在點子上。
首先,要搞明白,我們通常說的緬人是指緬族人。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約佔百分之六十。說緬人不喜歡翡翠,主要是指緬族人不喜歡,他們主要居住在瓦城以南至海邊的平原地區。
緬甸的華人華僑怎麼會不喜歡呢?傣族,景頗族等北邊少數民族,怎麼會不喜歡呢?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老緬也不知翡翠這一說法,只知道叫玉。
我們大都知道,緬人喜歡黃金,喜歡寶石,翡翠還真不是什麼心愛之物。
有朋友說是因為窮,顯然太牽強,曾經的緬甸很長一段時期,可以說是東南亞首富之國。有人說因為老緬沒有受天朝玉文化熏陶,這倒有幾分道理。但不要忘了,緬甸的國石是紅寶石哦,寶石文化還是有的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那麼漂亮的翡翠,黑老緬咋就不愛呢?
大家要明白,出翡翠的地方屬於克欽邦,歷史上大多數時間,屬於天朝的勢力範圍。老緬在平原上,對翡翠的認知幾乎為零。
元朝以前屬南詔、大理國管轄,元朝直接設土司管理,明清以來也是如此。
玉石開釆,大體上始於明朝,盛於清朝。
英國人入侵後,強行從清政府手上搶去。但玉石的開釆權仍就租給雲南玉石商人開釆,沒老緬什麼鳥事。
其實,一直以來,翡翠都被稱之為雲南玉。
只是後來,緬甸政府才逐步加強了對玉石礦山的管理。
現在來說,經營翡翠仍以華人華僑、嘎拉(羅興亞人)為主。
說到這裡,為啥老緬不喜歡翡翠,明白了吧?
一是屬地原因,翡翠歷史上與老緬沒多少關係;二是明清對下緬甸經濟、文化影響力偏弱,雖然緬人稱臣納貢。
至於以後就不好說了。現在緬甸政府全面加強了翡翠的管控,不僅控制毛料,還想搞加工升級,重點出口成品。
這麼美麗而又價值連城的寶石,老緬如再不愛上它,那隻能說腦子裡有水了,呵呵。
雖然很多寶石如翡翠、紅寶石、尖晶石、琥珀都產自緬甸,但是緬甸遠本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富裕,相反緬甸相對中國來說還是很貧窮的,在加上政局的動蕩,所以貧富兩極分化嚴重。
一 緬甸雖然有得天獨厚的寶石資源,可是緬甸歷史的文化缺乏像中國這樣的五千年玉文化歷史,沒有歷史的積澱對於翡翠來說無法賦予玉石文化,沒有文化的翡翠就是一塊石頭而已。
二 緬甸只是粗加工翡翠,如:挖掘和切割,頂多可以製作戒面。去過緬甸做過翡翠生意的行家都知道,緬甸人磨出來的翡翠蛋面都是「歪瓜劣棗」,極少有形狀飽滿的。因為緬甸人只講眼前利益的。翡翠的精細加工在中國,中國的雕工才是最好的,好料配好工,才會讓一塊翡翠原石完美展現光彩。
三 緬甸人知道翡翠賣到中國來是可以賺錢的,所以祖輩都是這樣挖掘原石然後把石頭賣給中國人,就像自己家種的水果賣出去一樣,自己不是不喜歡吃水果,只是水果可以賣錢供給自己的日常開銷。
四 經濟越發達對翡翠的品質要求也就越高,所以翡翠在設計上有很大的突破,逐漸在向國際時尚化靠攏,而這需要經濟基礎。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所以緬甸的翡翠可以通過公盤到中國賺錢,畢竟資源有限,供不應求。自己也就沒有開發設計的能力,做好第一步挖更多的原石,賣錢就好了。
經濟決定一切,經濟強國,國強民富想買什麼都可以,緬甸的經濟水平比較落後,解決溫飽問題是首當其衝的,就當前形勢看,顯然緬甸還需努力。
謝邀。
首先做個自我介紹,筆者坐標雲南騰衝騰越商貿城,個人店鋪就在這裡,前期主要是去廣東拿成品,現在成立自己的雕刻工作室(瑞麗),已在翡翠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對翡翠行業還是有些認識。
回歸正題,題主所問「緬甸人為什麼只出產翡翠卻不愛翡翠?」這個問題,讓筆者想起上學時所學習到的中國古代幾個故事,一個是晉惠帝的「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一個是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以及白居易的《賣炭翁》,建議題主可以百度搜索下這三個典故及詩詞文章,看看注釋翻譯,然後再結合接下來筆者要寫到的緬甸具體的情況,您就明白緬甸人為何不喜歡翡翠了。
首先是緬甸國家層面的問題:地方軍、土匪多,戰亂不斷直到2018年緬北果敢地區還在混戰,在瑞麗、姐告跨過邊境,到達緬甸,真的就可以體驗真實的戰爭生活。姓名尚且不保,還怎麼有心思去玩收藏?亂世黃金盛世玉,這樣的國家形勢下,真金白銀的保障性貨幣,如歐元、美元以及人民幣,要比翡翠來的划算,直到現在,緬甸公盤還是以歐元結算。
其次是緬甸的國民生活水平確實偏低國家動蕩,經濟發展當然受挫,國民生活水平一直上不去,如何才能吃飽飯,都是個很嚴峻的問題,很多緬甸人為了尋求生計,不惜賭命去挖礦(好像無論在哪都會有這樣的礦工,點到即止),每年很多緬甸人都死於礦難。想起《賣炭翁》里的那句:「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確是一針見血。
其實主要也就是這兩點原因,其餘無論信仰、工藝、玉文化,都是這兩點所導致的種種結果罷了。說到底,中國之所以有源遠流長的玉文化,以及璀璨的華夏文明,與中國的和諧安定,國力強盛是分不開的,所以啊,我們要慶幸,直到現在還傳承有玉文化,直到現在還能把玩欣賞翡翠,而不是賭命挖石,為口飯錢。
尋翠閣潛心分享翡翠收藏知識、經驗及故事,專註原創翡翠相關知識文章,如果您對翡翠有興趣,但又有不解之處,不妨留言或者私信(微信號:wxll0628)探討,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翠會友,期待您的分享與關注,更期待能與您成為朋友。
在緬甸礦區經常走動,對緬甸也有一定的認識。
1、緬甸地方軍、土匪,戰亂多戰亂導致緬甸的人們民不聊生,政局動蕩,緬甸人喜歡的是黃金和錢,對於翡翠這種不是很感冒,那時候去緬甸收翡翠,遇到土匪,直接要幾千塊錢過路費,其他不要。
2、相對比較貧窮緬甸不比中國,沒有那麼富有,國內比較亂,人們吃不飽穿不暖,怎麼能消費得起。很多緬甸人為了尋求生計,不惜賭命去挖礦,每年很多緬甸人都死於礦難,沒辦法吃不起飯啊。
3、沒有中國那麼濃重的玉石文化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玉文化濃厚,翡翠給人一種美好的追求和象徵,很多國人把翡翠當做傳家寶,清朝也只有皇家貴族才能用得起翡翠。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讓人們對翡翠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研究。
4、緬甸國內經濟落後,雕刻技藝沒有中國發達緬甸的經濟水平比較落後,解決溫飽問題是首當其衝的,其他的應該是在這種前提下再去考慮的。所以翡翠這樣的收藏品對緬甸人並沒有太大的誘惑力。中國從緬甸帶回來的大多是翡翠原石,通過玉雕師傅的鬼斧神工般的技巧,給了我們精彩紛呈的視覺衝突。
尤其是廣東地區,雕刻師非常多,很多人以此為生,逐漸形成了一大批雕刻工作室。雖然機雕越來越普遍,但是總歸不如手工雕刻的好。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以上是總結的4點主要原因,
喜歡翡翠的朋友關注「恆高翡翠」了解和交流更多翡翠知識。
翡翠是一種很優雅的玉石,世界上產翡翠的地方很多,瓜地馬拉、日本、俄羅斯、墨西哥等,但寶石級的翡翠只有緬甸出產,每年緬甸都出產大量的翡翠原石,但在緬甸國內,帶翡翠的人卻很少,絕大多數的翡翠原石都進入中國。
為什麼原產地的緬甸,翡翠沒有流行開來呢?
沒有形成玉石文化翡翠與和田玉一樣,都是礦物集合體,區別與寶石的單晶體,他們屬於玉石,玉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玉就在祭天禮地、禮儀中扮演著重要作用,進入春秋戰國,玉逐漸發展為人格化,玉是君子的象徵,玉被儒家譽為十一德,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文化,不斷的傳播發展,傳承至今。而緬甸並沒有自己的玉石文化,最多也就把翡翠當做一種飾品看待,形成不了普遍共識,達不到文化的高度,只有文化才具備不斷傳承的能力。
沒有標誌性人物引領中國的玉文化,在古代是一種貴族文化,只有皇室諸侯,享有擁有玉的權利,玉在當時是老百姓渴望而不可及的聖物,直到唐代,玉才逐漸世俗化,尋常百姓,只要能負擔的起,也可以擁有玉。到了清代初年,又一種優質的玉石進入中國,它就是翡翠,翡翠的艷麗多色,通透水潤,立刻就獲得了國人的喜愛,這點慈禧太后表現的最為瘋狂,她狂熱的喜歡翡翠,生活中物品好多都是翡翠打造的,就是連死後,也帶有大量的翡翠陪葬品。她是第一位引起翡翠風潮的名人,上行下效,翡翠第一次進入高潮。民國時期,又一位女性引領了翡翠時尚的潮流,她就是宋美齡,一襲旗袍,再搭配一件翡翠手鐲,優雅的東方女性魅力十足,名媛潮女紛紛效仿,再一次掀起翡翠的熱潮。而在緬甸缺乏這樣瘋狂喜愛翡翠的名人效應。
經濟發展滯後緬甸的經濟發展滯後,各派武裝割據,常年處於戰爭狀態,尤其是出產翡翠的緬北地區,為了利益,戰爭幾乎就沒有中斷過。老百姓民不聊生,吃飯都成問題,誰會在乎翡翠的美,畢竟那不能當飯吃,甚至比不上黃金,一旦有急用,能直接變現,或者直接充當貨幣。
以上這些原因,造成了翡翠雖然產在緬甸,但並沒有在緬甸盛行的原因,作為消費國的我們,也要感謝他們的辛勞付出,為我們帶來這些大自然的精靈。
看有的人說因為緬甸窮?如果僅僅是因為窮,緬甸人帶黃金的也不少啊。而且緬甸窮,加工成本也低,礦主手裡的石頭成本,恐怕比公盤價格百分一都不到,如果流行,富人來說完全可以接受。普通人?直接去礦山撿石頭就好了吧,也就是去年開始才不讓散戶入場的,從前,大礦主扔的石頭隨便撿,都會撿漏。。回來隨便磨一磨就是好東西了!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緬甸的小乘佛教文化決定的。文化不同流行不同!
緬甸是東南亞國家,信仰的是小乘佛教,看到這裡恨的牙痒痒,頂著佛教的光環,盡幹些齷齪的事情!原石,片料,成品造假層出不窮,染色注膠真的當事業在做,做的相當仔細,甚至不惜把假石頭埋地里幾年再挖出來,皮色會有自然沁色變化。
扯遠了,為什麼緬甸不喜歡翡翠?華人喜歡翡翠是因為背後的文化,其中,道家文化佔70%,佛家文化佔30%,而且是大乘佛教哈。
所以緬甸人不喜歡翡翠,因為信仰不一樣。
華人戴著竹子吊墜,節節高升,在緬甸人眼中最多一句,戴竹子幹嘛?我又不是熊貓!!!!
一些瑞獸,緬甸文化中根本沒有,比如龍鳳,貔貅,麒麟。
緬甸也不講究十二生肖,是8生肖,按照星期的。。。。
還有什麼?總不能讓老緬信財神?關公?鍾馗?
沒有了文化的支撐,翡翠就普通了,所以緬甸富人也喜歡,但是沒有那麼崇拜,這就尷尬了,國內明星帶翡翠,同行羨慕也要買,粉絲瘋狂羨慕。緬甸呢?富商戴了,也沒反應啊,內心是這樣的:不就是北邊山區的石頭嘛,有神馬好看的。。。
所以沒流行起來而已。
這樣的一個首飾盒,是國內每個大姑娘小媳婦的夢想,緬甸人沒這個概念的。
所以說,緬甸是唯一寶石級的翡翠產地,中國又是唯一的翡翠消費大國,所以,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啊!
雖然他們不流行,難道賣石頭的價格便宜了?今年8月公盤價格,整體的底價比去年都翻好幾倍,真的是看到中國人瘋狂了哈!
雖然他們不流行,但是,賣成品,喊價絕對不含糊!去買過的都知道!
雖然他們不流行,但是造假層出不窮,還那麼耐心!試問多少老闆吃過虧?
說多了都是眼淚
推薦閱讀: